书城军事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战役(世界军事之旅)
2336300000008

第8章 汉匈河南和漠南之战

元朔三年,即公元前126年,历经艰辛的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归来;同年,罗马人将迦太基的辖地化为罗马帝国的阿非利加省,并在废墟上重建迦太基首府新城,成为当时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公元前125年,一部分塞族人南迁今阿富汉西南部,建立塞卡斯坦王国,今天的锡斯坦即由此而得名。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在西汉前期经济发展繁荣和政治统一的基础上,鉴于匈奴兵的作战特点,大力加强骑兵的建设。经过不懈努力,建立起了一支战斗力较强的骑兵队伍,为反击匈奴做好了军事上的准备。

公元前133年,雁门郡马邑县的富豪聂翁壹通过王恢向武帝建议,趁匈奴刚刚与汉和亲,对汉不防备,伏兵袭击。经过主战派与主和派的一番争论,武帝鉴于反击匈奴的条件已经成熟,采纳了王恢的建议,决心放弃和亲政策,反击匈奴。

同年六月,武帝派聂翁壹向匈奴单于跪称能令马邑县城投降,匈奴单于信以为真,亲率10万骑兵按期进至武州塞。而西汉则以精兵30万预先埋伏在马邑一带的山谷里和代郡西部。结果,当单于行至距马邑百余里处时,发觉了这个诱兵之计,慌忙退去。这次诱击虽然没有成功,但却揭开了西汉对匈奴战略反击的序幕。

匈奴单于在马邑伏击战后,为报复汉朝,大肆出兵进攻边塞亭障,汉军予以反击,双方各有胜败。公元前127年,匈奴又攻入上谷、渔阳,杀掠吏民数千人。当时,尽管匈奴主要是在汉朝边境的东部连续向汉军发动进攻,但是对汉朝威胁最大的却不是匈奴东部左贤王的部队,而是活动于阴山一带的右贤王与占据河南的匈奴楼烦王、白羊王的部队。尤其是河南,北接阴山,南距长安不过七百余里,匈奴经常以此作为侵扰关中的出发基地,严重威胁着长安的安全。因此,武帝决定收复河南、漠南地区,以彻底解除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当年,汉武帝就命令车骑将军卫青统帅数万大军从云中出发,沿黄河北岸向西北挺进,对占据河南的匈奴楼烦王、白羊王的部队进行突然袭击。结果一举攻占高阙,切断了匈奴楼烦王、白羊王的部队与匈奴单于的联系。然后,卫青又立刻率兵沿黄河折而南下,直达陇西境内,完成了对匈奴楼烦王、白羊王部队的包围。结果,匈奴楼烦王、白羊王率领残部仓皇逃往塞外。这次战役,汉军歼敌数千人,截获牛羊百万余头,全部收复了秦末被匈奴占领的河南地区,取得了对匈奴开战以来第一次战略决战的胜利。

河南地区的战略位置对匈奴也同样至关重要,河南地区的失守,使匈奴右贤王的辖区直接暴露在汉军的面前。同时,由于河南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适于农牧业的发展,因此该地区的失守,对匈奴经济影响也非常大。所以,匈奴非常急于夺回河南。为此,匈奴于公元前126年至公元前125年,先后数次进攻代郡、雁门、定襄、上郡等地。公元前124年春,右贤王又数次进攻朔方。在这种情况下,武帝为了确保朔方安全,于公元前124年春,发兵十余万人,分两个方向发动了漠南之战。

汉军主力由卫青率领,统辖苏建等四位将军,攻击匈奴右贤王部。另一支由将军李息、张次公率领,出右北平,牵制匈奴左贤王部,以策应卫青军的进攻。卫青率军经朔方出高阙,向北出边塞六七百里,乘夜包围了右贤王王庭。右贤王误以为其王庭远在塞外,汉军绝对不可能到达。所以,这次突袭大出右贤王所料,他毫无准备,以至于惊慌失措,仅率数百骑兵向北突围而去。汉军没能追上右贤王,结果俘获其禆王(小王)以下一万五千多人,牲畜数十万头而回。

这次战役,不但确保了朔方的安全,巩固了河南之战的胜利果实,而且几乎全歼了匈奴右贤王部,大大削弱了匈奴右贤王的力量,阻隔了匈奴中、西两部的联系,威胁了单于主力的右侧,为而后河西之战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