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2337500000006

第6章 办公文书的写作(1)

(第一节),计划

一、计划的含义

计划是为完成某项任务而预先做出安排的应用文体。在未来的一定时期或一个阶段内,打算做什么,怎么做,预期达到什么目标,将这些写成书面材料,就是计划。

计划是一个统称。属于计划这个范畴的,还有“规划”、“设想”、“意见”、“方案”、“打算”、“安排”、“要点”等。在写作时应根据内容选用恰当的名称。大致说:

预定在短期内要做的一些具体事情,叫“安排”。

准备在近期内要做的事情而对其中的指标或措施等考虑还比较粗的,叫“打算”。

拟订的计划时间长,范围广,内容概括而具有一定规模、定方向、定远景性质的,叫“规划”。

为长远的工作或某种利益着想而作的初步的富有创新性的非正式计划,叫“设想”。

上级对下级布置一个阶段的工作或者一项重要任务,需要交代政策,提要求的,叫“意见”或“要点”。

决策某项任务过程中,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到具体进度等提出来供讨论的计划,叫“方案”。

不管什么类型的计划,它们都有如下的特点:

1.目的性

这是计划的灵魂。任何计划都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完成某项任务而制订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完成经济任务便制订经济发展计划;一爪工厂要完成生产任务就制订生产计划;一个学校要完成教学任务就有教学计划等。凡是要达到某个目的,完成某项任务就需有计划,没有目的的计划是不存在的。其他公文文种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但相对地说计划的目的性更明确、更具体、更直接。

2.预定性

凡是计划都是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工作、任务所作的构想,是人们对工作做出的部署,因而它具有很明显的预定性,它要预测未来的形势,预定未来的目标,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方法、步骤,一切内容都足预定的目标能否实现,征务能否完成,安排是否合理,实施的结果如何。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现预想与实际不相符,或出现新情况,就要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修订。

3.约束性

尽管计划的内容是预定的,但它一旦成文,就对实践起一种控制和约束作用。制订计划,不是为作摆设,应付检查,而是为了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计划一经制订,有关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都应按计划规定的目的、工作步骤、具体措施、时间要求去执行,不得偏离计划另搞一套。上级下发的计划具有决定、指示的性质,对下级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应该严格执行,不按计划行事要受到严肃处理。本单位制订的计划具有一种自我约束力,目的也于控制,控制方向、规模、速度、时间,使某项任务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计划如果没有约束作用,有关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按计划行事,那么计划等于一纸空文。

二、计划的作用

1.指导与依据作用

事先拟订周密的计划就可以指导各项工作或行动,按计划、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避免盲目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列宁指出:“任何计划都是尺度、准则、灯塔、路标”。可见,计划在一定时期内预定了本单位的丁作目标、工作方向和具体任务,是本单位的行动纲领,它对工作实践起到了指导作用。另外,计划又是组织落实完成任务的具体依据,是工作的依据,检查工作的依据,总结工作的依据。

2.协渊与统一作用

计划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通过计划的协调,实现统一综合平衡。一项工作事先没有计划,那么有关单位和人员就往往会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各顾其利,瓦相消耗、互相抵触,使这项工作陷入无序、混乱、失衡的状态。制订计划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制订计划要通盘考虑,协调好各种关系,明确各单位人员的任务、范围、衔接,合理有效地分配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从而获得最佳的效益。

3.督促与检查作用

计划一经正式审查批准,就具有强制性和指导性。上级检查下级的工作,往往就是以计划为依据,根据原有计划检查下级工作的质量、工作进度。对完成计划的单位予以表扬,对完成计划不好的单位要批评或者追究责任。完成任务之后,还要对照计划进行总结。这样,计划对工作就起到一个检查督促的作用。

4.动员与号召作用

计划的目标性最突出,一个宏伟的目标、一个美好的前景最能振奋人心,鼓舞斗志,激发热情,调动积极性,起到动员感召的作用。一个正确的符合实际的计划,既反映了党和国家的利益,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人民群众的愿望。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认识,就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对完成工作任务的自觉性、创造性。

三、计划的分类

计划的类型较多,分类的方法也不相同。从实际工作应用上来看,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计划的类型是从不同角度划分的,具体到某一份计划时,它往往具有几个方面的属性。如单位的年度计划,它可能既是指令性计划、综合计划、定期计划,又是工作计划。不同类型的计划具有不同的特点:

1.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指令性计划是由上级制订、直接控制和掌握的计划,规定必须完成的计划指标不得随意变更,具有较强的约束性。指导性计划是由上级规定任务、要求、指标,下级在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变动。单位、部门自行制订自我约束的计划也属指导性计划。

2.长期、中期、短期计划

长期计划是为期多年的国民经济计划或某地区、部门、企业的远景规划,也称战略性计划。对国家而言,一般五年以上的计划叫长期计划;对一般企业而言,四年以上的计划也叫长期计划。中期计划是以长期计划为依据,内容比长期计划较为具体的战役性计划,时间一般为三年。短期计划是按年、季、月、旬、周编制的战术性计划,亦称行动计划。不同期限的计划是互为依据、互相补充的。短期计划要以中期计划为依据,中期计划又以长期计划作指导。短期计划是保证完成长期计划任务的具体行动方案,中期计划则可以保证完成任务的稳定性、连续性、长期计划定远景、定规模、定方向、可以保证工作方向的正确性。

3.定期计划和不定期计划

定期计划是按上级规定或根据工作周期的特点,以固定时问制订的计划,如年度、季度、月度计划等。不定期计划是根据上级指示或工作需要临时制订的计划。

4.综合计划和专项计划

综合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进行全面安排的计划,包括思想政治工作、业务工作、文化教育、生产经营、福利保健、基本建设、环境保护、计划生育等各个方面,涉及面广。专项计划是专为某项工作或执行某项临时任务而制订的计划,它只涉及某一个方面。

四、制订计划的原则

1.符合政策的原则

制订计划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令、法规、规章为依据,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以上级的指示、决定、规定为依据,认真学习,深刻理会、融会贯通,真正知道哪些应该必须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为什么不能做;哪些事情现在不能做,将来可以做。凡是不符合政策的计划都是行不通的。

2.切实可行的原则

计划是否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关系到计划的执行和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制订计划时必须深入实际,了解本单位、周围单位、下级单位的情况,掌握大量的意见、材料、数据,并加以整理、分析、研究、把握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必要时应请有关专家鉴定,尽可能预测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便在计划中写明预防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在制订计划时,还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不能搞假、大、空的指标。那种只凭主观愿望,不顾客观规律,闭门造车制订出来的计划,只能是纸上谈兵,不仅指导不了实际工作,相反会搞乱人们的思想。

3.集思广益的原则

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思广益,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因为群众是计划的执行者,如果计划中能采纳他们的意见,在执行中就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减少阻力。因此,制订计划应该坚持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在制订计划前,先到群众中收集他们的意见,归纳整理,分析研究,形成初稿,再拿到群众中去讨论,增删补益。这样制订出来的计划既能较好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又能使群众充分了解计划的内容,并充分发表意见,从而使他们能以主人翁的精神去对待和执行计划。这对克服官僚主义,增加计划的可行性有良好的作用。

4.留有余地的原则

任何一项工作,都会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有些制约因素是潜在的,不可预测的,例如自然的社会的突发事件,必然对计划产生影响。这就要求制订计划时,要留有充分的余地,既积极又稳妥。积极,就是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达到。如果不费力气,轻而易举就能够完成任务,甚至大大超额,那样的计划。就起不到调动积极性的作用。稳妥,就是不能只图形式,追速度,赶浪头,把弦定得过紧,时间卡得过死,指标搞得过高。群众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完成的计划,只会挫伤群众的积极性,变成吆喝一阵便搁置一边的一纸空文。

5.协调平衡的原则

第一,计划本身要注意综合平衡,防止执行起来,前后矛盾,互不衔接,互相掣肘,互相冲突,造成种种麻烦,妨碍任务的完成。第二,要同与计划有关的单位协调一致,上下左右互相通气,避免出现重复或撞车的现象。第三,要注意处理好几种关系。要处理好国家长远利益与集体的个人的短期利益关系,集体的个人的短期利益要服从国家的长远利益;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局部要与整体相统一;要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要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需要不能超出现有的能力。

6.具体明确的原则

计划中提出的任务指标、完成时限、质量要求、措施方法、人力组织、协作条件等,要写得具体、明确、表述清晰,没有歧义。这样,既便于执行,也便于检查。计划如果笼统含混,那么,执行者就会左右为难,无从做起,检查者也无法督促、检查,这样的计划是没有作用的。有些长远计划往往由于客观情况和主观认识的局限,在一定时期只能提出粗略的设想草案,难于十分明确具体,但可以在实施过程中制订一系列与之配套的中短期计划,使之逐步具体化、明朗化。尽管如此,制订长远计划时,也应当有个大体的幅度,不能只讲原则性的话,讲空话、套话,使人难以捉摸。

五、计划的写作方法

1.标题

计划的标题与一般文章不一样,与公文标题也有区别,主要有如下几种:

(1)机关+期限+内容+文种+成熟度。如:《韶关市供电局1995年工作计划(初稿)》

(2)机关+期限+内容+文种。如《××厂1995年第四季度生产计划》

(3)期限+内容+文种。如《1996年信贷计划》

(4)机关+关于+事由+文种。如《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关于党政干部基础科目自学考试计划》

(5)内容+文种。如《学习计划》

2.正文

正文是整篇计划的心脏部分。一个计划是否合理可行,是否科学有序,能否引起人们的兴趣,主要就是看这一部分的写作。这部分要抓住的三个要素是目标、措施、步骤,即“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间做”。目标是计划的灵魂,任何计划都要有目标,要有任务,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否则这个计划就没有存在的基础。措施是实现计划的保证,包括采取什么对策,安排多少人力、物力、财力,估计将来会遇到的困难及采取相应的对策,找出存在的问题,怎样进行完善等内容。如果没有有效的措施,那么任何计划都只是空谈。步骤是完成任务,落实措施的保证,是实现计划的时间安排,明确哪些先干,哪些后干,哪些同时干,使工作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进行。计划的正文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开头、主体、结尾。

(1)开头。这是制订计划总的依据,也是制订计划的基本出发点和计划事项的正确概括,有的把这部分称为情况和依据,有的称为指导思想。计划开头写法常见的主要有三种:

其一就是写明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制订的计划。主要写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面临的发展形势,过去的经验教训,制订计划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种写法适用本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形势发展的需要而制订的计划。其二写明根据什么制订计划。这里要写出遵循哪些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什么指示、规定精神等。这种写法适用于外来赋予任务而制订的计划。其三写明为什么要制订计划。这里要写出制订本计划的目的、意义或原因。通过对目的、意义或原因的解释,说明完成任务指标对本单位的影响。这种写法既适用于本单位为自身发展而制订的计划,也适用于外来赋予任务而制订的计划。这三种写法可以结合使用。

(2)主体。这一部分写明实施计划的具体要求、分工、程序、方法、时间等。具体要求实际上是计划总目标的具体化,是分目标,是对计划实施后的效果从数量和质量上的控制,即具体的工作指标;具体分工是执行计划有关的单位或部门,分清职责,以便协调配合;工作程序是指依工作的主次缓急统筹安排的步骤;工作方法包括政策、原则、制度、规定、检查、评比、奖惩等内容;时间安排是对工作进程作出明确的时间限定。计划的主体部分就是要明确、具体、清楚地把上述内容写出。

(3)结尾。主要是写执行计划的要求、希望和号召。有时也可以不写结尾。

例文:

举办“弘扬民族文化演出周”计划

根据中央关于弘扬民族文化的指示精神,为了推动××地区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与繁荣,并进一步活跃××文艺舞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振兴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目的,本公司决定于今年9月28日到10月11日,与××文化工会联合举办“90弘扬民族文化演出周”。为此,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使演出周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特设立筹备办公室,办公室下设5个工作组。

1.办公室的组成如下:

顾问、主任、副主任及成员名单(略)

2.工作组的职责:

(1)演出组——负责与演出文艺团体的联系,组织演出节目,选定演出场地,安排演出时间,协调场团的关系,提供舞台排演及灯光、音响等方便。

(2)宣传组——负责汇集宣传需要的资料,指导宣传工作,筹划新闻发布会,撰写评价报道文章,设计印制特刊,会徽。

(3)组织观众组——负责统筹票务与组织观众工作,抽调专职宣传员分别到工厂、企业等单位组织集体购票。

(4)后勤组——负责演出接洽,组织迎送礼仪,安排外地来的剧团的食宿、交通,处理演出周的费用、开支等。

(5)服务组——负责组织、检查、督促各演出场馆秩序、安全保卫,以及台前台后和外宾室的服务工作。

二、工作步骤

从筹备到“演出周”活动结束,工作共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1.6月份为第一阶段,主要与拟定邀请的下列文艺团体商讨其参加演出的节目:××粤剧团、×州粤剧团(包括×××个人演唱会)、××青年粤剧团、××音乐曲艺团、××杂技团、××木偶剧团、××潮剧院、××小红花艺术团。

2.7月份为第二阶段,着重确定演出节目和汇集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