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说,青春期女孩才会听 如何听,青春期女孩才会说
2352600000003

第3章 经常说夸奖话,让女孩的世界洒满赞美的阳光(2)

他反思自己,改正了批评责备的教育方式,决定多给女儿鼓励和赞赏。他对女儿以夸奖为主,比如,女儿考了80多分回来,他就说:“考得真不错!继续努力考100分。”他还经常对女儿说:“你这么聪明,不比别人差,如果多用点功,一定能考进前三名。”他本以为多夸奖女儿,就会激发出她的上进心。没想到,女儿一点不买账,一副油盐不进,软硬不吃的样子。张先生表扬鼓励她的时候,她总是不屑地说他“虚伪”。

批评不行,赞美也不行,张先生一筹莫展,苦恼地向教育专家求教。当过教师的小杨告诉他:“你懂得了赏识教育,但并没有学到赏识教育的真谛。赏识教育没有错,作为家长,必须知道你赏识的是这个孩子的什么?要想‘赏’,必先‘识’,也就是认识、知道。只有真正认识到孩子身上的优点、优势、潜能,才会发自内心地赞赏。否则,你的赞美只不过是让原来的责备包裹了一件赞美的外衣,显得勉强,言不由衷。孩子感觉到的将不是赞美,而是虚伪。”

3.帮助女孩分析进步原因

激励和赞美是女孩成长的加油站,父母不应吝啬对女孩的赞美。但是,赞美要实事求是,必须真诚。

有的父母在女儿取得成绩的时候,只会说一句“考得很好,继续努力”,这样的赞美就不够真诚。女孩分数考高了,为什么考高了?进步的原因是什么?女孩需要父母帮助她一起分析,找到进步的原因,她才能在此基础上进步得更快。一味地赞美她聪明、智商高,一味地喊口号“考进班级前三名”,对女孩没有实际意义。

4.夸奖要与期望结合起来

有的父母说孩子不能夸,一夸尾巴就翘上天。其实,不是孩子不能夸,而是父母不会夸。父母在夸奖女孩的同时,应流露出对她寄予的期望。当然,这种期望是具体的,是女孩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

有时,女孩考出了优异成绩,父母自然很高兴,于是夸道:“这次考得不错!班里第三名。下次争取考年级第一名!”女孩听到这样的夸奖,不会感到喜悦,而是压力,她会想:学习的漫漫苦旅没有尽头。

同时,她也会觉得父母的夸奖不够真诚。而如果这样夸效果就不一样:“女儿,我们真为你取得优异的成绩感到高兴!你付出了,所以收获了。你细心了,所以有进步。你再加强一下数学中的应用题(诸如此类具体问题),一定会更棒!努力!”这样的赞美不仅会让女孩感到父母是发自内心地肯定自己的成绩,而且会知道自己的弱项在哪里,会更加努力的学习。

表扬及时,效果更好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同,青春期的女孩更是如此,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肯定。女孩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或者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父母应该为她感到高兴,应该及时给予她热情的赏识和赞扬。

事实证明,及时赏识和赞扬孩子,比事后再给予赞扬所起到的作用要大得多。

某小学的校长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期末考试之后,他分别在不同时间内对两个班级考试成绩差不多的两组孩子做出评价。对第一组孩子,校长在考试成绩出来的当天就表扬了他们:“成绩真不错,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继续努力吧!”对第二组孩子,校长一直等到下一个学期开始之后,才对他们说:“你们上学期考试成绩不错!”

一个学期以后,第一组孩子因为受到了校长及时的赞扬和鼓励,学习成绩明显有了提高。他们一致认为是校长的赞扬让自己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学习劲头也更足了。而第二组孩子的学习成绩却没有明显进步。虽然校长赞扬了他们,但时间已经相隔太久,所以,他们根本没有察觉到这种表扬,学习积极性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这个实验证明,孩子是需要赏识和赞扬的,父母一定要正确把握表扬的时机。一般来说,在女孩取得成绩以后,及时表扬的效果最好,这时候最能激发出她的潜能,她也容易从父母的表扬中获得继续努力的动力。如果父母不及时表扬女孩,而是在一段时间以后再赞扬,效果则会相差很多。那时候,女孩已经因为没有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赞扬而失望,即使后来再补也无济于事了。

有一次,晓红在家和面做饼,想给父母一个惊喜。因为没把握好水和面的比例,他和了好大一团面,做了不少饼,但是,很多饼外面糊了,里面却不熟。但这毕竟是她第一次做饼,她的心里还是很自豪。谁知下班回来的妈妈劈头盖脸地训了她一通:“糟蹋粮食!”后来,在搬家的时候,妈妈在床底下发现不少硬邦邦的饼,原来是晓红偷偷塞进去的失败品。妈妈这才意识到应该肯定女儿做家务的积极性,并教给她方法。但是,弥补已晚。所以,父母要抓住表扬、教育女孩的契机,让她燃起的、向上的火焰不会熄灭。

女孩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一步一步地实现,而不是一蹴而就,只要今天比昨天好就行。因此,对于女孩的每一点进步,父母都应格外敏感并及时地给予表扬。比如,父母可以说:“女儿,我非常高兴,你今天把脱下的鞋子摆得很整齐。”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会让女孩记住将脱下的鞋摆放好。又如,父母期望女孩学会收拾自己的房间,就要先从她会做的事情开始。让她把床铺好,把桌椅摆好。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不久,她就能掌握收拾房间的技巧。同时,父母看见了她的每一个微小的成绩,都要及时鼓励,“女儿,你今天把床铺好了,把桌椅摆好了,你基本上已经学会怎样整理房间。”这样,女孩就会在表扬声中一点点进步。

林女士曾讲过这样一件事。她的女儿是个“假小子”,有丢三落四、懒散的毛病。比如:每次挤完牙膏总是忘记盖上盖子;每天早上起床后不叠被子;看完书随便往地上一扔。每每遇到此类事,林女士总是一边帮女儿收拾,一边指出女儿的毛病。可是,虽然女儿嘴上总说“哦,哦,我知道错了”,但行为上几乎没有任何改变。

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林女士去打扫女儿的房间时,发现女儿的被子叠好了。她想,总算有所行动了,可并没有去夸女儿,因为她觉得这是女儿应该做的。然而第二天,当她再去打扫女儿的房间时,发现被子、枕头似乎比以前放得更乱了,她不由得朝女儿喊道:“女儿,今天怎么不像昨天一样叠好被子呢?怎么回事?”“原来您昨天发现我叠好被子了,那您为什么不表扬我?”女儿愤愤地说道。她很疑惑地问女儿:“两者有关系吗?”“有,因为我没有叠被子时,您总是唠唠叨叨的。”女儿一脸无辜地回敬她。女儿的话,让她发现自己真是太不懂孩子的“精神”需求了。林女士说,这件事给了她很大的启发:要让表扬发挥最大的效用,就应该在孩子有进步时(哪怕是很小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表扬。

青春期是女孩成长过程中很关键的一个阶段,父母一句不经意的话都可能改变她的一生。而及时的表扬犹如生病及时服药一样,对青春期女孩会产生很大的作用。父母及时表扬女孩的成绩,表现出对她的真心赏识和热切期望,这能传递给女孩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可以让女孩更加努力和自信,而且会促进她的智能发展和身心健康,大大增强女孩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励她奋发向上。

当众夸奖女孩

单独夸奖女孩或在很多人面前夸奖她,在一般人面前夸奖女孩或在她敬仰的人面前夸奖她,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这也就是说,女孩所获得的喜悦是随着夸奖层面的扩展而扩大的。根据这一点,父母要善于利用夸奖,在众人面前多多夸奖青春期女孩。

一次,林洋的爸爸请了几个哥们到家里吃饭,几杯酒下肚,大家就开始谈论起各家的儿女。可是,大家都是在夸奖别人的孩子学习怎么好,多么漂亮,却没有一个人夸奖自己的孩子。这时,林洋的爸爸非常兴奋地说道:“你们都别互相吹捧了,我还就觉得我们家林洋好,我这女儿既聪明又听话,学习也用功,也很有主见,还特别关心别人。前几天,我干活累了,她还帮我捶肩揉背呢!都说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叛逆,但我女儿就是个例外,相当懂事,相当孝顺!”

林洋爸爸的哥们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他,其中有一个朋友说:“真羡慕你养了一个好女儿。我们家女儿要是有你们林洋一半好,我就知足了。”“孩子都是自己养的,是什么样自己还不清楚?只是你们光挑他们的毛病,却忽略了他们的优点。”林洋的爸爸对朋友们说。

林洋在自己的房间里听到了爸爸和朋友们的谈话,心里高兴极了,她决定以后更加努力学习,不辜负爸爸对自己的赞赏。

爸爸的夸奖不但没有使林洋骄傲自满,反而激发了她更加努力学习的信心。这表明适当的当众夸夸女孩,不但不会害女孩,反而有利于她的成长。

当众夸奖女孩应该说是一种教育方法。女孩当众得到了赞美,她的有点也就当众传播了,这是双重的奖励。而且,女孩在客人面前受到夸奖时,可以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并产生一种极愉快的荣誉感,她的优点易于得到加强和巩固。比如,妈妈对客人说:“我的女儿很懂礼貌。”女孩就会十分小心地维持这种赞美,并且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每次将客人送到门外,都会说:“再见,请以后再来玩。”但是,父母在生活中实际运用这种方法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当众夸奖女孩的时候,父母的情绪不要过于激动,语气也不要太激昂,更不要唠叨个没完或反复重述。也就是说,要特别避免内容贫乏而夸张的言辞,否则,女孩不但没有喜悦的感觉,反而产生厌烦、反抗和逃避的心理。

其次,夸奖应有选择性。父母应有意识地选择女孩那些刚刚出现,但是尚不稳定的优点来进行夸奖。这样,可以起强化和巩固作用。

第三,夸奖时不宜夸大优点。因为不切实际的夸大优点,女孩不会体会到表扬的珍贵,反而认为好与不好都一样。同时,无形中还会形成女孩好表现,只喜欢表扬,不愿接受批评的不良性格,她甚至还可能染上一种不切实际的“吹牛”的坏习惯。

第四,当众夸奖不宜太多,要适可而止,否则,就会失去教育意义。父母不要说起来没完,让女孩感觉不自在。要知道,赏识的话并不是越多越好,有时候说得多了反而无益。另外,过分地夸奖女孩还会使她失去努力的勇气。如果父母对女孩做的每一件事都说“了不起”、“好极了”、“真棒”,也就不存在什么真的出类拔萃了。如果父母一直用高标准要求女孩,偶尔表扬女孩“做得不错”则会使她感到自己确实做得不错,从而增强自信心,再接再厉。

第五,父母在夸奖的同时,应当着客人的面,对女孩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希望。一般来说,女孩往往在这种情况下,更能服从和接受父母的教育。

很多时候,女孩比成人更爱面子,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对赞扬是尤其敏感的。她认为,自己能被别人看得起,尤其是被父母看得起并当众夸奖,是一种莫大的快乐。因此,父母应该把对女孩的赏识与赞美拿到人多的地方表达出来,善于在人多的场合表扬女孩,让她充分感觉到父母对她的重视和欣赏,从而满足女孩的自尊心、培养女孩的自信心,激发女孩的上进心。

赞美要具体,女孩才会听

很多父母在表扬孩子的时候,往往会用“你真棒”一句带过,并不对孩子的具体行为做出表扬。其实,这就不是一种正确有效的表扬方式。

“你很聪明”,“你真棒”,“你很乖”等一些空洞的、笼统的,甚至是莫名其妙的赞美字眼,不但不会激励孩子,而且可能引发孩子一些负面心理:孩子觉得家长的赞美有点儿太夸张了,心里很不舒服。好像自己不是做对了什么,而是做错了什么似的;听了那些赞美,孩子好像觉得是在讽刺他、笑话他;那样莫名其妙地空洞赞美,孩子会觉得怪怪的,好像家长是在演戏,与自己毫不相干;让孩子觉得父母很虚伪,一点不真诚,甚至觉得父母在吹牛,使孩子感到不安。

心理学将赞美分成两种类型,即“具体的赞美”和“抽象的赞美”。具体的赞美是指对某种具体的表现或者行为进行称赞,具体地描述你看到的、感受到的孩子做的值得赞美的事情,即具体描述孩子什么做得好,怎么做得好,好在哪里。比如,女孩帮助爸爸妈妈一起完成了家务活,或者通过很大的努力后,女孩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父母就这件具体的事情对她进行表扬。反之,抽象的赞美则是指用宽泛,不具体的词语赞美女孩,比如:“你真懂事”、“你是个好孩子”、“你真听话”等,这些赞美之言与具体的行为表现无关。

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施与具体的赞美效果比抽象的赞美好得多。这是因为抽象的赞美会让女孩产生自恋情结,削弱她前进的动力。女孩的理解能力有限,如果她听到的是父母的抽象赞美,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好在哪里。久而久之,她就可能会变得依赖别人的看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听好话”。但具体的赞美就不同,它能让女孩清楚地获知自己好在哪里,会知道自己怎样的行为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请一些初二的学生接受父母和教师的赞美。一组孩子接受的是抽象的赞美,如“你真聪明”、“做得不错”等;另一组孩子接受的是具体赞美,如“你的数学成绩最近进步很多”、“现在你是所有孩子中最努力的”、“这么复杂的题能算出来,很不容易”。经过几个月的试验,接受抽象赞美的孩子在考试中明显进取心不足,遇到困难时的适应力和韧性也比接受具体赞美的孩子差。

表扬得越具体,女孩越容易将父母的话记在心中,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女孩换掉脏衣服后,主动将衣服洗干净。如果这时父母只是说“女儿,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赞美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女孩不明白“懂事”具体指什么。但是,如果父母说:“你自己把衣服洗得这么干净,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女孩就能欣然接受父母的夸赞,并牢牢记住这个好行为。

特别对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女孩来说,父母更应特别强调她令人满意的具体行为。表得越具体,她对哪些是好行为就越清楚。比如,女孩和同学一起做作业,同学不会的问题,女孩主动帮她讲解。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就应表扬得具体一些:“你今天主动给同学讲题,做得很好,妈妈很高兴。以后和同学相处时,就要像这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大家共同进步。”这种具体的表扬方法,既赞赏了女孩,又培养了女孩关心别人、助人为乐的良好行为。她以后再遇到相同的情况,也就更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

有的家长在谈到赞赏问题时,会说:“我知道应该多赞赏孩子,多鼓励他,可是,我的孩子不经夸,一夸就骄傲自满。”其实,这还是因为赞美没有具体化,父母只是笼统、抽象地说:“闺女,你真聪明啊!”她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儿聪明,当然容易骄傲了。而如果父母具体地指出女孩聪明在哪里,就会刺激她坚持这种聪明的举动。比如,父母鼓励她说:“你真有股钻劲,我发现,你在解几何题时总能想出第二种思路和方法。”那么,她以后在解几何题时,就会有意识地坚持多想出一种方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