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文化一本通
2353000000004

第4章 文学(3)

清代小说的面貌和明代小说有显著的不同。明代小说大都有一个从民间传说、戏剧、话本到文人编定的演化过程。清代小说则不同,作家依据自己的生活和经验选材、构思和描写,在作品中充分表现作者个人的意愿和理想。在结构、叙述和描写人物各方面,也都臻于成熟。一般的作品都有独创之处。《红楼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是这时期小说的最杰出的代表。

谚语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五类。

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

2.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

4.歇后语和俗语。歇后语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结构形式的民间谚语,它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假托语,是比喻;后面是目的语,是说明。分为寓意的和谐音的两种,主要用来表现生活中的某种情景和人们的某种心理状态,如“芝麻掉进针眼里——巧透了”。歇后语往往具有幽默、讽刺的意味,比如“老虎戴数珠——假慈悲”。比喻形象,讽刺尖锐,表现力很强,有人甚至把歇后语比作俗语中的“杂文”。俗语是一种形象的定型化的短语,如“纸老虎”、“吹牛皮”、“翘尾巴”、“乱弹琴”、“硬骨头”等等。这些词语出现在日常的口语、对话中,使语言显得格外生动活泼,形象简练,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5.谚语还生动的反映出大量民俗的内容。如“三亩好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等等。

小品文

小品文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种样式。古代许多带有强烈感情色彩、语言优美生动的序、跋、记传、书信等等,都可以算作小品文。

小品文的特点,主要是通过事实和艺术形象来表现思想内容,议论较少,叙述、描写或抒情成分较多,以幽默的方式和喜剧性的情节,活泼、轻松的语言,给人一种揭露性的笑,并使人在笑过之后,看到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

现在的小品文因内容的不同,一般有讽刺小品、时事小品、历史小品和科学小品之分。

小品文也是随笔、杂感等杂文的别称。小品文中的讽刺小品,就是用幽默讽刺笔调,批判错误思想,抨击腐朽事物的杂文。

经史子集

“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读书人对经典的分类法,始于晋时的荀勖。

“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如《四书五经》、《六经》、《十三书》、《白虎通》等。

“史”是指各种体裁的历史典籍,如《史书》、《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

“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如《荀子》、《老子》、《庄子》、《论衡》等。

“集”是指古代诗文词赋的著作,分为总集、选集、别集,如《乐府诗集》、《古诗集》、《全唐诗》、《古文观止》等。

类书

所谓类书,就是采摭群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随类相从而加以编排,以利寻检、引用的一种古典文献工具书。

类书一般分类编排,按其内容和编排方式不同,可分为义系类书、形系类书和音系类书三类。义系类书按材料的义类分部编排,如天文、地理、人事类。每系中又分若干小类,如天文分有日、月、星、时等;时又分春、夏、秋、冬等。古代类书大多属此类。其中以取材范围分,有综合性和专科性两种。音系类书是从古书中摘取二至四字的短语,按最后一字的韵编入某韵,主要供编纂字、词典找资料出处所用。如元代的《韵府群玉》、清代的《佩文韵府》。形系类书是字形编类,即将两个字组成的词语按其上一字归入同一字的类中,而举出包含这个词语的诗文篇目,如清代的《骈字类编》。其作用与音形类书略同。

我国古代类书之祖,当首推魏时之《皇览》。此书早已散佚,后世虽有一些辑佚本,但所存不多,难以窥其全貌。此外,我国现存著名的类书有:唐代的《艺文类聚》、《初学记》,宋代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类书保存了我国古代大量的接近原作的珍贵资料,不仅可供校勘典籍、检索诗词文句、查检典故成语出处之用,而且为研究者直接提供了专题研究的资料。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的《史记》最初并没有固定的书名,由于司马迁当时是太史令,所以人们或称之为“太史公书”,或称之为“太史公记”,后来省略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本纪”主要是帝王的传记。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是为了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同时,“本纪”也是全书的总纲,是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的。

“表”,列记的是事件,使纲举而目张,以简御繁,一目了然,便于观览、检索。

“书”,记载的是历代的朝章国典,以明古今制度的沿革。

“世家”记载的主要是诸侯王国之事。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因此他们的传记叫做世家。从西周的大封建开始,发展到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先后称霸称雄,盛极一时,用“世家”体裁记述这一情况,非常妥当。

“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包括单传、合传和类传。单传即一人一传;合传是记二人以上的;类传是以类相从,把同一类人物的活动,归为一个传,如《儒林列传》、《循吏列传》、《刺客列传》等。司马迁还把当时我国四周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用类传的形式记载了下来,如《匈奴列传》、《朝鲜列传》、《大宛列传》等。这就为研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

为了写作《史记》,司马迁耗尽了毕生精力。撰写史书,需要大量收集材料。《史记》的取材极其广泛,一是文献材料,其中有《夏小正》、《世本》、《秦纪》、《春秋》、《国策》、《楚汉春秋》等数十种。二是交游所得。三是实地采访。

如果仅仅是历史材料的堆积,当然完成不了一部伟大的著作。司马迁之所以蒙受奇耻大辱却“就极刑而无愠色”,是因为具有伟大的抱负。他的理想是“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正是这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从事这一项艰苦卓绝的编写工作,给中国历史学留下一部光辉不朽的著作。

就中国史学的具体发展而言,《史记》的贡献巨大。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曹”

“三曹”,指三国时期的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

曹操(公元155年—220年),即魏武帝。汉魏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沛国(今安徽亳县)人。他在文学、书法、音乐方面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如《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对酒》、《短歌行》等。他的诗作朴实无华,不尚藻饰,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当时诗歌慷慨悲凉的特色,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曹丕(公元187年—226年),字子恒,曹操次子,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人物。建安二十五年汉帝即位,即魏文帝,也是魏文学家。他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而且艺术上很完整的七言诗。有《魏文帝集》。他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他的诗歌今存约40首,如《芙蓉池作》、《于玄武陂作》、《夏日诗》、《黎阳作》《燕歌行》、《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作》、《杂诗》等。他的诗歌特色是,笔致细腻,特别是一些以思妇、弃妇题材的作品,一般都写得凄婉动人;其次是语言流畅,民歌风味相当浓,显得格调清新。他的《燕歌行》,还是中国诗歌史上较早出现的完整、成熟的七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