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健康成熟的青春(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
2354300000008

第8章 心理变化(3)

但是另一方面,女孩也像男孩一样,有时要做一些“性游戏”,例如相互裸露和探究生殖器,相互肉体接触与摩擦,甚至也有自我刺激。在成人看来,这些游戏显然是性活动或性行为,但女孩自己却不这样感觉,往往是出于好奇或玩耍,就像她们跟布娃娃玩一样,并没有特殊的目的或意义。即使有些女孩感受到了某些性兴奋,也是她们身心发育中必经和正常的阶段。成人之间的“性游戏”可以用道德来评价甚至惩罚,对儿童却不能用同样标准,因为儿童的性游戏既不具备成人那样的纯粹性动机,也不会产生成人那样的后果。有的家长,甚至是很爱自己女儿的母亲,一旦发现女孩做过性游戏,就痛加惩罚,乃至打得她死去活来。这不仅是对性的无知,也是对少女性权利的无知,违反了保护和促进女孩正常性发育的法律精神。况且,这样的女孩长大后轻则形成性欲低下,重则出现精神障碍或自甘堕落,父母岂不是害了她?

进入青春期之后,少女出现的一系列性生理与性心理变化,都构成了她所具有的相应的性权利。例如,她有权要求和享有月经期的休息与照顾,有权要求男性亲属回避等等。但是,除了一切要求保护与照顾的权利之外,她也拥有同等权利要求正常发展并主动显示自己的性能力。只要不危害别人或社会,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和权利干涉或压制她。否则便是侵犯了她的权利,违反了保护青少年法律的基本精神。可惜,目前相当多的人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少女的性权利重于高于母女或其他亲属关系,因为它是人类社会进步与文明的产物。少女有权了解自己的性构造和性功能,因为肉体只属于她自己。她有权表达自己的性心理感受,哪怕是对着异性,因为这感受是她自己内心首次获得的最宝贵的情绪,与别人无关。她有权利不断发展并充分展示自己的少女魅力,因为这不是想勾引异性,而是对自身的美的正当追求。她也有权与异性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在社会人际关系中,她也占有应得的一席。她同样有权编织性幻想,乃至独自自我刺激,因为这是她身心发育的正常要求,是初发性能量的自然释放,就像人有权吃饭一样。父母、老师、成年人和一切社会机构所应该做的,只是尽一切努力教育和引导少女,使她们尽快成熟起来,真正理解她们所拥有的权利与义务。我们应该帮助她们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是禁止她们选择,就像每一个母亲必须教会女儿走路,而不会永远把她搂在怀里一样。

李丽华同学,看了上面这些内容,对于少女究竟有没有性权利这个问题,不再有疑惑了吧!

怎样才能克服恐惧心理

恐惧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害怕,害怕本是一种十分正常的情绪,人人都有,如果某个人真的做到了天不怕地不怕、无法无天,那将是十分可怕的。

但是如果过分恐惧,前怕狼后怕虎,谨小慎微,胆小怕事,就很不正常,就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很不利的影响。

如果追根究底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恐惧的根源往往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形成了。因此要想使自己在未来的社会中更有成就,就必须克服胆小怕事的弱者心理,拥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每个人都有让自己害怕的东西,都有把自己吓得脸色苍白的时候。

很久以前,有一个人被蛇咬了,过了很长时间才治好。他就对蛇十分害怕,到了井边,见了井绳,就以为是一条蛇盘在那里,吓得要死。

这种害怕的心理竟然持续了10年的时间,可见他对被蛇咬这件事是多么的后怕了。

人之所以会害怕某件东西,必定是因为那件东西给他造成了一定的伤害,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再见到这件东西,就会产生条件反射,害怕起来。

害怕是很正常的一种情绪。害怕火,就不敢去摸火,就不会被烫伤;害怕出车祸,就不敢在马路上乱跑,就不会被汽车撞到;害怕出危险,就不敢到危险的地方去,就能保证自己不受伤害。

有了害怕,人才知道去保护自己。

有的同学害怕的事情太多了,这也怕,那也怕,胆小怕事,上课不敢发言,在家不敢一个人睡觉,怕天黑,怕爸爸妈妈离开一会儿,怕打雷闪电,怕故事里的大灰狼……

这就不太正常了。过分的胆小就会与同学们拉开距离,不能正常地交往,甚至还会为了一点点小事哭得天昏地暗,让大家瞧不起。

床底下的怪物、窗户外面的魔鬼、故事里的大灰狼都是不存在的,有什么可怕的呢?

打雷虽然响声很大,听起来有点害怕,但只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很快也就过去了,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之所以害怕,多半都是自己吓自己,先在自己的脑子里把那件东西想象得非常可怕,然后就把自己吓着了。

“怕井绳”的那个古代人是这样,现在非常胆小的一些同学也是这样。

同学们最终都是要走上社会的。如果胆小怕事的性格一直不能得到改变的话,那么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就会活得很压抑,心理很不健康。

什么事都不敢去做,结果就什么事也都做不了,就会一辈子一事无成。

胆小、害怕,多半都是自己在吓自己,但也与家长对孩子过多的保护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交往,大胆地发言提问,大胆地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言,有不懂的就问,说错了也没关系。这样不仅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我们敢于挺身而出、面对难题和不利局面的勇气。

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呆在家里、一个人在夜晚走路,都要鼓励自己用不着害怕,锻炼自己的胆量,使自己变得胆大起来。

要与自己的同学大胆地交往,与同学一起玩,一起学习,多结交几个好朋友。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使自己变得乐观、开朗,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和人友好地相处,而这些对我们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很有好处的。

为什么不能离家出走

这些年来,有关中小学生离家出走、饱受磨难的事件在报刊、电视上时有报道,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西安的《华商报》推出了“帮你寻找离散出走的孩子”的活动,当天从上午8时到下午6时,记者就接到求助电话41个,接待群众来访6起。这些数字带给我们的是多少沉重的心理压力啊!

一个小名叫南南的13岁女孩仅仅因为父母说了她几句,就于2003年8月10日从眉县离家出走,坐车到宝鸡,流落街头。

有个叫刘小华的15岁女孩想外出打工,父母不同意,发生争吵后,她从四川省射洪县离家出走,坐火车到了西安。

甘肃省泾川县14岁的男孩鹏涛受不了沉重的升学压力,于2002年11月离家出走,到西安打工行乞,受尽磨难。

仅从上述见诸报端的三例报道中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些同学离家出走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或是成绩不理想,或是不想上学而渴望打工挣钱,或是受不了家里的责骂与父母产生了一定的矛盾。他们为父母不理解自己而伤心、气愤,但却从没想过离家出走带来的后果,以及自己这样做带给父母的又会是什么。

流落到西安的甘肃男孩鹏涛想找份工作,但年龄太小,又不懂什么技术,没有人雇他,他只好在街头乞讨,晚上露宿街头。天冷了,他仍穿着离家时的衣服,冷得直打哆嗦。他很想回家,却没有路费。

西安一个姓杜的15岁少女遭遇更惨。她迷恋上网,与父母发生冲突后,就离家出走,一路流浪到了厦门,被人用药迷倒,带到了台湾,最后被台湾警方以偷渡者的名义收容。

离家出走的同学都经历过这些不堪回首的惨痛经历。无数事实证明,离家出走不仅不会给自己带来丝毫转机,而且还要经受更大的凌辱和痛苦,留给自己亲人的也将是莫大的哀痛。

郑逸梅先生是著名的学者,他曾经写了一篇《自暴其丑》的文章,详细罗列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自己的一系列缺陷,把自己陷入的困境都付诸幽默的一笑。

这篇文章是这样写的:“我今年93岁,两鬓早斑,顶发全白,所谓‘皓首匹夫’这个名目,是无可否认的。加之,齿牙脱落,没有镶装,深恐镶装了不舒服,未免多此一举,索性任其自然,好在我的食欲并不旺盛,能吃的吃一些,不能吃的也就算了,这岂不成了无耻(齿)之徒吗?老伴周寿梅,逝世已越十多年,鳏居惯了,反觉得不闻勃然交谪之声,一室寂静,悠然自得。但《书经》有那么一句话:‘独夫,纣。’指无道之君而言。我是无妇之夫,单独生活,那‘独夫’之加,也不得不接受。我患有冠心病,时发时愈,所谓‘坏良心’,我是自打招供的……”

郑逸梅先生在93岁高龄、生活中遇到种种不如意的情况下,还能如此乐观,写出了这篇妙趣横生的幽默文章,对于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人来说,遇到生活中的一些挫折和苦恼,又有什么想不开的呢?又有什么必要一定要选择逃避、一走了之呢?

同学们没有独自出门在外的经验,缺乏社会阅历,无法照顾自己,连生活下去都很困难,更别说其他了。因此我们在心里不痛快的时候,千万不能选择离家出走,使自己的处境雪上加霜。

少女怎样摆脱尴尬处境

少女朋友,当你急急忙忙上了公交车,刚想掏钱买车票,发现自己没带钱,这时车已开动,售票员的视线也已落到你的身上时,你怎么办?

你和同学开玩笑,把同学反锁在教室里,突然教室里传出老师愤怒的声音时,你怎么办?

当着许多人的面,你的同伴忽然大声对你说,“喂,你的裤子破了个洞”时,你怎么办?

肯定有不少少女大概都经历过类似上面的一些令人尴尬的场面。那么,怎样聪明地摆脱尴尬处境呢?你得注意几点:

首先,要保持情绪上的镇静,尽量不失常态。比如你在不恰当的场合,对一位不太熟悉而又比较古板不苟言笑的朋友开了个不适当的玩笑,对方勃然大怒。你可别以牙还牙,最佳方案是保持镇定,保持沉默,或轻轻说一声“对不起”。这样对方的火气会不再继续上升,而你也摆脱了尴尬处境。

当你遇到了无话可答的尴尬场合时,不妨点头称“是”。称“是”,并不意味着“承认”。声音拉长点,这个“是”便含有否定的意思;如果把语气放轻些,便有“算了,我不与你计较”的意思;而把语气讲得重一些,就含有警告对方,不要再使人难堪下去了。比如,别人说你是小气鬼”,说你“成绩好是靠死记硬背得来,不稀奇”时,对此你点头称“是”,可能是最好的应付办法。

有时你还可以用某个中性词答话,应付尴尬场面,甚至于脆答非所问转移谈话的题材。比如女孩子聚在一起喜欢评论某人的相貌、服装,津津乐道别人的一些个人隐私,你不愿参加议论,又不便贸然离开,用中性词对答也许是最好的办法。

当你身处尴尬场合时,有时还可采用自我解嘲的办法,求得解脱。有位名叫王皓的女同学,调皮的同学给她起了个绰号“耗子”,有的还开玩笑说她是“四害之一,人人喊打”,以此引起同学们的哄笑。王皓为此感到下不了台,恼羞成怒,少不了和同学斗嘴吵架。后来她采用了“自我解嘲”的办法。别人叫她“耗子”,她想:“耗皓同音,古代不是有孔子、老子、庄子吗?我就叫皓子”。还用皓子的名字在黑板上发表文章。从此,同学们再叫她“耗子”时,她再也不恼火,还笑嘻嘻地应一声呢!渐渐地,同学们也不再以此和她开玩笑了。

少女朋友,愿你遇到尴尬场面时,能够聪明地摆脱,这样,不仅不使你的朋友难堪,还融洽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过程

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中间阶段,有人把它称为人生历程的十字路口,它既与儿童有别,又与成人不同。贯穿青春期的最大特征是性发育的开始并逐步完成,与此同时男女青少年在心理方面的最大变化,也反映在性心理领域。他们对性的意识由不自觉到自觉,对性对象由同性转为异性,对异性的态度由反感到爱慕,这几乎是每个人必经的历程。但由于在整个青春期中,中学生的情绪多动摇不定,容易变化,如果不注意及时引导,常可使某些中学生滋长不健康的性心理,以致早恋、荒废学业,有的甚至触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不论中学生本人家长或老师,均应对青春期的性心理变化有一定了解,才会培养出不仅体格健美而且有健康心理的青年一代。

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

(1)性抵触期:在青春发育之初有一较短的时期,青少年总想远远避开异性,以少女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主要与生理因素有关。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现,使青少年对自身所发生的剧变感到茫然与害羞,本能地产生对异性的疏远,部分人甚至对异性反感。此期持续1年左右。

(2)仰慕长者期:在青春发育中期,男、女青少年常对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在体育、文艺、学识以及外貌上特别出众者(多数是同性或异性的年长者),在精神上引起共鸣,仰慕爱戴、心向往之,而且极力模仿这些长者的言谈举止,以至入迷。

(3)向往异性期:至青春发育后期,随着性发育的渐趋成熟,青年人常对与自己年龄相当的异性产生兴趣,并希望有机会接触异性,或在各种场合想办法吸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但由于青少年情绪不稳,自我意识甚强,因而在接触过程中,容易引起冲突,常因琐碎小事而争吵甚至绝交,因此交往对象常有变换。

(4)恋爱期:青春发育完成已达成年阶段,青年把友情集中寄予自己钟情的一个异性身上,彼此常在一起,情投意合,在工作、学习中互相帮助,生活中互相照顾体贴,憧憬婚后的美满生活,并开始为组织未来的家庭做准备工作。这时的青年对周围环境的注意减少。女青年常充满浪漫的幻想,向往被爱,易于多愁善感,男青年则有强烈爱别人的欲望,从而得到独立感的满足,他们的心情往往较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