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幸福一生的理财规划
2358700000004

第4章 投资观念篇(4)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看好日常生活中谁都离不了的名望老店。因为这些公司的产品在日常生活中需求量很大,而且投资者可通过自己的使用来切身感受该产品是否受欢迎、在市场上是否具有竞争力,投资者只需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就能判断该公司是否具有投资潜力。

回顾巴菲特的投资收购历程:上世纪70年代购进被人抛弃的媒体与广告公司股份;90年代大量吃进奄奄一息的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前几年疯狂收购康菲石油公司、通用电气以及UPS快递公司的股票。

巴菲特永远都在重复自己投资股票的特殊路径——寻找被市场严重低估的股票。这也是巴菲特不断胜利的投资理念。外行看到的是巴菲特收购了大量“垃圾股”,但巴菲特可不想扮演什么救世主的角色,那些被他看中的都是未被发现的“千里马”,有的是颇具有成长潜力的公司,有的是尚未被人们认识的新兴行业,有的则是正在被精英进行拯救的公司。

现实中有很多投资者非常盲目,不要说熟悉投资工具了,连要投资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已经投入重金了。有的投资者看别人买基金挣了钱,自己也去买,最终不幸被套牢了。

前一阵,开放式基金的发行与募集其火爆程度无法形容。大多数基金都临时缩短了募集期,有的基金一个小时竟然就募集到几百亿元的资金,投资者凌晨就去排队,几乎到了疯狂抢购的程度。

俗话说,物极必反。2006年基金之所以表现出色是由于股市大幅上涨,大盘指数(沪市)由不足千点上涨到2000多点。但是,久涨必跌,久跌必涨是市场的必然发展,违背规律就会遭到市场戏弄。

有的人,上了年纪,心脏不好,血压不正常,看别人炒股赚钱了,自己也拿着养老钱投奔股市,以至于股市里出现了大批不知道怎么买进,怎么抛出,却压上了自己全部积蓄的疯狂股民。更有甚者,有些人看别人做投资挣了钱,竟然把自家房子抵押给银行,拿贷款甚至挪用公款作自己一点都不了解的投资项目。结果是,一旦有个风吹草动,这些“投资者”便只能纷纷败下阵来,落个倾家荡产甚至锒铛入狱的下场

每个人都有自己熟知的优势领域,如果让巴菲特做高科技产业投资,而让比尔盖茨去做传统产业投资。让这两个在自己优势领域之外进行投资,那么世界上有可能只是增加了两个百万富翁,绝不会是亿万富翁。

既然缺乏对某个领域的了解,那为什么不转而到自己的优势领域去打拼呢?用自己的短缺去与别人的优势相搏,怎么会赢呢?用自己的优势去搏别人的欠缺领域,又怎么可能输掉呢?

因此,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投资者在做任何一项投资前都要仔细调研,在没有了解透彻、没有想明白之前,千万不要仓促决策;投资还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被贪欲蒙上了眼睛。

现实市场中的任何一只股票即使遭遇到最强大的经济劫难也不会永远“熊”得暗无天日,相反它总有出头的时候。为此,巴菲特自创了炒股必赢的另一个金科玉律——长期持有。

巴菲特的股票至少也要持有8年。“投资应该像天主教婚姻一样,是一生一世的。”巴菲特说:“短期股市的预测是毒药,应该把它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儿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入。”“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10年的准备,那么连十分钟都不要持有这种股票。”当然,巴菲特推崇长期持有的前提是,所投资的企业必须是一家有长期发展潜力的优秀企业。

巴菲特有一套看似简单的投资方法,就是在公司股票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时大量买进,然后静等回升。巴菲特的“简单”投资情结,让他成功地躲过了2000年股市泡沫破灭的大劫。

投资与投机的区别,除了行为上的还有心态上的,投机者总是抱有一夜暴富的心态,而这种心态正是最容易误导投资决策的。巴菲特购买股票的心态是使非常平和的: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在五年之内不再重新开放。而那些有着赌博心态的投资者总是习惯追涨杀跌,到头来只是为券商做了捐献,自己常常是白忙活一场。

事实胜于雄辩,只要稍微算个账,就一切大白了。按巴菲特的低限,某只股票持股8年,买进卖出手续费是1.5%。如果在这8年中,每个月换股一次,支出1.5%的费用,一年12个月则支出费用18%,8年不算复利,静态支出也达到144%!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在投资者不停的忙碌中,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让金钱就在这忙碌之中悄悄溜走了。

巴氏观念能否与中国股市成功嫁接

早在巴菲特刚刚登陆中国的时候,相关专家就不停的对中国股民发出警示: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有着根本的不同,巴菲特的投资观念可以学习但是不可照抄。如果在发育不良的中国股市以身试法,完全照搬巴氏观念无异于在自杀。

某网站曾做过一项调查,问题是“您认为如果巴菲特来到中国股市是否能够成功”。参与调查的6588个网民中,只有42.00%的人认为巴菲特肯定能成功,有31.59%的人认为他将遭受惨败,还有26.41%的网民则认为,巴菲特的业绩可能只是一般。

“股神”巴菲特之所以能成为“股神”是由内外两方面决定的,一方面是巴菲特自身的确出众,而另一方面是美国的股市的确是健康的。虽然美国公司财务欺诈丑闻事实曝光,但是,它的立法基础仍然是健康成熟的。所以身居发育不良的中国股市,投资者要做到活学活用。

事实证明,巴菲特在投资中国资本市场时,也没有完全按照自己的套路出招,尽管他投资的依然是传统的能源行业---中石油,但是面对众多投机追随者,巴菲特随时调整策略,放弃了行不通的长期持有策略,采取了见好就收的“短线策略”。

而且巴菲特在投资中石油之前,从未到过中石油公司,也没有加过它的油,但他买了中石油的股票。这种做法又偏离了他“不熟不做”的原则。所以看到本质与区别的聪明的投资者,不会简单照搬巴菲特投资的每一个细节,而是学习和借鉴他的投资思路和成功的经验。

学巴菲特,学精髓,不要邯郸学步

在中国运用巴菲特的投资思路和观念并不是不可以,只是要跟中国国情相结合:第一,深刻认识股市本质,清楚了解自己在股市中的位置;第二,把目光放远,盯紧时事政治,不要只盯住股价;第三,敢于在市场低迷,人们退出的时候大胆进入;第四,尽量减少交易次数,虽然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但如果跟前几条配合使用效果应该不错,至少可以增强投资者对股市诱惑的抵抗力。

某投资人学习了巴菲特以后,就长期投资买了银广夏,结果后来破产了。此人非常气愤,大骂巴菲特是骗人的。原来,此人看了一些银广夏的财务报表就认为自己对银广夏很了解了,就“颇具大师风度”的大量购进银广夏,打算克隆一个中国的巴菲特,结果落的个“捉鸡不成反蚀把米”的下场。

其实,在股市里最不可相信的就是那些报表,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去看报表。投资者即使知道报表不可信,但还是需要看一辈子。一份报表在不同人的眼中是不同的,只有用慧眼才能看清楚。这位投资者就是只学到皮毛,没学到本质。悲哉!

任何理论都不可能是无条件的,不可能是走遍四海皆适用的。笔者认为巴氏理论应该和中国股市紧密结合,衍生出适合中国股市的巴氏理论。

第一,精心挑选重仓股。投资者在挑选重仓股时,应该看清该企业是否是垄断型企业,因为只有垄断型企业,才可以做到用很少的投入,获得很大的回报,才可以实现投资的长期收益,这也是巴菲特选择股票的原则——追求消费型垄断企业的含义。

有些企业看似价值很高,可是由于后期需要大量追加价值,结果实际回报并不高。

第二,有条件的长期持有。在能够控制损失的情况下尽量长时间持有股票,适当时机可以逢高卖出逢低买入,不过尽量少的交易是个基本原则,持续关注企业的经营变化,若发现对长期持有的不利因素要立刻放弃持有。

这和投机者做短线投资的思想是完全不同的,它强调的是长期持有的思想,短期利用止损控制本金损失,在出现利润的情况下尽量长期持股。

第三,参考基金。在投资中要经常参考优秀的基金经理人,因为中国的股票市场里禁得住考验的股票不是很多,所以选择时尽量选择业绩好的基金所青睐的企业长期跟踪,然后找准时机,低价入市。

第四,评估企业。作为散户,在现时中国做到亲自去考察企业,倒真是个不小的问题,同时也不太现实,但是要参照报表和评测机构的数据,可信度又不高,这就对于那些抱着投资的心态投资股票的人很不公平。

总之一句话,巴菲特是投资大师,但他是美国的投资大师,他炒作的是美国的股市时,他的理论是正确的,但如果你完全照搬,必然失败,因为这是中国。

巴菲特投资观念带给我们的启示

启示一,让投资成为个人理财习惯并长期坚持下去。

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人的一生,好的投资习惯可以让人一生受益。投资人必须牢记投资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让资本翻番,而是要保住资本,这是成功投资的坚实基础。每个投资者都应该树立自己的投资目标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投资哲学,这是一个人素养、能力、知识、目标的表现。

启示二,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

投资者首先要抛弃投机心理,因为抱有赌博心态常常会令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有些投资者常常希望今天投资明天就能看到好的回报,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的好事往往不容易碰到。

任何领域的投资都不可能保证只涨不跌。就以基金为例,基金在一年中有涨跌是很正常的,因为基金的主要投资渠道是股市,因此肯定会随着股市变化,没有任何一家基金公司会对投资者承诺只要购买就会每天增长。如果只涨不跌,那基金公司的门槛岂不早就被投资者挤破了。

所以投资者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着眼于长期收益,不要患得患失。有了这样的心态,再来进行个人投资,既不影响工作,又能增加收益,还能保持好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启示三,投资不是赶时髦。

投资者不要把投资当成赶时髦,因为时尚的东西都是禁不起时间考验的。虽然赶时髦赶对了也可以趁机捞上一票,但多数人往往货到地皮死,赔个血本无归。最典型的就是看别人挣钱了自己赶快学。众投资者一看开洗车房赚钱,就蜂拥而入,到处都是洗车房。没有投资者会考虑中国是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浪费水的生意是做不久的。结果一场干旱,政府一声令下,全都歇菜了,到底赔进多少,只有投资者心里最清楚。

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各方面的专家,术业有专攻,做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投资自己最擅长的。“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在做人方面是使不得的,但是在做投资上可是相当灵验的,投资者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