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学心机
2358900000014

第14章 善用他人智慧为己用:一个好汉三个帮(3)

陆贾经常在刘邦面前谈读论书,刘邦不愿意听,发脾气说:“我在马上得天下,哪里用过诗书之道!”陆贾丝毫不怯让步,他以史为证分辩道:“在马上得的天下,难道还能在马上治理天下吗?成汤、周武王夺取政权之后,文材武将并用,这才是治理国家的长远之策。吴王夫差、智伯穷兵黩武,而身败名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专用刑法,终于灭亡。如果秦王朝兼并六国之后,提倡仁义,效法先圣,陛下还能得天下吗?”

这一席话说得刘邦无言以对,他虽然心里不快,但还是觉得这话有道理,便惭愧地说:“先生是否为我写一本秦朝何以失天下,我能够得天下的书,来总结古今治国成败的经验?”陆贾很高兴地答应了,后来,他果真写了一部《新语》,刘邦逐篇阅读后,大为赞赏。

刘邦驾崩后,吕太后专权,陆贾告老还乡。但陆贾看到吕太后封吕氏兄弟为王,胡作非为,很为国家前途担忧。一次,他前去找右丞相陈平。陆贾见陈平郁郁不乐,笑着说:“足下位极相国,封之为万户侯,真是荣华富贵之极,还忧愁什么呢?是不是担心皇上年幼,吕氏兄弟篡权?”陈平见陆贾将话说明,也直接了当:“先生有何良策,请赐教。”陆贾说:“天下平安之时,众人皆注意丞相;天下危难之际,大家则关注将帅。将相和睦,贤能之士都前来归附,有了贤士们的支持,天下即使发生叛乱,大权也不会分散,国家就能保持稳定,您现在为何不和太尉周勃深交呢?”

陈平依照陆贾的计谋,在太尉周勃庆祝寿辰的时候,送去了五百两黄金祝寿,平时也注意与周勃交往,两人的感情越来越深。这样使得吕太后不敢肆意作乱。吕太后死后,陆贾在消灭吕氏兄弟、立汉文帝的过程中又立下了大功。

点评:

能用人者,无敌于天下。用人,需要“因时制宜”。在得天下时,重用的是武将;而治理天下时,就需要多使用有治国才能的文人。正所谓: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

7.武帝用人,张弛有度

汉武帝时期人才济济,朱买臣也是名载史册的一位。他出身贫寒,之所以能脱颖而出,自然得益于武帝不拘一格用人的政策。

朱买臣休妻的故事,为世人所熟知。其实根据史书记载,这对夫妻的离异,倒是女方主动。朱买臣家境贫寒,但酷爱读书,他不善治产,只好以打柴为生,常常一面挑着柴担,一面高声诵书。妻子怕人听了笑话,劝他不要诵读,他倒反而提高嗓门。妻子忍受不了这种羞辱,就主动提出离婚。买臣挽留不成,只好同意。

过了几年,朱买臣替上计吏驾车,到了长安。他也像当时许多士人一样,向汉武帝上书,等了许久时日,却没有回音。后来幸亏同乡严助的引荐,才为武帝召见,讲论《春秋》、《楚辞》,得到武帝的赏识,于是拜为中大夫,侍奉皇帝左右。武帝选召文学之士侍奉宫中,组成内朝,以丞相为首的百官就相应成为外朝。国家每有重要政事,武帝就让内朝之士秉承他的意旨与外朝官员辩论。朱买臣以中大夫侍中,自然跻身于内朝之列。一次在辩论置朔方郡的必要性时,他据理辩驳,力诎丞相公孙弘,以此崭露头角。

当时,因为东越经常发生反乱,朱买臣建议发兵浮海破灭东越。武帝接受这一建议,并特地任命买臣为会稽太守,让他富贵还故乡。买臣乘着四匹马拉的专车,来到会稽,官府发民除道,官员迎送,从车百余乘。朱买臣看到前妻和她的丈夫都在修整道路,就停车让两人坐后车到太守府邸,供给饮食。一个月后,前妻自杀身死。买臣给她丈夫一笔钱,让他妥为安葬。又召见故人和以前照顾过他的人,都予报答。一年后,朱买臣率兵与横海将军韩说等破击东越,因有功,封为主爵都尉。

汉武帝珍惜朱买臣的才干,将他从贫困无以为生的一介平民提拔为天子的侍从之臣,但当他触犯法律,武帝也毫不予以宽贷,朱买臣曾两次坐事或坐法免官。后来,朱买臣等丞相三长史与御史大夫张汤争权,合谋排陷张汤,结果张汤自杀。武帝亦诛朱买臣等三长史。

点评:

治世之业,当择贤才而用之,岂能以新旧为先后,以贵贱为尺度?用人应该不限资品,同时也要做到张驰有度,让他们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充分展出来,而把自己的缺点尽量的加以弥补。

8.可用之才宜早用

金世宗是被旧史家誉之为“小尧舜”的皇帝。他在位二十九年,是金朝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他在位期间,体察下情,注重农桑,国家面貌和百姓生活都得到了好转。

金世宗十分注重选贤任能。他在金朝大定二十八年(公元1188年),曾以惋惜的口气对朝臣们说:“凡要用人,应当在他心力旺盛时就委以重任,如果一味地考察资历呀,门第呀,往往会使那些有才能的人到了年迈体衰的时候,还没有提拔到能够充分施展其才智的岗位上,他的才能还来不及发挥,心力就不支了,这是过去在用人方面所不曾想到的。就拿阿鲁罕来说吧,要是早些就把他放到重要位置上,国家必定会得到他更多的帮助,他也必定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可惜现在他已是八九十岁的人了,衰老得无法再继任下去。因此,希望大家要接受这个教训。凡是你们认为确实具有将相之才的人,最好能尽早地把他们推荐上来。”金世宗一番话,表明了他“举贤之急,求贤之切,不绝于训辞”的心情。而正如金世宗所言,可用之人如不早用,等到年老体衰后再委以重任,就难免喟叹识才之晚矣。金世宗所说的阿鲁罕,就是其中的一位。

阿鲁罕,全名孛术鲁阿鲁罕,隆州琶离葛山人。他8岁时,就学习契丹文,后又精通了女真文。刚到成年,就担任了黄龙府路的万户令吏。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朝廷从外路胥吏中选补优秀的人才入朝,在应选的300人中,他名列第一,因此,被补为宗正府令吏。不久,又被提升为尚书省令吏。

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阿鲁罕随丞相仆射忠义戍边,主管边关文字事宜,干得十分出色。他鼓励边民从事农牧业生产,使边关很快安定下来。从这件事上,仆射忠义和世宗发现他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开始对他器重起来。后来,他又参加指挥进攻南宋,在讨论进军策略时,诸将争执不下,世宗对丞相说:“阿鲁罕足智多谋,老成持重,只要他说可行,就可以了嘛!”在与南宋的讲和过程中,阿鲁罕显示了杰出的才能,为金朝又立了大功。世宗就把他提拔为尚书省都事,任同知顺天军节度使。不久,又升迁为刑部员外郎、侍御史。不管在哪个位置上,阿鲁罕都克尽职守,持心忠正,干得很出色。于是,世宗又特命他担任了西路统军使兼京兆尹这一要职。

这时,驻在陕西的军队,兵员短缺。按照原有的制度,需从当地的子弟中补充。但是靠这种办法充实的力量,大多没有战斗力。阿鲁罕打破旧例,改从阿里喜旗鼓手内选补。他对军事训练、军马饲养管理的办法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陕西军士气高昂,军威大震。

他的这些做法,大得朝廷的赞赏。世宗表扬他说:“阿鲁罕不论走到哪里,都能把那里的事情处理得妥妥当当,尤其是在陕西的政绩更为突出。朝廷用他虽然迟了些,晚了些,总还可以让他为国家多出几年力吧!”于是,立即诏他为参知政事。不料阿鲁罕从大定二十八年四月就任,到了八月,还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就因年迈病重请求辞职。世宗无奈,只好答应他的请求,免去了他参知政事的职务,改任为北京留守。对此,世宗深为惋惜,经常念叨这件事。

这年十一月,尚书省奏禀金世宗,打算按资历任免一批官员。世宗对这种作法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说:“按照资历搞任免,只能适用于一般平庸的人;对那些才能德行非同凡响的人,可以也应该打破常规,破格提拔。要想把国家治理好,关键在于用当其才。你们不能量才使用,所以好多事情办不好,你们老是强调循资守格,不肯大胆地选用贤能,是不是怕那些卓有才干的人上来以后抢走你们的职位呢?不然,只能说明你们太没有知人之明了!”群臣们听后都惭愧地低下了头,说:“我们的确是没有知人之明的人,哪里敢蔽贤掩能呢?”世宗问右丞相张汝霖:“历史上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言之臣为什么那么多,如今这种人为什么这么少呢?”张汝霖回答说:“乱世的时候,有很多逆耳的意见和建议可提,太平盛世的时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意见可提的。”世宗摇摇头说:“什么时代都有大量可提的意见和建议,只是古人以国事为重,知无不言;你们由于怕得罪我而一味顺从,不肯提意见罢了!”世宗这一番话,说得张汝霖和群臣们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点评:

对于使用人才,唯“才”是任同唯“资”是任是相互矛盾的。长期以来,以资历作为提拨人才的标准,埋没了多少富有才华的年轻人。由此,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以才能的大小来作为提拨的标准,以便做到“才”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