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学心机
2358900000002

第2章 得人心者,方能得天下(1)

孟子说:“以仁行事,方能得天下,保天下。”重点突出了“仁”,也说明了“得人心”的重要性。“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中,“人和”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得人心”,没有广大民众的支持和拥戴,又何来“得人心”之说呢?可见,“人心”决定一切。

1.流氓无赖也能得天下?

谈到“楚汉相争”的这段历史,人们都会为项羽的失败扼腕叹息。也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认识,即刘邦是个流氓无赖,既然他是个流氓无赖,那又何以得天下呢?原来,得天下在“人心”而不仅仅在“仁德”,只要你用人得当,能够俘获民众之心,流氓无赖便是贵胄龙种。讲到此处,也许令无数读书人惟有一声长叹!

秦朝末年,由于秦二世的残暴统治,各地农民苦不堪言,怨声载道,纷纷揭竿而起,反抗秦朝的压迫和奴役。

在刘邦于沛城起兵的同时,原楚国贵族的后裔项梁、项羽叔侄也在吴中起兵(今江苏吴县)。他们杀了会稽郡守,很快组成了一支8000人的江东子弟兵。其他六国贵族也都纷纷起兵,自立为王。

公元前206年六月,各部将领经过商讨,立了楚怀王的孙子心为楚王,定都盱眙(今江苏盱眙)。并同时约定:谁要是先攻取了关中,就可以在关中做王。经过连番征战,八月,刘邦攻入武关,向咸阳逼近。

十月,刘邦进入咸阳。当时他以“关中王”自居,准备就住在宫中,好好享受一番。樊哙提醒他这样做将重蹈秦的覆辙,他却不以为然。因此张良又再次进谏说:“秦王朝的统治是残暴无道,所以才能使你进入关中。你想为天下除去残暴,自己首先就必须以朴素为资。现在刚刚入秦,却安于享乐,这是所谓‘助纣为虐’,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樊哙讲的话虽有些难听,但为了夺取天下,我希望你还是听从他的劝告。”这样,刘邦才听从了他们的劝告,“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十一月,刘邦召集各县一些有名望的人士,向他们宣布:“我们这次入关,目的是要推翻秦的暴政。我们不会侵暴你们,不要害怕!你们苦于秦的苛法已经很久,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怀王曾与诸侯约定,先入关者做关中王,我应该做关中王。所以我现在和你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原来的秦法一律废除,所有官吏和行政也都保留。”刘邦派人和秦朝原来的官吏一齐到各县、乡邑去宣传。老百姓听说后非常高兴,都纷纷带着牛羊酒肉来慰问义军。刘邦辞让说:“仓库里的粮食很多,我不能让你们破费。”老百姓更加高兴,唯恐刘邦不做关中王。

这时,一个名叫鲰生的谋士向刘邦献计说:“秦的财富十倍于天下,地形也很险固。现在听说章邯已经投降项羽,被封为雍王,王关中。他们如果来了,你恐怕就不能再做关中王了。你应该赶快派兵守住函谷关,不要让他们入关。”刘邦认为他的意见很对,于是派兵驻守函谷关。

项羽在消灭秦军主力后,也率军向关中进发。汉王元年(前206)二月,他来到函谷关。一见关门紧闭,听说刘邦已平定关中,项羽大怒,当即命当阳君英布攻破函谷关,接着率40万大军开到戏下(今陕西临潼东北戏水西岸)。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正发怒,为了求封,就暗中派人向项羽告状说:“沛公欲王关中,让子婴做相国,把秦的珍宝都据为已有。”项羽一听,更是火上加油,加之谋士范增也劝项羽赶快除掉刘邦,因此他下令犒劳士兵,明天一早就向刘邦进攻。刘邦当时只有10万人,在兵力上完全处于劣势。在大难就要临头之际,刘邦却来了救星。这个救星就是项羽的叔叔项伯。项伯和刘邦的谋臣张良交往甚密,张良曾救过他的命。他听说马上就要向刘邦进攻,就连夜驰入刘邦军中,想把张良带走。张良却对他说:“沛公有大难,我作为谋臣不能一声不吭就走,要走也得把这件事情告诉他。”刘邦听了大惊,要张良赶快考虑对策。张良说:“你现在应亲自去对项伯说明,你不敢背叛项王。”刘邦对项伯以好酒招待,并约为儿女亲家,然后说:“我入关后,秋毫不敢有所取,登记吏民,封存府库,以等待将军(指项羽)。所以遣将守关,是为防备盗贼和其他意外。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能替我向将军说明这个情况。”项伯答应,对刘邦说:“你明天拂晓定要亲自去对项王赔礼。”刘邦答应后,项伯即连夜返回,把刘邦的话全部告诉了项羽,并劝告项羽说:“沛公不先破关中,你能顺利入关吗?人家有大功,不该这样对待,还是好好相待才是。”项羽表示同意,取消了进攻计划。

第二天一早,高祖率张良、樊哙和100多个骑兵来到项羽的营帐鸿门,向项羽赔礼。项羽宴请刘邦,席上明争暗斗,剑拔弩张,演出了历史上的“鸿门宴”。鸿门宴后,项羽即率兵西屠咸阳,杀秦王子婴,烧秦宫室,掳掠财物妇女,然后东归。由于项羽的剽悍残酷,再加上他的这些所作所为,人们都对他感到恐惧和不安,因此,都对他没有好感。

四月,项羽以最高统帅的身份,尊怀王为义帝,立诸将为王、侯,遣诸侯各自就国。刘邦没有办法,也只好前往南郑。项羽当时只给了他3万士兵,然而,由于刘邦的深得人心,此地的很多农民都自愿的跟随他迁移到南郑去,聚集起来也有十几万人。

高祖虽然来到南郑,但他并不甘于受封为汉王。只是考虑到自己势单力孤,当时才没有立即起来反对项羽,而到了南郑,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高祖所率士卒水土不服,讴歌思念东归,他必须立即决断;另一方面,项羽分封不均,齐国田荣起兵反叛,也为高祖提供了东进的机会。高祖决定出关与项羽决一雌雄。恰好丞相萧何又向他推荐将才韩信,认为“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高祖便任命韩信为大将。韩信向高祖建议:“我们的军吏和士卒都是山东(指函谷关以东)人,他们日夜企望东归,借助这股士气,可以建立大功。我们应立即决策,率军东进。”高祖非常高兴,就让他全权部署作战计划。汉王元年(前206)五月,高祖以萧何为丞相,留守巴蜀,安抚后方,自己则和韩信率领大军暗度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很快占领了整个关中,楚汉战争正式爆发。

汉王二年(前205)十一月,正当项羽与齐、赵激战时,高祖率兵出关向中原进军。汉军声势浩大,河南王申阳主动投降,高祖置其地为河南郡。郑昌顽抗,被韩信击破,也被迫投降。高祖回到关中,迁都栎阳(今陕西栎阳)。为瓦解敌方和巩固后方,他下令若敌方将领率万人以一郡降封为万户,开放秦朝原奉的苑囿园池,令民耕种,此策一出,大获民众欢心。

项羽知道高祖出关东进后,并没有立即回师迎战。他准备把齐国彻底击破后,再全力对付高祖。但是听说高祖已经占领彭城,便率领精兵3万,急返彭城。当时高祖还在彭城置酒和各路诸侯庆功,楚军在早晨向汉军发动进攻。一日之中,大破汉军。汉军沿谷、泗二水退逃,被杀死十几万人。又在灵壁(今安徽宿县西北)濉水上被项羽追上,又有十几万汉军被杀死,“濉水为之不流”。高祖仅与数十骑逃脱,路上恰遇女儿和儿子,而父亲和妻子却被楚军俘虏。

高祖退到荥阳,收集逃散士卒。这时,萧何从关中派来增援部队,连56岁以上的老人和不满20岁的青年都情愿被征入伍。同时韩信也收兵前来会合,汉军复振。

汉王三年(前204)四月,项羽包围了荥阳。高祖无奈,向项羽请和,以荥阳以西为汉。项羽准备答应,但范增认为:“现在要彻底消灭汉已很容易,如果放过这个机会,以后肯定要后悔。”于是,项羽不再同意讲和,猛攻荥阳。高祖就使用陈平之计离间项羽和范增。项羽派使者来劝降,高祖让人捧着丰盛的食物去招待。看见使者,假装惊愕说:“我以为是亚父(指范增)的使者,原来却是项王的使者。”然后把好菜好饭拿走,换上很差的饭菜。使者很生气,回去报告项羽。项羽从此怀疑范增与汉私通,范增提的一些主张不再被采纳。范增为此大怒,对项羽说:“天下事大局已基本定了,大王你好自为之吧。你让我还是做一个普通百姓安度天年吧。”项羽同意了。这样,范增就离开了项羽,还没有走到彭城,背上生疮气愤而死。

五月,楚军对荥阳的攻势更加猛烈。在这种情况下,将军纪信建议高祖:让自己代替高祖假装投降,以使高祖借机逃离。于是纪信坐着高祖的车子,从东门出降,吸引楚军四面包围,高祖带着几十个骑兵从西门突围而走。项羽没有捉住高祖,气得把纪信烧死了。

不久,项羽又向高祖单独挑战。高祖却笑着拒绝说:“我和你只斗智,不斗力。”然后指责项羽有十大罪状说:“你负约王我于蜀汉,是一罪;杀卿子冠军(宋义)以自尊,是二罪;救赵后本当还报,却率兵入关,是三罪;烧秦宫室,私收其财,是四罪;杀秦降王子婴,是五罪;坑秦降卒20万,是六罪;分封不均,是七罪;赶义帝出彭城,自己为郡,是八罪;暗杀义帝,是九罪;为人臣而杀主,为政不平,是十罪。我率领义兵和诸侯一齐来诛灭残贼,又何苦与你单独挑战呢?”项羽听后大怒,弯弓射中了高祖的胸部。

到十二月,双方在垓下会战,汉军30万人团团围住了项羽。

项羽当时已兵少粮尽。一天夜里,他突然听到汉军四面皆歌楚声,以为汉军已全部占领楚地。心中悲伤,便起来在帐中饮酒。他让美人虞姬陪饮,命人牵来心爱的坐骑“骓”,然后悲歌慷慨地唱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则和唱说:“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二人唱了几遍,虞姬就饮泪自刎。项羽泪流数行,跨上骏马,率骑兵800人,连夜突围而出。

天亮以后,汉军才发觉项羽已经突围。高祖令骑将灌婴率骑兵5000追击。项羽渡过淮河,只剩下100多人随从。到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由于迷路,又陷入大泽。项羽引兵向东,至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被灌婴追上。这时项羽身边只有28骑,奋力与汉军三次激战,杀死汉军几百人,最后拔剑自刎。楚汉战争终于以高祖的胜利而告终。

刘邦是王霸之才,但又是流氓。在传统社会,心怀仁德者往往能取得某些成功,却并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惟有得人心者,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与项羽有“六不如”:声望不如,势力不如,英雄不如,气概不如,信义不如,对士卒的亲爱不如。刘邦虽然在上面六个方面远远比不上项羽,但刘邦却有项羽比不上的一项优势,并且这项优势也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刘邦使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俘获了大量的“民心”,就凭这一点,最后决定了刘邦的成功,也决定了项羽的失败是必然的。

点评:

人心左右一切,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项羽剽悍残酷,不善用人,既得不到“臣心”,更谈不上“民心”,最后只能落得个“霸王别姬”,自刎乌江的下场。

2.施“仁”政,柔道中兴旋“软骨法”

仁德与政治是一对孪生姊妹,又是一对天生的仇家,没有仁德的政治是没有合法性的政治,而没有政治保障的仁德往往又非常脆弱;政治往往摧残仁德,而仁德却又成为政治的基础。中国人历来重视文治与武功,并且将文治放在武功的前面,意思是文治在先,武功在后。那么,什么是文治呢?一般来说,文治就是以仁政治国。惟有施“仁”政,才能深受民众欢迎,才能令天下长治久安。在总结前朝失败的基础上,刘秀确立了一套新的治国方略,其核心是好儒任文、以柔治国。

早在征战的时候,刘秀就认识到儒学的重要。所谓“未及下车,先访儒雅。”他想方设法把一些著名儒学人物拉到自己的身边,或任以官职,或冠以衔号。这样他身边很快就集中了如范升、陈元、郑兴、杜林、卫宏、刘昆、桓荣等一大批当时的著名学者。刘秀对他们以礼相待,或听取他们的策谋,或利用他们的名望和学识从心理上威服僚属,抑制他们居功自傲、似乎无所不能的情绪。

刘秀自己就是一个爱好儒学的人。当朝廷议事结束以后,经常与文武大臣一起讲论儒学经典里的道理,直到半夜才睡觉。太子刘庄劝他重视健康,保养精神,他说:“我喜欢这样,不觉得疲劳。”刘秀有时亲自主持和裁决当时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争论。自从平息隗嚣、公孙述以后,除非紧急时刻,刘秀从不讲军旅问题。皇太子曾向他问起有关攻战的事,他说:“这个问题不是你所涉及的。”有一次,有人上书建议趁匈奴内部分裂而又遭到严重灾荒的机会,用几年的时间一举消灭匈奴,为了民众的安居乐业着想,他坚决地否定了这个建议。

刘秀如此倡导儒学,不言兵事,为的是筹划着改造他的官吏队伍,以适应由取天下向守天下转变的这一根本需要。他本来的官吏队伍,多是在战争中凭军功提拔起来的。这批人善于斩将屠城,但也喜功放纵,对于治理地方、安集百姓均不相适宜。他们即使有些不顺手、不听使唤,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违背法纪,刘秀也不便对他们有过于严格的要求。随着战火的平息和儒学的活跃,刘秀逐渐改变了官吏队伍的素质和结构,用文吏取代功臣,功臣们交出手中的权力,离开官位,各自回到家中养尊处优。

刘秀少时生性温柔,缺少凌厉之气。即帝位以后,仍是如此。有一次刘秀回到家乡,同族的婶子大娘们见了他这个当了皇帝的侄子,接受着他的赏赐,喝着他设下的酒,异常喜悦。叫着他的名字相互议论说他小时候谨慎诚实,对人厚道,不计较小事,什么都好,只是太温柔了些。刘秀听了哈哈大笑,说:“吾治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刘秀并非说笑,他的确是要以“柔”作为治国之道。

刘秀的“柔道”,首先表现在征伐占领之后,注重安抚,以民为重,不事屠戮。凡是投降的,只把他们的首领送到京城来,对小民百姓,遣散回家,让他们种地,拆掉他们的营垒,不让他们重新聚集。他主张征伐战争不一定要攻地屠城,要点是安定秩序,召集流散的人口。

刘秀柔道的第二个内容是:颁布了一些有利于奴婢的政令。建武十一年下诏书宣布:“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敢于用火烧烫奴婢的,按法律论罪;对被烧被烫的奴婢,恢复其平民身份;废除奴婢射伤人判死刑的法律。建武十二年诏书宣布:被卖的妻、子愿回到父母身边去的,听其自便;敢拘留者,按法律论罪。建武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一再下诏宣布:自建武八年以来被迫当了奴婢的,一律恢复平民身份;自卖的,不再交还赎金;敢拘留者,按《略人法》(针对当时青州、徐州一带豪强势力抢逼弱民为自己当奴婢的法律)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