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悟玄机
2359000000012

第12章

君子之交淡如水,会让你感觉很好,也更会让你受益匪浅。但是,如果过于大意和随意,忽视可能伤及友谊的祸水,就等于你自己从中撒了把盐,那味道可就不同了,它会让你苦不堪言。所以说,与朋友相处往往会比与陌生人相处更难。它能体现你做人的功夫是浅薄,还是老道。对朋友一定要心诚,如初芽施水,需要细致入微。千万不要像酒肉朋友那样,三杯下肚,你好我好一切都好,一旦遇到利害关系或有风吹草动,便一哄而散,甚至成为冤家对头。

1.别让钱财横在朋友之间

朋友之间有正常的经济上的往来是在所难免的,但一定要讲原则。如果金钱成了朋友之间“吐不出来又咽不下去”的“难言之隐”时,那么友谊则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了。“交义不交财”,莫让金钱把友情伤害!

所谓朋友,不但在政治上有共同的理想,在事业上有共同的追求,在生活中有基本一致的趣味,而且在经济上应该互相帮助。朋友之间,礼尚往来,互赠一些物品,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一起吃饭喝酒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如果有人认为“因为是好朋友,在经济上就可以不分你我”,那就错了。

友谊的基础是想法、兴趣爱好上的一致和事业理想上的共同追求。俗话说得好,“交义不交财,交财两不来;要想朋友好,银钱少打扰”。把友谊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就好比把大楼盖在沙滩上,这种友谊是不牢靠的,认真来说,这样的友谊不是真友谊,而是假友谊。如果在朋友交往中,在经济上长期不分你我,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花,那么,必然带来许多不良的影响。

首先,会使友谊变质,使纯洁的友谊蒙上金钱拜金主义和物质至上主义的灰尘。天长日久,彼此之间的平等关系会变成经济上的依附关系。

其次,由于物质至上观念的侵入,朋友之间平等的关系还会被金钱交换关系所代替。这时,被金钱腐蚀了的“友谊”就可能变成掩盖错误甚至包庇违法犯罪行为的“保护伞”;经济上的不分你我,就会演变成不讲原则,不分是非。

最后,因为受金钱腐蚀,“以财交友,财尽则交绝”,最终会使友谊不复存在。但是朋友之间,免不了要牵涉到经济问题。

比如,请客吃饭。这是一个礼尚往来的事情,朋友之间为了增进友谊,加深了解,一起吃吃饭,娱乐娱乐都是很正常的。甚至一起出去旅游,尤其年轻人喜欢结伴旅游。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表现得大方一点,因为没有人愿意同小气的朋友来往,你算计我,我算计你,这种友谊是长久不了的。当然,现在都很时兴AA制,亲兄弟明算账,这样最能获得大家的认可,但要注意的是,有些人不喜欢AA制,觉得这样疏远了感情,那么就要事先沟通好,要将AA制的形式提前提出来,然后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后再执行。

再比如,人情礼。曾经有媒体反映,中国家庭的一个月的人情礼钱要高出平均收入,这在外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也许这就代表了“礼仪之邦”的特点吧,遇到红白喜事,作为朋友、亲戚、同事,都要表表心意,尤其是朋友,随着关系的远近及轻重有别。

(1)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

首先是不能超出自己的经济承受水平,量入为出;其次要考虑到对方的经济条件,因为中国人都知道这些人情礼都是要“还”的,千万不要因为送礼让自己和朋友背上了包袱,那样对友谊也是一个暗伤。

(2)借钱

这个问题向来是很敏感的。朋友之间,往往是一方不好意思开口,另一方呢,不好意思拒绝。处理这个问题,作为借钱的一方,开口前要想到,能否想出别的办法,向银行贷款什么的;对方的实力如何,借钱给自己是否有难处;自己的偿还能力怎么样,可以向对方承诺多长时间内一定还清(承诺了就一定要兑现,否则就没有下次的机会了)。而借钱出去的朋友,一旦朋友开了口,碍于面子又不好拒绝,而除非真的是大款,否则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借钱给别人还真是比较为难,那么,你就应该想好了:首先这个朋友是不是有信用,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道德约束,品质不好的人本身就不值得你为借不借钱给他而发愁;然后是自己的实力,是否真有这样一笔闲钱,还是要从自己的开支中省出,如果是省出来的钱借给别人,就要问问自己愿不愿意,还要考虑家人的感受;还有,考虑对方的还钱能力是无可厚非的,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要花在刀刃上,有去无回的借钱是绝对不能忍受的。如果朋友已经犯过一次这样的错误,绝对不要再给他第二次骗你的机会,借钱不还的人终归是没有信用,不值得一交的朋友。

如此说来,朋友之间,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经济上的关系呢?应该肯定,朋友之间经济上的帮助是应该的,也是无私的,不图对方报偿的。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应该明白,帮助从来是互相的,即使被帮助的一方无力对等地给朋友以相应的帮助,但也要心中有数,记住“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古训,当有机会对朋友的帮助进行报答时,一定要及时,使这种物质上的来往大体保持平衡。当在朋友之间已经或正在产生较大的经济利益关系时,则不要忘记“好朋友还须明算账”,采取适当的方法,互相尊重对方的权益,商妥处理相互经济利益关系的原则和方法,把权利、义务关系弄清楚。这样做,看来无情,实则有义,“买是买,送是送”,可以避免许多无益而有害的纠纷,使友谊更加牢固。

2.君子之交不出恶语

指责往往造成伤害,争吵解决不了问题。如果你因此伤害了别人,及时向人道歉,或许能消除隔阂,抚平他人的伤痛,亡羊尚可补牢,伤害之后,快点送上心灵的“云南白药”!

生活中,“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这个道理是无所不在的。树敌过多,不仅会使人在生活中迈不开步,即使是正常的工作,也会遇到种种不应有的麻烦。

要避免树敌,你首先要养成这么一个习惯,那就是绝不去指责别人。指责是对人自尊心的一种伤害,它只能促使对方起来维护他的荣誉,为自己辩解,即使当时不能,他也会记下你的不当行为,进而把你疏远和孤立。

对于他人明显的谬误,你最好不要直接纠正,否则好像是故意要显得你高明,因而又伤了别人的自尊心。在生活中一定要记住,凡非原则之争,要多给对方以取胜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树敌,而且也许可使对方的某种“报复”得到满足,可以“以爱消恨”。

假如由于你的过失而伤害了别人,你得及时向人道歉,这样的举动可以化敌为友,彻底消除对方的敌意,说不定你们会相处得更好。“不打不相识”这一民谚,富含了这一哲理,既然得罪了别人,当时你自己一定得到了某种“发泄”,与其等待别人“回泄”——不知何时飞出一支暗箭,远不如主动上前致歉,以便尽释前嫌。

为了避免树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不要企图通过争吵来解决问题。实际上,争吵中没有胜利者,即使是口头胜利。但与此同时,你又树立了一个对你心怀怨恨的敌人。争吵总有一定原因,总为一定的目的。如果你想使问题得到解决,就绝不要采取争吵的方式。

争吵除会使人结怨树敌,在公众面前破坏自己温文尔雅的形象外,没有丝毫的好处。如果只是日常生活中观点不同而引致的争论,就更应避免争个高低。如果你一面公开提出自己的主张,一面又对所有不同的意见进行抨击,那可是太不明智了,几乎等于把自己孤立起来。因为辩论而伤害别人的自尊心,结怨于人,既不利己,还有碍于人而使自己树敌,实在是不足取。

汉朝初年,直不疑被晋升,有人嫉妒他,诋毁说:“听说此人和他的嫂子私通。”这句谣言不久就传到直不疑的耳朵里。事实上,直不疑并没有哥哥,根本不可能和什么嫂子私通的。但是,直不疑并没有站出来,在大庭广众之下,举证辟谣。因为,那样听到他辟谣的人毕竟是少数,再者,造谣者一计不成,还会造其他谣言的,他只是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我根本没有哥哥,怎么会……”对于谣言,你越争辩反而传播得越快,越是用权力、武力压制,就越会显得神秘而真实。直不疑对中伤根本不予理睬,反而很快就止住了中伤。

直不疑和几个人住在一起时,同屋的一个人假期回家错拿了另一个同僚的钱。这个人发现钱没了之后,怀疑是直不疑偷的,直不疑不仅道了歉,还赔了钱。事过不久,那人从老家回来,把拿错了的钱如数还给了失主。那个曾怀疑过直不疑的丢钱人,觉得自己如此草率很不好意思。这件事后,“直不疑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这种评价很快就传开了。

直不疑就是用这种不是策略的策略在激烈的官场旋涡中周旋,一直升到了御史大夫。

3.不要总是唱反调,改变他人不如改变自己

朋友之间千万不要存在改变对方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坚持的思维方法和行为准则。你向他进攻,他定会防御,这是很正常的,尽管彼此是朋友。改变他人不如改变自己,这并非不公平,如果你能有对友谊细致入微的关怀,搞僵的人际关系会迎刃而解,从此人生不再是穷途末路,而是无限宽广。

一般来说,在人际关系中,如果处境不佳,就该设法改变它。改变人际关系涉及三个方面:一是环境;二是他人;三是自己。

通常改变环境比较难。比如,在单位里,你如果怎么也得不到上司的赏识,你要改变环境,就不那么容易了。许多人在和他人交往而陷入尴尬的境地时,立刻撤退、避开,在很多情况下,这也不失为最佳的解决策略。可是,你在采用这个方法之前,有必要三思而后行。这样做,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对自己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有的人为了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频频地调换工作。他可能认为:在单位里同事歧视他,发泄对他的不满,他无论在哪儿,耳朵里都塞着这些东西,晚上,回到家里也不得安宁,这些话还在他耳边嗡嗡直响。于是,他只想在陌生人中间活动。因此,不停地调动工作,不想与人打交道。这些人闹调动,不是深思熟虑之后想法使自己摆脱不良人际关系,而是靠调动来解决问题。调动确实是最省力的方法,但也是最笨的方法,而不是最高明的做法。

改变他人确实不容易。大多数人都想改变他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矛盾,大多数人或出于本能,或由于冲动,希望通过他人的改变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例如:“唉,那个人再坦率点就好啦。”“你呀,再稍微深刻考虑一下,就好啦。”“咳,那姑娘如果为我考虑考虑,也就万事大吉啦!”“听见没有?请按照我说的那样做。”“大家别待在一起乱哄哄的,快给我排整齐!”如此等等,无论嚷什么,他们的目标不外乎一个,那就是改变他人。结果,几乎所有的人很少有变化,他们依然故我。

为何难以改变他人?请你再想想,当你在试图改变他人时,对方会怎么反应呢?当然,人身上其实充满各种各样的缺点。有缺点,就要改变,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并不总是如此。更多的情况是许多人都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行为准则,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你向他进攻,他防御,也是再正常不过的。正因为如此,他或狡辩、或发火、或缄默无言,再不,就会采取“绝交”之类的威吓手段,来捍卫自己。

出现这种情形当然是自然的:一开始,是心和心的交流,一般是用谈心的形式,直到充满一体感。可是,如果你伤了别人的感情,如泪水、话语,还有过去的“伤疤”,他就会对你敬而远之,独处时间就会增多。即使对你的态度不变,话还是少了。他的脸色凝重,表明惹不起你的意思。你想要改变他人,他人就采取这样的态度。因为一个人如果为人所摆布,你能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吗?你在被动地接受他人“干这”、“做那”的指派时,你和他们的关系会更融洽吗?或者,反过来,你和对方的关系会更充实吗?

因此,剩下的只能改变自己。一般说来,从自己改起,然后,他人就会改变。而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问题,都起因于人们想先改变他人的欲望。这一欲望从你出世不久就开始了,随着你年龄的增长,会日趋膨胀。许多人对自己说再难听的话,都无伤大雅;但是,你绝不会喜欢听来自于他人贬低你的语言。如果这样你定会勃然大怒,绝不“买账”。

所以,你先改变自己的原因就在此处,它是你解决与人纠纷的万能钥匙。有的人会说,在和周围人不能和睦相处的时候,为什么先要我改变,这太不公平啦!你也许会这样埋怨的。一点不错,是很不公平。为了自己生活得更舒适,不是改变自己,而是改变他人,这是许多人不改变自己的借口。但要看到,改变自己要比改变他人的效果好得多。你的人生会因此变得更好,你的成长会出乎意料地迅速、顺利,搞僵了的人际关系也会迎刃而解。人生不是穷途末路,而是无限宽广。当然,这个方法也不是任何时候都奏效的,需要灵活运用。

总之,不要老是跟朋友唱反调,而要真心赞同朋友。你一定会发现,自我提高对你是没有害处的。要改变自己,就要先从容易改变的地方着手。一言以蔽之,它是隐藏在你内心深处的东西。所以,你和朋友交往时,只要你从内心准备改变自己,你自然会发觉你容易改变的地方就是你的心态。如果你能产生“谅解”、“宽容”的念头,这就是你改变自己的出发点。要懂得这个玄机:宽容你不喜欢的人。

4.从争论中获胜的唯一秘诀是避免争论

中国人最爱面子。尤其是青年人,年轻气盛,自尊心很强,常常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有时即使意识到自己错了,但为了保住面子,也要无理搅三分,甚至不惜攻击对方的人格。这样的争论对人际关系有百害而无一利。

相容是人与人之间相处应该遵循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则,能不能做到相容,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人缘的好坏。

有一次在报上看到这么一则消息:住在楼上的人老是把地板弄得“嘎吱、嘎吱”作响,常常把楼下正在午睡的女子惊醒。她心里很气愤,便心生一计:拿出一张纸,在上面画一个人,写上对方的姓名,然后大大画了个“×”,悄悄上楼贴在对方的房门上。她刚贴好,正要转身下楼,楼上主妇买菜回来,与她撞个正着,见此情景,两人开始争论,结果愈演愈烈,最后二人竟然动手厮打起来,从此,两家成了仇人。

不相容必然导致双方的争执和争论。任何人都赢不了争论,十之八九,争论的结果会使双方比以前更加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赢了,还是输了。为什么?如果你的胜利,使对方的论点被攻击得千疮百孔,证明他一无是处,那又怎样?你会觉得扬扬自得,但他呢?你使他自惭,你伤了他的自尊,他会怨恨你的胜利。而且,一个人即使口服,但心里不服。

因此,从争论中获胜的唯一秘诀是避免争论。

为此,提出九点建议,对你或许会有所帮助:

(1)欢迎不同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