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悟玄机
2359000000017

第17章

《论语》中曾记载孔子在卫国讲学时,以打击乐器为乐。一次,他与学生们谈论言为心声的话题,并且打击磐石,抒发自己的抱负,这时,有人身背草编的筐子走过孔家门口,说道:“这个击磬的人很有心事啊!”过了一会儿这人又说道:“庸鄙浅陋啊!怎么那样固执呢?大概是没有人了解自己吧!击磬的声音深切激越,但表达的感情则是浅显平易。”《吕览·季秋纪·精通篇》记载:钟子期夜晚听到击磬的声音,感到十分悲伤,便派人把击磬的人召来问道:“您击磬的声音为什么那样悲哀呢?”击磬人回答说:“我的父亲不幸因杀人而被处死,我的母亲因此被罚为公家酿酒,我自己被罚做公家的击磬人,我已经三年没有见到母亲了!我思量着如何能赎回母亲,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因为连我自己也是公家的财产,因此心中十分悲哀!”钟子期感慨地说道:“伤心啊!伤心啊!人心不是臂膀,臂膀也不是木椎、石磬,但是人的心里伤心悲痛,而木椎、石磬却都有感应!”

所以,有识之士能够从一个人的内心焕发出来的声音中,分辨其修养和性格。

言谈识人,功夫还在言谈之外。丰富的生活经验告诉人们,言谈识人,不可凭一时之冲动,要从整体出发,予以全面考察。

7.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用时间看人,对方无所遁逃;用时间看人,你的同事、伙伴、朋友,一个个便会“现出原形”。你不必去揭下他们的假面具,他们自己就会揭下来,让你一次看个够。

所谓用“时间”来看人,就是指通过长期观察,而不是在见面之初就对一个人的好坏下结论,因为太快下结论,会因你个人的好恶而发生偏差,从而影响你们的交往。另外,人为了生存和利益,大部分都会戴着假面具,你所见到的是戴着假面具的“他”,而并不是真正的“他”。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这些假面具有可能只为你而戴,而扮演的正是你喜欢的角色,如果你据此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并进而决定和他交往的程度,那就有可能吃亏上当或气个半死。用“时间”来看人,就是在初次见面后,不管你和他是“一见如故”还是“话不投机”,都要保留一些空间,而且不掺杂主观好恶的感情因素,然后冷静地观察对方的行为。

一般来说,人再怎么隐藏本性,终究要露出真面目的,因为戴面具是有意识的行为,时间久了自己也会觉得累,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会将假面具拿下来,就像前台演员一样,一到后台便把面具拿下来。假面具一拿下来,真性情就显露了,可是他绝对不会想到你会在一旁观察他。

用“时间”来看人,你的同事、伙伴、朋友,一个个都会“现出原形”。你不必去揭下他们的假面具,他们自己自然会揭下来向你呈现真面目,展现真实自我的。

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用“时间”来看人,对方真是无所遁逃。

用“时间”特别容易看出以下几种人:

(1)不诚恳的人。因为他不诚恳,所以对人、对事会先热后冷,先密后疏,用“时间”来看,可以看出这种变化。

(2)说谎的人。这种人常常要用更大的谎言去圆前面所说的谎话,而谎话说久了,就会露出首尾不能兼顾的破绽,而“时间”正是检验这些谎言的利器。

(3)言行不一的人。这种人说的和做的是两回事,但通过“时间”,便可发现他的言行不一。

事实上,用“时间”可以看出任何类型的人,包括小人和君子,因为这是让对方不自觉的“检验师”,最为有效。

至于多久的时间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性情真本质,如果是许多年,这似乎是长了些,但如果说就需一个月又短了些。那么到底多长的时间才算“标准”?这并不能做出规定,完全因情况而异,也就是说,有人可能第二天就被你识破,而有人二三年了却还“云深不知处”,让你摸不清楚。因此与人交往,千万别一头热,先要后退几步,并给自己一些时间来观察,这是最起码的保护自己的方法。

8.“酒后吐真言”,到底可信不可信

“酒后吐真言”是很多人了解人心的重要手段,但是在酒精的作用下,有人酒后出狂言,酒后出胡言,会把人误导。对于酒后之言,不可一概不信,更不可全信,只有正确分析,因人因时而宜,去其虚假,取其真实,才是看人的正确之方法。

酒之与人,可谓由来已久。古今中外,不管地理位置相距多么遥远,生活习惯相差多么悬殊,各个民族的人却都独立地发明了酒,而且使之与各种文化、习俗,甚至政治、历史发生深刻的联系,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有的人甚至把饮酒和才情的发挥、文思的涌现、灵感的勃发等联系在一起。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喝了酒会以发蘸墨,龙飞凤舞地大书而特书;武松在景阳冈喝了十八碗酒,才打得死那吊睛白额猛虎。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除了特殊的人而外,大多数人喝多了酒,在酒精的影响下会失去常态,所以,醉汉的话是不能全信,不可深信,但又不能不信的。这就要求在听的方面,须有更多一些讲究。

人们常说:“以酒盖脸,无话不谈”,或者“酒后吐真言”。这种情况当然存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更多情况下,由于酒精的作用,使得不少人酒后出狂言,酒后出谰言,酒后出胡言。所以,对于酒后之言,不可一概不信,更不可一概全信,而要认真分析,根据不同情况,加以取舍,或者凭自己的判断,去其虚伪,取其精实,这才是正确的办法。

首先,我们必须认真观察,仔细判别,酒后说话之人醉到了一种什么程度。事实上,醉酒的程度大体可以分成四个等级,即微醉、初醉、大醉、沉醉。

对于微醉的人,由于其理智依然十分清楚,所以其言谈并未受到酒精的影响,思路也清楚,所不同者,有酒助兴,神经略显亢奋而已。此时,谈话者一般表现为神采奕奕,谈锋颇健,而且思路清楚,逻辑性严密,对于一些平时少言寡语、城府较深的人来说,这时可能大异于平时。所以,可以认为这是听话、交谈的大好时机。但是,也要记住,此时说话人醉酒极轻,思想活跃,完全能够控制自己,所以不该把他所说的全都认为是“真言”,要知道,说不定由于他们此时的思想活跃,反而在语言中运用了更多的技巧和隐语。因此,必要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功夫仍不可少。如果要讲开诚布公,那么,对于平日讲话较少、城府较深的人,这倒是一个与之促膝谈心,进一步窥视其内心隐秘的大好时机。

初醉者在醉酒程度上较微醉更进一层,此时,说话人在思路上,交谈的欲望上已出现不受主观意念支配的现象,可以说,这才是“以酒遮脸”。一般情况下,这也是“酒后吐真言”的前期阶段。

正因如此,所以初醉者此时谈话的特点是,或者滔滔不绝,不让别人插言;或者神情激奋,表情认真;或者斩钉截铁,一言九鼎;或者态度神秘,令人莫测;或者思路灵活,大异往时;甚至语惊四座,极度坦诚。总之,此时人由于酒精作用大脑的活动已进入亢奋时期,在较大程度上,已不受日常习惯和顾虑的限制。虽然语言是清晰的,逻辑是合理的,情绪是兴奋的,态度是诚恳的,但是却已异于平时,再不受脸面、环境、关系、礼俗等的约束,可以说,他已经到了道平时所不想道,说平时所不肯言,破除情面关系,扫除世俗障碍,照理而言,据实陈述的时候。所以,这是听话者的千金难买的大好时机,切不可轻易放过。

人超过初醉,到了大醉就已经开始失去理智。此时,人的思维已经紊乱,意识已经模糊,判定能力已经失去。所以已经说不出什么有逻辑、有思想的谈话,从这种意识几近模糊的谈话中,已经很难获得说话的真实含义以及真实思想,故此也就谈不上什么真言假言了。

人进入沉醉状态时正常意识已基本消失,大多沉沉入睡,即使未曾入睡,也完全失态,即使尚能发声,也是语无伦次,彼此全无连贯的咿唔之声,既谈不上什么语言,更谈不上传达什么思想和信息了。

综上所述,初醉、微醉乃是谈话和听话的黄金时间,所谓“酒后吐真言”,就是指这个时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听者应当集中精力,努力获取信息,切勿以酒后之词无足轻重而弃之。如果说话人已进入大醉的阶段,则听者必须注意,切勿随意地把“酒后吐真言”的说法滥推到这个阶段。如果人已进入大醉、沉醉的阶段,则此时之言,多不足信,听不听都可。

9.看透人心的14个小窍门

看人的规律往往来自于诸多细节小事,所以看人要做到眼快心细。在一些被人忽视的小节中,仔细推断,细细揣摩,也能将他人的心思猜出个一二来。

人心藏于胸腹,不易为他人所理解,但是,不知是幸抑或不幸,人的心思却可由显现于外的表情、动作、言谈等流露出来。即使是极端型的面无表情者,其心理状态也无法完全不表现在其举止之间。下面将为您介绍几项饶有趣味、初次见面时可以识透对方心理的有效技巧。

(1)反问对方以确认其意图

成功的政治家惯常使用模棱两可的回答。

如果您遇上说话语意不明者,而他又避免作明确的结论,乍见似乎有理,实际并不然时,为了确认他是否为意志踌躇的人,可利用他自发的双面理论来加以辨明。在他提出强调单方结论后,应立即反问他对另一方的理论有何看法。

(2)请坚持讲完你的话

如果与人见面时,对方表现出闻一知十的态度,你在心里须先设戒心。因为对方对你的个性、情绪毫无所知,却表现出闻一知十的样子,其意义大多表示不想倾听你的谈话而拒绝的姿态。只是对方似乎碍于礼仪或情面,不好直接表明。但是,如果话才说出,对方即频频点头表示了解,你不可缄默其口,而要坚持地说完你的话,让对方“更加了解”。

(3)对方内心不安的表征

通常,见面双方都持着该有的礼仪待人,若是对方态度异常的冷淡无礼,正说明了他的内心隐藏着不安,为了掩饰其弱点,便采用这种扰乱战术。你可不要被对方的假面具所吓退,此时以冷静的态度应付,才是上上之策。

(4)“面无表情”的表情

面无表情的表情,正是其内心无言的表达。当人类强烈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或心底充满敌意与不欲为人知的情感,不敢直接表露而努力压抑时,就会变得面无表情。所以,无表情并非内心毫无所感,而是波涛暗涌,畏于表现出来。在他们没有表情的面孔下,实则深藏着不为人知的想法。

(5)对方突然多话时

人变得多话时,并非只是在他想表达自我时,相反地,想打断或想结束某话题时也是如此。所以当对方突然高谈阔论起来时,仔细想想是否提到了他们不愿触及的问题呢?话多并不表示能言善道,只不过是掩藏自己的烟幕罢了。

(6)对方特别亲切时面对对方亲切无比的应付态度,若是认为自己交际成功而沾沾自喜,那真是大错特错。对方过度亲切时,必须怀疑对方是否为了掩饰内心的不安才如此呢?此时,你应该若无其事地转变话题,以探知对方的真意。

(7)递上一根烟

香烟乃是对方不露痕迹地表示对己方的意思的一种信号。因此,若是推拒了对方所递过来的香烟,而取出自己的香烟来抽的话,会被认为是不接受对方的一种拒绝态度。

(8)如果对方将手插入裤袋中

手插入裤袋中,多半是在紧张之余,无意识地把手放入裤袋中的。

不论何人,为了要解除内心的紧张,大都会做出解除身体紧张的动作。他将手插入裤袋中,也只不过是要借着触摸自己身体中易于接触的位置,来提高与自己的亲密性,进而消除紧张。初次会面的对象,也许会做出违反礼仪的动作,若因此责难他并非上策。接受对方的那些信号,并使其紧张得以缓和,这才是要引出对方真心话的一个前提。

(9)故意与对方的意见持反论

以了解对方的人品及思想为目的的面谈中,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抓住正确的形象,就有各种深层的方法被使用,其中有一种被称为压迫面谈的方法,这是一种向面谈者一一提出令他不快的问题,或是将对方置于孤立状态而迫使他做二者择一的决断的方法。总而言之,就是“虐待对方”,将之赶入危机的状况中而视其反应的方法。

(10)持续提出以“是”、“不是”不能回答完全的问题

对于人际交往,特别是要探知对方的真意时,不论有关任何一方面,都有必要让对方说出更多的话语,因此,这一方法应是一个有效的助力。

(11)对方若把话题岔开

对方将话题岔开,大致上有三种情形。其一是因为完全不留神而岔开了,其二为突然产生出乎意料的联想而岔开,另一种则是故意将话题引到别处的情形。这些情形都表明说话者目前的兴趣和精力已转向岔开了的话题上。因此,对于对方的谈话不要在中途截断,让他继续一段时间。如果是第一种情形的话,不久之后对方对于究竟何者才是正题也会感到非常诧异。第二种情形中,因为本人并没有忘记本题,所以能自然地了解到其联想与本题的关系。而如果在隔一段时间之后仍然不能回到本题的话,就可以判断为第三种情形。依此种方法可以了解到,乍看之下是很浪费时间精力的“离题谈话”,也是可以成为读出对方心理的一个绝好机会。

(12)不妨闲话家常

在不了解对方的性格、感情特点等而作初次见面的谈话,就像拳击比赛,需要猛击。

完全脱离目的的闲谈,就如同看似没有目的的进攻,提供了看清对方本意的线索。如果对方加入了闲谈中,则可视为接受己方态度的表现。假设对方并不参与闲谈,那么对于己方所引出的闲谈,对方应该表示出一些反应。视其反应,己方就可以决定是进是退、或是再进一步试试看等,以改变自己的战术。

(13)不要探究初次见面者的过去

为了拉近与初次见面的对象之间的距离,将话题指向有关对方的过去或出生故乡等,这也是可以的,但那并不一定都是对方所愿触及的往事。有时,这些事是他心灵上的创痕,在这种情形下,对方也会将深藏于自己内心的不快和忧虑表现在表情或实际行动的细微之处。因此,一边谈话也要一边注意这些信号。

(14)当你被夸奖时

夸奖的言辞、恭维话,并不都是单纯可喜的。一被别人称赞就立刻上当,会被认为是太简单、太幼稚。然而,若是露骨地表示出猜疑心并冷冷地应对,这也会破坏交际的气氛。因此,最顺当的方法是先谦虚一番,然后继续保持着探索对方真意何在的姿态。由此就能够找出对方隐藏于赞赏言辞内部的观察之心,并且判断出他是否对你怀有敌意或某种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