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商业经理学习辅导
2361200000017

第17章 计划管理(2)

设Y代表本期的实际销售数;

Y代表本期的预测销售数;

Y1+1代表下一期的预测销售数;

a代表修匀常数,0≤a≤1

例如,某商业企业1983年初预测当年销售额为2,500万元,而到年底实际销售额为2,600万元,如果=0.7,那么,1984年预测销售额为:

0.7×2,600+(1-0.7)×2,500

=1,820+750=2,570万元

上式中,a=0.7的含义,是把1983年实际销售额的比例确定为70%;而1983年预测销售额的比例就为30%。

90.什么是销售实绩对比推算法?

这一方法是求出本期销售实绩与上期销售实绩的比例,来推算出下期的销售数(额),其公式是;

下期预测销售数=本期销售实绩×本期销售实绩/上期销售实绩

假定上述商业企业1982年与1983年实际销售额分别为2,300万元和2,450万元,则1984年预测销售额为:

2460万×2450万/2300万=2609万元

91.什么是预测销售额的平均增长额法?

平均增长额法是先计算出平均增长额,然后把本j9J实际销售额加上平均增长额,即为下期预测销售额。

假定上述企业1973年实际销售额为1,150万元,1983年实际销售额为2,450万元,该企业10年内平均每年增长销售额为:

2,450万-1150万/11=118万

1984年预测销售额=2,450万+118万=2,568万元

92.什么是预测销售额的平均增长速度法?

一个商业企业在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不同,各个时期的增长速度就必然不同。但要了解在一定阶段内所达到的一般速度,就需要计算各期平均发展速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x代表平均发展速度;

a代表基期销售额;

a代表本期销售额;

n代表期数。

上述企业1973年与1983年销售额分别为1,150万元和2,450万元。按上述公式计算,则:

平均增长速度=1.078-1=0.078,即7.8%

根据平均增长述度可预测1984年销售额,即:

2,450万×(1+7.8%)=2641.1万元

93.什么是作图预测法?

作图预测法,是根据销售统计表的数据,然后作图画出销售趋势线,预测下期销售额。这种方法准确度较低,适于短期预测。

例如,上述企业1~6月销售额如下表所示:

将1~6月份的销售额画入图表,再随手从经过相邻的炳点中间划一条直线,并使直线两侧的点数相等。7月份垂线与直线的交叉点,就是7月份的预测销售额。

7月份垂线与直线(即销售趋势线)的交叉点为128万元,这即为7月份的预测销售额。

如果过去的实际销售额明显呈直线分布(或近似直线分布),则预测额可由直线方程:

94.什么是预测销售额的比例推算法?

根据本企业销售额与上级公司销售额的比例,推算出本企业的销售额。例如,上述企业历年销售额一般占上级公司销售额的10%,而上级公司对1984年的预测销售额为25.800万元,则:该企业1984年销售额=25,800万元×10%=2,580万元。

95.什么是销售额的趋势预测法?

历史各期对预测期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距离预测期越近的,对预测期影响越大。趋势预测法在移动平均数法的基础上,考虑到发展趋势,其具体计算方法是:先将若干期平均数列为中间期的数值,再将平均值逐期比较,其差额即为变动趋势值;然后求出若干期的趋势平均数;最后计算预测值。

现以该企业1973年到1983年销售实绩为例,预测1984年销售期望值,列表如下:

1984年预测销售额-2.160万+3×142.5万=2,587.5万元。

96.什么是预测销售额的直线回归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历史资料求出一条倾向变动直线,这条直线上的各点与实际资料线上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为最小(即偏差的平方和最小)。利用这种方法求出的直线最能代表实际销售额的变动趋势,因此,它最适宜作为预测的依据。

97.什么是德尔菲方法?

德尔菲(Delphi)方法又称专家调查法或专家征询法(有的书上叫特尔斐意见法)。这种方法在六十年代首先由美国兰德公司采用,以后,逐渐推广到西方其他国家。这种方法弥补了会议讨论方法的不足。会议讨论.人数有限,代表性不充分;有时“权威”的意见即使不正确,也可能左右他人的意见;有些人随大流或有顾虑而不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心话。

德尔菲方法的要求是:根据预测的问题,选择专家、专业工作者多人(少则几人,多则几百人),请他们以书面形式发表意见。首先,书面通知上述每一人员,明确问题,提出要求,提供有关资料。当专家接到调查表(主持单位,在该调查表里绝对不提任何带有倾向性的内容)后,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所测问题的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意见,并简略说明依据、理由,以书面答复(匿名)主持单位。主持单位对专家们的意见,进行统计整理和分组分析,得出所提意见的平均数或中位数,把分析结果寄回给他们,请他们考虑再作第二次判断。同时,询问他们为什么和中位数意见不一致的原因。在反复征询意见的过程中,每个参加预测的专家,可以坚持他原提的意见,也可以改变他们原来的看法。如此,经过多次往返循环,意见逐渐趋于集中,最后得到一个较好的结果。至于反复征求几次意见,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预测的问题重要,复杂,提出的意见又很广泛,可以多反复几次。

运用这种方法的优点,一是可以使专家们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二是可以避免面对面讨论时相互间的心理干扰;三是几经反复征求意见,对问题研究得比较细致;四是广泛征求意见,比本企业少数人预测得出的结论更准确一些;五是费用不高,比较灵活。但由于信件往返几次,所需时间较长。

98.商业企业实行计划管理的必要性是什么?

计划是人们在行动之前自觉地对未来工作进行的筹划、安排,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所谓计划管理,就是商业企业在国家的方针、政策、计划指导下,通过调查研究,规划企业的发展目标,编制各项计划,进行综合平衡,安排好各种比例关系,协调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并预期实现计划任务和发展目标,从而加速与扩大商品流通,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计划管理的必要性表现在:

一、实行计划管理,是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重要体现。

商业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层单位,各个商业企业的计划都是整个国民经济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每个商业企业都遵守客观经济规律,严格按照计划办事,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任务,才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

二、实行计划管理,是商业企业进行社会化经营的客观要求。商业企业的经营活动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企业发生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计划管理,使企业的资金计划同财政拨款、银行贷款计划之间,商品收购计划同工农业生产单位的生产计划之间,商品销售计划同社会购买力之间,商品流转计划同交通运输部门的货运计划之间,商品购、销、调、存等各项指标之间,以及商品流转计划同财务计划之间等,都要紧密衔接起来。这样就能使商业经济活动同其他部门、企业的经济活动相适应,保障商业企业经营业务的正常开展。

三、实行计划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职工对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每个时期经济活动的计划指标明确,有助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有利于党和政府及上级公司对企业的监督、检查、指导。在编制计划的时候,由于进行统筹安排,综合平衡,合理确定各种比例关系,因而就使得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加强计划性,减少盲目性,能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完成较多的商品流转额和取得较多的利润。

99.商业企业计划管理的任务有哪些?

商业企业计划管理工作,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正确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其具体任务如下:

一、调查研究,预测市场趋势。商业企业的任务是组织商品流通,它的一切经济活动同整个市场是息息相关的。商业企业应当通过各种有效方法,经常进行市场调查研究,预测市场商品供求趋势,研究与掌握商品流通规律,据以编制各时期的商业计划。如果不进行调查研究,商业企业的购、销活动就不能适应经常变化的市场形势,就会造成商品积压或脱销现象。这不仅不能很好地发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桥梁”、“纽带”作用,而且企业本身的经济效果也不会好。编制计划是为了实现计划,而实现计划的先决条件是使计划符合实际情况,提高计划的准确性。要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就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

二、规划企业经营活动的发展目标。商业企业计划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按照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商业发展的前景,来规划企业的发展目标。即在一定时期内,确定企业各项工作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以便使企业经济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目标确定之后,还必须制定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否则,发展目标就会落空。例如,一个企业计划每年的商品流转额递增6%,七年后就增加50.4%。企业为实现这一目标,可采取好多途径和措施,如扩大经营面积,增加人员,改进技术,提高劳动效率,扩大经营范围,增加商品花色品种,改进供销方式,提高服务质量等。这些途径或措施,哪个为主,哪个为辅,企业必须以提高商业服务质量和经济效果为标准进行决策。

三、进行综合平衡,编制各项计划。编制计划的过程.实际上是组织企业经济活动中各种比例的平衡过程。从企业对外关系上说,要安排好本企业计划与国民经济其它部门,其它企业计划之间的比例关系。从企业内部的来说,要安排好商品购、销、存各环节之间,商品购、销、存同资金之间,同劳动力之间,各种物质技术设备之间等一系列的比例关系,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企业的商品流转额、劳动效率、资金占用、流通费用、企业利润等各项指标。

四、组织实现计划和长远目标。规划目标,编制计划,仅仅是企业计划管理的一个环节。企业必须将计划任务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直至每个工作人员,通过组织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地去实现计划任务和长远目标,已经确定的计划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必须反对不按计划办事,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不良倾向。为了实现计划任务,要把思想教育工作与物质鼓励结合起来。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企业要经常进行检查、分析,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对于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解决,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各项计划任务。

100.商业企业一般有哪几种计划?

根据计划期的长短,可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五年计划、十年计划等即为长期计划。长期计划的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购买力的提高而制定的长远规划。短期计划通常指年度计划、季度计划。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必须紧密结合,长期计划为短期计划指明方向,短期计划所规定的任务是长期计划任务的一部分,长期计划依靠短期计划逐步实现。

不同的商业企业有不同的计划。如批发企业计划管理的任务主要是组织货源,储存商品,合理分配商品和调运商品,活跃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满足零售商业的需要。零售商业企业处于流通领域的最后一道环节,其计划管理的任务主要是不断增加商品花色品种,满足人民群众多种多样的消费需要。

商业企业一般有商品流转计划、财务计划、商品运输计划、劳动工资计划、职工教育计划、基本建设计划等六种,其主要内容及指标如下:

一、商品流转计划。这一计划是企业的基本计划,是企业所有计划的中心,它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商品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规定企业经营活动的规模,其它计划都要以商品流转计划为基础并为其实现而服务。该计划指标主要由购进、销售、储存二二部分组成,其具体指标及数量平衡关系如下:

期初储存十国内纯购进+调入+接收进口+加工成

品收回=国内纯销售+调出+供应出口+加工原料

付出+期末储存。

二、财务计划。这一计划是以货币形态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成果的综合计划。它的主要任务是:在保证加速与扩大商品流通、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确定企业在计划期内流动资金需要数额和周转速度,流通费用和费用水平,企业盈利任务及其分配,以起到节约资金,降低费用,增加盈利的作用。该计划主要包括三部分:

(1)资金计划。其指标有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周转率。

(2)流通费用计划。其指标有费用水平、费用总额,费用降低程度及其降低后的节约额。

(3)利润计划。其指标有利润水平、利润额等。

三、商品运输计划。这一计划根据商品流转计划的要求,规定发运商品的品种、数量、时间和运输路线、起止点、运输工具、运输方式等内容,主要指标有货运量、运输里程、需要的运输工具数量、运输费用等。其主要任务是合理组织商品运输,在保证供应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运输工具,以最少的时间、最短的运输里程、最快的速度,花最低的费用,安全地把商品从供应地运到销售地。

四、劳动工资计划。这一计划是为实现企业商品流转计划任务,规定企业所需的劳动力和劳动报酬数额的计划。它的主要任务是:在保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劳动效率的前提下,合理规定商品流转额同职工人数的比例,行政人员同业务人员的比例,职工人数同工资额的比例。其主要指标有劳动效率(单位时间完成的销售额或收购额、储存额)、职工人数(平均人数和期末人数)、工资(工资总额、平均工资、工资开支率)等三种。

五、职工教育计划。这一计划是为了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又红又专的干部和职工队伍,包括企业对干部、职工在政治理论、思想品德、文化知识、管理知识、业务技术等方面的培养教育。其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干部、职工的类别、方式、名额、经费等。

六、基本建设计划。该计划是规定企业基本建设投资与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及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其任务是根据商品流转计划的需要和国家财力、物力条件,加强商业企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提高商业劳动效率。该计划主要包括建设规模、项目和投资额、预计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果等内容。

此外,有的商业企业根据实际需要还增添一些计划,如生产加工计划、科学研究计划和物资分配计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