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做人术
2361600000004

第4章 做人的智慧(4)

妒忌是一种消极的、不良的病态心理,我们不要小觑它的危害性。它平时深藏在我们的心中,使我们备受精神折磨,生理上也会造成内分泌紊乱,肠胃功能失调,神经衰弱,腰痛,背痛等等。但丁说:“嫉妒只会拉动风箱扇起你的叹息。”美国剧作家佩恩说:“嫉妒者对别人是烦恼,对他们自己却是折磨。”《三国演义》里的东吴大都督周瑜嫉妒诸葛亮之才,千方百计要害死诸葛亮,结果落得自己活活气死,临死时还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我们难道也要让嫉妒的感情时时折磨自己吗?

嫉妒这种不良情绪积压得多了,往往会因一个偶然因素或特定场合,“以歪曲的形态炸开来”。公孙子都竟会暗箭伤人,就是例子。留美学生卢刚开枪杀害自己的美国导师和中国同学,也是强烈的嫉妒心使他丧失了理智。

爱默生说:“凡是受过教育的人最终都会相信,嫉妒是一种无知的表现。”

嫉妒的人并不是对所有比他强的人都嫉妒,对那些资历和水平确实比他高的人,他并不一定嫉妒。他所嫉妒的对象,大多是同学、同事、同龄人,因为他认为他们之间应该平起平坐。如果不是这样,他就会产生种心理上的刺激,痛苦、愤怒的情绪就会随之而来。正如培根说的:“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决不能原谅一个身边人的上升。”

日本诧摩武俊说:“嫉妒能使亲密的好友翻脸,双方都会受到伤害,可以说,它是一种令人无可奈何的感情,象征着人性的弱点与丑恶的一面。”

尽管我们都免不了会有嫉妒这个似乎“令人无可奈何的感情”,但只要我们真正认识到了它害己害人的危害性,通过自我的心理调整和控制,是可以逐渐克服它的。

明人陈继儒说,在江上行船,见到他人顺风扬帆,而自己逆风行驶,这时便对顺风者产生妒念,只能是自寻烦恼。陈继儒讲,别人顺风,是别人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和别人的生活目标不同,我做我自己的事,实在不必去和别人攀比。

英国思想家培根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嫉妒“来自我与别人的比较,如果没有比较就没有嫉妒”。“要想消灭嫉妒心,最好的方法是表明自己的目的是在求事功,而不是求名声。”凡是“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我们不要看到别人“顺风扬帆”的得意风光就忘了自己的目标,我们总不能为了也求这种风光,而掉转自己的船头吧。

有嫉妒心的人,常有一种“危机感”,就是怕别人超过了自己,显出自己的落后和平庸。因此他们常常盯着别人的缺点,对别人长处不是视而不见,就是故意诋毁。其实,这只能说明自己气量狭小。我们要有宽阔的胸怀,谦虚的态度,像古人说的:见贤思齐。不是去嫉妒别人,而是虚心向别人学习,争取和别人一样有所建树。

克服嫉妒,还有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跳出自我,与人为善。别人取得成功,别人获得了幸福,别人一帆风顺…我们应该为他们高兴。哪怕我自己并不成功,并不幸福,是“逆风行船”,我也衷心地祝贺别人,像一支歌中的:“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诧摩武俊说:“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瓜葛的社会。而且,也意味着现代的人,生活存嫉妒的温床中。”

在这个充满竞争、机会和变化的时代,在我们身边,几乎天天都有成功的人、幸运的人、发财的人:创造奇迹的人。他们也许就是你原本瞧不起的同事,或者是你曾领导过的下属,你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宽阔的心态、与人为善的心态而不妒忌吗?这的确是对我们每个人品格修养的考验。

如果我们能当着我们身边的某个幸运儿的面。爽朗地或故作痛苦地高声对他说:“我好嫉妒你哟…”那就表明,我们已经战胜了嫉妒以及它带来的沮丧、失望、敌意、憎恨、羞耻、消沉等等的不愉快。我们有的是正常的羡慕,而非嫉妒。

有人将比较容易产生嫉妒心理的人的特点作了如下的划分和归纳:

自己本事不大,能力不强,但是其欲望又极其“旺盛”者。

不是依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而是靠关系、靠权术、靠后门、靠整人达到目的者。而且达到目的以后,自己的业绩不高,又处心积虑地维护自己的地位、名誉者。

心胸狭窄、目光短浅者。

有了一定地位,但又惟恐别人超过自己者。

好胜心过盛,竞争心理过强,但是动机不纯,不择手段者。

上述所举各条,更进一步说明了只有加强个人思想意识修养,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和化解嫉妒。因此,结合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水平,是消除和化解嫉妒心理的直接对策。具体来说,应采取下列一些基本态度:

□对待他人要宽容

一般来说,心胸狭窄的“小心眼”很容易产生嫉妒心理。足有使自己的胸襟开阔,改变器量过小的性格特点,才能时时刻刻清醒地意识到“世界是很大的,能人背后有能人,要想自己在一切方面都胜过别人也是根本不可能的,要想自己在某一方面永远胜过别人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优势是暂时的,相对的,别人超过自己,也是正常的。如果能够逐步树立起这种大度的胸怀,那么也就不会以自己的暂时优势而“沾沾自喜”,也不会为自己处于劣势时而“四面楚歌”了。胸怀大度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是宽厚待人。一个人如果善于以宽厚的态度对人处事,就必然能够善于容人。所谓善于容人,就是善于与任何人包括超过自己的人相处。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出现事事斤斤计较,惟恐委屈自己的嫉妒心理了。做人无私,胸怀宽广,坦诚处事,才能净化自己的心灵,才能真正感受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也才能避免沾染上嫉妒心理之病。

《尚书·秦誓》中说:“假如有那么一个人,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他的心却很好,就会有宽大的胸怀。别人有才能,好像是自己的才能。对别人的美德,总是真诚地爱慕。别人有才能,嫉妒加上厌恶,别人有美德,就极力扰乱,这就不是好人了。”由此看来,如果具备以天下为公的胸怀,就能容纳有才德的人而不会产生嫉妒心理。嫉妒原本就是一种出于私心的卑劣感情。如果真正大公无私,对什么事情都能从整体方面、大的方面考虑,就不会产生嫉妒心理。如果做到了这样,别人有了成就就会感到高兴,别人长了本事,也会由衷地喜悦,并以“见贤思齐”来要求和勉励自己,嫉妒心理怎么会产生呢?

去私和立公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去掉私心杂念才能立公,也只有立就公心,才能真正去掉私心,也才能真正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才能真正将自己融于事业之中,感觉到天阔地宽,私心无存,嫉妒之心自然不生。

伯特兰·罗素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在其《快乐哲学》一书中谈到嫉妒时说:“嫉妒尽管是一种罪恶,它的作用尽管可怕,但并非、不完全是一个恶魔。它的一部分是一种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现;人们在黑夜里盲目地摸索,也许走向一个更好的归宿,也许只是走向死亡与毁灭。要摆脱这种绝望,寻找出康庄大道,文明人必须像他已经扩展了他的大脑一样,扩展他的心胸。他必须学会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学得像宇宙万物那样逍遥自在。”

19世纪初,肖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当时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已蜚声乐坛,而肖邦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对肖邦的才华却深为赞赏。怎样才能使肖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呢?李斯特想了妙法:那时候在钢琴演奏时,往往要把剧场的灯熄灭,一片黑暗,以便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听演奏。李斯特坐在钢琴面前,当灯一熄灭,就悄悄地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观众被美妙的钢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毕,灯亮了。人们既为出现了这为钢琴演奏的新星而高兴,又对李斯特推荐新秀深表钦佩。

李斯特对肖邦的这种心底无私的精神,比起那些妒才忌能的小肚鸡肠的人来说,真可谓天地之别。

□对待自己要客观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滋生嫉妒心理,从而给自己的精神生活带来烦恼和不安。那么,从自我修养方面怎样才能避免和化解嫉妒心理呢?首要的是培养自知之明,以便客观和公正地评价自己。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估价自己,不能客观地评价别人,那么他就很难不产生嫉妒心理。面重要的是正确认识自己,因为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正确认识别人。

培养自知之明,学会正确评价自己,除需要在日积月累中加强各方面修养外,还应注意在嫉妒心理萌发时,或是有一定表现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从面自觉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感情。这就需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同时客观地评价一下自己,从而找出一定的差距和问题。当认清了自己后,再重新认识别人,自然也就能够有所觉悟了。如果能够经常做到这样扪心自问和反复重新评价别人,就会迅速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战胜嫉妒心理的侵扰。

10.切莫自作聪明

在我们的周围,有些人喜欢抬杠,搭上话就针锋相对,无论别人说什么,他总要加以反驳,其实他自己一点主见也没有。不过当你说“是”时,他一定要说“否”,当你说“否”的时候,他又说“是”了。这是一种极坏的习惯,事事要占上风。

即使你真的比别人见识多,也不应该以这种态度去和别人说话。你简直不为对方留一点余地,好像要把他逼得无路可走才心满意足。相信你并没有想到这一层,但实际上你却是这样做的。这种不良习惯使你自绝于朋友和同事;没有人愿意给你提意见或建议,更不敢向你提一点忠告。你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人,但不幸你染上了这种坏习惯后,朋友、同事们都远你而去了。唯一改善的方法是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首先你要明白,在日常谈论中,你的意见未必是正确的,而别人的意见也未必就是错的。把双方的意见综合起来,你至少有一半是对的。那么,你为什么每次都要反驳别人呢,大概有这种坏习惯的人当中,聪明者居多,或者是些自作聪明的人,也许他太热心,想从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超的见解,他以为这样可以使人敬佩自己,但事实上完全错了。一些平凡的事情,是没有必要费心做高深的研究的,既然不是在研究讨论问题,又何必在一些琐碎的事情上固执己见呢;另外有一点你也应该注意,那就是在轻松的谈话中不可太认真了。

别人和你谈话,他根本没有准备请你说教,大家说说笑笑罢了。你若要硬作聪明,拿出更高超的见解(即使确是高超的见解),对方也决不会乐意接受的。所以,你不可以随时表现像要教训别人的神气。

当你的同事向你提出建议时,你若不能立刻表示赞同,但起码要表示可以考虑,不可马上反驳。假如你的朋友和你聊天,那你更应注意,太多的执拗能把有趣的谈话变得枯燥乏味。

如果别人真的犯了错误,而又不肯接受批评或劝告时,你也不要急于求成,不妨后退一步,把时间延长一些,隔几天再谈,否则,大家固执己见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伤害了感情。

因此,你千万要谦虚一些,随时考虑别人的意见,不要做一个固执的人,而应让人们都觉得你是一个可以交谈的人。

大量事实说明,人们谈话时都有一个目的:想知道别1人对某件事的看法是否和自己相同。他们希望别人也能和自己一样对某件事情有相同的看法。如果别人的看法与自己的看法略有不同或大不相同,你也应该显得对此很有兴趣。

如果双方的意见一致,你就会感到一种同情的安慰;如果发现双方的意见有差异,你也会感到这是一种刺激,因而引起双方的争论。

因此,当你听到别人的意见和你一样时,你要立刻表示赞同。不要以为这样做会被人认为你是随声附和,因而就不吭声了。不吭声,虽然不会被人误解为随声附和,却也容易使人认为你并不同意。

同样地,当你听到别人的意见和自己不一致时,你也要立刻表示你什么地方不同意、为什么不同意,不要以为这样会伤害彼此的感情而不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