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防骗术
2361700000008

第8章 预防贼骗手段(1)

引言

骗术之奇妙,可谓愈演愈奇;骗子无孔不入,几乎遍及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都有可能上当受骗。这样的骗子和盗贼实在并无区别,有的同时也就是贼,有的是贼骗合二而一。他们的骗术奇巧,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他们的目的在于骗窃财物金钱或一件衣服、一双靴子。凼此,我们把这一类骗术叫作贼骗,专门辟出一篇来描绘他们的卑鄙和诡诈,以便读者在日常生活中防骗、识骗。

俗话说:入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当你自以为平安无事时,胆大妄为的骗子也许正打你的主意呢!你看他官儿当得好好的,却来了什么“王爷”、“巡抚”,不得不倾其所有去行贿。谁知贿银落入骗子腰包,连个响声也没有。你还想走后门打通关节弄个一官半职吗?

或者你想讨好上司送给“公子”几两银子,到头来却落得个赔了金钱又生气。当你为找到一个好职业而高兴时,也许你花了很多钱根本没有找到职业。当你穿上一件新衣或一双新靴,正洋洋自得时,哪个和你开玩笑的人已经把它骗去了。甚至于劳教干部上了罪犯的当,总统巨款让骗子取走……

一九一○年,正是英国海军处于鼎盛时期,皇家海军拥有一艘全世界最大的战舰,叫“无畏战舰”,是皇家海军的旗舰。这天,舰上收到一份来自伦敦外交部的电报,说有一个外国王室代表团将要前来访问,命令“无畏战舰”做好准备,迎接阿比西尼来四位王子的访问,还要舰队设盛宴招待他们。

四位“王子”抵达港口后,受到铺设红地毯的礼遇和仪仗队的欢迎。他们被军官们簇拥着登上“无畏战舰”,舰上彩旗飘扬,全体官兵列队迎接。盛宴过后,又照相留念。整个接待活动共花去四千英磅,在当时这个数目要算一笔巨款。可是结果怎么样呢?这个所谓王子代表团是由四个骗子组成的。

与此相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不过,我们不打算只是让读者看一些历史上的大骗子,而更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小骗子,也就是说,所选故事更适合一般人的实际生活。

由于日常生活的多姿多彩,日常生活中的骗子的表演也备尽其妙。可以说,在这一篇里汇集了备行各业的各种类型的骗子。我们不仅看他表演得如何,而且要从中学会如何对付各式各样的骗子。

23.胆大包天卖王府

从前,有一位王爷,因公务出了差错,被皇帝狠狠地处罚了一回,这位王爷竟因此穷困。京城里官民都知道这件事。

当时,京城里正在建造一座大寺庙,和尚们收到的布施已足够使用,只是缺大殿用的梁材。建庙的工匠四处寻找,也没有买到。

一天,有个穿着宫廷随侍官员服饰的人,来到大匠(工匠的头目)家里,告诉大匠说:“我是某王府四品护卫。如今我家王爷被罚了许多银子,正在困难急需用银子的时候。因此,想把大殿的旧木料卖了,换上小一点的木料,从中省出些银子以济急需。”

大匠也知道某王爷是开国勋臣的后代,他的府第用的都是梓木、楠木一类名贵木料,便高兴地答应购买。说定,二人便约定了一个日子去看木料。

那个人从大匠家里出来以后,又弄了一张另一位亲王的名片,拿着来到某王府,对守门的官员说:“我是某亲王的护卫,我家王爷要盖一座新殿廷,久慕尊廷规模宏大,让我带几个匠人来看一看,以便比着样子建造。”

守门官员禀报过王爷,王爷便答应了。

于是,这人便于约定的日子带领大匠和几个匠人进入某王府。到了大殿,匠人指着殿上梁栋,详细观看,又拿尺子量了尺寸,然后一同回到匠人住处商议价格。

那人说:“先王爷盖这座大殿时,费了十万两银子。你们愿意出多少银子买下来,不妨明说。”

大匠说:“殿上材料已经陈旧了,而且太大了也没有用,还必须改小了才能用。这样算来,不过一万两罢了。”

那人听了,便摇头说“太少”,说要回去和王爷商量一下。这样来来往往跑了好几次,见大匠不肯加价,只好说:“王爷也是实在无奈,才不得不便宜卖给你们。就这样说定了,明天在某庄园签订协议,你们先去那里等着。”

第二天,大匠带人先到一个郊外庄园去等候。不一会儿,就见一辆朱红的轿车前呼后拥地来到,那个四品护卫作为前驱先来到庄园,便把大匠叫了进去。

“王爷”面朝南坐着,神态十分庄重。大匠跪下行过礼,便请“王爷”签订协议。

“王爷”点了点头,就命跟随的官员写了一份协议书。一会儿,协议书写好,“王爷”亲笔签了字。协议书规定,大匠要先付定银三千两,其余的等梁栋拆下来以后再清算。商议停当,王爷便起驾回府去了。那人和大匠一起回城去取定银。到了大匠家里,大匠将三千两银子交给他,那人又要中介费,大匠只好又给了他三百两。银子收好后,又约定某日让大匠带人去拆殿,那人便拿起银子走了。

到了约定的日子,大匠带许多工匠来到王府,却让守门官员拦住,不让进去。大匠便把原委告诉门官,门官只好进去禀报王爷。王爷听了,便让大匠到府内询问情由。

大匠进入王府内,一见王爷容貌,并不是签协议书时那个“王爷”的样子,便知道被骗子骗了,什么话没敢说便退了出来。

[评析]:只凭乔装改扮,竟把一座王府卖了三千多两银子,骗子的胆大包天,可见一斑。

除了骗子的精心安排以外,大匠的惧官心理是他受骗的主要原因之一。见了穿随侍服色的人便不加怀疑,见了假工爷自然也坚信不疑。而对其中的许多疑点并没有仔细去想过。比如,堂堂王府,即使穷困,要一万两银子又作何用处呢?怎么能为了一万两银子毁了一座价值十万两银子的大殿呢?还有到郊外签订协议等事,也很少。

24.假公子骗银子

有个在京城作官的人,恨儿子不争气而把他赶出了家门。后来,儿子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不久,京官被皇帝任命为一省巡抚。到任以后,先到庙里去烧香拜佛。当时,巡抚手下的府县官员几十人都跟在后面侍奉,前来观看的秀才、举人和老百姓也有几百人,场面十分宏大、热闹。

巡抚刚上香完毕,突然闯进来一个衣衫破烂的年轻人,到巡抚面前便跪在地上号哭着说:“儿子情愿改过,听凭父亲大人处治,再也不敢违犯父亲教诲,只望父亲收留儿子。”边哭诉着,一边叩了无数响头。

巡抚仔细看这年轻人,并不是自己的儿子,不由大怒,斥责道:“哪里来的无赖,竟敢冒充我儿子,真是大胆!”说着便命衙役把这人绑了,交给首府严加审问。

首府带着这人回到衙门,便升堂审问。据年轻人说:以前因为不喜欢读书,不听父亲教诲,偶然触怒了父亲,才被赶出家门。只求知府大人设法挽回,回到家里,情愿发愤用功读书,再也不敢偷懒,辜负了父亲的大恩。

知府又问他的家世,也说得十分确实。况且看他那悲痛后悔的样子和说话语言明爽的样子,都不像是冒充的。又试了试他的学问,也能写成文章。于是,知府断定这孩子就是巡抚赶走的儿子,便把他留在知府衙门里住下,又找来几件好衣服让他换上,像对待贵客一样招待他。

知府以为巡抚碍于面子不愿相认,便乘公务闲暇之时委婉劝说巡抚。

巡抚说:“实在不是我的儿子,如果审问不出为匪盗一类的事,你可以放他走了。”

知府回到自己衙门,还是不敢相信巡抚的话是真的。又招来属下官员商议。众官员都想见一见其人,问一问他究竟想怎么办。于是命人把他叫到大厅上和众官相见。

年轻人见到这么多人,便一一参拜,一边哭……一边说:“家父治家十分严厉……我实在不成器,才被父亲赶出来……如今只有回家去应试,如果能得到功名,还可赎回以前的错误。只是身无分文,如何回家呢?”

众官听他尚有几分志气,又可怜他的不幸遭遇,便凑了几百两银子,送他上路走了。回来又告诉巡抚说:把他训斥了一顿赶走了。

后来,知府偶然和巡抚的家员说起此事,才知道那人确实不是巡抚的儿子。

[评析]:明明不是巡抚的儿子却偏说是人家的儿子,这个骗子不乏冒险精神。假装的儿子却又公然骗走几百两银子,这个骗子的骗术不能说不高明。

探求骗子得逞的原因,首先是他瞄准了下级官员喜欢巴结上司官员的心理和官员们爱面子的心理。他用打听到的知道得很详细的巡抚家世为武器,迷惑了知府等人,这才使知府把巡抚的实话当成掩饰面子的假话。而知府却自作聪明,把骗子当成真公子,甘愿奉送路费。

骗子的这种把戏在现代也有发展,那就是早先冒充“高干子弟”行骗。对这类骗子尤其要小心上当。

25.打通关节求功名

浙江有一个姓金的洋务商人,带着几个子侄到杭州去应童子试(考秀才),他们就住在学院大门外的街东面。

一天,有人来到旅店拜见。金某出来迎接,见这人衣冠华丽,仆人随从一大帮。见了面,来人便问有个姓陈的秀才在不在。正巧赶上金某和陈秀才是中表亲,知道陈秀才正在江南某官府作幕僚,当时并未回家,便把情况告诉了来人。然后,请来人到旅店内坐下,问他来找陈秀才有什么事。

那人踌躇了半天才说:“陈君不来,事情办不成了。我姓施,是江南某科口的秀才,和陈君是好朋友。如今,我受考试院主考大人的聘请,来这里阅卷。”

说完这话,施某便起身告辞。金某进出旅店外,见门口停着一乘轿,施某上了轿,一赶走进学院大门里面去了。

金某以前便听说过考秀才时如果贿赂考试大人些银子,即使考不中也可榜上有名,所以便怀疑施某找陈某,二人一定暗中有买卖秀才的勾当。可是,还没来得及问,施某已经走了,自己又进不了考院的门,也只好作罢。

这天,金某约了亲友一同到西湖游玩,走到圣寺前,不料却遇到了施某。施某同两个少年公子,后面有三四个随从仆人,还有车马。施某远远看见金某,便跑过来迎接,握着金某的手,十分热情的问候。又指着同来的一位少年公子,向金介绍说:“这位是考试大人的大公子。”又指着一位穿蛋青色纺衫的人说:“这位是某秀才,是我同年好友,也来这里阅卷。”又回头向二人介绍说:“这位金长者,是我的老朋友。”

又问过了金某亲友的姓名,大家互相作揖施礼,寒暄了一阵,施某便大笑着说:“难得英才俊士会聚一起,该我作东道主,大家畅叙一日吧!”

说罢,便把众人邀人酒楼,找好了座位,一起入座。酒家便拿来写着菜谱的木牌,施某便捡好酒菜点了几样,酒家便依序一样一样地端上来。饮酒中间,施某和秀才高谈阔论,净说些如何写文章的话。公子则殷勤招待金某,频频劝酒。正喝到兴头时,忽然有位仆人飞马来到酒楼,对施某说:“大人有命,请公子和二位老爷一同回去。”

金某听说他们要走,急忙起来去付账,酒家告诉他说:“上座的客人进门时已经付清账了。”

金某觉得很是不安,只得送施某三人下楼。施某走到楼梯口,对金某说:“能和你交朋友,实是三生有幸。如果有事找我,只要告诉守门的张老一声,我就出来找你。”说罢便下楼上车走了。

金某回到旅店,把遇到施某和公子的事告诉了子侄。子侄们都说应该回请他们一次,以表敬意。于是,金某便在旅店中盛设酒宴,先写了请帖交给守门的张老,邀请施某等二位前来赴宴。

第二天,只有施某一人前来赴宴说:“大公子和秀才因为公事缠身,不能赴约,实在抱歉,让我代为叩谢。”

入席坐定,施某把金的子侄叫出来,让他们把自己来日写的文章拿出来一看。看过之后,便说:“文章好是好,只是和今年考试大人的口味不太相合。你们要想考中秀才,不只是文章要写得好,还要学会投主考大人之所好,那样才能命中呀!”说着又一篇一篇地加以评论,说这篇这个地方应该提,这个地方又应该顿,结尾要宏大有气势,就能投主考大人的心意了。

金的子侄听了,都佩服他的高论。

金某便乘机问他,那天来找陈秀才,究竟是为了什么事。

施某说:“你我既已成为好朋友,不妨把实话告诉你。主考大人的公于爱好交接朋友,也是乘机多拉些学问差些的人出钱买秀才的意思,所以,让我等为他物色人选。陈君以前曾说过某地某人,是一家大富豪,要我为他去打通关节。想不到陈君没有来,实在扫兴。”

金某急忙插话说:“我这几个子侄,情愿出些银两,你能为我们通融一下吗?”

施某说:“这有什么不行的?但每人要拿一千两银子,不知办到办不到?”

金某想了想说:“一半还可以办得到。”

施某听了,面有难色。金某再三恳求,施某停了一会儿,才说:“有我在那里,尽力说一说吧,也许办到。”

话还没有说完,就见两个差役提着考院的灯笼来接施某回去。金某只好送施某出门,站在大街上,只见两个差役挑灯前引,施某在后一直从考院的中门走进去了。门两旁的文武巡官见了施某都恭敬地站立着等他走过。金某看到这情景,对施某更是信而不疑。

第二天早晨,施某来到旅店,告诉金某说:“考试的日子临近了,到时候我便不能随便出入。大公子看在我的面上,勉强答应了你们的事。但必须当面把银子封好,等发榜以后再取走。”

金某急忙领施某到钱局,按数封好银子存在钱局,将票据交给施某带走。

考试过后不多天便发榜,金某的几个子侄全都名落孙山,金某这才疑心施某有诈。急忙到钱局去看银子,幸好一包一包地还存在钱局。可是打开包儿一看,里面的银子都成了砖头石块。还有一封信,里面说:“大宗师如此清正,汝妄想功名,理应重罚。所封千金权借济急,以消汝罪行。以佛法论立,或者来世有奉还之日,未可知也。不必冤屈好人,此嘱。”

金某这才知道受骗,不由大怒,便把信交给考院的巡官,让他们追查此事。巡官经过访查,才知道主考大人聘的阅卷先生之中,根本没有姓施的人,就连大公子也和主考大人的大公子年龄、长相都不相符合。

金某仔细把事情的前前后后揣摸了几遍,才猜到事情大约是骗子先冒充杂役之人,和挑水卖菜的人一起混入考院里面。因为那时考试用的号房都穿着,他们便藏在里面,更换了衣服帽子后,便大摇大摆地出来。门上的巡官见他衣帽华丽,又是从里面出来的,便恭敬地让他们出来。进去时也是这样。进到里面以后又换上破衣服,随着杂役再出来。至于守门的张老和灯笼等,都是骗子乔装的。

发榜时,骗子早已携银潜逃。当然,受骗的也不止是金某一家。

[评析]:骗术高明的骗子常常不急于让你上当,而是作好了圈套,让你去钻。因为他们得像真的一样,所以很不易识破,当你发现上当时,已经悔之晚矣。这个施某正是这样。他先以去找陈君为名,实则是显示自己的身份。西湖请客,便是一个圈套,金某从此便不由自主地钻进了骗子的圈套。到后来,反而不是施某拉金,面是金求施了。这样一步步,直到你拿出银子来,骗子便大功告成。

利用学子们的急于成名之心,大行诈骗的事,现代并未绝迹,而且愈演愈烈,愈演愈精妙。不知有多少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枉费了许多金钱。所以,望子成龙的天下父母,千万小心上当。

26.撞破瓷瓶骗马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