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张良在下邳汜水的桥上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故意把鞋子甩到桥下,命令他:“小子,下去把鞋子捡上来!”张良血气方刚,当然忍受不了,想揍他,再想是个老人就算了,捡了鞋子。老人又命令他:“把鞋子替我穿上!”张良也就办了。老人笑着离去。张良是个聪明人,也见多识广,觉得有些奇怪,那老人肯定不是一个一般的人,就瞧着老人的背影琢磨着是怎么回事。老人走了约一里路又返回来,说:“你这小子可以教导。五天后拂晓,到这里来见我。”
五天后张良在拂晓时赶到,但老人已经在那儿了,老人发怒训斥他迟到了,并约他五天后早一点来。五天后,鸡刚叫张良就去了,但又迟到了,又被老人发怒训斥了一顿,并再约他五天后一定要更早一点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来了,很满意,赠送给他一部《太公兵法》,要他熟读,以后可以出人头地。
这个故事很有内涵,我们不去考证这本书、这个人是怎样的,如果从人际关系上来分析,这一奇怪的老人是训练培养张良在人际关系中忍让的大本领、大素质。
苏东坡对这个故事很有感触,写了一篇评论,评论得很有意思。比如他专门为此写的一篇《留侯论》,文中说:张良有盖世大才,不去干一番像伊尹、姜太公那样的大人物的事业,却去干那种像荆轲等刺客、杀手的小计谋,这使得那位老人很爱惜、又惋惜他的才能。因此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来考验他,目的是使得张良能经受得住屈辱。如果张良能忍受,那么以后就可以出人头地。老人认为张良才能有余,而担忧他的度量不够,因此要挫挫他少年气盛刚锐的脾气,使得他能够忍受小愤怒,而成就大计谋。
苏东坡又说,张良这个人真不简单,面对秦始皇他一点也不怕,他能勇敢地去刺杀他;面对着项羽,他可以平静得不发火不发怒。苏东坡评论项羽失败、刘邦胜利的原因,是项羽不能忍,刘邦能够忍。项羽不能忍,自以为百战百胜,总是轻用自己的锋芒。刘邦能够忍,就保养自己的锋芒而等待项羽的弊败,而这些是张良教给刘邦的。比如韩信攻下齐国,想要刘邦立他为“假齐王”,即为代理齐王。当时刘邦正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得到信后大怒,破口大骂。张良就踩刘邦的脚,要他冷静,并且对刘邦耳语,说如果现在不立韩信为王,会生变故。刘邦马上醒悟,说:“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你打下了齐国,就应当做真王,为什么还要封个假齐王呢?并立即派张良封韩信为齐王。苏东坡认为,刘邦的人际关系中的修养还不到家,还是“有刚强不能忍之气”,不是张良及时提醒的话,谁能成全刘邦的事业呢?
虽然我们不一定同意苏东坡的话,但是张良的人际关系处理确实是非常高明的,他往往从人际关系入手帮助刘邦解决了很多难题。再比如,刘邦平定天下后,面对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给功臣的分封问题,这是个极其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果然出问题了,刘邦在洛阳宫殿的空中阁道上常常看见诸位将领坐在沙地上议论。
刘邦就问:“他们在议论什么?”
张良说:“他们在想造反!”张良实话实说,为什么不婉转一点呢?因为张良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要让刘邦猛醒过来。
刘邦说:“天下刚平定,为什么要造反?”看来刘邦还是有些糊涂。
张良说:“你靠这些人夺取了天下,做了天子。你现在封的人都是你身边亲近的老朋友,如萧何、曹参等,而又杀了你平生怨恨的人。这些人担心不能被封赏到,又害怕怀疑他们平时有过失而被杀掉,因此相聚在一起图谋造反了。”
刘邦一听非常害怕,很担忧,就说;“怎么办?”
张良说:“你最恨的、又是大臣都知道的,应该是哪一个人?”
刘邦说:“就是雍齿这个人,和我有宿怨,曾经多次让我受辱,我想杀了他,但是他又有很多功劳,不忍心杀了他。”
张良说:“那你赶快先封雍齿,就解决问题了。”
刘邦听从张良的话,马上设宴,封雍齿为侯,还催促丞相等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群臣在宴会结束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用不着担忧了。”张良真是“四两拨千斤”的高手,他智慧地解决了刘邦和雍齿的一个人际关系的“死结”,而围绕刘邦人际关系的全盘、整个网络都活起来了。
张良的人际关系的修养真是很深很深,大约是因为他受到精通黄老之智慧的那位汜水桥上老人黄石公的指点。他自己又精研、实践老子之道,他长期地历练,使自己到达很高的境界。司马迁说得很有意思:“我原来认为他一定是一个很高大而且是特别魁梧的伟丈夫,等到看到画像,就像一个女人那样纤细。”大家看看,张良都修炼到什么程度了,整个形象都变了,整个气质都变了,原来是去行刺秦始皇的一个无比英勇的凶狠的怒发冲冠的杀手,后来不断修炼,一点一点地做减法,减去一点一点的刚烈之气,历练成绕指柔的百炼之钢了。张良把自己修炼得这样,太发人深省了!
11.交际应酬中建立人缘
人缘非常重要。经商,人缘是钱;从政,人缘是权;在家,人缘是和睦;出门,人缘是安全;办事,人缘是成功;休闲,人缘是欢颜。人缘是以人苦为己苦,分己甜为人甜。
一个人的人际应酬状况,即是否有个“好人缘”,关系到求人办事能不能顺利达到目的。有个“好人缘”,你尽可以实现人生设计中的多种构想;没有“好人缘”,则到处受挫,举步难行。那么,怎样才能赢得“好人缘”,增强应酬能力呢?
(1)要有容人之量
四川成都新都寺内有一尊笑容可掬的弥勒佛。佛像旁有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这副对联很耐人寻味。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人事纠葛,牵丝攀藤,盘根错节。世态百味,甜酸苦辣,难以胜数。人际关系中,有时发生矛盾,心存芥蒂,产生隔阂,个中情结,剪不断,理还乱,当何以处之?
一种方法是“冤家路窄”,小肚鸡肠,耿耿于怀;另一种方法则是冤仇宜解不宜结,“相逢一笑泯恩仇”。毫无疑问,后一种态度是值得称道的。
(2)做人要忠厚
在交际应酬时,不能待人苛刻,使小心眼。别人有了成功,不能眼红,不能嫉妒;别人有了不幸,不能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更不能给人“穿小鞋”。
(3)要有好人缘,还要注意为人处世要有人情味
要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理解人。人与人相处,应当减少“火药味”,增加人情味。
要有急公好义的火热心肠。人都有三灾六难,五伤七痨,人吃五谷杂粮,哪能没有一点病痛?你能在人家最困难的时候善解人意,急人所难,伸出友谊之手,替人家排忧解难,将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俗话说:“积财不如积德。”行善积德,能得高寿。旧时老城隍庙有一副对联说得好:“做个好人,天知地鉴鬼神钦;行些善事,身正心安梦魂稳。”
(4)要有好人缘,还要真诚待人
诚实是人的第一美德。在古代原始人群的部落里,撒谎是要受到最严厉的惩罚的。在交际应酬时,应该是真心诚意,忠厚老实,心口如一,不藏奸,不耍滑。不要在人生舞台上,披上盔甲,戴上面具去“演戏”,不能像王熙凤那样,“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也不能像薛宝钗那样“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对人四面讨好,八面玲珑,城府很深。做人要坦诚,更要有一些侠骨柔肠,光明磊落,襟怀坦白,使人如沐春风,这样才能有个好人缘。
(5)要想人缘好,还要靠近“好人缘”
有时候你可能有过这样的感觉,就是某某人在单位很受欢迎,领导也喜欢他,同事也喜欢他,很有人缘儿。而有些人则是很少有人喜欢他,而且他也不喜欢别人,他的朋友也不多,即人缘儿很差,像个社会嫌弃儿一样。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缘儿”和“嫌弃儿”。“人缘儿”、“嫌弃儿”本是心理学中的术语,是用以表明一个社会成员被其他成员接受的程度,我们把它们作为人际关系学的术语,也很能说明问题。
一般而言,大家都比较喜欢“人缘儿”。而受到大家普遍喜爱的原因则是千差万别的:或者是因为他诚实可信,值得信赖;或者是因为他沉稳老练,办事踏实;或者是因为他知识丰富;或者是因为他机警灵活,善处人际关系;甚至是因为他有权有势有钱,等等。总之,他有某一方面或者许多方面被大多数人认可或接受。
在你选择朋友、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时,最好能选择“人缘儿”,而且能使“人缘儿”与你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越好。能够把“人缘儿”吸收进你的人际关系网络,使之成为你要好的朋友,无形中就大大增强了你的人际关系网络的能量。要是你的人际关系网络全部都由“人缘儿”组成,那么你的这个人际关系网络的能量将是无比巨大的。此外,结交“人缘儿”还会使你受到启发,学到许多结交朋友、赢得众人青睐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