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水阶级的成功术,众人都认为是经常到上司家里去拜访、送礼。倘若自己不能去,也要让太太代理。我在银行服务时,我太太问我‘需不需要我到上司家去拜访?’我立刻回答说:‘我并不想以比来成功’我从不为了成功,而利用太太代替自己去逢迎上司。在职业场所中,大家都不好意思当着众人的面送礼,所以大家都走上司的后门。有些人其实也没什么事,但只要一找到机会,就送礼走后门,我认为这是不需要的。”
池田所彬后来当了三井银行的总裁,而后又成为财政部长,曾是活跃于财政界的巨子。
“池田先生很温厚,头脑也好,没有物质欲,也没有名利欲,只知尽忠职守,其他的事都不想,信念很强,人品,品性皆无懈可击。池田先生的表现确是千金难买。我对他说话,他从未有一次不注意听,而认真地听我说。并且,从未拒绝过我委托的事,虽有大小之别,但却能诚心诚意地接受我的意见,这种人在财政界,确是很少见。”
这是那个很爱发牢骚的野依秀市先生褒奖池田的话,由此可见池田之受人尊崇。
前面所述的池田先生所说的话,是严格的在训戒想要靠逢迎而成功的年轻人。
“年轻人失去了自尊心,就没有年轻的价值。”这是日本水力发电公司的福泽椎介所说的话,日本有一首歌的歌词是:“实际去看一看,你就会知道,富士山也并不难爬,释迦牟尼和孔子所能做的事,我们也能做。”这首歌的大意正是在歌颂年轻人的意志。
年轻人固然还不够成熟,但应有雄壮的气概才对,要有“上司有什么了不起?”这种神气意志才可贵。若像个四五十岁的人一样,被世俗感染,一心只想走后门,毫无斗志,这种青年人不算是个青年。
话虽如此,年轻人勇猛的气概,却要深深地隐藏在心底,只是徒然地靠气概行事,必定事事无成。将心中的气概,以工作成果表现出来,才真正的有意义。且为了要有这种成果。则必须要努力,否则,不管你心中有多伟大的志向,说:“上司有多了不起?”,你也无法比得上他。
以年龄、经验、思考、地位、分辨是非的能力等等言,上司都是你的前辈,你未作好充分准备而抗拒他,绝无法超越他。
所以,不管干什么都可以,你总要学会一、二种专长,让你的上司认为;这点我的确比不上他。只要能做到这点,上司也不得不在这方面让你一步。
你是否具备这种技能呢?如果没有,不管你有如何雄壮的气概,也无法超越那些上司。
如果你想要逢迎上司,至少要比别人多下三倍的功夫,一般人那种逢迎的方法,常令旁观者感到其丑陋厌恶。
既然要“拍马屁”,就要拍到底,如此才有其价值。
总之,你自己的生活方式要由自己决定。如柳泽美浓即是依照他自己的意念,贯彻了自己的生涯。他当时是一政治家,为了向纲吉将军服务,极尽逢迎拍马屁之能事。他并非为了民众,而去逢迎纲吉将军,而是为了表现自己是纲吉将军忠仆,而逢迎他。
如果你为了让董事长以及其他上司高兴,能够想出各种手段,来讨他们的欢乐,他们也会认为你难能可贵,且绝对会向你表示敬意。
对自己的才能有十足的自信,又为了要成功而向上司拍马屁逢迎,这也并不为过。在这社会上,有许多人都像纲吉将军一样,喜次别人奉承他、逢迎他。因此,只要下定决心,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杰出人士德川家康曾说:“身有一技之长者,绝不模仿别人”,奉劝你赶紧去学得一技之长吧!这不是为了什么人,只是为了得到“特色”或“身价”,那才是获得幸福之道。同时,有了这种能力之后,对企业的贡献,对上司的服务,亦可不期而至。
10.把不敬换恭敬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最关注的是社会分配不公或社会地位差异所造成的心理失衡问题。严格地说失衡即失“敬”,在内心中仅看到自己所得利益少,却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付出更少,永远都看见别人的口袋鼓,看不见别人的本领强,结果,对他人提防、仇视的感觉充盈心头,难免在外表上做出不敬的举动。
其实,这种“失敬”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从短期来看,他会严重破坏你的人际关系,从长远来说,它对你今后的发展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不如转换思维把不敬换恭敬,在“敬”方面,杰出人士曾国藩就为后人做出了榜样。
在曾国藩的日记、家书中,出现得最频繁的字当属“敬”字了。所谓“敬”,即恭敬。当年,孔夫子就用敬来教育自己的子弟;到了程、朱之时更是千言万语都离不开这个字;无论做什么事情,曾国藩也都从敬字入手,他对敬之论还相当完善呢。
那么,什么是恭敬呢?
曾国藩认为对内心而言应达到专注、平静、纯洁、一致,不可怀有私心杂念,不可追逐名利,不可三心二意;对外貌而言应达到整齐严肃,不可不顾风纪,不可擅开玩笑,不可自纵失志,这是恭敬的工夫。
怎样才能达到恭敬呢?
曾国藩认为出了门见到任何人都要像见到贵宾一样,整理好自己的衣衫,然后迎上前去问候答礼,每做一件事情都要认真对待,使民众感到自己如同承办国家大典一样出力。这是恭敬的气象。
坚持恭敬最终会达到什么状态呢?
曾国藩认为如果长期地、每个人都坚持恭敬,那么为官者就会提高修养,为民者就会安居乐业,天下就会太平安定,这是恭敬的效果。
此外,恭敬对于个人还有很大的好处。曾国藩认为人能做到对自然恭敬,则会爱护环境,自觉维护天地的正常运转和万物的自然生长,有良好的生存空间;人能做到对他人恭敬,则会把自己的聪明睿智全部显现出来,以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保证不会受到战争的干扰和痛苦;人能做到对自己的恭敬,则会庄重无私,坚强意志,强壮肌肤,不会因心中有愧而神色慌张,不会因杂乱无序而气喘嘘嘘。
对于以上的理解,曾国藩从不怀疑它们的正确性。所以,他一生中都在遵守着“恭敬”:遇到熟人,如果是站立着,他就上前参拜;如果在车中,也一定要倚窗揭帘相见;对于人数多或人数少、地位高还是地位低者,一视同仁,不敢马虎,从不给人留下泰然独处,骄傲、自视清高的印象。对于自己的仪表,他总是终日衣冠整齐,态度严肃,使人望而生畏,从没有人见过他坦胸露怀、不苟言谈的举止,即使靖港战败后他要自杀,也是先正衣冠,再扣首揖,给手下留下了挽救其生命的宝贵时间。如果别人对他不敬,他一定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看看自己是不是有做得不周到的地方,得罪了人家,而对于人家向自己指出不足,他简直要感激涕零了,认为这是真朋友。
一旦有了不敬的举动,先不要说有几位做得成君子,且看这人间世界,物欲横流,狼烟四起,小到谋财害命,大到国际纠纷,今日天空飞着“飞毛腿”,明天地下来了“沙漠之狐”,人类非要自相残杀直至自我毁灭吗?谁都不愿意,那么,请你转换一下思维把不敬换作恭敬吧。
11.熟人之间也需客套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交友处世常常涉及这样一个误区:熟人之间无须讲究客套。他们认为,熟人彼此熟悉了解,亲密信赖,如兄如弟,财物不分,有福共享,讲究客套太拘束也太外道了。其实,转换一下思维,你会发现熟人关系的存续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容不得半点强求、干涉和控制。彼此之间,情趣相投、脾气对味则合、则交,反之,则离、则绝。
熟人之间再熟悉,再亲密,也不能随便过头,不讲客套,这样,默契和平衡将被打破,友好关系将不复存在。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用礼仪来维护和表达感情是人之常情。当然,我们说熟人之间讲究客套,并不是说在一切情况下都要僵守不必要的繁琐的礼仪,而是强调好友之间相互尊重,不能跨越对方的禁区。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熟人之间过于随便,就容易侵入这片禁区,从而引起隔阂冲突。
譬如,不问对方是否空闲、愿意与否,任意支配或占用对方已有安排的宝贵时间,一坐下来就“屁股沉”,全然没有意识到对方的难处与不便;一意追问对方深藏心底的不愿启齿的秘密,一味探听对方秘而不宣的私事;忘记了“人亲财不亲”的古训,忽视熟人是感情一体而不是经济一体的事实,花钱不记你我,用物不分彼此,凡此等等,都是不尊重熟人,侵犯、干涉他人的坏现象。偶然疏忽,可以理解,可以宽容,可以忍受。长此以往,必生间隙,导致熟人的疏远或厌恶,友谊的淡化和恶化。因此,熟人之间也应讲究客套,恪守交友之道。
对熟人放肆无礼,最容易伤害熟人,其表现有如下种种,不能不小心约束:
第一种,彼此不分,违背契约,使熟人对你产生防范心理。熟人之间最不注意的是对熟人物品处理不慎,常以为“熟人间何分彼此”,对熟人之物,不经许可便擅自拿用,不加爱惜,有时迟还或不还,一次两次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指责,久而久之会使熟人认为你过于放肆,产生防范心理。实际上,熟人之间除了友情,还有一种微妙的契约关系。以实物而言,你和熟人之物都可随时借用,这是超出一般人关系之处,然而你与熟人对彼此之物首先有一个观念:“这是熟人之物,更当加倍珍惜。”“亲兄弟,明算账。”注重礼尚往来的规矩,要把珍重熟人之物看作如珍重友情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