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庆幸的是,李阳多次向父母提出退学,可是父母在他心目中是有权威的,所以没有退成,勉强熬到了高中毕业,居然还考上了兰州大学力学系——看来他并不蠢。可是就是在大学里,李阳还是浑浑噩噩的,没有改变自己的形象。按照学校规定,旷课70节就要被勒令退学,可是他很快就超过了100节,他因此差点被兰州大学请出校门。
那么,李阳的英语是不是特别好呢?
不是,谁能相信今天的英语教师当年曾经是连“60分万岁”都办不到、常常都要补考才能过关的人……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必须参加全国英语四级考试,否则学位证书就危险了。读大学为什么?不就是弄一张文凭吗?可是过不了四级……
这次他被逼上了梁山,不得不打起精神,每天早上都去学习英语。他本来是一个懒散惯了的人,如今要集中精力,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集中精力,他干脆跑到兰州大学校园里的烈士亭上放开歌喉大声背诵起来。这一声大喊不要紧,喊出了李阳的灵感来了:这样不仅不容易思想开小差,效果还不错!
他就这样“吼”了几个星期,居然还“吼”出了信心!胆子大了,他就去了学校的英语角,说出来的英语还居然像模像样的。知道他底细的同学都感到惊奇,急忙向他“请教”绝招!李阳此时已经隐隐约约地感到这可能是一种奇妙的办法,虽然说不出什么,但是他决心这样干下去。
从此以后,只要有时间,李阳就像疯子那样在烈士亭等地方专注地大喊大叫,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不管是晴天,还是沙尘天。有时候,为了增加自己的胆量,他居然穿着46号的特大美国劳工鞋、肥大的裤子、戴着耳环,在全国重点大学的兰州大学声嘶力竭地喊叫。
不管别人怎么看他,他就是我行我素:他就这样复述了10本左右英文原著,在四级考试中得了个第二。最令他恐惧的英语给他带来了成功的喜悦,他的疯狂故事就这样走出兰州大学,走出甘肃,走向全国。
李阳有一句“格言”:“Ienjoylosingface!”(我喜欢丢脸!),李阳的经历就是一个放下面子的经历。
李阳本来是天生内向的,是一种封闭的性格。为了挑战自我,他以英语为媒,专注于英语突破上使他走向了杰出人士的一步:他把自己学习英语的心得体会写成了很多页演讲稿,准备拿到演讲场里去,美国社会学家曾经进行过这样的调查,世界上人们最怕的就是当众讲话。他很想突破自我,所以他决心去演讲,面对全校的人。他请同学帮自己把海报贴出去,说是有一个叫做李阳的人要搞一个英语讲座……
那天晚上,李阳简直“紧张得要吐”(李阳语),可是他还是上台了。他虽然是气喘吁吁的,但是终于坚持下来了:演讲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李阳就这样讲出去了,一讲就是几十场,他因此成了校园名人。
他现在的目标是什么:让三亿中国人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当然也可以大大地赚一笔钱。
他的成功就在于对英语充满了乐趣,尽管最初不是心甘情愿的。
命运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要突破它就看你敢不敢迎接挑战,是否专注于你所选定的事业,这是你能否走向杰出人生的关键一步。
7.专注你的强项
杰出人士之所以有如此成就是因为他们能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业。所以,在人生学习过程中,只要选定自己喜爱的强项,并专注于它,你就一定会成功。
成功的路有千万条,一个人只有走上了适宜自身发展之路,方可成功。如何寻找这条路?可从自身兴趣入手。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属于自己的目标,才能够激发自己的潜在能力,为此奋斗,走向成功。兴趣是成功者十分珍贵的情感。有了兴趣,思维才能专注,因此,往往也就能成功。哥白尼从小就向往“星空跟人交朋友”;哥伦布自幼就渴求探索“世界秘密”;法布尔为了观察蚂蚁,可以在地上从早趴到晚;达尔文竟然把甲虫放入口中咀嚼;珍妮·古多尔愿在林中与猩猩作伴十年;法拉第甘当戴维的仆人;徐霞客九死一生还勇往直前;诺贝尔被炸得血流满面却兴高采烈;牛顿终生未娶也不以为憾;居里夫人冒死提纯镭;舍勒舍命尝毒酸,……数不胜数的名人轶事在我们面前展现出兴趣而专注的巨大魅力。
怎样才算有兴趣呢?一般来说,干有趣的事有三种心情:一是心甘情愿,二是兴奋、愉快,三是引人入胜。杨振宁博士对一份杂志说他整日“沉思苦想”很不以为然。他说什么叫苦?自己不愿意做,又因为外界压力非做不可,这才叫苦。……物理学的吸引力是不可抗拒的。如果一个人觉得搞得很苦,他应该考虑是否选择这个方向?是否应该再搞下去?兴趣过于广泛无疑是不足取的,但成功者却大多是兴趣广泛的人。”培养兴趣先要发现兴趣,因此,要尽可能早地开阔视野,伸出多向触角,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和机会进行探索性实践。尤其在青少年时代,应当大力提倡什么有益的事都去试一试,比如看看书、写写诗、练练字、作作画、弹弹琴,玩玩球、下下棋、解解题、做实验、搞发明等。一旦发现了对自己来说十分有趣的事,就应当立即估量目标的要求与自己的需要、可能、特长之间的距离。距离过大实难弥补的,要果断地舍弃。虽有差距但可缩短的,就要勇敢地去搏。
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只要选定自己的强项,思维专注地去学习攻克,就一定会成功。
杰出人士爱迪生在幼小时就喜欢搞一些小发明,不管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他都要不停地搞小实验,专注的精神使他最终成为最伟大的发明家。在他的身上我们就看到了专注的推动力是多么巨大。他的专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巨变,试想如果让爱迪生去干他不愿干的工作,能有如此的效果吗?
鲁迅起初是个学医的,如果鲁迅不是执意要弃医从文的话,医学界可能就多一个普通的医生,而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就会因此而少一位文学巨匠。
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渐加快,但总有一项适合你。我们虽只有一个地球,但学习和发展目标却有千万种,找到自己的切入点,以正确的学习态度去给自己的宏图伟业充电,以专注的态度去接受新学问和新知识的挑战,那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种乐趣。
但在现实中也有很多漫无目的的学习者,对什么都很感兴趣,但却又没有一门能精通的,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知识盲目:今天看人家学医不错,就去购些医书乱看,明天又听说学表演的很时髦,就去购置一堆影视表演教材品读;后天又听说学电脑正时兴,就兴冲冲地又去购置电脑书,长此以往,漫无目的,缺乏专注思维的人最终将一无所成。
对自己最了解的就是你自己,只有自己能审视自己的目标,特长、爱好、发展优势、行为趋向等。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何况现代新兴行业翻倍出现,只有准确把握好选择目标,有主攻方向,再有坚定必胜的信心,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解放后曾写了很多文学作品的第一批作家中,有一位名叫高玉宝,几乎没读多少书,但凭自己顽强的好学精神和明确的主攻目标,写了很多诸如《高山下的花环》等脍炙人口的读物,受到很多读者的好评。他即使在很艰苦的条件下,也在为自己的目标奋进。因为他懂得自己具备很多生活实践素材,这就是他对自己优势的正确评估,他发展的方向就是走文学道路,然后思维专注的付诸行动,所以,以后的成功是意料之中的事。还有写《林海雪原》的曲波,是在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定了位后,在实践中积累素材,思维专注的学习并领悟从各种渠道中搜集资料素材,最终取得了成功。
8.思维专注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着盲目性,糊里糊涂过日子。比如我们问一下对明天和后天的计划、预测,可能有些人一脸茫然地说:“我下午要干什么还没打算呢。”所以他们永远不会取得杰出人士那样的成就。
没有目标的人是可悲的,但有了目标不专注于它,同样也是可悲的。一个杰出人士赢得成功的秘诀是树立远大目标并专注于它。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杰出人士被誉为“汽车大亨”的亨利·福特是如何树立远大目标并专注去逐渐走向成功的吧。
福特在很小的时候就对机械产生了兴趣,由于父亲不支持他的爱好,几次因与父亲的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争执,但父亲的意见根本就改变不了福特的意志。
自1879年12月起,福特就自己到了当时的机械制造业繁盛的底特律给人打工。
三年后,福特凭自己学到的知识,决心放弃外面的工作。通过充分分析自己的能力,他最终决定,要用实际行动做一番自己所热爱和拥有的事业。
于是他回到家自己开了一家小工厂,在这期间福特做些小机械,以帮助父亲的农场完成某些人力所不能及的工作。一些小成功使福特的信心备受鼓舞,决心更好更快地向自己设定的目标奋进。
由于看到了查尔斯·杜耶1893年在芝加哥世博会上展出的由汽油作动力的车子,使福特受启发不小,决心自己制造一辆更好的汽车。但福特首先遇到的是电点火的问题,由于知识不足,他决定再次去底特律的爱迪生电灯公司学习电学原理,也由此和父亲再次发生冲突。但亨利·福特的目标是单纯的、明确的,而且对实现目标的决心也是不可动摇的。
在爱迪生公司工作期间,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制造一辆汽车。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实验,福特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终于在1896年6月面世了。车虽很简陋,但这个成功却再次鼓励了福特的决心。他坚信:只要努力向自己的目标奋进,就一定会成功!
经过几次组装汽车的成功,福特在后来道路的选择上却遇到了难题。爱迪生工厂要以每月500元薪金和可分红利的条件聘他去做生产部门的总监,但附带条件是要专业专职,不得再分心研究汽车。而底特律汽车公司的董事长要请他去当工程师,但月薪只有200元。面临两种选择,福特认真地评估了自己,对自己热爱的事业和高薪两个方面做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最终决心选择自己当初选定的目标——汽车事业。
在与这家汽车公司合作期间,福特并没有放弃向更高目标发展的信心。他给自己设定了更远大的目标,决心戒除满足现状的惰性心理,积极地寻求和实现更宏伟的蓝图。
在1901年密歇根举行的汽车大赛上,福特将自己用近一年时间设计的26匹马力的赛车开上赛场,并以优异的成绩击败了上届赛车冠军温登,荣登冠军的宝座。
由于赛车的胜利,福特的名字一夜之间响遍美国。1903年,在各方的帮助和福特的努力下,一个给世界汽车行业带来巨大影响的福特汽车公司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