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20几岁,决定男人是否有钱
2374200000027

第27章 20几岁就成功的男人(1)

20几岁就成功,绝对是一个大胆而超前的说法。但是有很多人做到了,那么他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说法,但有一点总是相同的,那就是趁年轻多努力拼搏。你可以透过这些优秀的20几岁的年轻人的成就轨迹,捕捉到自己的成功起跳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只有那些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20几岁的年轻人才会把成功基因复制到自己身上。

1.20几岁创建微软的比尔·盖茨

“我是一个爱构想自己人生地图的人,即使到现在,我依然觉得那种构想人生的青少年式的冲动,是我成熟事业的基石。我觉得,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对人生知识面的理解,就像鼠标一样起着引导性的作用。”

——比尔·盖茨

1973年夏天,比尔·盖茨以全国资优学生的身份,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这个日后哈佛校史上最著名的辍学生在来到哈佛之前曾经一度为自己的成绩惴惴不安。许多年后他依然记得,当时参加完大学入学考试之后心情非常紧张,因为志愿所填报的哈佛等3所大学都很难进。

盖茨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哈佛此时早已名声在外。三百六十多年来,哈佛的每一位校长都重视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而不受制于传统说教,更不文过饰非。这种务实开拓创新精神,让这方崇尚“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的圣地成为了美国顶尖科学家和领袖人物的摇篮。

数不清的社会精英从这个校园里走出:7位美国总统、12位副总统、33位普利策奖获得者、3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数十位跨国公司的总裁、十几位最高法院大法官以及众多的国会议员,在全美500家最大的财团中有2/3的决策经理毕业于哈佛商学院,等等。

盖茨入学时,担任校长的博克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着传统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重申“每个哈佛本科生都应该被宽广地教育”这一原则的同时,还强调了在被认为是现代学生必不可少的7个知识领域中知识入门方法的学习。

在哈佛大学中,比尔·盖茨是典型的大学新生,被新的要求和更激烈的竞争弄得方寸大乱。在这个环境中,盖茨遭遇到了人生第一个打击:他发现周围的每个人都和他一样聪明,甚至有些人考试成绩比他还好。盖茨的竞争天性被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出来,他把自己投入到异常刻苦的学习中。

就读于法律预科班的盖茨第一年就选修了哈佛大学最难的数学课,研究生级别的数学和物理课占去了他大学一年级1/3的时间。数学、科学、法律、经济等诸多职业生涯规划都曾在他的脑海里闪现过,他曾经期望当一名数学教授,也迷恋科幻小说,热衷过心理类、经济类书籍,但是最终他还是把主要的精力花在计算机方面,在哈佛大学的艾坎计算机中心里度过许多个不眠之夜。

他的学习方法不寻常。他先蒙头大睡,然后不间断地学习36个小时,接着再睡上12个小时,醒来吃下一个加大的比萨饼后再开始下一轮的长时间战斗。大学生活和让他感兴趣的新领域没有丝毫减弱他对计算机的狂热,这个时候,人类技术发展的步伐开始大大加快了。

遗憾的是,在大学一年级,虽然盖茨在大学入学考试中,数学得了无可非议的800分,可他总平均只是个B。这似乎也成为盖茨最终决定离开哈佛的原因之一。也许就是在第一个学期他便发觉自己并非“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这让本来很想当数学教授的盖茨非常沮丧。

但是盖茨在计算机软件和商业方面的突破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轨迹。盖茨在中学时就在小伙伴中以精通计算机获得名气。在上大学前,他就曾和一位名叫保罗·艾伦的大熊似的男孩成为忠实的朋友并组建了自己的公司。除艾伦外,盖茨还有一个伙伴肯特·埃文斯,他们组织起一个湖滨程序员小组,作为一个小企业,盖茨和埃文斯每人得到赢利的4/11;保罗·艾伦得到1/11;另一个程序员拿剩余的部分,此人后来成为微软的第一批雇员之一。

几乎与此同时,艾伦和盖茨被看做是编写调试程序的“神童”,名气大扬。两人被华盛顿州电力网的自动化和计算机化的TRW项目组雇用。仅仅18岁,还在上学期间,盖茨一年就挣了3万美元。

盖茨的电脑技巧与商业敏锐相结合,加上希望赢的强烈愿望,使很多人相信他在哈佛也会出人头地。在上大学的头天晚上,18岁的盖茨曾踌躇满志地宣布:“我要在25岁之前赚到我的第一个100万。”他确实做到了,并且超过310倍。但是此时他已经离开了哈佛校园,劝说他离开的正是保罗·艾伦。在哈佛期间,正是他和盖茨合作,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使盖茨走上了创建微软软件帝国之路。

当然盖茨绝不是哈佛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退学生。在他之前,还有不少的哈佛先辈们因退学而成名:

1894年,有一位哈佛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因迫不及待要投入石油开采行业而从哈佛大学退学。他后来果然因石油开采而成为美国的巨富,他的名字叫霍华德·休斯。在1926—1927年和1929—1932年间,有一位学生在哈佛大学断断续续地读了3年的书,最后他禁不住各种科研工作的诱惑,还是自动中止了在哈佛大学的学业。他后来获得了五百多项的专利,是继爱迪生之后美国最出名的发明家,他的名字叫波尼·莱特。

1966年,有一位来自佛罗里达州的哈佛二年级学生,因创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乡村乐队“国际潜水艇乐队”而从哈佛大学退学。他后来成为一名著名歌手,他的名字叫格兰姆·帕森斯。

当然,盖茨在一门心思钻研计算机时,还没有从哈佛退学的打算。盖茨最后下定决心从哈佛退学,得归功于他的老搭档艾伦。为了拉这位小兄弟回华盛顿州去创业,艾伦不惜放弃原来的工作,随盖茨来到哈佛,并就地找事做,以便劝说盖茨退学。

在艾伦三天两头的劝说下,盖茨终于动摇了读完哈佛大学的信念,在大三时退学。盖茨当初决定从哈佛退学,曾受到许多亲朋好友的劝阻,其中也包括他的一位室友。有趣的是,数年后,当这位室友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攻读MBA课程时,盖茨又来劝他退学去共创天下。这位室友禁不住盖茨的轮番劝告,最后真从斯坦福退了学,去出任盖茨那家只有二十来人小公司的总经理。

盖茨的父亲说有一些迹象显示他的儿子或许不一般,但没想到会有如此的成就。“在他的班级里有许多聪明的孩子,他或许不是最聪明的。他很早就表现出令人诧异的独立性,他的性格、字里行间都显示出他的想法非常的独立。”

这种独立性让盖茨放弃了哈佛大学转而从事自己喜欢的计算机行业。他专注于软件,于1975年创立了微软公司,1986年他31岁时成为了世界上最年轻的自力更生致富的亿万富翁。

比尔·盖茨的格言是:“我应为王。”即使是屈居第二,对他来说,也是不可忍受的。他的同学曾回忆说:“任何事情,不管是演奏乐器还是作文,除非不做,否则他都会倾其全力花上所有的时间来完成。”

童年的比尔·盖茨对和小伙伴们聚在一起追逐跑跳不感兴趣,而是愿意一个人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宽松的家庭环境下,他很早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性格,只要他想办的事情,就一定要干到最好。如果是与别人比赛,就非得胜不可。

盖茨身上散发出来的竞争精神似乎是天生的,但也与他童年时代的游戏、体育运动等密不可分。不管是与他姐姐克里斯蒂娜一起玩拼板游戏,还是在每年一度的家庭体育项目比赛上,或是与其他朋友在乡村俱乐部的游泳池里,他都会全力以赴,从不放过任何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在哈佛上大学时,盖茨还一度迷恋上了扑克赌博。虽说是玩扑克,可盖茨一旦投入,所表现出来的热情绝不亚于对计算机的热情,就好像他正在干一件他认为十分重要的事情一样。刚开始时,盖茨输得一塌糊涂。但他一点也不灰心丧气,坚信自己打得多了,一定可以玩好。果然,慢慢地,他变成了一位玩牌高手。

“比尔没有干不成的事,”他的朋友布莱特曼说,“他总是集中精力干好一件事,绝不轻易放手。他的决心就是,不干则罢,要干就干好。玩扑克与研究软件,比尔都做得很好,他可不在乎别人怎么想。”

按比尔·盖茨的天分,向数学方面发展,无疑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家。但他发现还有几个同学在数学方面比他更胜一筹,于是他放弃了专攻数学的打算。因为他有一个信条:在一切事情上不屈居第二。

现在,盖茨的家庭游戏已经演化成一场精巧的微软年度大事,称为MicrGames。有位软件业主在一场乒乓球比赛中击败了盖茨。几小时后,当绝大部分客人都离开后,盖茨走向他,真真切切地生气了,因为他输了。“你让我在所有人面前大大地丢脸了。”他叫喊道。比尔·盖茨,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竟然因为在公开场合输了一场乒乓球而恼羞成怒。

盖茨能成为软件霸主,聪明并不是第一位的,他不愿屈居第二的志向才是他真正成功的动力,试想有这样的霸气,天下谁能与他争锋?

2.30岁以前闯出一番名堂的孙正义

“最初,拥有的只是梦想,以及毫无根据的自信,但是这一切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孙正义

有人说孙正义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赌徒,是个投机者,但也有人说他是“带领日本走出网络的黑暗时代”的人;有人说他一半是风险投资家,一半是企业家;也有人说他的成就比比尔·盖茨还高,更是杨致远无法相比的……还有各种说法,但这些都不足以概括孙正义的全部。

孙正义最喜欢自己的一句话:“最初,拥有的只是梦想,以及毫无根据的自信,但是一切就是从这里出发的。”所以他给自己的一生制订了一个计划:30岁以前闯出一番名堂;40岁以前累积至少1000亿日元的资金,并拥有1000家以上的公司;50岁以前一决胜负;60岁以前完成事业(营业额至少达到1兆日元);70岁以前交棒,让下一代继承事业。

做这个计划的时候他只有19岁,身上只有100多美元。而当1995年他的软银集团取得巨大成功时,他认为他的公司将会成为持续300年的大企业,因为他认为“100年实在太短了,500年又太不切实际,只有300年是合适的”。

这就是孙正义——你永远无法从一个方面了解到他的全部。所以在1999年时,他被美国《商业周刊》评定为年度全球25名“管理精英”中的冠军,而《福布斯》杂志称他为“日本最热门企业家”。不过,2004年出版的一本书,却对孙正义当年的成功作了最好的注释:一个充满激情年代的梦想建造者,但这场梦在新世纪曙光来临时苏醒了。

1957年8月11日,孙正义出生在日本佐贺县马栖市,其祖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从韩国来的移民,到孙正义已是第三代移民,因此在出生时,孙正义的名字叫“安本正义”。

16岁那年,正在读高一的孙正义利用暑假到美国加州去体验美国学生的学习生活,短短一个月,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回到日本后,他不顾亲友的反对,不顾母亲声泪俱下的请求,毅然踏上了留学之路。

他是一个意志坚定、干事专心致志的人,并且他还准备到美国后,把日本姓氏“安本”改回韩籍老姓“孙”。在孙正义的心中,寻找自己最根本的东西将是永远的追求。

一次偶然的机会,孙正义买到了一本《大众电子》杂志,上面的一张照片深深地吸引了他:那是一张由英特尔公司生产的放大的IC芯片。孙正义惊呆了,他看到那密密麻麻的线路,仿佛看到的是一座帝国的大厦。后来他回忆说:“当我发现电脑体积竟然如此之小,如果将这些晶片大批生产的话,将带领全世界进入个人电脑时代……当时心中就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从事电脑业。”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孙正义决定去打工,但他并不想跟别人一样去洗盘子,他认为那没有创造性,他想通过自己的发明创造去赚钱。所以他给自己作了个规定:每天都必须用五分钟来进行一项发明,不管大小。一年后,他的“发明研究笔记”中已经有多达250项发明记载,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实验库。而这其中就包括后来给他带来了人生第一个100万的“多国语言翻译机”——那是孙正义最得意的发明,它就相当于今天的电子词典,只要你输入日文单词,翻译机就会将正确的英文报出来。

机器制造出来后,孙正义把它带回日本,寻求投资,不过他的推销在佳能、惠普、卡西欧等公司相继被拒。1977年夏,19岁的孙正义在松下公司碰了壁后,失望地来到了夏普公司,这次接见他的是被称为日本电子产业之父的佐佐木。佐佐木被孙正义的创业激情所感动,决定与孙正义合作,于是孙正义得到了人生第一份价值100万美元的合约。

21岁那年,孙正义回到日本,重新成立了日本“株式会社和音世界”。但起初他并没有想好要干什么,只是知道“一旦事业起步,就要投进去好几年,如果不成功,重新来一次的话,就绕远了”。为此,他在两年多时间里对40个项目都做了10年的预想损益计算表、预测平衡表、资金周转表及组织结构图。所有的文件摞起来,竟然有十几米高。最终他选定了电脑软件销售。

1981年9月,孙正义在福冈市南方的大野市创立日本软件银行,资本额为1000万日元,办公室在一间铁皮建筑物的二楼,职员只有两名。开张当天,孙正义召开了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在会上他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其实讲的就是他的人生计划:“5年以内销售规模达到100亿日元。10年以内达到500亿日元。要使公司发展成为几万亿日元、几万人规模的超级公司。”“出色”的演讲使仅有的两名职工没多久就辞职了。

不过,相信这两名员工后来必定是后悔莫及的,因为正如孙正义所说的那样,一个月后,他利用一次展销会的机会,使软件银行与当时最大的软件公司哈德森结成了合作伙伴,并且从此打开了软件经营的大门。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软件银行与42家个人电脑专卖店、94家软件商签订独家代理合约,从而成为日本最大的软件营销商,控制了日本软件市场40%的份额。

接着,孙正义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打开了出版业的大门: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将一家原本每月亏损2000万日元的杂志,成功扭亏为盈。让他涉足出版业的原因现在想来还令人不可思议,因为当时的计算机媒体拒绝刊登软件银行公司的广告,孙正义一气之下就自己搞了。不过熟悉孙正义的人、看过孙正义19岁时人生计划的人都认为这丝毫不足为奇,一个天才去做一项事业根本就不需要多少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