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2374400000018

第18章 张堪 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张堪,字君游,东汉南阳郡宛(今河南南阳)人。志趣高洁,行为端方,颇为人们称道,同学们都称他为“圣童”。张堪幼年丧父,在遭遇这种人生大不幸的情况下,还把父亲遗留下的财产数百万给了侄儿,充分体现了他重情义、轻钱财的品德。

刘秀年轻的时候,就称赞过张堪的志气节操,后来,他收拾了西汉末年的混乱局面,成为东汉的开国之君——光武帝,就拜张堪为郎中,几次升迁成为“谒者”(为皇帝上传下达的近侍官员),后又委以重任,命张堪押运作战物资,并率骑兵七千,随大司马吴汉去讨伐割据蜀郡的公孙述,在中途又加封为蜀郡太守。当时,汉军只剩七日粮草,暗中筹备船只,策划退兵。张堪立即进见吴汉,分析了当时形势,陈说公孙述必败,不应撤军,吴汉采纳了他的建议,先示弱诱敌,后又坚决攻城。公孙述果然亲自领兵出战,被汉军击败,公孙述战死。攻下成都后,张堪先领兵入城,检视了公孙述的库藏,没收了其中全部财物珍宝,然后逐一清点,开列清单,如数上交朝廷,一钱一物都不据为己有。同时,他还安抚吏民,施行仁政,蜀人都十分高兴。

张堪在蜀郡(今四川成都)两年后,被任为骑都尉,后来率领骠骑将军杜茂,击败匈奴于高柳(今山西阳高县),被任命为渔阳(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及以东各县)太守。在任期内,张堪打击奸猾邪恶势力,赏罚必信,官吏民众对他十分敬服,都乐意听他的号令,誓死为他效力。后来匈奴以一万骑兵入侵渔阳,张堪率数千骑的奇兵,出其不意,突然奔袭,大破匈奴兵,创造了一个以少胜多的杰出战例。渔阳边境得以安宁。然后在狐奴这个地方开稻田八千多顷,北方人不习惯种水稻,张堪就找人教给百姓种水稻的技术,鼓励百姓耕种。水稻产量比旱地作物高得多,人们经过一两年的试种,就掌握了种水稻的方法,产量大大增加,人民得以富裕。对张堪的德政,人民歌颂道:“桑无附枝(桑树繁茂,没有多余无用的枝条),麦穗两歧(麦子一株长出双穗),张君为政,乐不可支!”张堪镇守渔阳八年,人民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生活殷实富足,地方实力大增,匈奴不敢进犯。

光武帝曾召见全国各郡主管计簿的官吏,问各地风土人情及前后的郡守、县令是否贤能,蜀郡计掾樊显奏道:“渔阳太守张堪,过去治蜀,其仁爱普遍惠及吏民,威信足以惩处奸佞。当公孙述破灭时,遗下珍宝堆积如山,张堪所掌握财物,足以称富十代,但他一无所取,全部归公。离任之日,乘坐的是折了辕木的破车,携带的是布被破囊而已。尔后就任渔阳太守,无论是治民,还是安边,都做出了令人羡慕的政绩。”光武帝听后感叹不已。正想征召张堪入朝重用,适逢他病逝,光武帝深为悼惜,专门下诏书表彰,赐给丝帛百匹。

写《后汉书》的范晔评论说:“张堪、廉范都因慷慨行侠义而立名,看他们俩救济别人的急难,不顾危险困难,真是值得称赞。张堪临财一毫不取,廉范喜欢救助人的急难,多么令人感动啊!”

(见《后汉书·张堪传》)

赞曰:百万遗财赠侄家, 自身寥落走天涯。

战功得利毫无取, 官退仍乘一破车。

※诗作者:马轶群武汉诗词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