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2374400000022

第22章 杨震 “四知”严词拒金

杨震,字伯起,东汉时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少年时就十分好学,博览群书,精通经籍,品学俱佳。当时的儒生们都赞扬他是“关西孔子杨伯起”。

几十年中他多次婉拒了州郡的礼聘,不肯做官。后来大将军邓骘,闻其贤,举为茂才,50岁才出仕。后来经过4次升迁,被任为荆州(今湖北江陵)刺史、东莱(今山东掖县)太守。

当他赴任途经昌邑(故城在山东金乡县西北)时,过去经他举荐的荆州茂才王密正任昌邑县令,为报他的知遇举荐之恩,晚上来看望他,并送金十斤给他。杨震正色说:“作为老朋友,我了解你,可你为什么不理解我呢?这是为什么?”王密说:“我是一个无名儒生,经您提携,方有今日,此恩铭感不忘。今天是我感恩图报的好机会,此时夜深人静,没人知道,我这点心意,请恩师笑纳。”杨震义正辞严地说:“这是什么话?你的行为,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一席话把王密说得携金羞惭而退。

杨震后又转任涿郡(今河北涿县)太守,为官公正廉明,不接受私人请托。凡是不该要的东西,丝毫不取。他的儿孙们居则蔬食,出则徒步,生活十分简朴。他自己从家乡到任,来回数千里,自己扛着行李,步行月余,从不骑马坐轿。后来年纪大了,老友或长辈劝他为子孙置点产业,他说:“让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官吏的子孙,把这个好名声留给他们,不是很好吗?”

杨震后又历任太仆、太常、司徒、太尉等三公九卿之属的要职,在朝中正气凛然。他不仅一贯严于律己,而且嫉恶如仇,多次给皇上上书弹劾那些贪污腐化的权贵乃至皇亲国戚,如帝舅、后兄、皇帝乳母,揭露他们引用私人、伪造诏书、盗窃国库等罪行,但昏庸的汉安帝拒不采纳,群奸更加有恃无恐,杨震终被诬陷而遭罢官。在回原籍途中,他愤而对随行的儿子说:“人固有一死,只是以未能为国除奸为憾!我死之后,以杂木为棺,用布单盖体,丧事从简,不搞祭吊。”随即饮毒自尽,时年七十余岁。过了一年多,顺帝即位,迫害杨震的宦官樊丰等事发被诛。杨震学生虞放、陈翼至朝廷申诉杨震冤情,朝臣们都称赞杨震的忠心,顺帝下诏授杨震的两个儿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杨震于华阴潼亭,远近的百姓都来祭吊。葬前十几天,有一只身高丈余的大鸟,飞至杨震灵柩前,俯仰悲鸣。杨震被重新安葬后,人们立石鸟像于墓前,以纪念这位廉洁正直的贤臣。

杨震四知辞金、洁身自好的美德,传为千秋佳话。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追溯家谱,自认为是杨震的第十四代孙。后世的帝王也以有这样一位贤德的先辈而自豪。

(见《后汉书·杨震传》)

赞曰:暮夜辞金畏四知, 高风亮节美名驰。

平生嫉恶如仇寇, 饮鸩犹悲害正滋。

※诗作者:周庆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