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2374400000009

第9章 子文 不护族亲

在鲁哀公的时候,季康子曾向孔子请教治政理国的事。他问:“假如杀掉坏人来亲近好人,这样治理国家怎么样?”孔子回答他说:“你治理国家为什么要用杀戮呢?你的欲望善,你的行为善,老百姓就会善。领导的作风好比风,老百姓的作风好比草。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的确,为官的政德就是风,你向哪边吹,下面的人,无论是部属,还是一般的人,都会向你吹的那个方向倒。所以其官廉洁、其家廉俭还不够,还必须扩展为政德,形成政风,左右民俗,成为一种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德,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因此,官的廉洁还必须转化为廉正。即为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要成为下属和百姓的表率,影响百姓,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里要讲一个春秋时代楚国的令尹(宰相)的故事。 这个故事生动地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德是政德,有了这样的德将会有怎样的社会影响力。

楚成王时,有一个叫子文的宰相。有一次,他家族中有一个人犯了法,被廷理(官名)拘捕。当廷理得知这人是宰相子文的族亲时,便连忙把他放了。子文知道后,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并深深地自省:

“我家族的这个人,很明显是犯了法,而廷理因为我而把他放了。这样做,就是在全国军民面前显示我的为官不正。难道是我有意徇私,不然廷理怎么会不依法办事呢?我为官身居高位,就要以守法来勉励国人,自己更要作好表率。如果一个高官,执掌国家的权柄,却以法徇私,以丑名闻于当世,与其这样不仁义地活着,还不如死去。”

他越想越觉得这一事件的严重性,便立即把廷理召来,很严肃地问道:“你为什么要放掉违法的人?”廷理低头默然。子文严厉地指责廷理道:

“国家设立廷理这一掌刑法的官职,就是用来专门管理违犯王令、纠察触犯国家法律的人的。正直的官吏执法,应该是既灵活又不歪曲法令,既坚持原则又不屈服权势。今天,不要因为这个犯法的人是我的族亲,你就弃法背令,放走违法者。这样行法处事是为理不正、怀心不公的做法。”

于是,子文亲自把犯法的族亲送交给了廷理,对廷理说:“如果不惩治我家族这个人,你还不如让我死。”廷理畏惧,便依法惩办了子文家族的这个人。

楚成王听了这件事,连鞋都顾不得系好,就来到子文的家,对子文说:“寡人年轻,置廷理失其人,因而违背了先生的本意。”于是免除了廷理的职,自己更加尊重子文,让子文参与公族的内政。

老百姓听到了这件事,都感叹说:“如果都像令尹这样大公无私,我们还有什么忧虑呢?”他们还作歌赞扬子文:“子文族亲,犯法同惩。廷理宽免,子文从严。体恤百姓,正直公平。”

子文的廉正紧紧地与政风民风联在一起,而且影响了政风民风,真可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章理佳撰写)

(见刘向《说苑·至公》)

鹧鸪天·颂子文

理政行权衙吏身, 官风民望共浮沉。

立言立德君臣意, 正世正人邦国魂。

维法纪,察星云, 宽严无别对慈亲。

廉赃自古若冰炭, 善恶昭昭脸谱存。

※词作者:陈冠英高级经济师、中华诗词文化研究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