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会撒谎
237700000047

第47章 6到处都有“疯狂的郁金香”

第8章6到处都有“疯狂的郁金香”

郁金香原产于小亚细亚,一般仅长出三四枚粉白色的广披针形叶子,根部长有鳞状球茎。当时刚被引种到欧洲,数量稀少。17世纪的荷兰是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最早得到发展的国家之一,人们相对富裕。荷兰人好冒险,也喜赌博,美丽迷人而又稀有的郁金香就成为他们投机的对象,投机商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以待价格上涨。在舆论鼓吹之下,人们争相购买和种植郁金香,最后对其表现出一种病态的狂热,以致拥有和种植这种花卉逐渐成为身份的象征。欧洲各国的投机商也纷纷拥集荷兰,郁金香开始成为人们的投机物。一时间,为花疯狂!

“谁都相信,郁金香热将永远持续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钱人都会向荷兰发出订单,无论什么样的价格都会有人付账。欧洲的财富正在向荷兰集中,在受到如此恩惠的荷兰,贫困将会一去不复返。无论是贵族、市民、农民,还是工匠、船夫、随从、伙计,甚至是扫烟囱的工人和旧衣服店里的老妇,都加入了郁金香的投机。无论处在哪个阶层,人们都将财产变换成现金,投资于这种花卉。

在没有交易所的小镇,大一点的酒吧就是进行郁金香交易的‘拍卖场’。酒吧既提供晚餐,同时也替客人确认交易。这样的晚餐会,有时会有两三百人出席。为了增加顾客的满足感,餐桌或者餐具柜上往往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大花瓶,里面插满了盛开的郁金香。”

一个真实的故事也许可以更加生动地说明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们的心情。据说海牙有一个鞋匠,在一小块种植园上培育出了一株罕见的“黑色”郁金香。消息传开后,一伙来自哈勒姆的种植者拜访了他,说服他把花卖给他们。最后,鞋匠以1500荷兰盾的高价把自己的宝贝卖给了他们,没想到,买家中有一个人立即把黑色郁金香摔到地上,用脚将其踩成一摊烂泥。鞋匠惊呆了。买家们却轻松地解释说,他们也培育出了一只黑色郁金香,为了确保自己的花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情愿付出一切代价,若有必要,上万荷兰盾也在所不惜。

到1636年,郁金香的价格已经涨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以一种稀有品种“永远的奥古斯都”为例,这种郁金香在1623年时的价格为1000荷兰盾,到1636年便已涨到5500荷兰盾。1637年2月,一枚“永远的奥古斯都”的售价曾高达6700荷兰盾。这一价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或者购买27吨奶酪!相对于这种顶级郁金香来说,普通郁金香的涨幅更是“疯狂”。1637年1月,1.5磅重的普普通通的“维特克鲁嫩”球茎,市价还仅为64荷兰盾,但到2月5日就达了1668荷兰盾!别忘了,当时荷兰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兰盾。

在这股狂热到达巅峰时,也就是1636至1637年的那个寒冬,人们不仅买卖已收获的郁金香球茎,而且还提前买卖1637年将要收获的球茎。球茎的期货市场就这样诞生了。球茎在实际进行货物交割之前不需要实际支付货款,这又进一步加剧了郁金香的投机。由于刚刚形成的期货市场没有明确的规则,对买卖双方都没有什么具体约束,使得商人们有可能在期货市场上翻云覆雨,买空卖空,这更使得已经被“吹”得很大的郁金香泡沫,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

1637年,一种叫Switser的郁金香球茎价格在一个月里上涨了485%!一年时间里,郁金香的价格涨了59倍!有暴涨必有暴跌。一个水手误吃了一个昂贵的球茎并若无其事,谨慎的投机者开始反思这种奇怪的现象,他们对郁金香球茎的价值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有人觉得事情不妙,开始贱价卖出球茎,一些敏感的人立即开始仿效,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恐慌性抛售浪潮——暴风雨来了!

卖方的大量抛售,使得市场陷入了恐慌状态。这时的郁金香简直成了烫手的山芋,无人再敢接手。球茎的价格也犹如断崖上滚落的巨石,一泻千里,暴跌不止。荷兰政府发出声明,认为郁金香球茎价格无理由下跌,劝告市民停止抛售,并试图以合同价格的10%来了结所有的合同,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一星期后,郁金香的价格平均已经下跌了90%,那些普通品种的郁金香更是几乎一文不值,甚至不如一只洋葱的售价。最终所有的“苦果”只能由投机者自己咽下。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不知有多少人成为不名分文的穷光蛋,富有的商人变成了乞丐,一些大贵族也陷入无法挽救的破产境地。受害者当中既有文化程度颇高的知识分子,也有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因为贪婪是没有任何阶层界限的。

到1636年底,任何最后残存的理性都早已远离了荷兰的郁金香市场。虽然人们大都知道郁金香球茎的价格早已远离其正常的价值,但是他们宁愿相信别人会比他们更“傻”,会心甘情愿地付出更高的价钱。但无论如何,投机狂潮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事实也的确如此。郁金香狂热的终结,终于在不期而至,最大的“傻瓜”终于还是出现了。

灾难的结果导致了人们对郁金香的无比痛恨,画家们也得到了发挥才能的天地。在著名画家扬?勃鲁盖尔创作的一幅讽刺画中,一群愚蠢的猴子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郁金香交易。无论是种花人、花商,还是参与其中的投机者,都受到了画家的无情嘲弄。

郁金香事件不仅沉重打击了举世闻名的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更使荷兰全国的经济陷入一片混乱,加速了荷兰由一个强盛的殖民帝国走向衰落的步伐。从17世纪中叶开始,荷兰在欧洲的地位就受到了英国的有力挑战,欧洲繁荣的中心也开始向英吉利海峡彼岸转移。

今天的经济学家都把在这次郁金香狂热视为“博傻理论”的最佳案例。博傻理论是指在资本市场中(如股票、期货市场),人们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而愿意花高价购买,是因为他们预期会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花更高的价格从他们那儿把它买走。其游戏规则就像接力棒,只要不是接最后一棒都有利可图,做多者有利润可赚,做空者减少损失,只有接到最后一棒者倒霉。

1720年,英国股票投机狂潮中有这样一个插曲:一个无名氏创建了一家莫须有的公司。自始至终无人知道这是一家什么公司,但认购时近千名投资者争先恐后把大门挤倒。没有多少人相信他真正获利丰厚,而是预期有更大的笨蛋会出现,价格会上涨,自己能赚钱。饶有意味的是,牛顿参与了这场投机,并且最终成了最大的笨蛋。他因此感叹:“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但人们的疯狂实在难以估计。”

风险如此之大,却仍有一批批人都会疯狂地参与进来,任何一个投机者信奉的无非是“最大的笨蛋”理论。牛顿当然不会相信自己是笨蛋,所以他会参与,但现实就是如此充满讽刺。

2006年奉行“炒股炒房不如炒兰” 。在浙江,出现了另一种投资热潮,那就是炒兰,兰花价格连连攀升,创造一个又一个天价,一株蕙兰居然叫价700万元。

2007年普洱茶成为热炒的对象,“存钱不如存普洱,开店就开茶叶店!”普洱传说中的诸多神奇功效吸引了老百姓的热捧,普洱不断飙升的身价引发了投资人的兴趣。2007年普洱茶市前4个月,普洱坐上火箭,茶价几倍甚至几十倍地疯狂增长令人目瞪口呆,在广东茶市,老牌“大益”“7542”批号从去年的4000多元一件涨至8000多元,很快升至12000元、18000元、22000元,甚至上演了一天之内三次提价的神奇。面对火热的普洱行情,收藏者越来越多,卖掉宝马车与抵押房产贷款投身普洱这样的新闻不绝于耳,这就是普洱茶的“末日疯狂”,普洱财富神话的风头甚至一度盖过股市。人们担心的事终于发生,5月,高位运行的普洱茶也飞流直下,普降20%至50%。还是“大益7542”,跌至8000多元一件,在上海甚至6000元一件也无人问津。

2009年,由于炒作大蒜有预防H1NI的效果,大蒜成为热炒的对象,大蒜价格上涨了10倍,一个装卸工赚了50万……

在高价位买进期货、股票等等行情上涨到有利可图时迅速卖出,但这种策略只能在股市、物价处于上升行情中适用。一旦行情下降,就会成为最后一个倒霉蛋。在股票投资中的确需要冷静和理智。否则的话,疯狂的郁金香悲剧就会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