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把握好谎言的尺度与实话的分寸
2377700000016

第16章 求人办事与谎言的尺度(1)

求人办事,说话时更需要多用心。首先要会说软话、奉承话,甚至是谎话,而且还要说得情真意切;其次要掌握话里有话、弦外有音的说话技巧,让对方知道自己出力能得好处。总之,说话要投其所好,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去,才能让他动心,他动了心自然会出手相助。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真话假话实话谎话都要说,分析清楚利害,让对方自己去权衡利弊,自然把事办成也有希望。

1.巧舌生事硬说服

说话金典:在求人当中,激将法就是典型的利用谎言激怒对方而达到目的的求人方法。

大凡谎言,很少有大张旗鼓去说的,一是因为当着太多的人谎言容易被拆穿,二是因为越是悄悄地说谎言才更像真话,更能让人相信你而达到求人办事的目的。

三国时期孙刘联合抗曹获得赤壁之战胜利的故事人人皆知,但是以当时刘备之弱曹军气势之强,诸葛亮是怎样鼓动三寸不烂之舌让东吴坚定联刘抗曹的决心的呢?这其中,他对东吴实力派人物周瑜的一番说谎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可以说孔明把假话妙用发挥到极致了。

一天晚上,鲁肃引诸葛亮会见周瑜。鲁肃问周瑜:“如今曹操驱兵南侵,是战是和,将军欲如何?”周瑜说道:“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难以抗命。而且,兵力强大,不可轻敌。战则必败,和则易安。我的意见和为上策。”鲁肃大惊道:“将军之言错啦!江东三世基业,岂可一朝白白送给他人?”周瑜说道:“江东六郡,千百万生命财产,如遭到战祸之毁,大家都会责备我的。因此,我决心讲和为好。”诸葛亮听完东吴文武两大臣的一段对话,觉得周瑜若不是抗曹的决心未定,也是一种有意试探。此时如果不另辟蹊径,只是讲一通吴蜀联合抗曹的意义,或是夸耀周瑜盖世英雄,东吴地形险要,战则必胜的道理,肯定不会奏效。于是,他巧用周瑜执意求和的“机缘”,编出一个谎言,激怒了周瑜。诸葛亮说道:“我有一条妙计,只需差一名特使,驾一叶扁舟,送两个人过江,曹操得到那两个人,百万大军必然卷旗而撤。”周瑜急问是哪两个人。诸葛亮说道:“曹操本是一名好色之徒,打听到江东乔公有两位千金小姐,大乔和小乔,长得美丽动人,曹操曾发誓说:我有两个志向,一是要扫平四海,创立帝业,流芳百世;二是要得到江东二乔,以娱晚年。目前虽然领兵百万,直逼江南,其实就是为乔家的两位千金小姐而来的。将军何不找到乔公,花上千两黄金买到那两个女子,差人送给曹操?江东失去这两个人,就像大树飘落一两片黄叶,如同大海减少一两滴水珠,丝毫无损大局;而曹操得到两人必然心满意足,欢欢喜喜班师回朝。”周瑜说道:“曹操想得二乔,有什么证据可说明这一点?”诸葛亮谎称:“有诗为证。曹操的小儿子曹植,十分会写文章,曹操在漳河岸上建造了一座铜雀台,雕梁画栋,十分壮丽,并挑选许多美女安置其中,又令曹植作了一篇《铜雀台赋》,文中之意就是说他如果做天子,立誓要娶‘二乔’。”周瑜问:“那篇赋是怎么写的,你可记得?”诸葛亮说:“因为我十分喜爱赋中文笔华丽,曾偷偷地背熟了。”周瑜请诸葛亮背诵。诸葛亮张口就背:“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开左右兮,有玉龙与金风。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霍地站立起来指着北方大骂道:“曹操老贼欺我太甚!”诸葛亮表面上是急忙阻止,其实是火上浇油,说道:“都督忘了,古时候单于多次侵犯边境,汉天子许配公主和亲,你又何必珍惜民间的那两个女子呢?”周瑜说道:“你有所不知,大乔是孙策将军夫人,小乔就是我的爱妻!”诸葛亮假装失言请罪道:“真没想到这回事,我真是胡说八道了,该死该死!”周瑜怒道:“我与曹操老贼誓不两立!”诸葛亮却故作姿态地劝道:“请都督不可意气用事,望三思而后行,世上绝无卖后悔药的!”周瑜说道:“承蒙伯符重托,岂有屈服曹操之理?我早有北伐之心,就是刀架在脖子上,也不会变卦的。劳驾先生助我一臂之力,同心合力共破曹操。”于是孙、刘结成抗曹联盟得到巩固,赢得了赤壁之战的重大胜利。

诸葛亮这次在周瑜面前的游说为什么会成功?这是因为:第一,“乔”姓古时本就写作“桥”,后来才改作“乔”的,把原赋中两条桥简称“二乔”,曲解为大乔和小乔和简称“二乔”,是十分容易收到诸葛亮有意的“牵强”、周瑜无意中“附会”的效果的;第二,诸葛亮十分了解人对爱情的极端自私性,夺妻之恨往往胜于灭国之耻,况且周瑜本来就是个量小的将军。诸葛亮看准机会,编造这一段谎言刺激周瑜,果然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2.反客为主,虚实结合的求人之术

说话金典:作为求人者一般居于弱势地位,当对方不肯轻易顺从你的意见,甚至显示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时,求人者可以在动作上使用谎言之术,假装示弱乞怜,然后进入正题,实施“恐吓”。如果这一办法不成功,也可以开始一上来就以“恐吓”压制住对方,从而让对方屈从和改变主意,就是反客为主。这种以假乱真的求人法带有明显的虚实结合,绵里藏针的色彩。

历史上诸葛亮出使东吴,游说孙权与刘备联合抗曹的故事,就是用说谎的方式操纵对方的心理,来达到求人办事的目的的最好例证。

《三国演义》中讲到,曹操率领大军南征,刘备败退,无力反击。大有坐以待毙之势。以刘备单独的力量,绝对无法与曹操的势力相抗衡,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与江东的孙权联手。此时,诸葛亮自愿出使到江东做说客。他此行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把孙权卷进这场战争。如果是一般的使者,有可能为了请求对方出兵支援而低声下气。但是诸葛亮却完全相反,采用柔中带刚的方法,做出一副不卑不亢的态度,用谎言激发了孙权的自尊心。

当时,东吴孙权自恃拥有江东十万精兵,又有长江天堑作为天然屏障,大有坐观江北各路诸侯恶斗的态势。他断定诸葛亮此来是做说客,采取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等待着诸葛亮的哀求。

想不到诸葛亮见到孙权,开门见山地说道:“现在正值天下大乱之际,将军你举兵江东,我主刘备募兵汉南,同时和曹操争夺天下。但是,曹操几乎将天下完全平定了,现在正进军荆州,名震天下,各路英雄尽被其所网罗,因而造成我主刘备今日之败退,将军你是否也要权衡自己的力量,以处置目前的情势?如果将军的军势足以与曹军相抗衡,则应尽快与曹军断交才好。若是无法与曹军相抗,则应尽快解除武装,臣服于曹操才是上策。将军你是否已定好方针,决定臣服于曹操?时间剩下不多,再不做决定就来不及了。”

诸葛亮只字不提联吴抗曹的请求,好像专门为东吴的利益来点破迷津的。孙权当时只有26岁,是一位血气方刚的青年。诸葛亮明知他不会轻易投降,屈居曹操之下,只是采用反客为主的策略,激发孙权的自尊心。

第一,一番火力进攻之后,要考查一下效果,看看对方的反应。例如,孙权听完诸葛亮一席话,虽然不高兴,但不动声色,反问道:“照你的说法,刘备为何不向曹操投降呢?”

第二,接招反击,将对手从心理上彻底击败,求人之事也就自然成功。例如,诸葛亮针对孙权的质问,答道:“你知道齐王田横的故事吗?他忠义可嘉,为了不服侍二主,在汉高祖招降时不愿称臣而自我了断,更何况我主刘皇叔乃堂堂汉室之后。钦慕刘皇叔之英迈资质,而投到他旗下的优秀人才不计其数,不论事成或不成,都只能说是天意,怎可向曹贼投降?”

虽然孙权决定和刘备联手,但面对着曹操八十万大军的势力,又考虑到刘备新近败北,未必还有能力抵抗曹军,心里还存在不少疑惑——诸葛亮看出这一点,进一步采用分析事实的方法说服孙权。

“的确,我主是一败涂地,想要整军是比较困难。但曹操大军长途远征,这是兵家大忌。他为追赶我军,轻骑兵一整夜急行三百余里,已是“强弩之末”。且曹军多系北方人,不习水性,不惯水战。再则荆州新失,城中百姓为曹操所胁,决不会心悦诚服。现在假如将军的精兵能和我们并肩作战,定能打败曹军。曹军北退,自然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这是难得的机会,现在全看你的决定了?”

果然,孙权在被诸葛亮激起自尊后又听到他中肯的分析,心情大悦,增强了信心,遂同意诸葛亮提出的孙刘联手抗曹的主张,这才有后来举世闻名的赤壁之战。诸葛亮真不愧为求人高手,把虚实结合的计策运用得炉火纯青。

3.巧设骗局乘“虚”而入

说话金典:弱点是一个人的“软肋”,是最空虚的地方。借用弱点办事,其关键就是要抓住对方的“软肋”,乘虚而入求人办事,所以善用此方法的人都是说谎或设置圈套的高手。

人都想掩盖自己的弱点和丑处,更有些心智狡猾的人城府很深,很难让人抓住把柄。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再貌似强大的人也有“虚”、“软”之处。下面介绍几个求人办法,用以谎言或者骗局套出对方的实情,乘虚而入求人办事。

(1)打草惊蛇,诈开其口

唐朝有个县令,名叫王鲁,自从就任以来暗中贪污受贿。衙吏们也跟着效法,索取贿赂,百姓们怨声载道,苦不堪言。有一天,王鲁得知上司要来察访民情,肃整吏治,不禁担忧起自己头上的乌纱帽来。他在批阅公文当中,正好看到本县百姓连名告发他手下的主簿受贿的一叠状子,更是忧上加忧,神情恍惚。忧虑中,他不由自主地在一张状子上批下“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八个红字,从而流露出唯恐主簿被告发而牵连到自己的恐惧之情。

无意识的打草惊蛇,会使对手有所警觉,予以防范;有意识的打草惊蛇,却可以使对手惊慌失措,答应办事之人所有的要求。

有些侦查人员善于使用这种打草惊蛇策略,假装说出已知的一点事,使罪犯或对手相信,他已掌握了全部罪证。罪犯于是稀里哗啦地把所知道或所做的一切的一切全部地数将出来。

(2)设下圈套,引蛇出洞

引蛇出洞的含义,就是论辩中自己已经掌握了足以制伏对手的有力证据,但却因为时机不成熟或环境不适宜而不便抛出。为了能够抛出证据,必须设下一些骗局或说一些假话,引诱对手进入自己所需的时机或环境之中,然后一举击溃。

实施这种技法的关键,在于“引”。“引”有两个环节:

①时机与环境。何时引,每一步引到什么程度,所引适不适合,都要考虑面临的机会和氛围:操之过急或行动迟缓,都不相宜。

②巧妙与自然。引,既然是要对手的思路按照自己的愿望发展,这就要求引者不能露出破绽,必须天衣无缝,自然浑成,一步一步地向预定目标靠拢。

一次,某大学生家里来客,父亲叫其去附近小店买一瓶茅台酒。待酒买回,发现是假货。父亲将假酒揣于怀中,去了小店,让店主拿过一瓶茅台酒来。父亲持酒仔细审视,假装自言自语道:‘唉,这年头假茅台太多了!”店主抢过话头:“你放心,我这里绝无假货!”父亲说:“啊呀,上周我在市中心一家店铺买了一瓶,店主还不是打包票说绝对不假。谁知一打开来——竟是一元钱半斤的高粱酒!”店主道:“你去找他呀!”父亲假装说:“已经过了好几天才开瓶发觉的,他还会认账吗?”店主惋惜道:“你当时发觉就好了,他敢不认账?”父亲假装请教:“要是当时发觉了,他还是不认账咋办?”店主指教说:“找工商局去呀!人赃俱获,他能不怕吗?”父亲见时机已到,朝躲在一边的儿子一招手,而后从怀中摸出那假酒来:“那好!请你看这酒咋办吧?”店主一下傻了眼:“啊……对……对不起,对不起!我退款,我退款!”

(3)投其所好,满足欲求

俗语说得好,一个人要是给了别人足够多的小辫子,他自己终将会自食败果。这种人会不断地供给别人将他钳制的要素,由于授人以柄,迫不得已会受求其办事者的要挟和控制。

以上的招数,是办事时说谎的有效方法,许多时候要多种技巧并用,这就是所谓求人办事中的“诡计战争”。

4.央求不如婉求,劝导不如诱导

说话金典:求人办事不会事事如愿。有些事通过实言争取对方的应允已告失败,或在自己争取之前就已经明确了对方不肯允诺的态度,则应该采取谎言诱导的办法。

“谎言”办事就是不直接出面或不直取目的,而是绕开对方不应允的事情,选定另外一个临时拟定的虚假目的做幌子,让对方接受下来,当对方进入自己设定的圈套之后,自己的真实目的也就达到了。

所谓“诱导”就是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以虚掩实,让对方无从察觉。表面上假装自己没有任何企图,或者让对方感到某种企图并非始于自己,而是另外一个有来头的人。这样,对方可能就不再有所戒备和有所顾虑,要办的事儿在这种无戒备和顾虑的状态中显然要好办得多。

求人办事的最大特点就是含而不露或露而不显。

美国《纽约日报》总编辑雷特身边缺少一位精明干练的助理,他把目光瞄准了年轻的约翰?海,希望他帮助自己成名,帮助自己成为这家大报的成功的出版家。而当时约翰刚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卸去外交官职,正准备回到家乡伊利诺依州从事律师业。

雷特请他到联盟俱乐部吃饭。饭后,他谎称让约翰?海到报社去玩玩。从许多电讯中间,他找到了一条重要消息。雷特谎称负责国外新闻的编辑不在,于是他对约翰说:“请坐下来,为明天的报纸写一段关于这消息的社论吧。”约翰自然无法拒绝,于是提起笔来就做。社论写得很棒,雷特看后也很赞赏,于是雷特谎称让他再帮忙顶缺一个星期,一个月,渐渐地干脆让他担任这一职务。约翰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放弃了回家乡做律师的计划,而留在纽约做新闻记者了。

由此可以得出一条求人办事儿的技巧:实话实说效果不一定好,假话巧说,善于诱导,也能把事办成。

有位车夫拉车上桥,桥很陡,走到半路实在拉不动了。他急中生智,用力顶着车把,放声唱起歌来。他这一唱,前面的人停下来看他,后面的人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几步走过去追上他,而车夫则乘机央求大家帮着推车,大家一齐用力,车就推上了桥。

车夫了解人们好奇围观的心理,所以他不靠蛮力一个人拼死拉车,而是靠在车把上唱歌创造请别人帮忙的条件。如果他没有办法招人来推车,就算他用尽力气也不能把车拉上桥。

这位车夫的办事儿策略堪称精明。本来是求人帮忙,结果却成了别人自觉自愿的行为,求人办事儿说谎而不动声色,浑然无迹。

在运用这一策略的同时,要注意的是:诱导别人参与自己的事业的时候,应当说一些引起别人的兴趣的谎言。

当你要诱导别人去做一些很容易的事情时,先得给他一点小胜利。当你要诱导别人做一件重大的事情时,你最好用谎言给他一个强烈刺激,使他对做这件事有一个要求成功的希望。在此情形下,他的自尊心被激起来了,他已经被一种渴望成功的意识刺激着了,于是,他就会很高兴地为了愉快的经验再尝试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