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逢年过节需要送礼;求人办事需要送礼;别人高升晋职也需要送礼。送礼看似轻松简单,但却玄机颇多,诸如买什么礼物,何时送,怎样送,其间大有学问。做事要有“心计”,便是要送礼送到家,送得恰到好处,这样才能“礼”到事易成。
1.有理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礼不在多,达意则灵;礼不在重,传情则行。
常言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此话虽然夸张了些,但对礼的作用则可窥见一斑,特别是在请人办事的时候,如果送一点礼品,则任何话都好说,如果空手求人,只得被别人婉拒。求人要送礼,“礼”多人不怪,这是古老的中国格言,它在今天仍有十分实用的效果。
有人经过调查研究指出,日本产品之所以能成功地打入美国市场,其中最秘密的武器就是日本人的小礼物。换句话说,日本人是用小礼物打开美国市场的,小礼物在商务交际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然,这句话也许有点言过其实。但是日本人做生意,确实是想得最周到的。特别是在商务交际中,小礼品是必备的,而且根据不同人的喜好,设计得非常精巧,可谓人见人爱,很容易让人爱礼及人。
小礼物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而精明的日本人此举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聪明精明,摸透了外国商人的心理,又运用了自己的策略。一是他们了解了外国人的喜好而投其所好,以博得别人的好感;二是他们采取了令人可以接受的礼品,因为他们深知欧美商业法规严格。送大礼物反而容易惹火烧身,而小礼物绝没有受贿行贿之嫌;第三,他们又很执着于本国的文化和礼节。
可见,礼品虽小,人家功夫到了家,你不能不佩服。
如今商业社会,“利”和“礼”是连在一起的,往往是“利”“礼”相关,先“礼”后“利”,有礼才有利,这已经成了商务交际的一般规则。在这方面,道理不难懂,难就难在操作上,你送礼的功夫是否像日本人一样到家,不显山露水,却能够打动人心。
送礼其实已成了一种艺术和技巧,从时间、地点一直到选择礼品,都是一件很费人心思的事情。很多大公司在电脑里有专门的储存,对一些主要公司、主要关系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爱好、生日日期都有记录,逢年过节,或者什么合适的日子,总有例行或专门的送礼行为,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关系网,确立和提高自己的商业地位。
人们都讲礼尚往来,人之常情,在求人办事时也不例外。如果不借送礼之机大搞歪门邪道,搞权钱交易,拉拢腐蚀国家干部,那么,这种人情往来则属正常。
送礼是表达心意的一种形式。礼不在多,达意则灵;礼不在重,传情则行。双方都不要着重礼物本身的物质价值,而应视收到的是一份浓浓的情、厚厚的意。礼物是一种友情的表示,中国早就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习俗。朋友之间或出远门旅游捎回一点当地特产,或年节佳辰,个人喜庆,赠送一点敬贺礼品,表现彼此间的一番情谊则有必要的,这是一种诚挚的感情交流,是发自内心的赠予,是感情的物化。
送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有其特定的规律,不能盲目去做、随心所欲。它反映出送礼者的文化修养、交际水平、艺术气质以及对受礼人的了解程度和关系远近。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门特殊的交际艺术。
2.“月亮星星”算什么,只要你喜欢
送礼,本身是一种礼貌、尊重、感谢的表示,会送礼的人懂得礼物不一定要贵重,但一定要能打动对方的心,这样既实惠又有面子,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送礼,是人表达感情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它在人际交往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既然送礼如此重要,我们一定要学会如何送礼。采用什么方式送?送什么东西?这其中有很大的学问。第一条就是选择最能触动对方心灵的方式,送最能打动对方的东西。只要能引起对方心灵的共鸣,无论礼物是否贵重,都是最好的礼物。
阿丽大学时代的好朋友小美生孩子了,亲朋好友无疑都去探视,有的送红包,有的送孩子穿的衣服,有的送水果和奶粉,总而言之,都属于花钱多的礼物。阿敏没有那么做,阿丽是过来人,知道小美这时最需要的是什么,因此她买了一束美丽的鲜花和一套丛书《如何当好母亲》送给小美,真诚地祝福小美在生完孩子以后仍然像鲜花一样美丽,当一位伟大的母亲。这份礼物使小美很高兴,从此,她们常常交流做母亲的体会,自然也经常谈起那套丛书,她们都从中获益匪浅,并且加深了彼此的感情。
英国女王伊莉莎白访问日本时,有一项访问NHK广播电台的安排。当时NHK派出的接待人,是该公司的常务董事野村中夫。野村接到这个重大任务后,便收集有关女王的一切资料,加以仔细研究,以便在初次见面时能引起女王的注意而给女王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打算送一份最好的礼物给女王,但却始终没有寻到最适当的礼物。
他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到好主意,偶然间,他发现女王的爱犬是一只小猎狗,于是灵感随之而来。他跑到服装店特制了一条绣有女王爱犬图样的领带。在迎接女王那天,他打上了这条领带。果然,女王一眼便注意到了这条领带,微笑着走过来和他握手。他所送的礼物就是让女王对他所打的领带感到认同,这一目的果然达到。
野村送出的礼物是无形的,也是非常艺术的,因为礼物还系在他脖子上,“礼轻”的非同寻常,但却使女王体会到了他的用心,感受到了他的情意,并欣然接受,可谓是地道的“礼轻情意重”了。
中国人送礼,最讲究面子,似乎只有礼物值钱,才能体现主人情意重。西欧人送礼,往往是一束野花、一本书、一小篓水果均成敬意。也许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学习外国人。
大多数人通常出于面子的需要,觉得一件小东西拿不出手,要送,就得送货真价实的大礼。要送水果就称它10斤,要送香烟就送上两条进口的(更有甚者,黄金首饰、家用电器都敢送),钱虽然花了不少,但效果却未必好。特别是第一次见面,你一下子提了那么多礼物,人家还可能认为你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呢!谁还敢收。如果主人不肯收,你的处境就尴尬了,提走不是,不提走也不是。于是你推我让,最后,首先难下台的还是你。
做事有心计的人在赠送他人礼物时,会先考虑别人的情形,千篇一律的赠送的方式,最显得没有诚意。既然要送,就该送对方喜爱的礼物才是。对方爱好什么,就给他送什么。只有给对方送上了他十分喜欢的礼物,他才会动心和动情的,对方只要动了心和动了情,就会拿出精力为你办事。
3.谁不懂技巧,谁就会被拒之门外
社交往来,免不得来来送送,少不了迎来送往。不会送者,不仅不容易被人接受,甚至可能得到相反的效果。会送者不仅送得必要,而且送得恰到好处。才能让受礼者开心接受,才能轻而易举达到自己的目的。
为了求人办事,才给人送礼,很容易引起别人反感,尤其是对方还是一个自命清高的人。当对方不愿接受或严辞拒绝,或婉言推却,或事后送回,都令送礼者十分尴尬,赔了夫人又折兵,真够惨的。那么,怎样才能防患于未然,一送中的呢?关键在于借口找的好不好,送礼的说道圆不圆,这时,有心计的送礼者会把送礼送得不留痕迹,水到渠成,却让对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的“好意”。要想做到这些,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1)借花献佛
如果你送上土特产品,你可以说是老家来人捎来的,分一些给对方尝尝鲜,东西不多,又没花钱,不是特意买的,请他收下,一般来说受礼者那种因盛情无法回报的拒礼心态可望缓和,会收下你的礼物。
(2)暗渡陈仓
如果你送的是酒一类的东西,不妨假借说是别人送你两瓶酒,来和对方对饮共酌,请他准备点菜。这样喝一瓶送一瓶,礼送了,关系也近了,还不露痕迹,岂不妙哉。
(3)借马引路
有时你想送礼给人,而对方却又与你八竿子拉不上关系,你不妨选受礼者的生诞婚日,邀上几位熟人一同去送礼祝贺,那样一般受礼者便不好拒绝了,当事后知道这个主意是你出的时,必然改变对你的看法,借助大家的力量达到送礼联谊的目的,实为上策。
(4)移花接木
老张有事要托小刘去办,想送点礼物疏通一下,又怕小刘拒绝,驳了自己的面子。老张的爱人与小刘对象很熟,老张便用起了夫人外交,让爱人带着礼物去拜访,一举成功,礼也收了,事也办了,两全其美。看来,有时直接出击不如迂回运动能收奇效。
(5)先说是借
假如你是给家庭困难者送些钱物,有时,他们自尊心很强,轻易不肯接受帮助。你若送的是物,不妨说,这东西我家撂着也是闲着,让他拿去先用,日后买了再还;如果送的是钱,可以说拿些先花,以后有了再还。受礼者会觉得你不是在施舍,日后又还,会乐于接受的。这样你送礼的目的就会达到了。
(6)借鸡生蛋
一位学生受老师恩惠颇多,一直想回报,但苦无机会。一天,他偶然发现老师红木镜框中镶的字画竟是一幅拓片,跟屋里雅致的陈设不太协调。正好,他的叔父是全国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手头正有他赠的字画。他马上把字画拿来,主动放到镜框里。老师不但没反对,而且非常喜爱。学生送礼回报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7)借路搭桥
有时送礼不一定自己掏钱去买,然后大包小包地送去,在某种情况下人情也是一种礼物。比如,你能通过一些关系买到出厂价、批发价、优惠价的东西,当你为朋友同事买了这些东西后,他们在拿到东西的同时,已将你的那份“人情”当作礼物收下了。你未花分文,只不过搭上点人情和功夫,而收到的效果与送礼一般无二。受礼者因交了钱,收东西时心安理得,毫无顾虑;送情者无本万利,自得其乐。
4.送礼莫送“气”
送礼送得好,不但能让对方心满意足,也能为自己铺上一条捷径,与之相反,则有可能“赔了礼物又折兵”,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吃力不讨好的事发生,所以送礼千万别犯忌讳,送礼要送得恰到好处。
送礼在中国历来的文化积淀中有其丰富的内涵,因而也有许多禁忌在其中,把握送礼的学问,了解送礼的禁忌,便成了我的必须注意的问题,具体来说,送礼的忌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不要给人迟到的祝福
碰到佳节喜庆之时,带上一些礼物,及时向亲朋好友表示祝贺,对增加亲情、友情是非常有好处的。但要注意,不要给人“迟到的祝福”,这是送礼一大忌。如果你是因为忘了或事先没有得到音信,而误了时机,你就不要送了,等以后他再有什么事的时候别忘了就行了。因为亲朋好友之间,人情会有很多次,但如果事后送去,会搞得双方都很尴尬,对方收了吧,佳期已过,不收吧,又怕驳了你的面子。尤其是对方遇到困难时,如家里有丧事,更忌事后送礼,会造成对方心里不快,“当时你干吗去了?”这时你的礼品再重,也不容易获取对方的好感。
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平时可以准备一记事本,把应酬馈赠之事一一记上,时时看看,有事及时办,可免去你不少烦恼。
(2)趁对方在家时送礼
送礼时最好选择对方在家的时候。送礼总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或者是为了增进友谊,双方面对面地交谈更能加深感情,礼物只是辅助品而已。尤其是求人办事,更需要主人在家时向对方表达你的意图,否则的话,即使你是通过他的家人向他转达你的意思,也不如当面陈述给人印象深刻。
因此,不要托旁人转送礼物,因为这样不礼貌,此外,有些受礼人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接收礼品。
(3)忌当着外人送礼
送礼,尤其是给同事和领导送礼,最好在私下里送。因为你如果是有求于人,同事、领导会担心背上受贿之名,有可能拒绝你的礼物,你所求之事也就泡汤了。即使你不是求人办事,而仅仅是为了增进双方的感情,让外人看见了,也会授你“巴结”的罪名。这个世界,长舌妇、诽谤者无处不在,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因此,行事要小心,不要授柄于人。
(4)忌在公开场合送礼
送礼这种事在公开场合进行总是不妥的。送给领导,他会担上受贿的罪名,你会被人讥为“马屁精”。送给异性,你本来想表白你的真心,她(他)会认为你心怀叵测。因此,千万要避嫌,因为人言可畏,不要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5.不收不算他人错,不送就是你的错
送礼是表达心意的一种形式。礼不在多,达意则灵;礼不在重,传情则行。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中国的传统习俗。但是中国人好面子,对“师出无名”的礼物总是心有余悸,所以送礼一定要找到个合适的理由送出去。
朋友之间或出远门旅游捎回一点当地特产,或年节佳辰,个人喜庆,赠送一点敬贺礼品,表现彼此间的一番情谊则是有必要的,这是一种诚挚的感情交流,是发自内心的赠予,是感情的物化。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般人都不会拒绝接受别人善意的礼物,但平白接受人家的东西,总是有点不好意思,这就需要送礼者找到一个送礼的借口才好。比如对方患病、生日或子女开学等特别时日,是送礼的最好时机,因这时“师出有名”,名正言顺,不用另外寻找送礼的借口。受礼的人除了感谢之外,也不会有太大的顾忌。但有些时候,人们送礼纯粹为了办事,这种时候把礼物送过去怎么说好呢?总不能结结巴巴地说:“今天想求你办事,所以才给你送些礼物让你受用。”那样一来,对方是不会接纳这个礼物的。怎么办?这就需要花点“心思”找一种让对方心安理得接受礼物的说法。
一般而言,为了办事给上级送礼,上级总是要推辞一下或拒绝一下,把上级拒绝接纳的话礼貌得体地挡驾回去,是让受礼者心理舒坦自然的主要手段。下面是一位记者就这一问题在送礼者那里采访到的所谓“经验之谈”:
说法一:把送礼的话头推到不在身边的老婆身上。
比方说:“是啊,我也说,找您办事用不着拿东西,而我老婆却说啥也不干,非让我拿着不可。既然拿来了,就先搁这儿吧,要不然我老婆准得埋怨我不会办事,回到家也交不了差。
说法二:把送礼的话头推到对方的孩子身上。
比方说:“东西是给孩子买的,和你没关系,别说是来找你办事,就是没办事,随便来串门还不一样应该给孩子买点东西吗?”
说法三:把送礼的话头推到对方老人身上。
比说:“你不用客气,这东西是给老爷子买的——老爷子身体最近还行吧?……你方便时把东西给老爷子拎过去得了,我就不再过去专门看他了。”
说法四:把送礼的话头推到办事的朋友身上。
比说:“这东西是我朋友给你买的,我也没花钱,咱把事给他办了,就啥都有了,咱也不用太跟他(她)客气。”
说法五:把送礼的话头推到对方可能存在的“有失”处。
比说:“你给办事就够意思了,难道还能让你搭钱破费?这钱您先拿着,必要时替我打点打点——不够用时我再拿。”
说法六:把送给对方的钱说成是暂存放在对方手里的。
比方说:“我知道,咱们之间办事用不着钱,这钱先放你这儿,用上了就用,用不上到时候再给我不是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