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用人术
2378900000018

第18章 智慧品德用人术(2)

在现代社会,领导人的品德已不再是泛泛而谈意义上的忠义等内容,而是自身人格魅力的表现。在集体内部,领导人的道德修养十分重要,在一个企业内,一方面管理者要言行一致,以诚待人,则"诚于中而行于外",让人觉得"人生乐在相知心",为真诚、善良所凝聚和吸引。他们都自觉团结在企业周围,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另一方面管理者和负责人,对职工要以诚相待,对自己则严格要求,凡是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照办。对于别人的不足之处,坦诚指正,如对方有异议则给以时间思考,自己耐心的等待着,直到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决不以大压小,搞家长作风。

这种人格力量,必定会优化了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构建了良好的团结奋进的环境和氛围,不断充实和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

74.与人为善用人术

用人的绝招在于要识人而用,那种坐在高堂之上指使下属干这干那儿不遂心的人十居七八,这是因为管理者不了解下属的心意,不调动下属积极性的缘故。

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社会上比较能够接受的领导者的形象,是稳定的、有涵养的、虚怀若谷的,但领导者也有强烈的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愿望,当面临自己和下属错误时,往往不容易处理好这一问题,如由于人类的劣性根,原本就不容易承认自己的过失。所以恐怕很多人会在犯错而受到指责时,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对领导者来说,如果下属在犯下过错,而陷入前述所说的状态时,务必先消去他的怨气,并设法让他由激动的状态平静下来,进入反省期间。由于任何悲伤或痛苦都会随时间的消逝而消逝,所以只要时间一过,以往的反感便会一扫而空,如此便能冷静地与人谈话了。下面所说的这个教育孩子的例子可以说是与人为善的领导者行为的典范:

查理是个自尊心很强的男孩子,每次老师布置论文他都很认真地去写,成绩也相当出色。但一次老师发现查理的论文内容不好,没有写他真正理解了的东西。怎么办呢?如果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会使查理非常难堪。于是老师心生一计,他把查理找来,绝口不提论文的事。而是问查理对什么最有兴趣?查理说最喜欢狗。老师讲,"很凑巧,我也是个狗迷。"接着,他们从各个角度谈起了狗,竟然谈了一个半小时。到最后,查理说:"我应该换个主题来写那篇论文,现在我差不多已经有了一个新的构想,就是刚才我们谈到的关于"宠物"的问题,我想这次我一定能把它写好。"果然,查理的这篇论文,从"宠物热"这一角度人手,分析了现代家庭问题,写得相当出色。

查理的老师没有简单地告诉查理论文需要重写,而采取了鼓励暗示的方法,从对方身上引出话题,让他自发地畅谈,最终达到其"自我否定、自我改善"的结果。这种指导方式既不致使对方不愉快,还会激起他新的兴趣,充满自信心地改正缺点和错误,可为是领导方法的一个良好模式。

75.贤人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成功的领导人在"人际关系"中,都十分重视识别、使用人,古人云:"人乃万事之灵,无人无以成事,无贤人无以成大事"。人无完人,人各有所长,只有最大限度地把各样有识之士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善于发挥其长处,才能集思广益,所向无敌。领导人具有善于用人的本领,注意放手用人,提倡使用比主管更精明的人。

曾经有一家著名企业面对企业用人的困境,提出了"不是人不好。而是不识人"的口号。他们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才能,每年年底都向职工发一份"自我申告书",由职工自愿填写。1.一年来主要成绩;2.对现有工作量大小、工作难度,是否感兴趣,是否能发挥你的能力,是否适应,是否感到满足;3.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估计,如分析能力、联想能力、表达能力、持续工作能力等;4.填写今后一两年内是否打算变换工种,变换什么工种;5.填写你将来想担任什么职务;6.填写你希望受到什么教育,或研修什么内容;7.填写你受过什么训练;8.填写主管领导意见和处理情况。

随后公司努力帮助企业人实现"自我实现"愿望。例如一位29岁的妇女,从事妇女服装销售工作,在填写"申告书"中,她提出自己的特长是外语好,希望两年后要做海外工作,于是,领导与她谈话,指出要做海外工作光外语好还不行,还必须具备外贸知识,并帮助她制订了一个培训计划,叫她边干边学,学习一结束,就让她去海外工作。

就这样,企业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培训和使用内部的大量人才,并产生了尽可能多的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从中达到了盈利的目标。

由此可见,经营的关键在人,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得越充分,产出大于投入的可能性越大,企业就越有活力、生意就越有效益。领导人对待职员,应该总是努力使他们感到自己在公司的位置对公司很重要,让他们自己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只有管理者的目标同职员的意愿相符合,才能激发和调动职员们的积极性。

76.方圆宽厚用人术

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们相交相处,都要以诚心待人,以善意待人,以和气待人,以礼貌待人。不管对师对友,对上对下,总得以诚实相处。也就是古代的哲士所说:"诚可格天,诚可感人",以及"给人以诚实,虽疏远也亲密;给人以虚伪,虽是戚谊也疏远。"早在上古时,周公为了招揽天下贤才之士,接待求见的人"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这对身为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而又位居相位的周公来说,实在是"犹恐失天下之士"之举。他懂得,国家要兴旺、富强,仅靠几个人的力量是办不到的,它有赖于匹夫,更有赖于一大批"领头雁"。不论是哪一级、哪一种管理者,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广揽人才、善待人才,如此方能形成群星拱月的局面。

有时,他正在洗头,听说有人求见,就毫不犹豫地握着湿发去会见,甚至洗一次要中断多次;遇到吃饭时,听说有人求见,他也要吐出嘴里的食物接见,从不怠慢,甚至吃一次饭也要中断多次。周公礼贤下士的名声传遍天下,贤能之士都愿意投奔到他的门下。

周公很敬重姜太公和另一位贤能之士召公,遇到事情总是虚心求教。即使他的意见正确,别人的意见不正确,也从不盛气凌人,恃功自傲。靠了这种谦虚的态度,周王才将天下治理得太平而文明。

历史虽然过去了几千年,但用人的道理没有改变。人的品格总是参差不齐的,对待人的方法,也要因人而易。我们在遇到欺诈的人时,要以诚心感动他;遇到残暴的人时,要用和气熏陶他;遇到贪得无厌的人时,要把廉耻送给他;遇到倾邪私曲的人时,要以仁义气节激励他。

凡是待人接物,必须是自己作主,千万不可因人起见。更不要他人薄待我,我也薄待他;他人怠慢我,我也怠慢他;甚至他人毁谤我,我也毁谤他,这就是与他一般见识了。最好是他薄我就厚他,他傲慢我就恭敬他,他毁谤我就称誉他,这样才能扭转人,而不被人扭转。

以诚待人,就意味着攻击人的过错不要过于严厉,要考虑到他能否接受;教育人从善要求不能过高,要使他能做到;称赞人的善,应当根据他的事迹,不应该苛求他的人;攻击人的过失应当原谅他的心,不应当拘泥于他的劣迹,这都是用人的方法。当然,对待君子容易,对待小人困难。对待有才能的小人更难,对待有功劳的小人就相当困难了。因此,对待人一定要宽大浑厚,对待君子要这样,对待小人更是如此。

古人指出,人到了无所顾惜时,君父之尊,不能使他严肃;锅煮的酷刑,不能使他害怕;千言万语,不能使他明白。到了这个地步,就是圣人也无可奈何了。即使这样的人,圣人知道他是这样的,每次就会保留他的面子,体恤他的私情,而不致使他无所顾忌。这一番道理虽然有点待己太苛,但不失为好的方法。

77.自我反省用人术

有一位老总在谈到使用人才的时候,得意洋洋地摇着脑袋,掰着手指说:我公司有多少位高级工程师,多少位硕士,多少位博士,多少位博士后,好像这些人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使用,而自己堪称是善用人才的高手一样。

这位老总显然犯了一个错误,你招聘了多少人才,并不等于这些人才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要做到用人用到实处,一定要通过下列三个问题的回答才能清楚。

一问:是否能够做到用人之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单位所用的人,若没有短处,其结果最多是一个平平凡凡的组织。所谓"样样都是",必然一无是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著。谁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与人类现有博大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汇集总和相比,任何伟大的天才都是不及格的。世界上实在没有十全十美之人,问题是在哪些方面"突出"而已。作为一把手,如果仅能见人之短而不见人之长,因而刻意避其所短而非着眼于展其所长,那么他本身就是一个弱者,不可能会带领众多的人去实现既定的目标。

二问:是否能够对助手和部属进行恰当的授权?授权是一把手走向成功的分身术。今天,面对着经济、科技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复杂管理,即使是超群的一把手,也不能够独揽一切。他们的职能已不在于做事,而在于成事了。因此,他们必须向自己的助手和部属授权。授权必须以被授权者才能的大小和水平的高低为依据。一般只对直接下属授权,不搞超级授权,否则会造成中间领导的被动,增加管理层次、部门之间的矛盾。不可将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授给自己的下属,否则可能会造成机构混乱、争权夺利等严重后果。凡涉及全局问题的,如决定组织的目标、方向和重大决策等,则不可轻易授权。作为一把手,应该掌握住这里的分寸。

三问:是否能够恰当而有效的交替使用"有为"和"无为"两种工作方法?一把手不可能事事有为,如此还要别人干吗?也不可能事事无为,如此还要自己干吗?有为和无为都是手段,达治才是目的。该有为的时候坚决有为,该无为的时候坚决无为。只有这样,工作效率才会大大提高。否则,不仅会使助手、部属的作用发挥受到限制,而且一把手本人或陷于事务圈子不可自拔,或饮食终日无所用心,也不会得到好的结果。

78.用人不疑

回首历史,会发现许多决策者心胸狭窄,待人不公,用有色眼光看人,以致许多能人志士被埋没,面对如烟往事,我们不会仅仅感到发出内心的遗憾吧!

昨日黄花已不再动人,往事已成滚滚东逝水,然而,我们却不能任那些历史的繁花随流水而去,应借历史之鉴为后世之师。当我们喟叹"伯乐不常有",决策者们感慨"千里马难寻"之时,何不一起来看看唐太宗怎样任才用才的呢?

唐太宗在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一直是采取比较缓和的政策,并选择一些少数民族中有才干的人到朝廷担任高级官员,并且能做到任用不疑,与汉族官员一样一视同仁,这对维护唐王朝的安全与繁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