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用人术
2378900000028

第28章 智慧关系用人术(3)

108.群策群力用人术

中国有句俗话,"众人拾柴火焰高",也就是说人与人应该精诚合作,一个人假如整天板着冰冷的面孔,自视清高,他将成为离群的孤雁,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度过寂寞的一生。而作为主管,如果一味地沉浸在惟我独尊的世界里,则有可能失去下属的支持。要获得下属的支持,如下5条建议将是有效的:1.人才靠培养,光靠从外面挖来人才是难以让大家达成共识的;2.士为知己者死,人的能力与向心力是靠激励发挥出来的;3.我们要用的是最适合于该项工作的人,而不是最好的人;4.培养部属工作的成熟度,使其潜力得以显现;5.利用轮调或第二专长的培养,使部属随时能接班。事实证明,以上5种方法也是历代政治家所惯用的经验和方法。

汉光武帝刘秀就是这样一位知人善任的政治家,经常以各种方式对功臣表示关怀,给予特殊宠爱。

贾复是刘秀手下的一员猛将,在射犬破青犊军的激战中,他作为主将身先士卒,高举旌旗先杀人敌阵,冲乱敌军阵脚,取得战斗的胜利。众将都很佩服他的勇敢。后来,在与五校军的战斗中,贾复负了重伤。刘秀听说以后,十分沉痛,关切地对人说:"我之所以不让贾复单独率军作战,独当一面,因为他打仗太不顾惜自己了,今天果然发生了不幸。听说他的妻子怀有身孕,如果生下女孩,我的儿子就娶她;如果生下男孩,我的女儿就嫁给他。不要让他再为妻子担忧。"

贾复闻知,感激涕零,伤势刚愈,即赶赴蓟州与刘秀会合。见到贾复康复,刘秀和营中兵将都很高兴,不久,在攻打邺城的战斗中,贾复又冲锋在前,立了战功。

刘秀肯关怀帮助部下,也同时获得别人的帮助,所以他获得的福分和禄位是源远流长的。

109.上下一心,其利断金

我们大家都知道,三国时,诸葛亮以天时、地利和人和来分析汉末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的情况。刘备占的是"人和"。但他却未能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就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出师未捷身先死"。刘备政治集团为什么失败?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这个史实至少证明了一个问题,即光靠"人和"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是刘备用人才范围太窄,没有像曹操那样尽收天下忠士,而只是热衷于小范围的桃源三结义,这是其失败的地方。

但后来,孔明在隆中,建议道:"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再主张: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东联孙权,然后北伐曹魏。这样,孔明用了三方力量终于保全了蜀国。这又是其成功的地方。

古人指出,"众人拾柴火焰高",在使用众人的方法上,应注意下列原则:任用一君子,其他君子就都来了;任用一个小人,其他小人势必也会争着来到;任用了正直的人,好人就会受到鼓励;误用坏人,邪恶之徒就会纷纷混进来;退一小人,那么一类小人就会被退去;用一贤人,那么一批贤人就会被起用。

所有小人同时退去,那么所有贤人同时得到起用,四海之内就会安宁;依靠众人的力量而办理事情,没有办不成的;依靠民众,这是治理人民的人之最重要方法;依靠众人的勇气,那么就是对勇士孟贲也不害怕了;依靠众人的力气,那么就是对大力士乌获也不畏惧了;依靠众人的视力,就是对圣人孟离也不把他放在眼里了;依靠众人的智慧,就是对尧舜也不在乎了。

由此可见,众人力量大,智慧多。失去了众多人才必然失败,得到了众多人才必然成功。

战国时,楚君不惜以千金来求取千里马,他派出使者四处打探,3年后才打听到马的下落。等到使者赶到时,千里马已经死了,于是他以500金买下千里马的骨头,带回去复命。国王大怒:"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买了一匹死马的骨头回来。"使者不慌不忙地回答:"一匹死马都值500金,活马的价值岂不更高吗?如果天下人都知道这件事,还怕好马不送上门来。"果然,消息传出后,国王很快就得到几匹千里马。

后来燕昭王招揽人才,都先厚待郭隗,任命他为最高顾问,尊为国师。各地的贤达之士听说此事后,纷纷前来投靠。昭王广纳贤士,充实国力,不久后进攻齐国,终于雪耻。

齐桓公征询管仲用人的方法,管仲说:"升降、揖让、进退礼节的熟习,这方面我不如隰朋,请任命他做大行职位;开垦土地,聚集粮粟,使地利完全发挥,这方面我不如宁戚,请让他担任司田(管理土地的官吏);在平原战场上能让战车驰骋而不乱,战士勇往直前而不退却,擂鼓进军后,三军将士视死如归,这方面我不如王子城父,请授予他大司马(最高的军事将领)之职;审理刑事案件,能不杀无辜,不诬陷无罪之人,这方面我不如宾胥无,请授他大理(最高司法官员)之职;敢于冒犯君颜,忠言直谏,不怕砍头,不在富贵权势面前低头,这方面我不如东郭牙,请让他担任大谏(谏官)之职。君王若仅要治国强兵,有此5人,就足够了。若想在诸侯中称王称霸,那还需要我管夷吾才行。"

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结盟联姻可以结成一个政治团体利用众人力量稳固自己的地位,常见的方法有:

婚姻联盟:子女联姻,使自己和他人结为亲家;以身相许,使自己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人;说媒拉纤,积极促成他人的婚事,暗中通过自己做媒的对象靠近他人;政治结盟;意见结盟;老乡结盟;同学结盟;亲戚结盟。

110."铁三角"用人的窍门

如果说冰淇淋、汉堡包是麦当劳的典型食品的话,那么"铁三角管理"就是麦当劳的典型用人艺术。

众所周知,像麦当劳这样容纳了许多所谓"非传统"人物的大公司,其管理也是别具一格的。而在麦当劳的初期管理中,就形成了其独有风味的用人管理三角,号称"铁三角",它是由克洛克、秘丹·马丁诺、桑那本3人组成。

桑那本大学没毕业就当了推销员。在1956年,他加入了麦克唐纳。在麦当劳最初的工作是连锁店经营权的推销员。不久,桑那本便被提升为公司的第二号人物,且有极大的财权。克洛克说,"我对钱不在乎,而且我知道我对公司在财务方面的关注不够。我所想要的,只是想成为汉堡包快餐业的王牌,我觉得赚取利润是理所当然的事。不过桑那本对汉堡包和薯条毫无兴趣,他与公司产品和加盟者保持很大的距离,他很冷静,喜欢计算,我正需要这样的人。"

事实证明克洛克是对的,他和桑那本成为最佳搭档。这两个要人的互补性非常强,这就使得他们本来似乎是两个世界的人,可一旦合起来,则产生了无比的威力。

马丁诺的独到之处在于她有极强的交际能力,她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使得许许多多性格迥异,背景不同的做事方法大相径庭的人能在公司里如同一部机器上的各个零部件一样有条不紊地愉快工作。她不平凡的用人眼光也令克洛克佩服。

就是这个用人"铁三角"领导着麦当劳一步步走向成功。他们三人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管理方法与技巧,由于个性迥异,待人接物各有手段,各自都对公司作出了很大贡献。继他们之后在麦当劳高级管理人员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管理三角,那就是透纳、思恩勒与康力。这个铁三角也为公司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为了防止公司出现人浮于事的情况,克洛克作出规定。每一个麦克唐纳分店只能有一个经理人员,外加三五个助手,其余的人,都是临时雇用的打工仔或打工妹。这样一来,分店的开销很低,盈利则丰,上缴总公司的利润也相对提高。也许有人担心临时工太多,会影响麦克唐纳的质量。其实不然,因为分店的关键、重要工作并非由临时工担任,服务质量不会受到影响。临时工们也大多是勤工俭学的学生,他们都以能在全世界闻名的麦克唐纳快餐店打工引以为自豪,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很快进入"角色",工作热情也高,颇受顾客称赞。麦当劳的企业用人之术可谓是将人心都琢磨透了。

111.打虎亲兄弟

中国有句古话叫:"父子协力山成玉,兄弟同心土变金。"意思是说,兄弟姐妹,都能损其小利,取其大节,同心协力,就能将土变金,既保证大家的利益,"又不至于伤害情感。而这种情况大概是中国人家庭中对情感和利益分配最具有理想化色彩的想像罢了。

兄弟姐妹争夺财产是中国人最典型的感情与利益争执;兄弟姐妹同处于一个环境内,往往难于把眼光放远一点,而偏好在彼此之间扫视,于是也就容易产生本来似乎不成问题的矛盾。小的时候,矛盾的原因常常出现于对父母感情的占有和分配,比如埋怨父母偏爱谁,怀疑父母讨厌自己;大了以后,矛盾的由来则往往出于父母"财产"的分配份额。从理性上讲,做子女的在对父母的感情与财产的取得与分配上,应当是具有平等权利的,父母在一般情况下,也应当尽量尊重和遵守这一原则。但是,中国人的父母往往会将东西分给更喜爱的儿女多一些,这样争夺就会更激烈了;中国人对利益的争夺,往往不明说,但却有比不明说更堂皇的说法,那就是"我不是为了争这几个钱,我是为争这口气,凭什么我要少分呢?"人人都这么说,但心里未必这么想。心里说,反正多分少分也要分,我为什么不多分点!即使是亲兄弟姐妹,也常常在感情与利益分配时经常有向自我偏移的倾向,兄弟姐妹为争夺财产分家最多的结果只能两败俱伤,贻笑于人,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上,都是屡见不鲜的。像这样分家分得很公平的,古往今来几乎没有。这是因为:

其一,十个指头尚且不一般齐,世界上绝对平均的事情原本是不存在的,更何况即使是父母,同是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的子女。也难以保证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与机遇,没有若干偏心与偏爱。这也是情理之中,应当谅解的事实。

其二,做兄弟姐妹的,常常由于个人利益的关系,在看问题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把砝码悄悄地挪向自己一方。所以,在你看来公平的时候,往往已出现了倾向自己的偏移。如果,几个兄弟姐妹都是这样微微地偏向自己要求公平分配的话,这种"公平"恐怕就永远也建立不起来了。

类似这样的事,要在西方社会,当然会对簿公堂,法律是公正的、权威的,法律分配当然谁也无话可说。可是大多数人却不愿意上法庭,特别是兄弟姐妹为财产上法庭会被世人耻笑,一则社会压力很大,二则中国人对法律也不相信,有畏惧,心理。所以在中国这类的争执往往会有中国式的解决方式。一是请一个长辈出来调解,这个长辈大家都尊敬他,都信任他,他则拿家法、祖规来唬人。或是施平衡之术,使大家接受;再一就是兄弟姐妹中的一方先以大局为重,站出来痛心疾首地忏悔或充满感情地回顾手足情后主动放弃自己的那部分或少要一部分,那时其他的兄弟被感动也主动降低自己的要求,最终在你谦我让中大致公平地分配,当然这样是否今后会后悔也不好说,但最终算是有个说法。

中国人有关感情和利益的事情有时是最为关连的,你欠人一份人情,就意味着你要还人一份利益。有时纯的利益的事情要靠感情来解决,有时纯粹是感情的事可以靠交换利益来协商,情就是利,利就是情,这一点恐怕西方人是很难了解的。

《续齐谐记》中记载,京兆郡的田真兄弟三人,商议分家中的财产。生活用品和其他资财都是平均分开,只有房前的一棵紫荆树,他们商议要破成三片。第二天就要截开,紫荆树当天就枯死了,那形状就像火烧的一样。田真赶去一看,非常吃惊,对弟弟们说:"这树本是长在一条根上,听说要将它分割开,所以就枯死了,这样看来,人还不如树木。"极为悲伤,就不再截树了。紫荆树听了他的话以后,又枝叶茂盛起来。兄弟们很受感动,就把分开的财产又合在一起,他们家也由此远近闻名。田真后来升任为大中大夫。

这则故事,通过紫荆树枯而复荣,将兄弟情义与财产利益的分割对立起来,最终以兄弟牺牲利益向感情低头来宣扬兄弟之间应同舟共济,亲密合作,可以说是传统情利观的具体写照。而三国时曹丕、曹植兄弟的故事则是兄弟情义走向反面的一个例子。

三国时曹丕登基为帝,许多人都知道,虽然曹丕于政治方面略胜其弟曹植一筹,但曹植文才过人,诗赋属文方面常使曹丕在某些场合尴尬,曹操竟因此差一点把曹植立为太子,所以曹丕在用尽心思继父为王后,一直把曹植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曹植虽然为人不拘小节,但除掉他又难以找到过硬的借口。因此,对症下药,曹丕对曹植采用的是慢性消磨的控制使用法。曹丕上台后,先把曹植由陈思王降封为鄄城王,之后又把他打发到离京城很远的雍邱。不久,再降封为东阿王。几年中数次改换封地,而封地每况愈下,还常派人监视限制曹植的行动自由。有一次,曹丕猫戏耗子式地向曹植发难,要曹植在行走七步中写出一首诗来,不然就得杀头。曹植不愧是位文学天才,竟然七步成诗,诗云:"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诗意在劝谏曹丕看在一母同胞的份上,不要无缘无故地加害于他,史载曹丕听到后面有惭色,因此没有对曹植"行大法"。但是,此后曹丕对曹植的迫害并没有因此而停止。曹植远离京城,每次进京求见,曹丕都以各种理由搪塞阻止。直到曹丕死后,在对待曹植的态度上。其子登基,奉行的仍然是文帝那一套。据载,曹植曾多次上书,要求给他一点机会,以便为国建功立业,但最终都是软钉子碰回。所以,曹植后半生一直心情抑郁,下情无由上达,终于在41岁时郁郁死去。

112.善于与各种人打交道

在社会活动中,你常会遇到那些强者或有劣行之人,对于他们采用硬方法是无法利用的,因为处在有利位置的他对你充满戒备和敌意,很难接受你提出的直接解决问题的建议。但是,你如果从相反的方向提出建议,对手反而去戒备和敌视这个反面建议,从而使你那个中肯的、直接解决问题的建议容易被对方采纳。用强人之法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做到。战国时期,孙膑初到魏国,魏王召集众臣。

对孙膑说:"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从座位上下来吗?"

庞涓出谋说:"可在大王座位下边放一把火。"

魏王说:"不可取。"

孙膑捻了捻胡须说:"大王坐在上边嘛,我是没有办法让大王下来的。但如果大王在下边,我倒有办法让大王坐上去。"

魏王洋洋得意地说:"那好。"说着就从座位上走了下来,"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让我坐上去。"

这时,孙膑却哈哈大笑起来,说:"我虽无法让大王坐上去,却已经让大王从座位上下来了。"

魏王和群臣一下都对孙膑刮目相看了。孙膑对他人心理的揣摸已经达到了这样高的境界,那么,还有什么样的人不能对付呢。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同样也可以利用孙膑的方法与各种人针锋相对地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