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李叔同说佛
238000000063

第63章 刘质平——“先器识而后文艺”

第三篇第七章2 刘质平——“先器识而后文艺”

雪越下越大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室的走廊上,铺满了雪花。学生刘质平拉高领子,缩着头,不住地呵气暖手。

今天白天,刘质平拿着自己刚谱好的一首曲子向李叔同老师请教。老师接过曲谱,仔仔细细看一遍,随后抬起头盯着刘质平,一言不发。

李叔同老师以温和而严厉著称,学生们对这位老师又尊重又畏惧。老师这样看自己,刘质平以为是曲子写得不好,一时手足无措。

“今晚八点三十五分,你来音乐教室,我有话跟你讲。”老师留下这句话,就离开了。

晚上,刘质平按时赴约。其时,风狂雪大。

刘质平发现雪中有脚印一直到教室门口,以为老师先到了,可是教室的门是紧闭的,还黑着灯。他试着喊了几声,也没有回应。他只好站在走廊上等待。

十几分钟后,教室的灯突然亮了。李叔同老师打开门走出来,手上还拿着表。老师似乎是颇为满意的样子,脸上带着微笑:“时间无误,我知道你已经尝到了风雪的味道,可以走了。”

刘质平完全搞不懂老师的意思,又不敢多问,只好莫名其妙地回去了。

刘质平没有想到,就是这次莫名其妙的经历,把他的命运与他的音乐教师李叔同、后来的佛教大德弘一法师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那日看过刘质平曲谱,李叔同感到眼前的孩子颇有天赋,是个可造之材。可是在他的观念里,人格比天赋更重要,一个缺乏虔敬之心又怕吃苦的人,即使天赋再好也不过庸人一个,是不值得培养的。

在李叔同的案头,放着一本明代刘宗周所著的《人谱》,封面上有他亲笔题写的“身体力行”四个字,每个字旁边圈了一个红圈,以示重要。李叔同曾专门给学生们讲解书中 “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意义,他告诉学生们,对于做学问来说,要首重人格修养,次重文艺学习。要做一个艺术家,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倘若没有器识,无论技术是何等精通娴熟,亦不足道。所以当他发现对音乐颇有天分的刘质平时,并不急着培养,而是先考验他有没有“器识”。

刘质平在人品方面显然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之后李叔同对他悉心指导,甚至在家境败落之后还省吃俭用挤出生活费供出身贫寒的刘质平留学日本,刘质平也不负老师所望,学有所成。

弘一法师出家后,与刘质平一直保持着很密切的关系。刘质平在法师生活上给予了法师很多照顾,虔心为法师护法,与法师虽为师徒,情同父子。

刘质平对弘一法师的感情是真诚而朴实的。

法师在浙江镇海伏龙寺时,刘质平曾前后侍奉一个多月,他每天起早,把砚池用清水洗净,耗用两个小时用心磨墨,备足法师一天所需的新鲜墨汁。

出于对法师的崇敬,所有法师的来信,甚至片纸只字无他都细细收藏,法师所赐墨宝则更为珍惜,一直小心地收藏了了三十多年。

法师生前曾对刘质平说:“你知我历来把一部分字件给你的用意否?我知你教书以来没有积蓄,这批字件,将来信佛居士们中,必有有缘人出资收藏,你可将此留作养老及子女留学费用。”但是刘质平将老师的遗墨保留了一生。时逢乱世,经历了无数动乱,他始终没有与老师的遗墨分离,并且日子再贫困,也没有产生过出卖墨宝的念头。

战争年代,他置全部家财于日寇炮火而不顾,唯独将弘一法师的书法精品随身携带,使这些宝贵的艺术品无一缺损。抗战胜利后,时任国民党财政部长的孔祥熙出三百六十两黄金的惊人高价收购法师的墨宝《佛说阿弥陀佛经》,想买去送给美国博物馆,被刘质平断然拒绝。而当时,他全家的生活连温饱都不能维持。后来忆及此事,他说:“我受先师几十年艺术教育的深恩,意志坚定,认识清楚,应取的分文必取,不应得的,巨万不收。宁愿穷死、饿死,不愿做我国艺术界一个败类。”

刘质平用一生的时间,证明了法师当年“先器识而后文艺”有多么成功。

一个对无亲无故的学生给予了如父亲般的教导和照顾,一个在苦难与诱惑交织的世界中维持了艺术家的品格——能有这样的老师,是刘质平一生的幸运;能有这样的弟子,法师黄泉之下亦当无憾矣。

滴水佛音

1、刘质平 刘质平(1894-1978),原名毅,海宁盐官人。音乐教育家。1912―1917年刘质平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跟随李叔同学习美术、和声、作曲及钢琴.,毕业后留学日本。1918年回国,在上海任教。1919年与吴梦非共同创办上海艺专,为中国首家培养音乐、美术、手工师资的专门学校。编著有《开明音乐教材》、《音乐教程》等书籍。

2、佛陀耕耘

秋风吹过土地,大地一片金黄,农人们欢聚一起庆祝丰收,四处洋溢着欢声笑语。

佛陀来到农庄,农人们都恭敬地供养他。只有一个老汉拒绝供养佛陀,生气地说:“我们平时勤力耕种,才有今天的收获,凭什么接受我们的供养?”

佛陀和气地回答:“长者!我也是耕耘的。”

“那你的牛、种子和田地在那里呀?”

“众生的心地就是我的田地,八正道是我的种子,精进是我的犁牛。”佛陀向他解释说:“我在众生的心地撤下八正道的种子。我勤力耕耘他们的心地,使他们拔除烦恼,得到安乐。”

农人听了,明白过来,立刻忏悔,用上好的奶饭供养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