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李叔同说佛
238000000009

第9章 礼佛是在表示对佛菩萨的尊敬

第一篇第二章 世世常行菩提道——佛教仪式简介

1 礼佛是在表示对佛菩萨的尊敬

很多佛教信徒都在家中请了菩萨、立了佛龛。除了每日香火,逢年过节、初一十五,还要奉上丰盛的贡品。不了解佛教的人,对烧香拜佛颇为诟病,说这是崇拜偶像,是迷信的表现。

弘一法师曾专门撰文解说,佛教敬拜偶像,是为了表达对佛菩萨的尊重。佛教认为,佛是僧众的教主,是人而进达究竟圆满的圣者,大菩萨们也是快要成佛的人,是信众的皈依处,也是领导者,尊重佛菩萨,当有所表示,好像恭敬父母必须有礼貌一样。佛在世的时候可以直接对他表示恭敬,可是释迦佛已入涅盘了,还有他方世界的佛菩萨,都不在我们这个世界,不得不用纸画、泥塑、木头石块来雕刻他们的形象,作为恭敬礼拜的对象。

佛教徒敬拜偶像,并不是在敬拜一堆土、木、石块、纸张,而是因为它们表示了佛菩萨的形象。弘一法师剃度前,也请了佛像在自己的房里供奉,每日烧香,表达尊敬。举例来说,人们表达对祖国的敬爱时,会参加升旗仪式,对国旗敬礼。国旗本身只是一块红色的布而已,人们对它敬礼,是认为国旗鲜艳的红色,是用无数先烈的鲜血染成的,人们实际是在对一种精神表达敬意,抒发爱的情感。

对偶像表示敬意并不是佛教的一家行为,西方的天主教、基督教也会崇拜偶像,只不过崇拜的对象不同而已。比如基督教虽没有神像,但会把十字架作为表达敬意的对象,信徒会虔诚地下跪祷告。

佛教徒在礼佛时,常会供奉花果、香灯等,这些都是有特定意义的。

一、佛前供养花,香花芬香清洁,愉悦佛菩萨的同时警醒自我。

花代表修因,代表六波罗密。植物先开花后结果。花提醒我们要修行,修行是开花,将来才能证果。学佛者修净土,往生不退成佛是果,想得到这个果报,一定要修因,花开得好,果报一定非常殊胜。

供养花时不拘泥于鲜花、人造花,甚至是画在画上的花也可以,因为只要看到一切花,就知道我应当修菩萨行,修六度之因。

二、佛前供奉水果,代表信众追求的是菩萨涅槃的果报。

三、佛前供养的香火,很大意义上是供养信徒自身。香代表戒定真香、五分法身香,是研习佛法的目的。见到香,闻到香,知道应该要修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

可以说,“香”是在提醒信徒不忘修学的目标。所以烧香时不要烧很多,一支好香就够了。人们不明就里烧香烧很粗、很大支的,没有实在意义,只会污染空气。

四、佛前点油灯、点蜡烛表示光明,亦代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修佛者要有牺牲自己成就别人的觉悟,才能修成菩萨道。

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佛在世时,就接受这种供奉;佛涅盘后,教徒们依然用这种方式表达敬仰。礼佛一方面能表达对佛的崇敬,一方面是对信徒修行的警醒,因此态度要恭敬虔诚,否则就失去了礼佛的意义。

滴水佛音

1、僧璨 中国禅宗三祖,出生年月及姓氏均不详。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很少,唯《景德传灯录》记载的相对详细。其中说北齐天平二年,有一位四十多岁的居士自称“弟子身缠风恙”,请二祖慧可为他“仟罪”,在慧可的帮助下开悟。慧可很器重这位居士,为其披剃,取名僧璨。同年三月,在光福寺受具足戒。其后不久,即受二祖衣钵。僧璨出家后,逢周武灭佛,就隐居在舒州的皖公山(今安徽境内)。公元606年,僧璨圆寂。唐玄宗溢为鉴智掸师。

2、道信 道信(580-651),俗姓司马,永宁县(今武穴市)人。是隋唐时代的高僧,佛教禅宗四祖。公元593年,道信向禅宗三祖僧灿求法,后在吉州符寺受戒,26岁时就被三祖授以衣钵。公元625年,道信于黄梅破额山正觉寺传经讲法。唐太宗李世民深慕其名,多次恳请四祖入宫,四祖坚辞,太宗无奈,赐以紫衣。四祖坐化后,被唐代宗谥为“大医禅师”,元泰定年时加号“妙智正觉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