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未解之谜(中)
2381800000029

第29章 陆征祥当修士之谜

陆征祥曾出任辛亥革命时期民国政府的驻俄公使,当过袁世凯时期的夕卜交总长、代理总理,参加了《善后借款合同》和。“二十一条”的签订。段祺瑞执政时继任外长,在巴黎和会上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位民国初年风云一时的要人。却在1927年悄然脱下世俗的衣装,神色黯然地做了上帝的仆人。其个中情由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陆征祥出生于江苏省上海县(今上海市)。十三岁时被作为基督教传教士的父亲送进上海广方言馆学外语,二十一岁时进入北京同文馆继续攻读外语。不久,他被但任驻俄公使的许景澄看中,成为公使的翻译。陆征祥在俄国时,在一次宫廷舞会上,他认识了比利时将军的女儿培德?博斐,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但是,陆征祥的父亲坚决反对儿子娶洋女为妻。后来,在许景澄的帮助下,奏明清廷,从利于外交的角度考虑,这一对有情人才终成眷属。婚后,陆征祥舍基督教而改随新娘信天主教。

民国初年,陆征祥携妻回国到北京。夫妻二人均得到袁世凯的赏识。培德夫人先被袁世凯任为总统府礼宫处礼宫长,后又把新华宫内所有事务交给她掌管。陆征祥也是春风得意。他初任赵秉钧内阁外交总长,后改任袁世凯的外交顾问,后再任外交总长。作为一个职业外交官,他往往只能机械地奉命行事,故而时常在复杂的政治纷争中疲于奔命。由于他在国外二十多年,对国内的政情并无太深的了解,加上袁世凯的诡谲多变,使得他的官场生涯过早地罩上了暮气,培德夫人对丈夫的热望也逐渐地破灭了。

1914年8月,日本对德宣战,并出兵攻战了当时属德国占领的青岛。1915年,日本方面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强令中国严加保密。5月7日,日本向中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限中国48小时内明确答复。袁世凯一心要当皇帝,不惜以国家利益为代价,慌忙委派陆征祥前往签字。此时的陆征祥一下子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一边是袁世凯的知遇之恩,一边是四万万同胞的人格和利益,哪一边他都难以舍弃。签字的前一天,苦恼的陆征祥把这件事告诉了培德夫人。培德夫人震惊之余,又大惑不解地说:“真不了解你们中国人,以中国这样的广大民众,为什么对日本人,竟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地怕。”陆征祥不知道该如何向这位异国妻子解释这一切。1915年5月9日,陆征祥与当时的外交次长曹汝霖秉承袁世凯的旨意,对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除第五条外,全部签字接受。从此,培德夫人与丈夫形同路人,感情出现裂痕。

1919年1月,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陆征祥以段祺瑞执政的外交总长身份出席了这次会议。那时,中国人民强烈要求收回山东的主权,废除《二十一条》。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了这些要求。但是,这次由列强把持的会议却拒绝了中国的正当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了日本。这一消息传回国内,引起了全国人民和愤怒。学生、工人、和商人等社会各阶层的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游行抗议,拒签的通电源源不断地发向巴黎中国代表的驻地。此时的中国代表实际上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起初,陆征祥觉得,如果不签,难以向国内徐大总统交待,这说明他还是想在和约上签字的。后来,巴黎的华侨和留学生也纷纷来到中国代表的住处,强烈要求他们拒签。在这重重的压力之下,中国代表终于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培德夫人得知中国代表拒绝签字后,非常高兴。她认为她的丈夫变了,不再是以前那个唯唯喏喏的陆征祥了。不久,当她得知事情的真相之后,又是极度的失望,便独自一个离开了中国。1920年12月,陆征祥在政治纷争中落马,辞去了外交总长的职务,去瑞士做了公使。

1926年秋天,培德夫人在巴黎病危,弥留之际,她让仆人记下了自己留给丈夫的临终遗言:“文欣,你平生一切都对得起我,只有一件事,我认为最不光彩,这件事不仅对不起我,也对不起你的国家。我死了之后,你最好赶快到比利时从前我学习的教堂里去服务,也许能得到上帝的赦免。永别了。”陆征祥得知妻子的死讯,悲痛不已。随后,他来到了比利时,去修道院当了修士。从此开始了夜雨梧桐,青灯黄卷的生活。而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因为国耻,还是因为爱情,抑或是主的召唤,却只能留给后人们去思忖了。

1949年1月15日,陆征祥默默地死在这个异国他乡的修道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