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未解之谜(中)
2381800000003

第3章 英国使团首次访华之谜

乾隆五十七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使团来华,欲与中国建夕卜交关系。乾隆皇帝把他们当成朝贡的使臣,赐以礼物,以大义,双方的会面不欢而散。幸而有使团成员的详细记录和中国史籍的记载,使我们得知这场对话的具体情形。

公元1792年,正当中国乾隆五十七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一支七百余人(包括水手)的庞大外交使团,经过十个月的航行,到达中国天津大沽口外,等候皇帝的接见。

从当时世界的整体发展而言,经过工业革命,英国已经取代西班牙、葡萄牙的地位,成为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工业国家,急于得到原料基地,开拓世界市场。此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已经在印度获得成功,他们把目光瞄准了幅员更广的中国。率领使团的马戛尔尼曾任英国驻俄公使、加勒比总督、马德拉斯总督,是老经验的外交家。英国内阁希望马戛尔尼通过与中国的谈判,取得七项成果,其中包括,为英国贸易在中国开辟新港口;尽可能在靠近生产茶叶与丝绸的地区获得一块租界地或一个小岛,让英国商人可以长年居住,并由英国行使司法权;要求向北京派常驻使节;在不引起中国人怀疑的条件下,使团应该什么都看看,并对中国的实力作出准确的估计等等。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一直实行朝贡体制,即周围臣服小国定期向“天朝”上贡,“天朝”皇帝大量慷慨的赏赐,和偶尔的贸易活动。从康熙后期开始,实行严厉禁海政策,断绝与海外诸国的交往。中英双方的区别不仅在于语言,英国使团从出行那一刻就已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乾隆五十八年(1793)六月,使团到达首站澳门,会晤广东巡抚郭世勋,不久深居九重宫阙中的乾隆皇帝接到报告,乾隆对客人远道到“天朝”晋见感到高兴,他命令既要好好招待英国人,又要对他们严密监视。沿海各地巡抚都接到了命令。

七月三十一日,使团抵达白河口,中国官方派两名高级官员负责具体接待事宜,他们把礼物搬到中国船上,主要物品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世界最先进的战舰模型、各种枪支、利剑、望远镜、气压计、秒表、瓷器,以及英国著名人士的肖像画和英国风景画等等,总之,囊括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产品、武器和名贵的油画作品,共装了五百多只箱子,乾隆皇帝当作贡品全部接受,没有表示震惊,因为明清之际的文化交流,大量西方产品进入中国,传教士带给明朝万历皇帝的礼物就有钟,郎世宁是清初出色的宫廷油画家。乾隆年间,由于世界贸易范围拓展,大量西方人来到中国南方沿海地区,钟、表、望远镜等物品源源不断进入中国,乾隆自己就是一个机械师,会拆装各种仪器。他对这些物品兴趣不大,作诗一首:

视如常却心嘉笃,不贵异听物诩精。

怀远薄来而厚往,衷深保泰以持盈。

不久中英双方起了严重的纠纷,争执的原因就在于礼仪。每次会见中方总督、宣读圣旨,马戛尔尼只是脱帽示敬,从不行磕头礼,乾隆指示对蛮夷之人不必过于苛求。中国官员通知英方,乾隆帝将在热河避暑山庄接见他们,晋见皇帝陛下的礼仪绝对不能马虎。但马戛尔尼坚持拒绝叩首礼。

船队继续航行,中方给使团船挂上长幡,上面大书:“英吉利贡使”。英方所带的礼物一律称贡物,马戛尔尼自称君主特使,乾隆命令:“总称贡使,以符体制”。八月十一日,一行人到达天津,乾隆赐宴,英国人照样没有叩头就大吃特吃,中国官员汇报时有意混淆免冠和叩首两个动作,含糊称为“免冠叩首”,这被皇帝误认为英方已接受叩首礼,和珅指示尽快教会英国人的具体跪拜,遭到马戛尔尼的拒绝。

八月二十一日使团一行及陪同的中方官员穿过北京城区,下榻于圆明园一座年久失修的别墅里。礼物就地在圆明园安装展览,乾隆派工匠向英国人学习复杂的装卸技巧。上到王公下到百姓,参观礼物的人蜂拥而至,乾隆的三个皇孙每天前来观看。五天后,英国使团迂回北京城居住,环境大为改善。与此同时,马戛尔尼与中方的钦差大臣徵瑞的冲突越来越尖锐,他拒绝练习跪拜礼,对钦差大臣下了逐客令。徵瑞的办法是退回英国公使的照会,请他直接交给最有权势的阁臣和珅,徵瑞后因办事不力被罢官。九月初二,马戛尔尼启程去热河,一周后到达。在离宫殿一里处,全体人员梳洗一番,排成整齐的队伍,在“上帝保佑吾王”的乐曲声中缓慢前进。

乾隆皇帝亲自规定晋见礼仪,免去英国使团三跪九叩首的大礼,允许他们行一叩首礼。马戛尔尼转交的英王信件,里面提出的通商、派驻使节、保卫在广州的英国侨民的安全等要求使乾隆十分不快。双方的对立加剧,经过几天讨价还价,决定中方行叩首礼,英方行单膝下跪礼、取消吻手的环节,因为这是对中国天子的人身亵渎。但双方的观念仍然错位,英国人视此礼节为己方的胜利,而中方认为单膝下跪是臣服的表示,中华上邦对蛮夷之人不懂规矩只有宽宏大量。乾隆皇帝虽然屡示宽大,依然压制不住怒火,在给陪同使团的中国官员的谕旨中申斥英方的无礼,晋见后将中方赏赐的礼物陈设在午门外供大众参观,不许使团在京多作停留。

九月十四日,重要的日子终于来临,凌晨三点,英使和随行人员摸黑向皇宫进发,四点到达,所有人员排列整齐,清晨七点,乾隆皇帝驾到。皇帝经过时,所有的官员跪倒在地,英国大使也不能例外,他们单膝着地。要强调的是,同时晋见的不止英国一家,还有蒙古王公和缅甸贡使,英国使团夹杂在诸朝贡使团的中间。

皇帝就座后,英国公使团四人,包括使团成员斯当东的儿子,一个会说些中国话的十三岁的孩子,他们走到正中,再次行单膝下跪礼。马戛尔尼奉上英王的信件,乾隆帝回赠以白玉如意。马戛尔尼自己的礼物是两块镶钻石的珐琅手表,得到绿如意一柄。斯当东父子献上两支气枪,乾隆似乎很喜爱小斯当东,给予特别的赏赐,从腰间解下荷包赐给孩子。拜会结束,众人席坐饮宴,乾隆帝亲赐马戛尔尼和斯当东温酒一杯,并祝英王健康长寿。

中国人究竟怎么看待中、英首次官方接触?中国官方的记载口下:“上御万树园大幄次,英吉利国正使马戛尔尼、副使斯当东等人觐。并同扈从王公大臣,及蒙古王贝勒贝子公额附台吉,暨缅甸国使臣等赐宴,赏赉有差。”

英国公使九月十八日被邀请进宫看戏,九月三十日,英国使团人员在人群中最后看了一眼坐在轿中匆匆而过的皇帝。

英国使团虽然通过此行了解了中国的风土人情,见到了许多官员,也见到皇帝本人。乾隆写了一封有名的长信“特此敕谕”,信中请英国人不必老远跑来“天朝”朝贡,英国国王只要体会“朕意”保全本邦就算完成了乾隆帝的旨意。英国人想做的事没有一件获得成功。中英的首次正式外交接触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