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胡适人生智慧书
238200000048

第48章 用琐碎的时间填补生命的空白

第十一章3 用琐碎的时间填补生命的空白

从前我在美国时,看见袖珍本的莎士比亚的戏剧,是用圣经纸印的,薄薄的一本只要几毛钱,我就把没有看过的莎士剧本买来,专门在地下电车或上厕所时看,不过几个月就看完了。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

“你爱生命吗?你若爱生命,就莫要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由生命所积成的原料。”这句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名言被很多人用以自省,胡适也奉其为座右铭,专门恭敬地抄在了日记扉页上。

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是一样多的,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不会多给谁一分,也不会少给谁一秒。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有些人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价值,有些人却一事无成,一天天荒废过去。成功者之所以能在一样的时间里有超越常人的进步,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时间,善于在不起眼的分分秒秒里积累知识。

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过着恬淡的田园生活。一天,有个少年来向他求教读书的妙法,他告诉少年读书必须一滴一滴积累。少年不懂,于是,他来到稻田旁,指着一根苗说:“你蹲在这儿,仔细看它是否在长高。”少年看了很久,不见禾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他说:“没见长!”陶渊明反问道:“真没见长?那禾苗是怎样变高的呢?”见少年低头不语,陶渊明就说:“其实,它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看不到。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靠一点一滴积累,虽然有时觉察不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

接着,他还用溪边的磨刀石教育少年说:“它之所以凹下去,是因为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才渐渐成这个样。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欠!”

少年恍然大悟,连忙谢礼说:“多谢先生指教,我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一定会记住先生的话,好好学习。”

禾苗看起来呆立不动,可几天不见就长高一大截,因为它们把所有的时间、全部的养分都用来营造一个新的高度。每次一点儿,肉眼看不出来,几个日日夜夜积累下来,就能明显看出它们离天空又近了一步。做学问也是如此,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不放过,时间久了就能积累下丰厚的知识。人人称颂胡适是才子,他的才华,也是靠抓紧时间读书积累出来的。

胡适在绮色佳留学时十分勤劳辛苦,他在日记中记录:

“有人赠我莎士比亚名剧《亨利第五》,全书三百八十余页,用薄纸印之,故全书仅广寸有半,长二寸,厚不及半寸(英度),取携最便,因以置衣囊中,平日不读之,唯于厕上及电车中读之,约一月而读毕,此亦利用废弃光阴之法也。”

美国学校很注重光阴的宝贵,尽量找时间帮学生们学习。美国大学在放暑假,会开设 “夏课”,满足刻苦的学生求知的要求。胡适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因为他觉得 “平日已习于学,今假中一无所事,反觉心身无着落处,较之日日埋头读书尤难过也。”可是,中国无“夏课”之说,政府派来的官方监督就告之中国官费留学生们不能去学校参加“夏课”的学习。胡适非常不满,认为政府的做法太可笑了,学生主动抓紧课余时间学习不但得不到鼓励,还被制止,胡适用了一个形容词说这是“骇人听闻”。

胡适珍惜时间学习的良好习惯从学生时代起就坚持着,连做了教授也没有动摇。1921年,当时政府积欠学校经费太多,教师的薪金也常常发不出来,北京大学的教授们在3月份发起了索薪罢课活动,胡适竟利用这段时间在家写出《红楼梦考证》一书。

挤出每个细小的时间读书,是胡适终身未改的习惯。甚至他在北京家中的厕所里总放着几本书、几张纸,还有一支铅笔。胡适曾经出选注过一本书稿《一日一首诗》,就是趁每天上厕所的工夫构思、撰写的。欧阳修读书有三上:马上、枕上、厕上,胡适可谓将这三上贯彻到底,他不仅如厕时不忘笔耕,平时出差多,在火车上、旅馆里,也总有书本、笔纸相伴。

胡适观念中的成功更多是一种习惯,习惯于利用时间积累知识,自然会越来越接近成功。当别人奔跑的时候,你在奔跑;在别人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你依然在奔跑,日积月累,斗转星移,出现在你面前的,将是他人所未见的崭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