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十大股神
2382000000002

第2章 沃伦·巴菲特——股票王者(2)

巴菲特现在已年过古稀,随着年龄的与日俱增,他那种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也日益成为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是的,这么多年来,他对公司一直实行“无为而治”的方案。巴菲特称,他把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用来思考和阅读。他每天接听的电话屈指可数,他平时只和少数几家伯克希尔·哈撒维旗下子公司的负责人保持着联系。巴菲特很少召开会议,他在谈到自己办公室的日常情形时说:“这儿没有多少事可做。”微软(Microsoft)董事长比尔·盖茨是此公司的董事,他对巴菲特这种难以模仿的管理方式表示赞赏,并说:“真难以想象还有什么人能做到这一点。”

巴菲特在执行交易方面也给他的经纪人弗洛恩德很大的自由度。2003年,巴菲特买进了中石油的股票,弗洛恩德经常要在奥马哈当地时间晚9点(香港股市开盘时间)左右打电话给巴菲特,这时巴菲特通常会穿着运动衫在家放松,比如在网上打桥牌。

一天晚上,当市场挂出一份2亿股中石油股票的卖单时,弗洛恩德打电话给巴菲特想看他有没有兴趣。巴菲特正在床上睡觉,就迷迷糊糊地答应了。最后据有关监管文件显示,巴菲特在该股上的头寸总计达到4.88亿美元。这就是他的无为而治——睡觉睡出来的中石油股票。

巴菲特刻意将外部世界挡在外面,这是使他能保持作一个“理性”投资者的最佳途径。如果他对投资一家公司感兴趣,他会自己去研究这家公司的财务状况。他说:“我给自己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我需要做的只是思考,并且不受其他人的影响。”

赢利法则

以40分钱买1元的东西

以40分钱买1元的东西?顾名思义,就是花最少的钱,投资成本最少,而达到最佳的投资效果。这种理听起来很不错,但是怎么运用呢?

其实,谁都想在股票市场上,用40分的价格去买一块钱的股票。这是商品的实际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股票也是一种商品,也遵循着价值规律,它的内在的价值肯定也对交换价值起决定性的影响,而市场供求是外部影响因素。许多商品经营者都是利用商品实际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差额来赢取利润。所以,同理而言,投资者也是如此,他们都不希望一家企业的价格和价值太过接近。两者之间的差距愈大愈好──用巴菲特的话来说,应该存在“庞大的边际”。他举例说,驾驶一万磅重的货车过桥,而桥梁只能承重三万磅,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一定很高。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做好投资人?巴菲特说,好投资人既有良好的商业判断,又能忽视市场的激烈波动。市场上的情绪开始飞舞的时候,巴菲特说,务必记住葛雷姆的“市场先生”(Mr.Market)概念,并且寻找“安全边际”。

巴菲特就坚持持有大量低成本且无风险的保险浮存金,使他能持续在低价买入股票,这时,花40分钱买进的也许就是实际价值1元甚至更高的股票。他还坚持只要基本面不变,就会一直持有。他以此赢利的最典型的事例是7大选股赢利270亿美元。

巴菲特对这7支股票仅投资42亿美元,却赚取了270亿美元,投资收益率平均高达638%以上。而巴菲特持股3年以上的22支股票总共赚取了318亿美元,这7支股票赢利在全部22支股票赢利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7%。深入研究这7个投资案例,将会使我们对巴菲特的选股原则和投资策略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和体会,从而有助于我们在自己的投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巴菲特这些选股准则。

这7家公司是巴菲特认为竞争优势必定或会长期持续的上市公司。1987年,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年报中宣布将永远持有华盛顿邮报公司、GEICo、大都会/ABC三家公司的股票,后来他又将可口可乐列入永久持有名单,巴菲特认为这4家公司是竞争优势长期持续“注定必然如此”,同时巴菲特认为吉列公司、美国运通公司、富国银行的竞争优势长期持续的可能性非常高。这7家公司巴菲特都持有10年以上,其中持有华盛顿邮报公司长达31年。

巴菲特说:“我们可以公开声明,我们希望永久地保留我们的三种主要持股:大都会/ABC、GEICo、华盛顿邮报公司。即使这些证券的价格高得离谱,我们也不会出卖,就像即使有人以远远高于我们自己对企业的估值的价格购买,我们也不会出售喜诗(Sees)和布法罗晚报公司(BuffaloEveningNews)(这两家公司为伯克希尔公司直接控股的私人公司)一样。在今天积极行动已经成为普遍潮流的企业界,我们这种持股到永远的做法看起来可能有些落伍。……尽管美国的企业界和金融界热衷于积极行动的频繁交易,我们仍然坚持我们‘至死不分开’的永远持有的策略。这是惟一让查理和我感到自在的策略,它产生了相当不错的效果,而且这种方式让我们的经理和投资人专注于干好自己分内的事而免于分散注意力。”

“5+12+8+2”的获利秘诀

巴菲特无愧是当今世界具有传奇色彩的证券投资家,他以独特、简明的投资哲学和策略,投资可口可乐、吉列、所罗门兄弟投资银行、通用电气等著名公司股票、可转换证券并大获成功。以下我们介绍巴菲特的投资理念——赢家暗语:“5+12+8+2”的获利秘诀。

巴菲特的方法大致可概括为五项投资逻辑、十二项投资要点、八项选股标准和两项投资方式。

五项投资逻辑是:

1.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经营者,所以我成为优秀的投资人;

2.好的企业比好的价格更重要;

3.一生追求消费垄断企业;

4.最终决定公司股价的是公司的实质价值;

5.没有任何时间适合将最优秀的企业脱手。

十二项投资要点:

1.利用市场的愚蠢,进行有规律的投资;

2.买价决定报酬率的高低,即使是长线投资也是如此;

3.利润的复合增长与交易费用和税负的避免使投资人受益无穷;

4.不在意一家公司来年可赚多少,仅在意未来5至10年能赚多少;

5.只投资未来收益确定性高的企业;

6.通货膨胀是投资者的最大敌人;

7.价值型与成长型的投资理念是相通的:价值是一项投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而成长只是用来决定价值的预测过程;

8.投资人财务上的成功与他对投资企业的了解程度成正比;

9.“安全边际”从两个方面协助你的投资:首先是缓冲可能的价格风险;其次是可获得相对高的权益报酬率;

10.拥有一支股票,期待它下个星期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

11.就算联储主席偷偷告诉我未来两年的货币政策,我也不会改变我的任何一个作为;

12.不理会股市的涨跌,不担心经济情势的变化,不相信任何预测,不接受任何内幕消息,只注意两点:A.买什么股票;B.买入价格。

八项投资标准:

1.必须是消费垄断企业;

2.产品简单、易了解、前景看好;

3.有稳定的经营史;

4.经营者理性、忠诚,始终以股东利益为先;

5.财务稳健;

6.经营效率高、收益好;

7.资本支出少、自由现金流量充裕;

8.价格合理。

两项投资方式:

1.卡片打洞、终生持有,每年检查一次以下数字:A.初始的权益报酬率;B、营运毛利;C.负债水准;D.资本支出;E.现金流量。

2.当市场过于高估持有股票的价格时,也可考虑进行短期套利。

在某种意义上说,卡片打洞与终生持股,构成了巴式方法最为独特的部分。也是最使人入迷的部分。长期制胜的法宝是:远离市场透彻研究巴菲特的投资方法,会发觉影响其最终成功的投资决定,虽然确实与“市场尚未反映的信息”有关,但所有信息却都是公开的,是摆在那里谁都可以利用的。没有内幕消息,也没有花费大量的金钱。是运气好吗就像学术界的比喻:当有1000只猴子掷币时,总有一只始终掷出正面。但这解释不了有成千上万个投资人参加的投资竞赛中,只有巴菲特一人取得连续32年战胜市场的记录。

其实,巴菲特的成功,靠的是一套与众不同的投资理念,不同的投资哲学与逻辑,不同的投资技巧。在看似简单的操作方法背后,其实任何人在其中都能悟出深刻的道理,又简单到任何人都可以利用。

移花接木巧套利

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善于运用哲学和军事学手段的巴菲特把这个技巧也搬用到了投资上,就是避免墨守成规,注意灵活运用。

巴菲特的方法中,常以产业的比较作为是否投资该公司的标准,因此建议大家在选取时,须注意选取的范围大小;另在比较每一元保留盈余是否创造超过一元的市场价值时,由于牵涉到公司上市年限是否够久,因此,上市不到七年的公司将被剔除。在投资的过程中要灵活多变,运用多种判断手法,懂得转换技巧,适时变换方法和思维。

巴菲特最重要的投资是在1965年买下传统纺织工厂波克夏·哈萨威(BerkshireHathaway),1967年巴菲特开始利用波克夏·哈萨威的现金进行企业转投资,至今35年间,由于巴菲特长期购买企业的方法奏效,使波克夏·哈萨威的净值成长2078倍,而且没有任何一年出现亏损,假如在1965年投资一万美元在波克夏·哈萨威的股票上,至1999年中,市值逾5000万美元,而同时期的投资在S&P5000指数,则只成长至50万美元,至2001年中,波克夏总市值达1250亿美元(含A、B股),巴菲特自己拥有波克夏·哈萨威38%的股权,并且每年在波克夏·哈萨威的股东年报中的报告的投资成果及方法,皆被业界当成必读的经典之作。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1970年致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巴菲特总会把握时机,移花接木,适时出手,赚取利润。

合并套利

套利(interestarbitrage),套汇的一种。又称利息套汇。分为不抛补套利和抛补套利两种形式。不抛补套利是利用两国市场的利率差异,把短期资金从低利率市场抽出,到高利率市场投放,以获取利息差额收入。这种方法在汇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采用。如甲国3个月短期存款利率为8%,乙国为10%,两国货币汇率3个月内不变,则甲国的货币所有者会把本国货币换为乙国货币存入乙国银行,以期获得高于本国的利息。由于两国的货币需求情况会因此发生变化,两国势必调整利率,使之趋于平衡。抛补套利则是短期资金持有者在把资金从甲地调往乙地取得较高利息的同时,往往还通过外汇市场上卖出远期的乙国货币以防风险。在汇率不稳定的情况下,一般采用这种套利方式。套利活动客观上加强了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使两地短期利率趋于相等,一种货币的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差距缩小,并使两地的利率差和汇率差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牵制。但也会引起资金在国际间的大量迅速移动,从而冲击国际金融市场。从这一点上看套利活动实际上是促进国际金融一体化的一种重要力量。

巴菲特通过合并套利投资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而有效的方法,并运用于实践之中。5月24日,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萨威公司旗下的中部美洲能源控股公司宣布,将以94亿美元从苏格兰电力公司手中收购美国西北部最大的电力供应商——太平洋公司。此次收购是自1998年买下通用再保险公司以来,巴菲特最大一笔的买卖。根据协议,中部美洲能源控股公司将支付给苏格兰电力公司51亿美元现金,其余43亿美元将转化为净负债和优先股。交易完成后,苏格兰电力公司将向股东派发45亿美元的红利。拥有太平洋公司后,美洲能源控股公司可将其在美国6个州的160万客户扩展到俄勒冈州和犹他州,并将打造一个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的能源巨头。表面上看,巴菲特在国际油价一路狂飙、能源危机一触即发、供给冲击卷土重来、滞胀魅影若隐若现的微妙时点染指敏感的能源业,的确有点跟风炒作的嫌疑。而最新经济数据显示,能源市场回暖让这种嫌疑似乎得到了更多时效性的支持。但深入分析,巴菲特进军能源业并不能算是追涨杀跌的投机行为,只是一个投资技巧罢了。

从通货膨胀中获利

几乎没有人会喜欢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投资者的最大敌人,货币价值的隐性杀手。但凡事都有例外,有人就可以从中看到商机。这就是巴菲特与普通投资者的不同。1970年致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在70年代早中期的时候,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之中,但是这个时候,通常采取的用投资刺激经济的方法还没有出台。于是,1974年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11%,出现了连30年代都没见过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的新症状,而且两者之中解决任何一方都必然伴随着另一方的恶化。经济的衰退导致通货膨胀的严重,于是恶化的经济形式使投资者陷入极度恐慌之中。市场上人气低落,股票也急速从高空中坠落,看着令人心惊。所有的人也都诚惶诚恐,连一度热衷于以80倍市盈率买下“漂亮的50种股票”的基金管理者们,此时竟害怕买下哪怕只有5倍市盈率的股票。但是在这个时候,巴菲特的反应却很独特,他说:“当别人害怕时,你要变得贪婪”。

巴菲特总是以他的与众不同而倍加引人注意。他有一种赚钱的嗜好,这对他而言是一种消遣。在60年代的牛市中,股价太高对巴菲特来说一直是个问题。自从巴菲特合伙人解散之后,巴菲特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进入1972年,伯克希尔的证券组合的价值是1.01亿元,其中只有1700万美元投资于股票,于是巴菲特把余下的钱都投到债券中去了。而1973年,当人们都逃到圈外观望的时候,巴菲特却一步一步回到游戏中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