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隐形于色的人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自古以来,大凡成功者,很少有因外界的事物而亦喜亦忧的。当然,人有时会高兴,有时会忧愁,但若被情绪所左右,就会将一切都表现出来,就会促使情绪强烈化。无论是失意还是得意,都能做到泰然自若,不表现出不悦之色或骄矜之色,他人会认为你是一个沉得住气的人。
在工作中,如果大家都觉得你喜怒不形于色,就不知道你的底细,都会对你敬畏三分。受到上司的批评、嘲讽或者冷淡,都能忍受,连眉头都不皱一下,做到这一点需要足够的自信与胸怀,也可能会被委以大任。
当与上司发生争辩时,采用温和的态度说出自己的理由,不要将不满情绪写在脸上,否则会伤感情,如此一来,给上司保住了面子,上司对你的抗拒心就会减少。如果把自己的怒气全部释放出来,上司不一定会认输,可能会与你争辩到底,这样就有被炒鱿鱼的可能。
无论失意还是得意,都能隐形于色,泰然自若,既不表现出不悦之色或骄矜之色,也不露恼怒气愤的神情。不管是沉默还是有必要的争论,都必须就事论事,不要带着感情色彩,这样才不会将小事化大,激化矛盾。如果已经觉察到了别人的欺骗,却不把这种想法在言辞上或者行动上显露出来,你的计谋将高于他人的计谋;受到别人的侮辱而不动声色,那么对方所受到的侮辱就超过了你所受到的侮辱。这种高人一筹的方法也是做人的一大智慧。
做人处世中,人们都善于察言观色,按照别人的喜好去调节自己与人相处的方式,有得人会顺着别人的性子去做一些违心的事情或者说一些违心的话。因此,若想聪明地做事,就应该时刻警惕,别让自己的喜怒哀乐成为别人利用的对象。如果不想被别人控制,就得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必要时伪装自己。
有人认为,一个人如果连喜怒哀乐都不能自由表达,这样的人生就失去意义。这种不露痕迹,不动声色的处世方式的确很累,但是,将喜怒哀乐适时地掩藏,从情绪中抽离,就可以理性、冷静地对待事物的发展,思索它的意义。也可以防止他人窥破你的弱点,予人以可乘之机。
也有人认为,隐形于色过于世故,过于圆滑,压抑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其实不然,这里所说的收敛性情、隐形于色实际上是保护个性正确发展、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一条捷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人原则,有些人可能喜欢隐形于色、平淡从容,不显山、不露水,而有些人可能喜欢表露,凡事都要形于色。是否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外露可能会直接影响着做人处世的成败。
4、匍匐前行避免暴露目标
该匍匐时匍匐,需要避难时就爬行,这种低姿态并不是没有骨气的表现,而是为了避免惹人耳目,是一种变相前进的方法,是一种比较理智的做人艺术,是一种识时务的明智之举,是顺利成大事的前奏。
所谓低调做人,其精髓是,能够在稳妥发展的自保中不失去进取之心。因此,关于低调,比较实用的知识存在于掩饰之中,喜欢招摇过市、太过明显地亮出自己底牌的人可能会输掉整个人生。
所以,人生在世,有时要学会匍匐前行、深藏不露,这样才不至于暴露目标,惹人耳目。要小心谨慎行事,不要让别人的关注战胜了你的防备心理。当对手像山猫一样窥视、猜测你的思想时,你要像乌贼喷墨一样掩饰、保护好自己,不要让其发现你的意图。否则,就有人会在你行动之前,已经预见到你的计划,从而会阻碍或者干涉你的行动。
匍匐前行的学问在于不会过早地就把自己的目标暴露在别人的眼里,从而可以保全自己,但是要注意不可泄露这种意图。因为,有些智术掩盖起来才可以免招人忌、免招人厌。所以,有时要多加小心,人们若知道你有防范之心,就会不再信任你。而且,要做好准备,考虑周全,三思而行,才会得益良多。悄悄地慢慢行进,做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行动就要达到圆满或者极点。当遇到对自己不利的情况时,千万不可逞一时之快,逞匹夫之勇,要在匍匐中寻找机会,否则可能会毁坏自己的前程。
如果过早地暴露自己的目标,也会招来他人的议论,人言可畏,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有些非议随时可以兴起,也会肆意传播,沸沸扬扬,众口难辩,让人防不胜防。如果可以匍匐前行、谨言慎行,有些诽谤将会不攻自破,谣言就会逐渐平息下去。而且,雄心壮志未实现之时,不要暴露自己的勃勃野心,匍匐前行不要让人看出自己的行踪和去向,否则,便可能会授人以柄,甚至遭到对手的暗中算计。
王莽当皇帝时,刘秀还是一个少年,刘秀虽为汉朝宗室后裔,但是到他这一代,家境已经破落。
一次,他的老乡李氏兄弟告诉他一条非常神秘的谶语:“刘氏当兴,李氏为辅”。谶语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神秘性、权威性。刘秀已经觉察到当时社会处在震荡之中,这是重建汉室的大好机会。于是,他与李氏兄弟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又在大哥的支持之下,便纠集了一批人举兵反对王莽。后来他又联合农民起义势力来壮大自己的实力。接着,在昆阳大战中,刘秀指挥有方,以少胜多,取得了成功,也扭转了反莽势力的被动局面。
但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刘玄与几位起义领袖竟然把刘秀的大哥杀了。闻此噩耗,刘秀在悲痛之余,也表现得很平静。他明白自己当时的处境,自己的命运操纵在别人手里,如果此时就为大哥报仇,只会以卵击石,自己白白丧命,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待时机。
于是,他在刘玄面前说自己没有劝导哥哥,才致使哥哥犯下死罪,并且称自己有罪。好多将领以为刘秀会来报仇,便打算趁机将他杀掉,没想到他是前来请罪的。有人安慰他别太难过,他却口口声声只说自己有罪,对于自己在昆阳之战中立的大功却只字不提。
刘秀白天对人谈笑风生,夜里却常常偷偷哭泣。他的手下发现这个秘密后,劝他节哀,他仍然不把自己的内心感受讲出来,并且告诉手下不许胡言。
刘玄的政权逐渐失去了人心,他想派一个有能力的大将去河北扩充势力,宗亲刘赐建议让刘秀去。在他的大力说服下,刘玄最后决定让刘秀去河北。刘秀一到河北,便如鱼得水。每到一处,他都以重振汉朝者的身份收揽人心,并且释放囚犯,因此,大小官吏以及一些贤士纷纷聚到他的麾下,中兴汉室的宏伟大业由此展开。
刘秀能够控制自己的悲痛与愤怒情绪,能够在人篱下,暗暗准备,等待时机,不但报了大仇,也成就了自己的大业。
匍匐前行就如“摸着石头过河”,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充分准备,才不会去蛮干、瞎撞。在战略目标清楚后,首先要确定想要过的河,选择一种摸着石头走的方法,可以走桥过,可以坐船过,也可以蹚着水大步过。如果不知道离桥有多远的话,而是盲目地行进,就可能出现误时的现象,这样目的将会无法实现。因此,与其与千军万马抢过、抢坐,不管水深水浅,深一脚、浅一脚地踩过去,不如匍匐前行,小心谨慎地渡过去,这样就不会被河水冲走。
匍匐前行时要切记“欲速则不达”,如果不管时机是否成熟,而是一味地求快、蛮干,不但实现不了目标,也有可能会被大水冲到爪哇国去。
匍匐前行也是一种藏身术,可以掩人耳目,避免暴露目标,最终出奇制胜。一个人可以拥有远大的抱负、崇高的目标,但是在实现这个理想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障碍与艰难险阻,此时,适时地匍匐前行可以降低轰动效应,转移别人的目光,从而可以为自己的行进扫清一些羁绊。
漫漫人生路,有些路段会出现荆棘或者嶙峋险峻,如果不会匍匐爬行是无法通过的,所以,这时就应该放慢脚步,这也是做人留一手的本领。
5、夹缝中生存要谨慎
人生在世,不会事事尽遂人意,有时处在夹缝中,会面临左右不定、进退两难的局面,这时可能没有选择的机会,不妨低下头来,别轻易表露自己的心迹,利用夹缝中的力量,就可借势发挥自己的潜力成就一番大事。
低调做人就要学会耐心地营造自己,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出现不如意的事情,面对坎坷与障碍,身不由己,会有一种身处夹缝中的感觉。在夹缝中穿梭,就得小心谨慎,处处看人脸色,猜测他人的意图与目的;同时,也要藏起自己的意图,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学会等待时机。
处在夹缝中,善良的人以为天下人都同自己一样善良,于是仍然以善良待人,结果成为邪恶的牺牲品。在夹缝中生存,稍一不慎,就会被人利用或者陷害,如果能够克制住自己,谨慎一些,不但可以保全自己,还可以实现自己的目的。
北宋丁谓担任宰相时,把持朝政,不允许同僚在退朝后单独留下来向皇上奏事。许多大臣不服他的命令,故意在退朝之后向皇上奏事,结果遭到他的打击报复。面对皇上的权威、丁谓的压迫,大臣们束手无策,而王曾从没有违背丁谓的意图,丁谓也没有为难他。
一天,王曾对丁谓说:“我膝下无子,老来孤苦,现在我想把亲弟弟的一个儿子过继到我家,为我传宗接代。我想当面乞求皇上的恩泽,但又不敢在退朝后向皇上启奏。”丁谓听后,对他说:“那就按照你说的去办吧。”
于是,王曾在征得丁谓同意的情况下,在退朝之后单独拜见皇上,并且趁机迅速地向皇上提交了一卷文书,揭发了丁谓的罪行。过后,丁谓后悔不已,但是为时晚焉。很快仁宗将丁谓贬出朝廷。
王曾之所以能够顺服丁谓的苛求,最终实现揭发丁谓的目的,是因为他懂得如何在险象环生的夹逢中求生,如何保全自己,如何寻找机会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也是克敌制胜的关键。如果一个人不懂得伏藏,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会在夹缝中被压迫、利用,甚至被挤压窒息。
俗话说“夹着尾巴好做人”,若想在夹缝中保全自己,就要夹着尾巴,事事小心谨慎。
对于明王朝的建立,“指挥皆上将,谈笑半儒生”的徐达功不可没。他有勇有谋,用兵持重,在其戎马一生中,为明朝的创建立下了赫赫战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将帅才,深得朱元璋的宠爱。
虽然徐达从小与朱元璋一起长大,并且战功赫赫,但他却从不居功自傲。他的生活极为俭朴,朱元璋多次在私下对他说:“徐达兄建立了盖世奇功,从未好好休息过,我就把过去的旧宅邸赐给你,你好好享几年清福吧。”朱元璋的旧邸是其登基前当吴王时居住的府邸,徐达却不肯接受。
于是,朱元璋想出一妙计,他邀请徐达在旧邸饮酒,然后将其灌醉,命人给其盖上被子,并且亲自将其抬到床上睡下。半夜时刻,徐达酒醒,问周围的人自己住的是什么地方,内侍说:“这是旧内。”徐达大吃一惊,连忙跳下床,俯在地上自呼死罪。朱元璋见他如此谦恭,非常高兴,于是下令在此旧邸前修建一所宅第,并在门前立一石碑,亲书“大功”二字。
徐达功高不骄,身为统帅,却从不声色犬马,也无酒财之好,处处持守大节。他病逝后,朱元璋为之辍朝,悲恸不已,将其追封为中山王,并将其肖像陈列于功臣庙第一位,称之为“开国功臣第一”。
徐达的做人处世原则体现了高人自有高招。历史上几乎每个皇权都是倚仗文臣武将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确立的。在中国历史上,开国功臣成为权臣后,往往会夺取皇权或挟天子以令诸侯,甚至皇袍加身。因此,历代皇帝攻固政权后,都把功臣视为最大的威胁,会不惜一切代价收回其权力,“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是皇权统治下残酷现实的写照。
在朱元璋登基后,为了维护他的政权统治,被杀的功臣、官僚、将领共达几万人。这种残酷的手段是强化其统治的方法,也是统治阶级内部残酷斗争的结果。徐达与朱元璋从小就在一起,他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如果稍有不慎,随时都有人头落地的危险。在这种缝隙中若想安然无恙,就要处处小心谨慎,低调做人,如果居功自傲,无异于引火烧身。所以,徐达明白在夹缝中生存的危险与要诀,谨慎行事是他保全自己的良策。
与徐达的做人学问相反的另一位吏部给事中王朴,却不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不懂得谨慎言行,最后招来杀身之祸。
他因多次直言进谏,触犯了龙颜而被罢官回家,后来又被起用做御史,他又老毛病再犯,在朝廷之上,多次与朱元璋争辩是非,不肯屈服。有一次,因一事又与朱元璋发生争辩,他的言语尖锐,激怒了朱元璋,朱元璋下令要杀他。临刑走到街上,朱元璋想给他一次反悔的机会,又把他召回来,问他:“你改变自己的主意了吗?”王朴义正辞严地回答说:“陛下不认为我是无用之人,提拔我担任御史,为何现在将我摧残污辱到这个地步?假如我没有罪,怎么能杀我?有罪何必又让我活下去?我今天只求速死!”听到他这一番铁骨铮铮的话,朱元璋大怒,赶紧催促左右立即执行死刑。
生性耿直自有其好处,但是在封建统治的高度集权之下,在一言九鼎的皇帝面前,如果不能小心谨慎地控制自己的傲气犟劲,依然一副心高气傲的表现、不懂一点点处世策略,只能毫无价值地送了自己的小命。
那些能够在夹缝中求得生存的人,往往具有非凡的韧劲与谨小慎微的洞察力,经过在夹缝中的历练,终归可以得大成,成大器,至大尊。
6、藏锋敛迹,免得成为众矢之的
人各有志,每个人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特点,适时适度地展露自己的锋芒,可以获得一些机会或者使自己脱颖而出。然而物极必反,过分地外露自己的锋芒会招致他人的嫉恨与陷害。
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要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最有效办法是,先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而一个人的言语、行动往往可以表现出这种欲望,因此,为人处世,若想要保持低调,免招敌意,就不要锋芒太露,要学会适时地藏锋敛迹。藏锋敛迹也是一种处世的“低姿态”,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的平和、谦逊、圆润及忍让等言行和神态。有些时候,这种低姿态对于保护自我既得利益不受损失是必不可少的。做人最聪明的方法就是不要锋芒太露,许多人认为那是自我欺骗的象征,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历代功臣帮主子打江山时,各路英雄汇聚一起,个个锋芒毕露,大显身手。但当天下已定,建立宏图霸业时,虎将功臣的杰出才华就成为主子的极大威胁。锋芒毕露者,不仅得不到重用,而且还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所以,置身于复杂的社会中,才华显露要适可而止。
在提倡个性张扬的同时,要适时地掩藏自己的棱角。有的人总是深藏不露,表面上看好像是庸才,其实颇有才能;有的人看上去很木讷,其实很善辩、很健谈;有的人看似胸无大志,实则颇有雄才大略,而且不愿久居人下,期待有朝一日能够出人头地。这些人个个藏而不露,不肯在言谈举止上显露锋芒,不张扬,不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