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小哲理大智慧:倒掉鞋里的沙
2382400000002

第2章 身边的风景(2)

我在单位负责编一份通讯性质的小报。每周出一期,从组稿到校对到送打印室印刷每一个步骤都认真而努力地进行,可是每次小报印好以后在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总能发现一些或大或小的纰漏或勘误,大到错误的日期或语句,小到个别的错字或标点。这些我极力捕捉着却又总能逃开我的眼睛的错处便成为一个个遗憾,使我时时感到那种因不能达到完美而产生的失望。

不能完美,并不只是在这一件事上,在很多方面,诸如学习、工作、爱情、婚姻等很多方面都是不能完美,不能达到那种饱满而美丽的境界。小时候我以为有足够的幸福和快乐,我的青春就可以亮丽可以缤纷,可是我总是感到我的幸福和快乐都还欠缺,不能象理想中那样浪漫而流利,也许这世上本不存在完美。

没有完美的结果,也没有完美的过程和路途。没有简洁而快捷的永远幸福的方法,在人生中很难有机会可以策马扬鞭一直走过坦途,走过风和日丽,走进理想的殿堂。苦痛和伤楚都是人生中的必然,是人生中必得经过的路途。

但活在这世上又不能不追求完美,对某些没意义不重要的事情可以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但对一些事情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去追求完美,追求那种永远也达不到的完美。虽然结果不能达到,但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能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至少可以得到一种充实的感觉,支撑着我们永远生机勃勃、精力充沛地活着。

不能完美,是遗憾也是动力,这交织着遗憾与希望的动力促使人永远斗志昂扬地活着。

心灵语思

完美不能苟求,完美只是我们做事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把完美当作动力才是最完美的事情。

10.杂草的用处

犹太人的生存智慧体现在他们善于从别人轻视的东西中,寻找到它存在的价值和用途。一句话:“杂草亦有用处。”

据说,这句格言来自一则寓言故事——

有一天,一位农夫弯着腰在院子里锄草。天气很热,他满头大汗,汗珠不停地顺着脸颊流下来。“可恶的杂草!假如没有这些杂草,我的院子一定很漂亮,神为什么要造这些讨厌的杂草来破坏我的院子呢?”农夫这样嘀咕着。

有一棵被拔起的小草正躺在院子里。它回答农夫说:“你说我们可恶,也许你从来就没有想到过,我们也是很有用的。现在,请你听我说一句吧。我们把根伸进土中,等于是在耕耘泥土,当你把我们拔掉时,泥土就已经是耕过的了。此外,下雨时,我们防止泥土被雨水冲掉;在于涸的时候,我们能阻止强风吹起沙尘;我们是替你守卫院子的卫兵,如果没有我们,你根本就不可能享受种花、赏花的乐趣,因为雨水会冲走泥土,狂风会吹散泥土……所以希望你在看到花儿盛开之余,能够想起一些我们的好处。”农夫听了这些话,不禁肃然起敬,站得直直地,从那天以后,他就再也不会瞧不起任何东西了。

这种观念同中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古训有些类似。它强调每一件东西都有用处,每一个人也是这样。事物的好坏在互相转换、变化,好东西并不绝对地好,它也必定会有一些缺陷;坏东西也并不绝对地坏,它也有自身的特殊用途,凡事就在于人的发掘了。

人也是这样,每一个人都有坚强的一面,同时也有脆弱的一面。可是,在人们视之为脆弱的一面当中,也往往包含着许多有用的因素。逆境和顺境、失败和胜利也都如此。每—个人都能有作为,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与否。

犹太民族是一个很奇特的民族,他们纪念胜利的日子,同时也纪念败北屈辱的日子。曾经有人嘲笑犹太人,说他们是“败北的天才”,但是,几乎所有的犹太人都相信一点:只要记住失败的那一天,就会产生出强大的力量。

在犹太社会的纪念日中,最隆重的节日应该算是“逾越节”了。这—天,是犹太人纪念他们重返以色列的日子。

在返回以色列之前,犹太人曾在埃及为奴,过着很悲惨的日子。犹太人在摩西的率领之下,越过沙漠,千里迢迢地回到以色列,这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可是时至今日,犹太人仍然在纪念那段苦难的日子。每年到这一天,分散在各地的犹太人都召开盛大的集会,来庆祝这个“获得解放”的日子。

在逾越节的晚餐上,犹太人要吃一种很粗的面包,这种面包是当时犹太人在埃及做奴隶时所吃的,它代表屈辱;还有一种很苦的叶子,这种叶子很难吃,一般谁也不会把它摆在庆祝宴会的餐桌上,犹太人吃它是为了回味当时败北的苦味。

犹太人认为,遇到的苦难愈艰深,败北的次数愈多,就会愈坚强。

人生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是必然的,犹太人普遍地对失败持一种容忍的、接受的态度。犹太人认为,如果一个人沉湎于成功的甜美之时,而忘掉了失败的苦涩,那么终有一天他会尝到失败的苦果。因为成功会使人松懈,使人自满;而失败却使人紧张,使人警戒,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人们可以从它那里学到一些本事,没有把它舍弃的道理。并且,人应该是透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的。

犹太人甚至还认为,失败比成功还要珍贵。自古至今,不可能有一个人从来没有失败过,失败是使人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因此,失败不可怕,—个人若能振作起来,能从失败中学习成功的经验,那么他就会像杂草—样有用处,有作为。

犹太人能够在接踵而来的磨难中前进,就是因为他们坚信杂草也有用处。为此,他们善于在困难和失败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价值。

这就是犹太人不寻常的生存智慧。

心灵语思

犹太人是非常热爱生活的,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存在着闪光的真理。即使只是一棵杂草,它也会藐视一切困难与挫折,勇敢地面对激流前进。

11.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理想

理想的山峰是人们心灵的圣殿。如果你因为山路崎岖而毁灭自己的理想的山峰,那就同毁灭自己无异!

这是一位登山家的墓志铭:

“跟许多勇士一样,他是人们掌声中的成功者,叹息声中的失败者。”

他曾经多次征服世界的高峰,回国时受到英雄式的迎接,他登山的经过被印成专集,照片又成为报刊的头版。

在他征服世界第二高峰的次年,又去攀登圣母峰,但不幸丧生于雪崩。噩耗传来,许多人叹他太不知足,以致失去过去的荣誉,更断送了自己的生命。

当他的尸体被人从雪里寻到的时候,他已经被人们所淡忘,除了少数的几名亲友,他的名字已经没有人记得。他们把登山家葬在了这个地方。

登山者攀登的不是高山,而是自己的理想。理想是一种信仰向着理想迈进的路途是一种追求!

一个人所受到的压力和他的能力是成正比的,一个人所承受的压力越大,他所释放出的能量也就越大。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捉到一只幼鹰。

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散步、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

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

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崖顶上,一把把它扔了出去。

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居然飞了起来!这时,它终于认识到生命的力量,成为一只真正的鹰。

心灵语思

一位心理学家说:“一个人所发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据说像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天才,其潜能的发挥也还不到10%。正是因为有了追求,生命才会亮丽起来。

12.人生的精彩只要一项就够了

人们常说“招鲜,吃遍天”。这话想必永远不会过时。无论你是上九流之人还是下九流之辈,只要你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有所专长,精通脊髓,那么你肯定就是此行业的一代宗师了。《庄子》一书中,有两个技艺超群的人。一个是厨房伙计,一个是匠人,厨房伙计即那位宰牛的庖丁,匠人即那位楚国郢人的朋友,叫匠石(不一定就是石匠)。二人的共同之处,就是技艺超群,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先看庖丁,他为梁惠王宰杀一头牛。他那把刀似有神助,刷刷刷几下,一个庞然大物,便肉是肉、骨是骨、皮是皮地解剖得清清爽爽。他解牛时,手触、肩依、脚踏、进刀,就像是和着音乐的节拍在表演。更奇的是,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已经几千头,而那刀仍像刚在磨石上磨过一样锋利。此时你看他提刀而立,悠然自得,又仔细地把刀擦净,收好。那神气,酗口同优雅的西班牙斗牛士。

再看匠石,也许是木匠,也许是石匠,也许木石活儿都做。他的技艺也十分了得。郢人把白灰抹在鼻尖上,让匠人削掉。那白灰薄如蝉翼,匠人挥斧生风,削灰而不伤郢人的鼻子。

古人讲,凡是掌握了一门技艺,无论是做什么的,都可以成名。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自立。的确是如此。过去老人总对年轻人说:“纵有家产万贯,不如薄技在身。”这是最平凡、最实在的真理。一个残疾青年,学会电脑打字,便办起了小小打字社,交活儿及时,打的质量又高,连一些著名作家也慕名而来,让他打文稿。几个下岗大嫂,都是做饭行家,一核计,总不能老靠一点儿救济金度日,于是办起了“嫂子饺子馆”。卖的饺子薄皮大馅,服务热情,很快就兴隆起来。和他们相比,无技之人的确是最苦。别说扬名,自立都很困难。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没有真本领,很难在世上立足。

有些人瞧不起技艺,总想做大事。做大事是可以的,比如当总经理,从政做官,做科学家,理论家,等等。但一是要真有那份才能,还要有机遇;二是就是做大事,也常常离不开靠技艺做小事打基础。这个基础,包括锻炼你的实践能力,包括锻炼你的意志,包括对基层实际的体察。有时一技在身,也能助你成就大事。

不要小瞧这些技艺:理发,给死者整容,修表,烹饪,园艺,茶道……只要技艺精深,在当今世界,同样大有可为,同样事业辉煌。聂卫平是围棋大师,杨小燕是桥牌皇后,侯宝林是相声泰斗,梅兰芳是京剧巨擘,乔丹是篮球巨星,皮尔·卡丹是时装大腕……

许多原被人视为“雕虫小技”的技艺,今天却有了巨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有的甚至变成一种产业。这种情况应当为有为青年注意,在其中寻找成功的机遇。

心灵语思

人生在世,能有一技在身,就起码有了安身吃饭的本钱,如果技艺精湛,就会更有作为。能多掌握几乎更好。虽说多技者多劳,但多劳多得,也不是什么坏事。老话讲:艺多不压身。吹拉弹唱都会,就会在人生的舞台上表演得更出色。

13.慢说“你错了”

人活脸,树活皮,当你不给别人面子的时候,想想自己被如此对待的心境吧!

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经常听到别人对你说“你错了”这样的话呢?假如听到这种话你会感觉如何呢?我想大多数人听到这样的话心里都不会太舒服吧。短短几个字,虽无恶意,却很容易伤了人的自尊心。

光劳利是纽约一家木材公司的推销员,他多年与那些冷酷无情的木材审查员打交道,常常发生口舌,虽然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他赢,但公司却总是赔钱。为此,他改变策略,不再同别人发生口角。结果呢?下面是他讲的—段经历:

有天早上他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了,一个人急躁不安地在电话里通知他说,光劳利给他的工厂运去的一车木材都不合格,他们已停止卸货,要求光劳利立即把货从他们的货场运回去。原来在木材卸车卸到四分之一时,他们的木材审查员报告说这批木材低于标准50%,鉴于这种情况,他们拒绝接受木材。光劳利立刻动身向那家工厂赶去,一路上想着怎样才能最妥当地应付这种局面。通常,在这情况下他一定会找来判别木材档次的标准规格据理力争,根据自己作了多年木材审查员的经验与知识,力图使对方相信这些木材达到了标准,错的是对方。然而这次他决定改变作法,打算用新近学会的“说话”原则去处理问题。

光劳利赶到场地,看见对方的采购员和审查员一副揶揄神态,摆开架式准备吵架。光劳利陪他们一起走到卸了一部分的货车旁,询问他们是否可以继续卸货,这样光劳利可以看一下情况到底怎样。光劳利还让审查员像刚才那样把要退的木材堆在一边,把好的堆在另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