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三刀:软刀.硬刀.险刀
2384900000010

第10章 软刀(9)

这样的心理很多人都有。当他享受某种物质的乐趣时,想到别人也在享用,就立刻黯然。报载,新近谢世的一位日本财阀,是三井或住友的头目记不清了,与他谢世一道下落不明的还有斥资数千万美元收藏的两幅西洋名画。这是在岛国发生的第二个用金钱消灭人类共同文化财富的例子。几年前,亦有一位日本财阀以梵高的画殉葬。他们咽不下气的原因是:他们死了,然而许多美好的东西仍然存在着,让他们接受不了。这些财阀不见得爱画,但大家都说好,就要买下,而且让大家永远见不到它。

在报上,还读过一则新闻。说陕西一个农民,发现妻子有外遇,大怒,愤而剪下自己的阳具。有人不解,问:你这是干什么?怒气未消的农民说,这是惩罚她。原来他以为自己长这么个家伙,是在便宜妻子。后来,村里人讥笑,说这不是惩罚她,是惩罚自己。此人羞愧难当,上吊自尽。

老怕便宜了别人,算计过甚,还是便宜了别人。买陶罐的便宜了卖陶罐的,自去阳具的便宜了老婆和奸夫。最可恨的是那些日本人,对那些暧昧的、精明的东洋人若无足够的警惕,早晚要吃亏。

要想做大事,心胸一定要开阔,不要有那种怕便宜别人的狭隘甚而阴暗的心理,这种人只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吃下自己种的苦果。

6.假糊涂能成真事业

“难得糊涂”是做人的一大境界,也是成大事的一个法宝。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糊涂并不是字面上的简单意思,它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是做大事必须要遵循的规律,是假糊涂真聪明。

台湾帮企业集团的领导人员吴三连信奉的是“难得糊涂”的哲学。他说:“做人难得糊涂,过分地精打细算,有时仍抵不过天算。钱四脚,人两脚,钱来找人才行,人去找钱就难了。”

他之所以能说出这一番道理,是有一段故事的。吴三连年轻时赴日本商科大学读书。毕业后在报馆当记者,因感到租房子的不便,乃决心买一栋房屋。第一次存满3000日币(刚够买一栋房子),不料太太生病,这笔钱只好移去用作医药费,钱花光了,太太的病才好了;第二次又存了3000日元,可天有不测风云,因小孩子突然生病,只好用这笔钱来给小孩子治病消灾;第三次再存了3000日元,可又万万没有想到一位友人急需要借3000日元交保,否则要坐牢,只好又把这笔钱借给朋友急用。从此,他就不再刻意去追逐财富了。

吴三连又说:“做人要假糊涂,真聪明。”那么,什么是假糊涂呢?他认为,假如有部属兴冲冲地向你提供建议时,千万不可只听了一半,就自作聪明地说:“这个构想我早就知道了,你不用再讲了。”因为这样一来就会阻碍部属参与表现的机会,想提建议的人也从此不愿意再提了。所以,即使早已知道部属想提什么建议和意见,也要假装糊涂地很耐心地听完部属的建议,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么一来,部属才会踊跃多言,许多有价值的构想,才会源源不断地被提出来。细细地品味吴三连的“难得糊涂”,可能你会发现,这里面有很深的哲理。

吴三连所说的“做人要假糊涂,真聪明”可以说是揭示了“难得糊涂”哲学的真谛。从中国历史上来看,假糊涂,真聪明的不乏其人。

东汉明帝刘庄的侄子刘睦就是故做糊涂的人。他从小好学上进,读了许多书,喜欢结交有学问、有道德的儒生,与那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公子哥儿志趣不同。有一年年底,身为北海敬王的刘睦派一名官员去洛阳朝贺。临行前,刘睦问前去朝贺的官员说:“皇帝如果问起我的情况,你怎样回答?”这位官员回答说:“你忠孝慈仁,礼贤下士,深得百姓爱戴。臣虽然不才,怎敢不把这些如实禀告。”

刘睦听后,连连摇头说:“你如果这样禀告,就把我给害了!”这位官员不解地问:“您为什么这样说呢?”刘睦说:“你所说的是我以前的情况。我现在的心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你见了皇帝后,就说我自从承袭王爵以来,意志衰退,行动懒散,每天除了在王宫与嫔妃饮酒作乐,就是外出狩猎游玩,对正业毫不在意。”

刘睦为什么要说这一番假装糊涂的话呢?是事出有因的。因为在当时,宗室中凡是有些志向,或者广交朋友的,都容易受到朝廷的猜忌,弄不好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真正聪明的刘睦不得不故做糊涂人,教人说出那番话,实际上是一条假痴不癫、明哲保身之计。

明代洪应明所著《菜根潭》中说:“大聪明的人,小事必朦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察。盖伺察乃懵懂之根,而朦胧正聪明之窟也。”意思是说,大聪明的人,对小事必模糊不清;大糊涂人,对小事必定会仔细观察。对小事观察入微乃是糊涂的根源,而对小事模糊不清则正是产生大聪明的根本所在。同样,要想在商界中成大事,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更需懂得小事糊涂、大事明白的道理。

据《世界智谋故事》中介绍,在距今很久很久之前,有两个弟兄,各置办了一些货物,计划好后想出远门去做生意。他们不辞辛苦远道而来到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都不穿衣服,世人称作“裸人国”。

小事糊涂,大事聪明的弟弟盘算着如何才能把生意做成,赚大钱,而对这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却感到与自己国度不一样,应该怎么办呢?他本着小事糊涂,大事聪明的原则同哥哥商量说:“这儿与我国的风俗完全不同,要想在这儿做好买卖,实在不易啊!不过俗话说“入乡随俗”,只要我们小心谨慎,讲话谦虚,照着他们的风俗习惯办事,想必问题不大。”哥哥听了之后自作聪明地说:“无论到什么地方,礼仪不可不讲,德行不可不求。难道我们也光着身子与他们往来吗?这可太伤风败俗了。”弟弟接着据理力争说:“古代不少贤人,虽然形体上有了变化,但行为却十分正直。所谓‘殒身不殒行’,这也是戒律所允许的。”哥哥就是不听弟弟的劝说,固执己见。裸人国的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十五的晚上,大家用麻油擦头,用白土在身上画上各种图案,戴上各种装饰品,敲击着石头,男男女女手拉着手,唱歌跳舞。弟弟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与他们一起欢歌曼舞。裸人国的人,不论是国王,还是普通百姓都十分喜欢弟弟,相互关系非常融洽。国王把他带去的货物全部买下来了,并付给他十倍的价钱。

而他的哥哥来到裸人国之后,看到弟弟按当地风俗习惯行事,生气地说:“不做人,要照着畜生的样子行事,这难道是君子应该做的吗?我绝不能像弟弟那样做。”不仅如此,而且满口仁义道德,指责裸人国的人这也不对,那也不是。引起国王及人民的愤怒,大家抓住了他,狠揍了一顿,全部财物都被抢走了。全亏了弟弟说情才把他救了。这说明了欲在商海中成大事者还是以小事糊涂,大事聪明为妙。

7.做事不要精明于眼前利益

太贪婪于眼前利益,往往会失去得更多。做事精明,但千万不能精明于眼前,要把眼光放远。

一个做事无心计的人,最容易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他心里常想眼下有多少利益,而损失的却是长远的好处。往往有很多事表面上看来是能获利的,但是整体看来却是损失,真正精明的人不会被此迷惑。常言说得好:“因小失大。”假使你以单纯的想法自以为获利,等到后来,往往会发现其实是受到了损失。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有的人很喜欢坚持自己的意见而违拗同事或后辈,行动经常很任性,利欲熏心,毫不考虑将来。这样的人虽然可能也很有才能、很有知识,但是因为只追逐眼前的利益,为眼前的情报所左右,最后会落得别人对他整个人格的印象都打了折扣。

尤其是只知道追逐眼前对自己有利的情报,全神贯注于其上的人,在上司眼中看来,只不过是一个短视近利的人。这种人给上司的印象,就是不够格提拔为主管的人。

只看到眼前的小利,是做事过于精明的人的常见表现。这种人,往往很不容易保持人际关系的平衡。

这种人认为事情对自己有利,就会去巴结有势力的上司,想借此占些便宜。而一旦认为对他没有利益,就会弃之而去,而且反过来在背后恶言批评。新进人员看了这种人,只会觉得“听这种人的话,只不过是被他利用罢了,到没有利用价值时,就会被他一脚踢开的”。使后进人员有这种印象的人,更没有资格做主管。

现代社会是工商业高度发达的社会,尤其是公司的新进人员,常常会认为“我怎能被你利用?”或者“这样子我是否吃亏了?”而且到处教唆这种观念。也就是说由喜欢利用部下的人当上司的话,忤逆上司、互相不信任的事情就会在员工之中横行了。

做事精明,有大小之分,其区别就在于一个目光短浅,视野窄小,常常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而另一个则是眼界高远,不为眼前的利益所左右,这样的人,肯定是日后的成功者。

8.该放弃时不要斤斤计较

有些东西,虽然你可能很不愿意放弃,但是为了做事,为了有更大的空间容纳更多的东西,那就必须丢掉它。

做事不要太精明,就是要你随时清扫心灵,该丢弃的就丢弃,不让心灵背负太重的负担。这样才能轻松赶路,快乐做事。

你一定有过年关前大扫除的经验,当你一箱又一箱地打包,你是不是很惊讶自己在过去短短几年内,竟然累积了那么多的东西?你很懊恼,埋怨自己为何没能在事前花些时间整理,淘汰一些不需要的东西?否则,今天就不会光是为了清理这些箱子,压得你连脊背都直不起来!

人生做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做事的过程中,每个人不都是不断地在累积经验和知识?这其中也包括你的名誉、地位、财富、亲情、健康、知识,等等;另外,当然也包括了烦恼、郁闷、挫折、沮丧、压力,等等。在这些累积的过程当中,有的早该丢弃而未丢弃,有的则是早该储存而未储存。

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不是每天忙忙碌碌地过日子,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以至于总是没能好好静下来,替自己做‘清扫’?”心灵扫除的意义,就好像是生意人的盘点库存,你总要了解仓库里还有什么。某些货物如果不能在限期内销售出去,最后很可能因为积压过多的资金而拖垮你的生意。

很多人都喜欢房子清扫过后焕然一新的感觉,当你拭掉门窗上的尘埃与地面上的污垢,把一切整理就绪之后,整个人好像突然得到一种释放。

其实,在人生诸多关口上,我们几乎随时随地都得做“清扫”,念书、出国、就业、结婚、离婚、生子、换工作、退休……每一次的转折,都迫使我们不得不丢弃该丢弃的,尽管有些东西我们仍然留恋不已,但不丢掉又会成为负担,会拖拽你向前的脚步。

多年来,朱怡始终坚持一个习惯:每个礼拜六早上,利用别人不上班的时间,把自己的办公室彻底清理干净,连一张纸都不留。平常下班回到家后,她也会在梳妆台前花一点时间,反省一天中发生的事,顺便计划明天该做的事。

朱怡很喜欢这种“向过去说拜拜”的清扫方式,把从前的自己做一个了结,然后,迎接一个全新的开始。

朱怡自行创业以来,每年的业绩都是维持高增长。通常,人一旦站在高峰,总是很容易得意忘形。朱怡不是,她总是告诉自己:“一定要让自己随时放空,重要的不是回头看,而是往前看,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她知道,有一天假使荣景不再,过去所有的辉煌都会一笔勾销。

几年前,朱怡有过一次深刻的搬家经验。由这次搬家,她真正体验到人要随时懂得“舍”。譬如,有些当初爱不释手的摆饰,等换了新房子之后,却和新环境格格不入,甚至变成最碍眼的累赘,连味道、风格通通都走样了!

这个体验让朱怡产生很大的警惕:原来,人是会变的。以前认为不能丢弃的东西,并不保证自己会珍爱一辈子,不论是过去的收藏、衣服、品味、嗜好、成就、地位、财富,最后都可能不再属于你。

朱怡常常被人问及:“你事业做得那么好,如果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做一个选择,你要选择哪一样?”她总是毫不考虑地回答:“除了家庭以外,我什么都可以放弃。”

对朱怡而言,“家”就是最适合进行心灵大扫除的场所。她很反对一些人,下了班之后到处找乐子,找地方狂欢,好像非得把所有的精力耗尽才罢休。她很怀疑,这样的人没有足够的休息,疲惫没有得到充分的缓解,将如何面对明天?

外人看朱怡,生活井然有序,而且总是神清气爽。她说,这得归功于自己每天勤于做“内在清扫”,所以,已经没有留下什么值得烦恼的事了!

不过,有时候某些因素也会阻碍我们进行扫除。譬如,太忙、太累,或者,担心扫完之后,必须面对一个未知的开始,而你又不确定那些是不是你想要的结果,万一现在丢掉的,将来又拣不回来,怎么办?

的确,心灵清扫原本就是一种挣扎与奋斗的过程。不过,你可以告诉自己:这一次的清扫,并不表示是最后一次的清扫。而且,没有人规定你必须一次扫干净,你可以每次扫一点,但至少在目前,你必须立刻丢弃那些会拖累你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