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健康的表达情绪(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2386300000012

第12章 正视别人的厌恶与痛恨(2)

如果你回头看看汤姆对这整件事情的反应,你会发现,汤姆认为他不应该受到这些不公平与不友善的待遇。所以,第四种情形④最有可能解释这个个案。当别人冒犯了你个人的行为准则,并且使你受挫,而导致你的愤怒时,那是因为你抱持着一种低容挫度的哲学或信念使你觉得自尊受损。现在,再来检视一下汤姆的反应,我们有证据显示他愤怒的原因是,他的同事并没有如他所预期的体谅态度来对待他,而汤姆自己也是一个上进、懂得自我要求的人。还记得吗?他很看重那场考试,努力地为此准备;而他也有信心在公平的竞争之下,一定会成功的。因此,要讨论汤姆愤怒的原因,第四种情形④是比较合理的。

(2)潜藏在汤姆怒气背后的非理性信念

对汤姆来说,如果他不能挤身高阶技术人员的行列,而必须一辈子做那些公式化的低层工作的话,生活将变得辛苦而难以忍受的。汤姆确信他可以过得更好。

(3)汤姆的非理性信念是:

“既然我对我的同事都很体谅,他们也应该那样子对待我。当我在追求事业上的目标时,他们不应该恶意阻挠才对,而我也不应该受这种待遇!”

汤姆的怒气导因于他认为当他为目标而努力时,他必须被体谅。而汤姆“受伤”的感觉则源是自于“自怜”。我们可以从他个人的基本要求里得出推论。这些推论是:

“太可怕了,我的一些同事竟然用我不应得的态度来对待我。”

“如果我没通过考试的话,我就没办法升职,而且得继续过着低层工作的苦日子,我实在不能忍受那种情形。”

“他们那样子对我,根本就是烂人。”

如你所见,真正的问题出在于汤姆的期待。他期待他的同事公正、公平而且体谅地对待他。他之所以会愤怒,是因为他的同事不符合他的期待。

(4)辩证

现在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汤姆的信念是非理性的。首先,汤姆告诉自己说:

“既然我对我的同事很体谅,他们也应该如此地对待我。当我为了工作目标努力时,不应该受到阻挠。我不该受到我不应得的待遇。”

①这个信念合于逻辑吗?

因为汤姆对他的同事很体谅(假设真的是这样好了),所以他的同事就一定得同样地回报他,这合逻辑吗?很显然地,事情并非如此。不管我们想要的是什么,绝对不会有那种要什么就有什么的逻辑法则。

同理,也没有任何逻辑,会因为我们期待别人该如何来对待我们,他们就一定会依照我们的期待来做。

②这个信念合于现实吗?

再一次地,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每当别人答应了你什么事,而后来却没做到时(这种情形常常发生),就清楚说明了,根本就没有“一定”这回事。如果真有一种定律说,因为汤姆对他的同事很体谅,所以他的同事也一定会那样子对待他,事情早就像那样子发生了。汤姆还会有什么好抱怨的吗?但是情况很明显,没有这种定律存在。汤姆没有受到体谅的回应,因此汤姆所抱持的信念与现实不符。

同样地,如果你觉得你受到了某种不应得的待遇,这个世界上也没什么规则能保证说,你绝对不会遭遇那种你认为你不应得的情况。

③这个信念有助于汤姆达成他的目标吗?

绝对不可能。别人可能会用你所希望或不希望的方式来对你,可是一旦你相信别人一定会怎么样来对待你,你将会发现他们绝不可能那样做。或者,他们做得心甘情不愿。你可能会赢得别人的尊敬与体谅,但这种事是不能强求的。

以汤姆的例子来说好了,虽然他确信别人一定会尊重他,但那并不能强迫别人做到。凭什么他们就一定要那样做呢?一旦汤姆愈是硬要别人怎么对待他,就愈不可能达到目的。而汤姆因这种信念所引起的怨恨行为,只可能使他的同事更加不尊重他。

现在,让我们把焦点转到以下因汤姆个人的想法所推出来的结论:

(a)“太可怕了,我的同事竟然用我不应得的态度来对待我。”

(b)“如果没通过考试,就得继续过这种苦日子,我受不了这种情形。”

(c)“他们竟然那样子对我,根本就是烂人。”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了,汤姆个人的前题或基本主张是不合逻辑而且不符现实的。因此,由这些前题所导出来的推论,经得起严密的考验吗?我们一个一个地检视:

(a)“太可怕了,我的同事竟然用我不应得的态度来对待我。”

(i)这个推论合于逻辑吗?

因为遭受到我们认为不应得的对待,就觉得很可怕,这合逻辑吗?即使全天下都同意我们的确受到了不应得的对待,也并不表示那样子就一定很可怕啊。我们之所以认定那是很可怕的,只不过是我们自己武断的认定而已。当有一些人自认受到不应得的遭遇时,可能会把他们所碰到的事说成“很烦的”或是“令人难过的”,或其他什么的。因此,这个推论并不合逻辑。

(ii)这个推论合于现实吗?

汤姆的同事并非以他所期望的态度来对待,就算是“很可怕”吗?若要认真追究的话,“很可怕”这个字眼听起来就像是“没救了”似地,意思是说,比百分之一百还要糟糕。无论如何,总有比这更糟糕情况吧。所以,真要以糟糕的程度来看的话,不被体谅这种程度还算蛮低的,再怎么样还称不上是“很可怕”。至于没得到他所认为应有的体谅这件事,汤姆显然过于夸张其严重性。

(iii)这个推论有助于汤姆达成目标吗?

当然没有。这个夸张的推论将使汤姆沉溺在伤害的情绪中,以及因此而生的愤怒,那么,当然就不可能说服同事对他更体谅些了。

(b)“如果没通过考试,就得继续过这种苦日子,我受不了这种情形。”

(i)这个推论合于逻辑吗?

让我们先假设,如果汤姆没通过考试就真的会过苦日子好了,那么在逻辑上,他就全然无法忍受那种情形吗?不会的。因为汤姆这个推论有绝对性的矛盾。如果他真的完全无法忍受同事所加诸于他的种种,他早就承受不了什么苦日子或诸如此类的事了。汤姆所设想的苦日子是以后的事情。总之,如果现在他真的连同事对他所做的都“无法忍受”,早在他预设的苦日子来临之前,他已经崩溃了。

(ii)这个推论合于现实吗?

不论是什么人,当他说“我无法忍受”这句话时,显然地,都是不诚实的。因为,就在他们说出那句话的同时,正忍受着那所谓不能忍受的处境!如同我们已经提过的,你可以忍受任何令人不悦的事,直到你咽下最后一口气为止。只要你还没死,你永远在承受发生于你身上的一切。所以这个推论没什么意义,因为它根本与现实不符。

(iii)这个推论有助于汤姆达成目标吗?

那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一旦汤姆觉得无法忍受这种处境,他会为此感到愤怒,而他的怒气也将阻碍他找出与同事相处得更好的方法。

(c)“他们竟然那样子对我,真是烂人。”

(i)这个推论合于逻辑吗?

如果有人用我们不喜欢的方式来对待我们,他们就一定很烂,你相信这个逻辑吗?之前,就第一项推论所做的检视辩证里,我们已经明白了汤姆因为同事如此对待他,就认定是“可怕的”;但那只是汤姆个人武断的认定而已,并没有任何逻辑上的必然性。同样地,因为汤姆的同事对他的不体谅,他们就一定是烂人,也一样不合逻辑,这也只是汤姆个人武断的看法罢了。

(ii)这个推论合于现实吗?

不体谅别人的人,就一定是烂人吗?真正的烂人是那种一烂再烂,烂到骨子里,什么都不能算,只能算是烂人的人。不体谅别人可算是一种缺点,但是不会因为某人有一个缺点,或是许多缺点,就真的烂到一无是处。记不记得我们曾经说过?我们不能错误地把一个人的某些行为或特质等同于他全部的人格。我们只能针对一个人的能力、特点来评判,却不能衡量其整体的存在价值。因为我们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其复杂的程度使得我们没办法用任何一种方式去打个总分。

(iii)这个推论有助于汤姆达成目标吗?

这更不可能了。因为同事没按照他的要求或自认应得方式来对待他就因此有所责难,并不会激励同事变得更加友善或体谅。事实上,如果汤姆的同事知道了他心里其实是如何揣想他们的,恐怕会对他更不体谅。

我们的推论只能是,汤姆的愤怒既不能使他和同事相处得更好,也不能帮他达成自己的目标。

3.面对愤怒的理性方案

到目前为止,假设汤姆对同事的态度有正确的推论,他该如何更理性地修正他的信念来解决问题呢?一旦他承认了他原来的信念是非理性而具自我防御性的,那么他就可以下面这些比较良性的信念来取代原来的想法:

“既然我对我的同事们很体谅,我当然希望他们也那样子对待我,不过他们并非一定得非如此不可。我有我自己的看法与价值观,同样地,他们也会有他们自己的。不管我的同事们同不同意我的看法,我依然能追求我自己的工作目标。”

“如果同事们不照我期望的方式来对待我,的确有点厌烦,但那又不是世界末日,有什么好怕的呢?”

“不被体谅当然不是一件如意的事,但不致于是不能忍受的。”

“即使是我被某个同事的陷害,错过了这次考试,也不能因此说他就是个烂人,不过是个偶尔做些不公平举动的小奸小恶之徒罢了,或许他自己也很讨厌他这点呢!无论如何,并没人把我绑起来不让我进考场,是我自己要上当的,这是我该负责,而我已经为了浪费那些宝贵的时间而心烦过了。为了自己的不小心而怪罪别人实在是没什么意义。”

以这些理性信念来思考的话,虽然汤姆会因为浪费了一年的时间而感到难过,但他也会决心再安排个新的计划,把那些浪费掉的时间补回来,不再怨恨那个可能因为自己的私心而故意让他错过考试的同事,汤姆可以让同事们知道,是他自己和巴柏喝酒喝过了头,才把自己的机会弄砸的。借此,他可以表明,他会为自己的失误而负责。他也可以同时表明说,为了弥补自己的疏忽,他将再接再励地准备下一次考试。这些理性的信念能让他心平气和地看待自己的处境,而不只是感到难过,而这也有助于他达成目标,或许还能使他与同事之间的关系转为更有建设性。

采取理性信念的两个主要好处是,一旦你把这些信念溶入你的人生观之中,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有能力好好安排自己的生活。

如何面对焦虑

当别人厌恶你或是痛恨你时,另一种不必要的沮丧情绪是——为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而感到焦虑,而觉得无力采取建设性的反应。

在和珍订婚的一年之后,约翰得到了一个结论,其实他们俩并不是真的很合适。对于一些重要的议题,他们的基本看法很不一致,问题在订婚之后的几个月就慢慢浮现出来,于是,约翰解除了这项婚约。虽然珍难过了一阵子,不过最后她还是调适过来了,因为后来她也明白,分开对彼此而言,其实更好。

而很不幸的是,珍有一个姑妈白娜蒂,从珍六岁起就帮着带大她,她对自己的侄女遭到退婚这件事的看法可就不一样了。她对约翰极为不满,并且告诉他,她痛恨他“对她侄女所做的恶行”,她威胁着要“揭发他的下流行径”,并且保证不论他走到哪里,她的怨恨都会跟随他一辈子。

约翰并不怕受到什么身体上的暴力伤害,不过他很担心在他们住的小社区里,白娜蒂会伤害他的声誉。珍的姑妈是他们社区里出了名的大嘴婆,而且还与当地许多重要人物保持良好关系。于是约翰开始担心,迟早他会在公共场合里遇见白娜蒂。他知道她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在别人面前羞辱他的机会——意思是说,方圆一里之内的人都会听到她的广播,因为白娜蒂是个有副大嗓门的剽悍女人!

为了避免和白娜蒂正面冲途,约翰待在家里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当然他痛恨一直闷在屋子里而希望出门从事社交活动,可是会在公众场所遇见白娜蒂的想法令他裹足不前。然后,有一天,他的恶梦终于成真。约翰到银行兑现支票,在排队的时候被白娜蒂给撞见了。“看看是谁在这里?你这言而无信的家伙!瞧瞧你对我那可怜的侄女做了什么亏心事,现在难堪了吧。”白娜蒂的嗓门嚷得使整个银行里的人都听得一清二楚。“你伤透了那个女孩的心!你答应要娶她却反悔。我祝你下地狱去吧,你这可怜的坏蛋!”她大吼着。

约翰发现许多客人露出了异样的眼光,有些女职员听了白娜蒂的话之后,还嗤嗤地笑;他的脸色白得像一张纸,支票还没兑现,便转身走出了银行。

之后,约翰的焦虑可说是有增无减。他担心会再一次在众人面前碰上白娜蒂,这种恐惧感不断地袭击他,他出门的时间愈来愈少了。

让我们设身处地站在约翰的立场想一下,实际上,忧虑会演变成一种痛苦的状态。如果你很不愿意见到的灾难既然有可能降临到你的头上,为那些你所想像的灾难担心并不能助你逃过一劫。忧虑,并没有什么魔力能帮你挥去那些可能会发生的灾难。对于你害怕会发生的灾难,过度夸大其严重性的话,那些忧虑只会使你的处境更惨。

除掉身体上可能的伤害,到底还有什么是真正值得恐惧的?为一个你不娶她的侄女,就在街坊里说长说短的女人吗?这的确是蛮棘手的,但你并不会因此走上法庭,或被人拖进巷子里毒打一顿,那么,何必为了别人的想法而和自己过不去呢?难道不能想些更好的方法来堵住那位长舌妇的大嘴巴吗?你对你的生活真正能掌握的部分,往往比你所想的要来得多。如果你能停止不必要的苦恼,以理性的想法来思考,你会发现有各种改变的可能性。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约翰该如何脱离他所处的焦虑状态。

1.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约翰的焦虑?

在众人面前被说成一个无情的人,其实并不是真正令约翰感到焦虑的原因,而是约翰对这件事的想法。

约翰的焦虑源于其信念:

“要是真的发生那种事就太可怕了,那种事情绝对不该发生。”

一旦你一直抱持那些会使你产生焦虑的非理性信念,那么你会为了扫除焦虑而做些不得其法的努力,好一点的话,维持惨状,糟一点的话,则有百害而无一益。为了在焦虑中寻求一时的解脱,人们可能会沉溺在酒精或毒品里,或是消极地离群索居。

2.约翰该如何面对他的焦虑呢?

首先,约翰得先质疑他那一旦在众人面前被羞辱就“完了”的假设。那个信念是:“要是真的发生那种事情就太可怕了,那种事情绝对不该发生。”

辩证:

(1)这个信念合于逻辑吗?

约翰非常希望在众人面前被指为骗子的这个威胁不会发生。不管事情到底如何,会因为他不希望他所害怕的那些事情发生,那些事就一定不会发生,这合逻辑吗?我们大可期望各事各样的事情,但并没有任何逻辑上的必然性来保证我们期望的事一定会实现。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有什么绝对“一定”的事。

(2)这个信念合于现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