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管人术
2387300000013

第13章 智慧管人重口才(3)

事发后的第二天,公司老板出于长远的考虑,不愿意让事态扩大,于是专门来到村委会,将同意卖地的村长兼书记和不同意卖地的那位村委会副手以及参与打斗的四五个村民叫在一起。出人意料地主动赔起了不是。他说:“书记、村长、副村长、各位农民弟兄,我们公司买你们的地是为了盖一座大型的厂房,扩大公司的生产规模,部分地解决一些城市下岗职工的工作。我们发展了,一定会给你们带来好处的。昨天的事虽然不应该发生,但它毕竟发生了。责任不在于副村长和那十来个农民弟兄,因为你们是闹误会了。责任主要在我,缺乏周密部署。今后我们的厂房盖起来,投入生产,一定会有不少事麻烦村委会各位领导的,当然也会有不少事需要农民弟兄们的大力帮助。往后我们公司同村里的农民弟兄们就是一家人了。既然是一家人,就没有沟不通的思想,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还年轻,希望村委会各位领导和村里的弟兄姐妹多多包涵,多多指教……”

公司老板的宽容与退让决非软弱的表现,而是坚强与厉害的真正体现。这种以退为进的方略的确高人一筹。

8.消除嫉妒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社会上,凡事业成功者、有技之长者、有特殊贡献或功劳者,甚至包括生活条件优越者都会不同地招来别人的嫉妒甚至记恨。为了减少、减弱他人的嫉妒与记恨,在特定的场合不妨以示弱的办法来实现这个目的。

事业成功者不妨故意在某人或某些人面前说出自己曾几何时有过不顺或失意或失败的经历,也可道出现今的某种烦恼,无形中会引起别人的同情和理解,认为做一个成功者的确不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别人对成功者的嫉妒。

一位当地有名的私人企业家,在一次私营企业家与外地厂商的联谊会上,以自己从一个穷光蛋到拥有数百万资产的逐步发展的全过程中的切实经历述说了创业的极度艰辛及成功的来之不易,在讲到极辛酸处时不由得泪花盈眶。他这么一讲,的确感动许多在场的人,几位平时对他怀有妒意的同行也不免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同情感,从而大大减弱了对他的嫉妒之意。

另一位年轻的民营企业家在不同的场合,根据争取人心、减少对立的需要,大谈特谈他十几年来所经历过的事情尤其是不愉快的往事,更谈了近几年他受的有关部门人员带给他的冤枉气以及过去是朋友而现在是对手的不正当作为,尚有他还不完的人情债与甩不掉的诸多烦恼事。他每当诉说完这些的时候,总要说上这么几句说:“诸位同行,各位朋友弟兄,你们以为我现在很潇洒自在,很富有。其实我活得太累太累了。有时我悔恨自己为什么选择了办企业、经商这种行当,但我已走得很远、很深了,没法不走下去了。看来,前面即使是万丈深沟,我也得豁出一切地走下去,走到底。我已无法下台阶,只能一个劲儿地朝前。只要我的事业最终能成功,我将自己的性命搭上去也无所谓。”

这位聪明能干的年轻企业家如此解剖自己,如此袒露自己的胸怀,换来的恰恰是同仁们、合作伙伴及一般人的同情、理解乃至一定的支持,当然无形中也极大地减少了对立面,他人的嫉妒与敌意也随之大大地减弱了。

有一技之长的人,往往给人以孤傲、不合群之感,而且,这一类人中的相当一部分的确显得性格特殊,同一般人的看法、意见常有分歧,其中不少人还显得固执、自信乃至一定程度的不服约束,不善处人。当然,这一类型的人决非都是如此,也有不少人办事先看别人脸色,能人群,能随大流,善于同人相处,不显得孤傲。问题就在于,这类人中的前一种必然招来同行、同事、社会上的有关人甚至亲朋的嫉妒。为要在一定程序上削弱、淡化人们的嫉妒,给自己的各个方面扫清一些障碍,这前一种人就应在一定的时候一定的场合故意宣布自己只是擅长自己的这个专业或专长或技能,对其他领域则一窍不通,且生活中闹出几个笑话等。这样做,嫉妒甚至记恨的人有可能减少嫉妒或记恨的程度。

一位研究《易经》的人,经过十余年的苦心钻研与实践,达到了一般研究者未能达到的境界,先后在若干次国际性易经研讨会上发表过自己的研究成果,颇受国外同行的青睐,并连续出版过有价值、有分量的易经研究专著,社会上各个层次、各种职业的人都纷纷求助于他,请他给预测各自所需要知道的未来信息。此人在国内许多大城市讲学,并出访过几个国家。他的名气确实很大。正因如此,他不可避免地招来了社会上某些人的嫉妒与非议。为了减少麻烦,他也曾表示过自己只是对(易经)有所研究,其他领域尚为外行。他的这种示弱无非是为了让非议者、嫉妒者少来些无聊乏味的东西,多做一些他们自己应该做的事。

一位走南闯北,到过国内若干大城市参加国际专业博览会,并先后赴非洲、欧洲的几个国家出任翻译的人,本来是学有专长或说是有一技之长的人,但他有时在社会上的某种场合,故意当着众人的面说这样一段话:“我虽然比一些人强,但比另一些人差。我自感自身有不足,要是时光能倒退三十年,我还要学七八十来门外语,研究一番宇宙学包括飞碟学。”但这只能是笑话面已。有时我想,我确实应验过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这样一句名言:“我所知道的全部知识,就是我一无所知。”真的,有时我特别清楚地觉得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什么也没学过,简直比文盲还要文盲。这也难怪,有一次我向一个部门的领导陈述一件事情,旁边坐着一位女职员凭着她个人的见识,按照一般人的心理,冒出一句这样的话:“你说体有成就、有贡献,又会那么多外语,可是谁能证明呢?”她的话无异于抬杠,几乎近于无知。但她也不完全错,因为生活本身使她觉得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编造谎言,她似乎难以相信任何人的陈述,尤其是像我这样说话、举止怪异的人,她更是怀疑了。当时我本不想理她,但冲着她的这句话我也得回敬她几句。我说:“嘿嘿,如果说我在国内几个城市举办的国际专业博览会上做翻译,在非洲和欧洲的几个国家当翻译等等也不能算作证据,哪我简直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能称得上证据啦!莫非一个人做任何事都得有证书之类的无聊玩艺儿来作证据?那样的话,一个人一辈子就光证书也得装几麻袋,或者几排子车。这岂不是笑话?我在国际博览会上给国内公司达成协议,在国外当翻译处理了难以计数的业务,这就是最好、最能说明问题的证据。如果作为一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连这种事也不承认,怀怀疑疑,那还有什么话可说!”我二话没说,扭头就走。我本应谦虚、示弱,以尽量不引人注目。不成为单位的众矢之的,不成为单位同仁们的嫉妒主攻目标;但对像那位女职员藐视我、凌辱我的话,我就不能保持沉默,不能示弱,不能委曲求全,宁可他们凭着手中的权力不给我办事,我也得当面回敬她的无知、无识以及她的那种势利眼。

曾将一家已经破产的中型企业挽救过来,并用了两年的时间使之重新焕发出活力的一位中年企业家,历经磨难,几经波折,终于成为当地工业战线上有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这个光荣的称号使社会上多少人羡慕不已,尊敬非常,但享有这个光荣称号的中年企业家却在受到社会尊敬的同时也招来不少非议、嫉妒及刁难,甚而间或伴有几封匿名的诬告信。面对社会的重视、企业职下的信赖,他再接再厉,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使企业的年利润逐年稳步增加,职工的工资、福利得以长足的保证。这是他事业的主流,根本之所在。但他不得不防别人对他的谋算。他在与兄弟厂的业务来往中,与主管上级的接触中,在社会上公开抛头露面的场合,他有时不得不有所保留,有所紧缩,示弱于别人面前,以力求减弱嫉妒的程度。他说:“我虽然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全厂职工的努力配合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距党和人民的要求相差还很远。更何况我这个人也只能勉勉强强领导一下我这样的人,要让我干别的,我可什么也弄不了,也没那个能力和本事。”他的示弱是否一定能减轻别人的嫉妒呢,这也难于十分肯定,不过总该使爱嫉妒他的那些人的良心有所发现吧。

任何一种成功、任何一种美事,都会招致他人的嫉妒,优越的生活条件也不例外。社会的现实一再表明,不管你是通过合法的收入换来了美好的生活,还是利用手中权力换得了豪华的生活,你都会遭到非议与嫉妒乃至记恨。前者应以善良的心肠对待周围生活不如自己的人,能解囊帮助点儿更好。也不妨向生活不如自己的人适当诉说一下自己的烦恼,诸如健康欠佳啦、儿女因盯着自己的钱财而相互不和啦、事业中的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啦等,以使对方感到人世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样,别人对你的嫉妒或多或少会减轻些。

至于那些完全因客观条件或偶尔的机会侥幸获得名利的人,似更应向他人坦诚地承认自己的成就的取得不值得夸赞,也无非是一种外因促成的结果,自己的能力更需日后逐渐培养。

凡真正的事业成功者,就应有一种宽阔的胸怀,对小名小利不应再去争,而要让给竞争的对手或其他人。这样,可使本来已嫉妒你的人不再与你为难下去,因为你已将小名小利让给了他。恰当地运用好示弱这种手段,实际上是对你身边的弱者的一种慰藉,使之心理上能有所平衡,从而减少你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消极、不利的因素。

9.畅所欲言

前项介绍H先生重整公司的例子,的确值得借鉴。这里将继续介绍他平时的作为。他就任董事长的头一天,便对全体职员表示:“从现在起,职员要比从前更加努力,高级干部的工作量要增加原来的十倍以上,而董事长的工作量要比你们的更多。”他每天早上七点二十分上班,八点半即召开主管会议。由于董事长率先示范,不只是主管级,连一般职员也纷纷提早上班,使得公司上下朝气蓬勃。

他一向有“董事长不是高高在上的人”的观念,所以引发他想出以下的构想。他宣布从早上七点半到八点半召开主管会议之间,董事长室开放,并鼓励大家尽量利用这一小时提出问题。

刚开始时,职员们都没有采取行动,董事长室时常是静悄悄的。但不久后,一个接着一个去敲董事长的门,董事长室的人渐渐增多,最后,一小时已不够使用。职员的士气愈来愈高昂,所以公司重建比预期的更快。

H先生鼓励职员敲董事长室的门,完全符合人的心理需求。他把自己置于随时策划的环境中,部下看领导如此用心,当然不会任意反抗。因随时可对董事长表达意见,纵有不满,马上就能消除,而且部下表达意见前,也会先整理谈话内容,无形中养成理性的态度,如果董事长严厉批评时,也会乐于接受。

利用这方法,H先生避免了不少无谓的反抗,并提高了职员的工作意愿。H先生为重建公司,采取宣泄方法,使职员能畅所欲言,的确是明智之举。只要平时能多给部下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部下接受领导批评的态度当然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