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道德经与无为管理
238800000032

第32章 3“万物并作”:柔道——乘法求量,快速复制

第六卷3“万物并作”:柔道——乘法求量,快速复制

马太效应:利润与规模成正比。

万物并作。

——《道德经》第十六章

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其发展都应该有“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的冲劲。这里的“柔道”就是“乘法求量、快速复制、保证质量”。企业的发展是在生存基础上更高级别的企业价值需求,是要以盈利为其最终目的的。因为发展需要极大的支撑成本,如果没有充分认识企业的生存现实,没有策略、没有目的地进行盲目扩张,那么将会导致盈利预期落空,现金流断裂,最好的结果无非就是“各领风骚三五年”,最终逃不过因“窒息”而死亡的命运。

新京报记者曾问过史玉柱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在大家眼里,你和马云似乎代表了两种形象。马云是注重社会责任感的,你是逐利性比较强的企业家。你怎么平衡处理商人逐利和社会责任的关系?

史玉柱的回答是:“我觉得,我和马云没有任何区别,我们是一样的。从公平角度,如果你把他划入好的一类,那么我也应该被划进去。如果你把他往坏的一类划,也把我划过去。关于社会责任和商人逐利,我觉得做一个企业,追求利润是第一位的。你不赚钱就是在危害社会,对这个,我深有体会。我的企业1996、1997年亏钱,给社会造成了很大危害。当时除了银行没被我拉进来,其他的都被我拉进来了。我的损失转嫁给老百姓,转嫁给税务局。企业亏损会转嫁给社会,社会在担这个窟窿。所以,我觉得,企业不赢利就是在危害社会,就是最大的不道德。”

商业的本质就是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获得最大利益,而企业家的终极使命就是赢利,发不出工资给员工是企业家的耻辱。企业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必须得有钱维持这个家庭的开支,才能维系企业的正常运转。如果没有利润的支撑,一切美好的设想都只能算是天方夜谭。因此,经营一个企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盈利,只有盈利才能保障企业的长远和持续发展,企业运营的最终目的是制造企业赖以生存的血液——利润。如果企业不在战略和具体执行中找到适合企业的盈利模式,那么再宏伟的战略最终都可能是一句空话,甚至成为企业巨大的成本,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实践证明很多企业大厦就是被这种包含着巨大风险的战略压塌的。从这一角度来说,企业实现快速扩张的策略可以借用乘法的思路,通过对已被企业证明为成功、有效的盈利模式的快速复制,实现量的突破,获取规模效应。

追求在全球产业分工中获得更高的利润,这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每个国家和企业的梦想。事实上,现在的商业资源的物质差异已经很微弱,而且可以被迅速模仿,但是资源的认识和使用方式却可以创造不同的盈利模式。取决未来战场上胜负的不是企业的商业资源有多么的不同,而是企业的盈利模式是否具有独特性。没有一流的资源但是有一流的盈利模式依然可以创造奇迹。可口可乐凭借一种简单的液体打遍天下无敌手,关键就在于盈利模式将其优势不断放大;肯德基、麦当劳靠快餐打天下,也是通过对其盈利模式的快速复制,将企业做强做大的;戴尔既没有突出的硬件技术,也没有庞大的研发能力,凭什么不断发展而且持续盈利?靠的就是独特的全价值管理盈利模式!它树立了很好的商业模式的典范。通过对这一模式的快速复制,戴尔建立了巨大的商业帝国。

盈利模式说到底就是一种对资源的认识和使用模式的设计过程。不同的企业基础不同,执行能力也各有差异,但是只要将资源的使用模式进行独创性的设计,使其扬长避短,成为一种有效的盈利模式,企业就有了扩张的基础。

从商业的最终目的来说,能盈利的模式就是有效的模式。虽然不同企业的盈利模式是基于不同的价值之上的,但只要找准这些价值,并呈矢量进行资源匹配,以使企业达到盈利目的,这一模式就是可以复制的。事实上,这一匹配过程可以随着企业对成本的承受能力的不断提升而提升,最终达到最优化,成为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的盈利模式。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今天,在任何一个产业中,竞争都趋于白热化,而需求却增长缓慢甚至停滞萎缩。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去瓜分和拼抢有限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无论采取“差异化”还是“成本领先”战略,采用哪一种盈利模式,企业获取获利性增长的空间都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何才能从血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才能启动和保持获利性增长?

企业管理者应清醒地认识到,流连于“红海”的竞争之中,将越来越难以创造企业的未来。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去寻找“蓝海”,开辟“蓝海”这一蕴含庞大需求的新市场空间。由于“蓝海”的开创是基于价值的创新而不是技术的突破,是基于对现有市场现实的重新排序和构建而不是对未来市场的猜想和预测,企业就能够以系统性的、可复制的方式去寻求它,使企业启动和保持获利性增长。这就是最高境界的柔道。

目前,在我们的视野中,不仅已经有了华为、中集、联想、海尔——正在以“柔道”做大做强,而且还看到一大批规模还不如它们的企业——同样在以坚定的意志向着这一目标而不懈地努力着。只要有这样一批企业,一批企业家,那我们一定可以期待中国版的戴尔、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将会出现在世人面前。

如果企业在某一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成为了这个领域的专业公司,形成了完整的文化、品牌、制度、服务等良性发展的体系,那么这个企业就要开始做乘法,快速复制盈利模式,实现规模扩张。因为这时候面对的对手,可能是一些有实力的投资机构与集团或跨国公司等等。没有一定的规模,就没有成本优势;没有一定的规模,就没有足够的位置留住人才;没有一定的规模,不能有效发挥企业品牌的价值,将丧失良好的发展机会。所以做乘法成为必然的选择。乘法往往是通过异地扩展或连锁加盟等形式实现的,将核心价值快速复制到各分支机构或加盟机构,以几何级数的成长与发展实现品牌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