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有青春期男孩:父子共战青春期必读书
2390400000022

第22章

文博有点先天不足,到四五岁时,才会说话走路。走路摇来摇去像鸭子,数学只能考四五十分,这个梦想与他实在是无法对接。出国不是容易的事情,即使是优秀生也不一定有机会出国,何况像文笔这样的孩子。但当爸爸听到儿子的这个梦想后,还是很感动。父亲知道,儿子是不知道出国之艰难,离他这样的孩子有多遥远,他只是从大人的谈论或是电视上得来的一些朦胧的认识。但至少他觉得这是一件很有出息的事,有克服困难的意识,而且有着感恩——“我会回报所有关心我的人”。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他的心中也萌生着一份美好的情愫。

父亲对文博说:“儿子,有梦想就有希望,爸爸相信你一定可以实现这个梦想!”文博高兴地点点头。从那以后,父亲经常上网查询出国留学的资料,并将一些著名大学的照片打印出来,挂在文博的房间里。在父亲的支持下,文博的成绩突飞猛进,英语水平逐步提高,几年后,他被国外的一所大学录取,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孩子总是伴随梦想长大,有梦就有希望。梦想属于每一个孩子,而不是优秀生的特权。而很多父亲往往用世故的眼光去评判孩子的思想、行为,于是后进生有一个美丽的梦想,便成了笑料。其实,透过文博的梦想,父亲应该关注的是一个孩子心中的那份美好的情愫,而不是梦想与现实间的距离。文博的无“自知之明”,正是她的可爱之处;而他父亲的用心倾听和支持行动,是一个英明之举,他让自己的儿子最终飞上了梦想的天空,自由翱翔。

人类最可贵的本能是对未来充满幻想,对明天充满激情。尽管这些幻想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尽管有些孩子的梦想永远都不能实现。但是,每一个孩子都在憧憬着未来,并会为这或远或近的“未来”投入他们全部的努力。

梦想就像人体成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缺少它,大脑的营养就跟不上,思维就会迟钝,没有想象力、创造力。青春期是多梦的季节。一个真爱孩子的父亲应当精心保护孩子的梦想,应为他有了“理想的我”而感到欣慰和自豪,并给予肯定。这样,梦想的种子就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不切实际就有可能变为奇迹。

给男孩说话的权利,让他敢于发表意见

男孩进入青春期后,一坐到饭桌前,就喜欢开始他的“演讲”,讲他和同学的故事,讲他看到的、想到的有趣的故事讲给家长听。有时讲得兴致勃勃、眉飞色舞,忘记了吃饭。遇到这种情形,许多父亲总是冷着面孔、制止孩子,“有话吃完饭再说”。但到吃完饭后,男孩又不想讲了。

其实,处于青春期的男孩智力开始飞跃发展,饭桌上的演讲是男孩身心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父亲,不应该对这种现象予以简单甚至粗暴的制止。否则,久而久之,男孩就会变得沉默寡言,不爱说话,不喜欢发表意见,甚至不愿意与父亲交流。

某报纸曾刊登过这样一篇短文:一个男孩17岁了,他发表看法时,总要用眼睛朝父亲看一下。若父亲面带微笑则相安无事,说得精彩;若看到父亲把眼睛瞪得大大的,脸色凝重的话,男孩便尴尬地笑说“啊,没有了。”这种强势的父亲教育,容易造就没有能力面对事实、不知如何应对和表达的孩子。

实际上,男孩进入青春期后,也就会进入所谓的“叛逆期”。这一时期是男孩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成长期。但有的父亲却在为孩子觉醒的自我意识而烦恼,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男孩“不听话”了,而且自己的主张越来越多。随后,父亲与孩子的冲突也就越来越多。

对于一个已经有自己的主张的孩子来说,乖乖地“听话”是一种痛苦。有一个22岁的大学生,父母都是很成功的人,尤其是他的父亲,有一种很强势的性格。从儿子很小的时候,他就以儿子特别听话为自豪。连这个孩子大学学的专业,都是父亲亲自选的。最后,这个孩子休学回家,回到父亲身边,再也不愿意出来,甚至一刻见不到父亲,他就没有安全感。

在男孩的一生中,父亲永远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力。父亲的教养方式,直接决定着男孩将成为怎样的人。很多时候,父亲的强势,带给男孩的不仅是一时的不愉快,更有对其幼小心灵的伤害。这种伤害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非爱行为”,是以爱的名义,所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孩子按照家长的意愿去做。就像一本书的名字《都是为你好》,但却会让孩子产生自贬和羞耻的感觉。所以,随着孩子的成长,应该给孩子越来越多的自由度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利。

父亲应鼓励男孩有自己的见解,在男孩发表意见时,即使是错误的,也要让孩子说完,然后再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孩子的正确意见,父亲应该积极肯定和表扬,增加孩子主动表达的自信心。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男孩,成长后进入社会,面临问题时必定不会产生非理性的行为,而能以适度的语言沟通、说明,并找到解决办法。

小涛的爸爸是个很民主的人,在家里,他允许小涛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他说得没有道理,爸爸也不会批评他。

周末,爸爸带小涛去参观一个书画展。事先,爸爸没有告诉小涛里面的画全部是一个人的作品。小涛在仔细地看完每幅画后,对爸爸说:“爸爸,这个画家的画真好。”爸爸觉得很纳闷:儿子怎么会知道是一个人的作品?他问儿子:“是吗?你觉得好在哪里啊?”小涛回答道:“这些画的颜色搭配很好看,笔法也很大胆。”爸爸听了小涛的话,满意地笑了。

很多男孩不敢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怕说得不恰当,会受到父亲的责备。而小涛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和他爸爸平时鼓励孩子勇于发表意见是分不开的。

充分尊重孩子说话的权利,不是放纵孩子的行为,也不能视作是听任孩子的狡辩,这是一种家教的艺术。

首先,有利于双方的交流,只有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孩子才会信任父母,愿意把真心话掏出来,家长教育孩子也就能有的放矢,从而帮助孩子端正思想。

其次,有利于孩子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促进身心的良好发展。孩子有了向父母倾诉内心感受的机会,就会跳出压抑的心境,克服自卑感,从而增强自信心。这对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是个极好的机会。

另外,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用合适的方法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人,这是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体现,因为孩子会对自己的问题和表达方法进行缜密的思考。

所以,想要孩子拥有稳重、成熟、乐观、幽默、单纯的性格,父亲就应给孩子提供一个允许孩子自由发表意见和讨论的空间。要做到这一点,父亲要注意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方面,父亲应该适当地引导男孩的自发“演讲”,并将其发展成为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自觉行动。比如,组织“家庭演讲会”、“星期日家庭演讲比赛”、“邻里间的聚会演讲会”等形式,以培养孩子的观察、思维、记忆、言语表达等各种能力。并要指点孩子把事情讲清楚,把话说明白。父亲可对孩子的演讲题目划范围,提要求,但不要限定过多过死。父亲可通过DV、录音机将孩子所讲的过程录下来,再播放给孩子听,以提高孩子的兴趣。

另一方面,“反问”是很重要的技巧,不仅给孩子一次再说明的机会,也能增强孩子的思考能力、语言逻辑,减少误解。比如,儿子:“我有一个想法,可以现在说吗?”父亲:“好的,请说。”儿子讲完后,父亲可以说:“你的意思我不是很清楚,能不能再说一次?”

父亲千万不能因为男孩小,就疏忽了他阐述自己看法的自由。一味地指责和粗暴地说教,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孩子有值得赞赏的观点,家长就应支持;孩子认识上存在误区,家长就要循循善诱启发开导。给他说话的权利,倾听他的内心想法,是走进男孩内心世界的一座桥梁。

让男孩大声说出自己的要求

鼓励青春期男孩说出心里的需求和要求,是保证男孩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之一。青春期男孩有时会在父亲面前闹情绪,就是因为他的内心情感没有得到合理宣泄。因此,父亲要鼓励男孩说出心里的要求,给他的不良情绪提供一个出口。

青春期男孩能够主动说出内心的要求,也是亲子成功沟通的第一步。父亲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亲子交往环境,这样,青春期男孩才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男孩只有乐于和父亲交流沟通,才能够向父亲敞开心扉,说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胆怯、疑惑、奇思妙想、要求、建议。

另外,青春期男孩能够自由、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要求,可以提高他很多方面的能力:父亲在让男孩大声说出自己的要求和想法的过程中,他的个性得以张扬,心灵得到了放飞,思想得到了解放,自主意识得到了加强,自尊和自信得以提升。

面对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父亲要很好地观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辨别什么是应该满足的,什么是不应该满足的。

首先,每当男孩提出一个要求时,父亲应当亲切、耐心地询问孩子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要求,如果是合理的,就给以满足。但合理的满足一过头,也可能变成不合理,因此父亲必须把握一个合适的度。

其次,父亲可以对男孩的合理要求可以使用延时满足的方法。延时满足,即延长时间来满足愿望、需求等。如今,家长对孩子欲望的满足大致可以分为5种:延时满足、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

教育专家提倡,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接触“延时满足”和“适当不满足”的情况。经常处于“即时满足”的男孩,容易性格急躁,且因为所有的东西都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而不会珍惜,无法感受到幸福。长此以往,还会让他觉得唯我独尊,不懂得尊重他人。而能够坚持等待的孩子,在成人后更容易获得成功和幸福。

从某种意义上说,延迟满足是一种自控能力或未来定向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结果。青春期是男孩自我意识变化迅速的时期。因此,在这个阶段,父亲要营造一种氛围,让男孩在自主、主动的行动中获得心理和物质的满足。比如,父亲要让男孩付出一定的劳动才能满足他的要求,以便让孩子在愉快的时候,也知道劳动的艰辛,从而培养体谅父亲的情感。同时,父亲要给予男孩一定的引导和约束,特别是要在一些情境中推迟其需要的满足。

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从易控制的事做起。时间一长,男孩就会把它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素质和能力。但父亲要注意一点,虽然延时满足很重要,但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采取延时满足政策。父亲要认真倾听青春期男孩提出的要求,加以判断,决定哪个能马上满足,哪个需要等待,哪个根本就不能满足,将延时满足与即时满足、适当不满足灵活应用。

父亲要明确一点,让青春期男孩大声说出心中的要求,并不意味着父亲就要满足男孩的所有要求。有的父亲很善于倾听男孩的要求,对于男孩的一些物质要求,无论是吃的喝的,穿的还是玩的,只要孩子张嘴说要,父亲则会毫不犹豫地加以满足。他们认为,自己有这个经济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也没什么困难,为什么不能让孩子高兴呢?甚至没有经济条件的父亲也声称:“没钱借钱也要给孩子买,别的孩子有的,咱的孩子不能没有。”这种做法是很不理智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孩子提出的任何需求,父亲都不打折扣地加以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会在心里形成一个定势:我要什么就有什么;我想要的东西没有得不到的。这样一来,在未来的独立生活中,孩子会出现诸如缺乏奋斗意识、缺乏耐性、任性、抗挫折能力差等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难免使孩子饱受挫折和打击,严重者由此产生忧郁、躁狂等心理疾病。

另外,教育专家也指出,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绝对不能满足,迁就和顺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实际上是助长他们的“自我为中心”,这种自我意识的无限膨大,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自利,完全不懂得对家长的感激,认为一切是理所当然的。

在一个单亲家庭,男孩在几年前没有了妈妈,爸爸一个人支撑一个小诊所,没有人帮忙。为了儿子,爸爸没有选择再婚,父子俩相依为命。爸爸总觉得孩子没有妈妈的爱很可怜。为了补偿这一点,爸爸总是满足儿子的要求,儿子说什么就是什么,儿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儿子逃学不上课到网吧上网打游戏,爸爸不让去,他就要求爸爸在家里买一台电脑,为了儿子能在家里,爸爸就满足了他的而要求。久而久之,男孩养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

父亲要拒绝男孩的不合理要求,让他明白,这个世界并非可以为所欲为,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一个不曾被拒绝的孩子长大后是经不住挫折考验的,为了孩子的幸福,父亲应施以理智的爱,学会对孩子说“不”,也就是说父亲要狠下心来,不要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但父亲要注意一点,在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能这样做,把拒绝的理由明确地告诉他。

听懂弦外之音,理解男孩的话中话

和青春期男孩对话是一门有规则的独特艺术,男孩的谈话信息里经常有需要解读的密码。

谢斌上中学后,父母为了让他多方面发展自己,就想让他参加摄影培训班。第一次去培训班时,父母陪着他。谢斌看着墙上的照片,大声问道:“谁照了这么难看的照片?”妈妈感到很尴尬,她不满地看着儿子,赶紧告诉他:“把这些漂亮的照片说成难看是很不礼貌的。”父亲明白谢斌话中隐藏的含义,笑着说:“在这里,你没有必要一定要照出漂亮的照片,如果你喜欢,你也可以照出一些简陋的照片。”谢斌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因为他已经得到了自己隐藏的问题的答案:“如果一个男孩摄影不好会怎样呢?”

接下来,谢斌拿起一个坏了的照相机,大声地问道:“谁弄坏了这部照相机?”妈妈回答说:“谁弄坏了它跟你有什么关系呢?你又不认识这里的人。”事实上,谢斌并不是真的对那个名字感兴趣,他想知道弄坏相机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理解了这个问题之后,爸爸给了一个适当的答复:“照相机是拿来拍照的,用得久了或不小心碰到硬物,就会坏掉。”谢斌看上去很满意。爸爸的谈话技巧让他得到了必要的信息:“我的父亲很好,即使照相照得不好,即使相机弄坏了,他也不会马上生气。我不需要害怕自己如果学得不好会挨骂。”谢斌和父母说,他决定参加这个培训班。

父亲在和男孩沟通时,要学会耐心聆听孩子的话,留意孩子没有明确说出的思想感情。孩子可能会因为自尊或是别的原因,无法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但又很想让父亲明白,这就需要父亲善于听孩子的弦外之音。

开家长会时,老师特意强调了方宇的成绩有所下降,要求家长给予注意和帮助。回家后,方宇本以为爸爸会训斥他,可是爸爸没有。相反,他还耐心地询问方宇,是不是最近有什么事情不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