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有青春期男孩:父子共战青春期必读书
2390400000005

第5章

关注青春期男孩,与他进行情感交流

父亲是与男孩接触的最早的人之一,也是男孩一生成长的指路人;既是男孩接受家庭教育的首任教师,也是其名副其实的终生导师。父亲对青春期男孩的爱,主要体现于教育他成长的过程之中——关注他的生活与学习,与他进行情感交流,为他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莫以成绩论英雄

天下的父亲都希望自己的儿子成才,对儿子的学习成绩通常十分重视。即使平时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辅导他的功课。但每逢考试,不分大考小考,父亲总要问一问成绩,看一看分数。孩子得了高分,孩子得意,父亲也高兴,又是赞许,又是奖励。父亲这样作,肯定孩子学习上的成绩,与孩子分享成功的欢乐,鼓励孩子继续进步是正确的,也是应该的。因为人都需要别人的关怀,需要鼓励,何况孩子。

但是,有的父亲一看到孩子的成绩不好,或是考试不及格,脸马上就沉了下来:“怎么考得这么差?真丢人!”或者:“不及格,你的书怎么读的?真是蠢死了!”羞耻之心,人皆有之,孩子没有考好,或者不及格本来就有些着急和不好意思,甚至难受。因而,这时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亲的关怀。如果父亲能关心他一些,帮助他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从中吸取教训,努力学习,男孩也可能会奋发努力,赶上进度;反之,如果一味指责,孩子只会更加悲观、失望,甚至内心很可能反抗:“丢人就丢人,我笨,我学不好!”进而走上撒谎、涂改成绩的道路。这样的事,不是没有,而是经常发生。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儿。”“分数”教育是应试教育在家教中的反映。虽然素质教育已提出多年,但实际上,现在很多家庭教育仍属于“分数”教育。

有的父亲并不考虑男孩的自身条件,不顾一切地逼孩子拼命读书,从而让孩子稚嫩的心灵承受超负荷的重压。孩子非但没有做知识的“主人”,反而沦为分数的“奴隶”。那些成绩一般的男孩由于能力或其他因素所限,常常难以达到父亲的高要求,因而遭到父亲的否定。

青春期男孩屡遭失败,就会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这不仅使男孩得不到自信心所形成的必需的成功体验,而且会使男孩由经常的自我怀疑进化成自卑,由厌学变成厌世。

父亲要尽量放弃传统的“分数”教育,而应该更多地去关注男孩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尽量留住孩子最宝贵的兴趣和同样宝贵的创造性思维。不要用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好坏,也不要以分数高低为荣辱,更不要把孩子人生的最大“砝码”仅仅压在学习成绩的拔尖上,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美好的品格和良好的动手能力,远比考试成绩第一名还是第十名更为重要。

一位做教育工作的父亲向别人谈起他对自己孩子“分数”的感受,与一般的父亲有很大不同。“我希望儿子将分数看淡些,别太在意别人对他的期望,分数带给他的压力会阻碍他个人的成长。孩子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成绩好坏并不能显示个人的创造力和想像力,而实际上,制造力和想像力才弥足珍贵”,“我试着和孩子讨论课外的游戏及活动,这些活动不具任何分数竞争的色彩。如果我和孩子有更多相处的时间,我愿意带孩子多做一些户外话动,收集一些花草,询问一些针学性的问题,并让他以不同于学校的制造性思考方式学习各种事情。”

教育专家说,孩子的学习成绩差几分、十几分甚至几十分,对孩子的成才影响不大,关键是要孩子“学会、弄懂、能用”。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孩子学了多少文化知识,考了多少分,而在于他是否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一位翻译官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情。他说自己上初二时,一听说考试,心里就紧张。因为:第一,他刚刚从外地赚到那所学校,一切都不熟悉,也不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在这里究竟处于怎样的水平;第二,在原来学校学习的课本和新学校的不是一个版本,原来学校是五四制,那里是六三制,不知道在知识衔接方面是不是存在问题。想到这些,他不知道自己能考个什么样子。学校要“摸底”,可他心里实在没底。

尽管事先知道会考得不好,结果还是让他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英语不仅考得不好,而且是糟透了:50分。他一下傻眼了,要知道,试卷的满分是150分。他几乎是哭着回了家。爸爸见他伤心的样子吓了一跳,急问他怎么了。他抽噎着告诉爸爸考试的情况,爸爸却笑了:“我以为出什么事了,没事的,别哭了。”

见爸爸不当回事的样子,他以为爸爸没听清楚他的考试成绩,于是就高声说:“我英语只考了50分,满分是150分!”“50分怎么了?你也不愿意这样的,对吧?所以这不是你的错误。为什么会考50分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你刚转到这所学校,两地学习的课本不是同一版本……所以,考这么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只能代表过去,不能说明将来。从现在开始努力,你会很快追上去的,爸爸相信你有这个能力!”爸爸拍拍他的肩膀,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他心里一下子感到很温暖,用力点点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此后,他很用心地学习英语,爸爸经常鼓励他要对自己有信心。很快,他的英语成绩就有了起色,期中考试,他的英语成绩是115分,期末考试则考了140分。几年后,他考入一所重点大学学习英语专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一名出色的翻译官。

作为父亲,眼睛不能只盯着男孩的分数,而应该培养男孩的学习兴趣,提高他的学习能力,让他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让他自觉、快乐地学习。

帮助男孩走出厌学的阴霾

厌学,顾名思义就是讨厌学习,孩子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情绪上的失调状态。

厌学是中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学习障碍之一。据调查,中国学生厌学的比例相当大,尤其是中学生,有厌学情绪的占学生总数的15%以上。

关东是一个16岁的男孩,在同龄人为了升学而拼搏努力时,他却已经在家待了一年多的时间。

小学时,关东是个人见人夸的好学生。由于父母工作忙,关东经常要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那时的关东成绩优秀,而且特别懂事,父母都为有这样的好儿子而深感骄傲。

升上初中以后,关东就读于一所市重点中学,学习难度加大,环境的变更等等,对关东产生了很大影响,开始时关东还能努力适应。第一次期中考试之后,关东的成绩不够理想,导致他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关东开始变得不爱说话,缺乏自信,上学对他来说渐渐成为了一种负担。这时,关东的父母依旧忙于工作,除了在生活上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外,还总向他强调他们对他的学习没有要求。市重点中学中优秀学生很多,处于中等的关东也没有引起老师足够的重视。随着期末的临近,关东的心事越来越重。终于有一天,关东再也承受不住,痛哭流涕着对爸爸说再也不想上学了。惊慌失措的爸爸也没了主意,只是觉得儿子太可怜了,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此后,关东父母对他的关爱大大增多,但无论父母怎么做工作,关东就是再也不去上学了。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的孩子往往对学校怀有长期的害怕情绪,无法参与和适应学校的日常生活规律。他们不愿意上学,以头痛或生病为借口,如果强迫他们上学的话,他们就哭叫吵闹,纠缠不休。从医学上讲,厌学也可能出现一些生理症状,如头痛、恶心、昏昏欲睡、没有胃口、心跳过速和头晕等。如果孩子不去上学而待在家里,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一般来说,青春期男孩厌学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其一,很多青春期男孩讨厌的并不是学习本身,他们讨厌的是那些无法选择的、艰涩的学习内容和乏味僵硬的学习过程,以及只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因此,他们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缺乏学习的心理动力,对所学的知识内容缺乏兴趣。

其二,与老师和同学之间均未建立良好的关系,或自尊心受到伤害,对学校有消极情绪。

其三,缺乏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只爱听表扬的话,经不起批评和挫折,心理自卫能力差,这一点与在家庭中受到过分娇惯有关。优越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少了动力,多了惰性。中国的古语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现在的孩子从小就生长在衣食不愁的环境里,他们没有受过苦,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苦,因此也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甜,更无从知道甜是必须通过努力得来的。

对青春期男孩的厌学情绪,父亲既要冷静处理、正面教育,又要防微杜渐、防患未然。具体来说,父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让男孩了解学习的本质

很多时候,青春期男孩并不清楚学习应该学什么,学习到底有什么意义,现行教育体制对成绩的强调几乎是他们对学习的唯一印象。这样,成绩不好的那还对学习的厌恶也就非常自然了。

父亲应该与男孩一同探讨学习的本质,降低他对成绩的关注,重新认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强化他对学习过程的兴趣。

2.给男孩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

父亲需要帮厌学的男孩定一个适当的学习目标。刚开始,目标不要过高,过高的目标容易使男孩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当然,目标太低则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所以,父亲确立学习目标必须要根据男孩的实际情况来定。

3.帮助男孩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一般来说,孩子逃学、厌学都有一些具体的原因,如有的孩子是因为学习基础太差,怎样用功学习也赶不上去,干脆不想学了。对这类学习基础差的孩子,父亲要在家里抓紧“补课”,尽快使孩子补齐漏洞。

还有的男孩非常渴望学好,但却缺乏正确的方法。久而久之,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会大幅下降,对学习产生习得性无助等问题,因此就开始逃避学习。父亲要教会他学习的正确方法,让他在学习时变得轻松,从而更能享受学习的乐趣。

另外,有的男孩受到某一位老师的训斥,对这位老师有抵触情绪,因而殃及对这位老师所任课程的态度。对这样的男孩,父亲可以通过谈心的方式,与他进行沟通来解决问题。

4.父亲要丰富自己的知识

当父亲一再教育男孩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给物质奖励时,不见得能让男孩摆脱厌学心理。而父亲刻苦学习、钻研业务的好学精神,却能有效地启迪孩子刻苦学习。

父亲要努力学习,丰富知识面。现在的孩子成长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时代,面临着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多。男孩对英语、网络、文学、美术、音乐、舞蹈、体育、科技以及外国的文艺、影视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这就要求父亲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充实和更新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要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科技、学历史,还要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当然,这不是要求父亲什么都懂,什么都精,但如今是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努力成为学习型父亲,应该说是为人父亲的基本要求。否则,在面对男孩提出的问题时,父亲“无可奉告”,就会伤了男孩的求知欲,也会损害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将男孩引进书的世界

书本是知识的海洋,是青春期男孩认识和了解世界的又一个重要窗口。生活中,有的父亲很支持儿子看书,但仅限于教科书,不允许男孩看课外书。一旦发现男孩看“闲书”,轻则训斥,重则打骂。

事实上,青春期男孩正值智慧突破的时期,他对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与需求感,如果父亲从中阻挠、限制,不但不会提升他对课业的学习意愿,反而可能中断了男孩的学习机会。而且,在学校时因为各学科的学习压力,男孩几乎没有时间读课外书。回到家里做完功课,父亲又不允许男孩读课外书,等到了放假,父亲还是让孩子死读课本……父亲的初衷是不希望课外书耽误男孩的学习时间,可是,男孩没有足够的阅读量,阅读理解能力上不去、语文阅读成绩举步维艰、作文水平停滞不前,一些需要有良好的理解力才能获得高分的学科也深受其害,更谈不上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了。

其实,课外书是教科书必不可少的补充和拓宽。不错,学校教育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但主要渠道并不是唯一渠道,它不可能面面俱到,因为教科书的内容不可能也无法无所不包,这就得靠其他渠道来补充,课外读物就是它最好的帮手。

乔治·路易斯在阿根廷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作家,他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1899年,乔治·路易斯生于布宜诺斯艾丽斯的郊区。他的父亲乔治·博格斯是一位民事律师,同时也是一位兼职的心理学老师及作家。

乔治·路易斯每次谈起自己的父亲,那种感激之情都溢于言表。他曾经在许多场合称,父亲是一生中给他鼓舞最多的人。

乔治·路易斯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的父亲非常有学问,而且他像所有的读书人那样心地善良。从前,父亲曾经告诉我应当好好看一看士兵、军装、军营、军旗、教会、主教及肉铺,因为它们有可能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掉。我可以自豪地告诉自己的孩子,我的确见过它们。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父亲的预言还没有得到验证。我的父亲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他喜欢默默无闻地工作……他的偶像是英国作家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以及英国诗人、文学评论家斯温伯恩。作为一位读者,他对两方面的书籍感兴趣。首先,他喜欢阅读玄学及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其次,他喜欢阅读文学及有关东方文化的书籍。正是他向我展示了优秀诗篇的力量,让我认识到那些优美的诗句,不仅是一种交流的手段,而且是魔术般的符号,是沁人心脾的音乐。”

当被别人问起什么对他早期的成长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时候,乔治·路易斯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父亲的书房。实际上,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早年的许多时光,都是在父亲的书房中度过的。父亲书房里的情景至今我都仍然历历在目。数千本书都整齐地放在玻璃书架上。以前的许多事情我都忘记了,可那些我时常读的书却是永远也忘不掉的。”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乔治·路易斯爱上了阅读英文诗,并且养成了遇到不懂的地方,喜欢查阅字典和百科全书的习惯,最终成为一个名作家。

阅读可以培养青春期男孩的学习兴趣、丰富他的心灵世界、开阔他的视野、提升他的文化底蕴。因此,父亲要将男孩引进书的世界,让他爱上阅读。那么,父亲应该怎么做呢?

1.父亲要“会”阅读

要让男孩爱上阅读,父亲首先要“会”阅读。对父亲来说,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