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有青春期男孩:父子共战青春期必读书
2390400000009

第9章

与青春期男孩做朋友,减少他的叛逆

爱是一种互动的过程。父亲与青春期男孩做朋友,可以促进双方之间爱的升华。青春期男孩的心中有一团叛逆的火焰,父亲要经常与其沟通交流,成为他的“铁哥们”。这样,男孩就会愿意与父亲合作,听父亲的话。

尊重男孩是合作的前提

男孩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父亲给他足够的尊重。不要以为孩子没有尊严,不要以为只有成人要面子,当父亲悄悄地告诉男孩这样做不对,应该及时改正,甚至用一个眼神和一个微笑来制止男孩的某些行为时,男孩还是乐于接受和改正的。

当男孩进入青春期以后,更需要父亲的尊重。让男孩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来发展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这对男孩的心理成熟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父亲不能总是按自己的愿望塑造孩子,要学会尊重孩子,使孩子在被尊重中树立面对未来和挑战未来的信心。

事实证明,受到父亲良好尊重的男孩同父亲大都非常合作,他们待人友善、懂礼貌,同大人讲话没有一点局促感,自我独立意识强。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些都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伟大的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意识也就越淡薄。”在青春期男孩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父亲给予更多的鼓励、支持、理解和尊重,给孩子营造这样的家庭环境,这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而且,在鼓励与尊重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也必然充满希望和自信。一般来说,要想成为尊重男孩的父亲,父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尊重男孩的权利

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是一个权利的主体。他们不是父母的附属物,他们的人格、尊严受到国际、国家和地方各种法律法规的保护。不是因为孩子长大了,有能力了才需要给孩子以尊重。

孩子的权利范围是很广泛的,其中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是孩子的基本权利。孩子的不加辩驳、不会辩驳,往往使成人忽视了他们应有的权利。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时常发生孩子的权利受到侵犯的事件。有的父亲认为,给孩子那么多的权利,孩子还怎么管呢?不是无法无天了吗?

其实,这些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个懂得珍惜自己权利的人,比一个不珍惜自己权利的人更容易教育,因为这说明孩子在成长。而且,孩子的权利是在教育孩子怎样更好地做人,而不是教育孩子逃避父母的帮助和指教。

一年夏天,培训学校的教导主任对黄华说:“暑期有一个夏令营,会有很多外国学生参加,是个锻炼英语的好机会,名额有限,我给你儿子留了一个。”教导主任如此关照,黄华自然是千恩万谢。

不久,学校开始办理夏令营手续。黄华看过价格后,觉得费用很高,但为了儿子,他还是乖乖如数交钱。谁知,儿子参加夏令营的事前培训之后,回家宣布:“这个夏令营是骗人的!6天改5天,没有多少活动,而且只有两个外国学生,我不去了!”“钱都交了,怎么能不去呢?”黄华说。“那就退钱呗!”儿子态度很坚决。

这件事让黄华有些犯愁。教导主任给的机会,怎么好意思退?再说,多一天少一天有什么大区别?去了就会有收获。这种惯性的理由在黄华心中上升的时候,另一种声音响了起来:“要做孩子的法官,先当孩子的律师。”黄华突然意识到,儿子的态度是有道理的,而一味忍让的态度不应让孩子接受,应该就势给儿子一次机会。

黄华调整了一下心态,平静地说:“去不去参加夏令营是你的权利。如果决定不去,你要负责向教导主任解释清楚,并办好退营的手续,行吗?”稍有社会经验的人都明白,退营是一件挺麻烦的事,谁办夏令营愿意参加者退呢?况且,已经到了出发前的培训阶段。不料,儿子却毫不犹豫,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儿子办妥了全部退营手续,将钱如数交回。

孩子对自己的权利的意识在青春期时处于萌芽状态,父亲肩负着唤醒孩子权利意识的任务。父亲一定要尊重男孩的权利,并且指导男孩“这是你的权利”,“你可以决定这件事情”等。久而久之,男孩的权利意识就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才会知道捍卫自己的权利。

2.父亲要放下虚荣心

要尊重孩子,父亲就需要放下自己的虚荣心。孩子只是在过他的少年时代,他不应该因为大人的某些需要,牺牲本应属于她的欢乐。

今年春节,杨先生带儿子回老家。老家亲戚多,见了儿子都非常喜欢。而黄先生则不停让儿子叫这个好,叫那个好。开始时,儿子还挺配合,叫得又清楚又响亮,赢得了许多赞扬,杨先生也觉得很有面子。但不久,他就有些抵触了,对杨先生的要求装着没听见。

找个机会,黄先生偷偷问儿子:“你为什么不叫人?”“我不喜欢叫,那么多的陌生人,老是叫很烦的。”从此以后,客人来了,杨先生只提醒儿子要叫人,愿不愿意就由他了。而且,在别人鼓动儿子唱歌的时候,杨先生也不表态。杨先生觉得,让儿子主动与陌生人(对孩子而言)打招呼,或是表演这表演那,多少都有些虚荣心在作怪。

生活中,很多父亲热衷于让男孩读英语、学美术、练舞蹈、考钢琴。在这些过程当中,有多少是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又有多少是大人的虚荣心使然,这是一个必须认真区分辨别的问题。

3.尊重要有度

育人如同育树:“能顺木之天,以至其性焉尔。”这是指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由发展。但是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尊重孩子却有一个“度”的问题:只有讲究好分寸,把握好尺度,才能使家长的有意引导和孩子的自主发展达到和谐的统一。

尊重孩子,不等于对孩子言听计从,尊重过头等于溺爱。尊重孩子,是给孩子与大人一样的同等权利,包括拒绝、申辩、选择的权利。但是,孩子拥有的不仅仅是权利,同样也有义务,也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否则,孩子会错误的以为,这个世界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男孩也有小秘密,父亲要尊重他的隐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孩子当然也不例外。当孩子有了“小秘密”以后,说明他正从幼稚走向成熟,善思考,有见解。尤其是日记,在某种程度上是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表露。发现了自我世界的青少年,虽然被自己家庭的成员和朋友紧紧围绕着,但仍不免会感到孤独。日记就如同一位亲密的朋友,它是中学生倾吐心声的对象,是一位听了自己的话绝不向任何人饶舌的理想听众。

天下没有不关心孩子的父母,尤其是孩子进入了青春期以后,有很多事情不再愿与家长分享,一位父亲说:“儿子越大越不听话,不像从前那样,有什么事都和我讲。有些事还背着我做,有些东西藏起来不让我看见,同学之间的书信和他自己的日记总要放到安了锁的抽屉里,我对儿子的这种行为感到不安,怕儿子染上坏毛病。”于是,很多父亲就开始使用自己的招数来了解男孩内心的秘密,比如,有的父亲会偷看青春期男孩的日记、信件,偷听电话等。

非凡走在上学的路上,忽然想起昨天晚上的作业忘记放进书包里了,于是急忙往家跑。当他掏出钥匙打开家门,看到爸爸正从自己房间里走出来,脸上带着不自然的表情。非凡走进房间去拿作业,一推门,愣住了,他看到自己书桌的三个抽屉全部敞开着,自己的日记本、同学们送的生日礼物、贺卡乱七八糟地堆在桌子上。

非凡非常生气地质问爸爸:“你为什么翻我的抽屉?”没想到,爸爸却比他还生气:“怎么了?我当爸爸的看看儿子的东西还有错吗?”“可是你应该经过我的允许才能看!”非凡也毫不示弱。“小孩子有什么允许不允许?别忘了我是你爸,好了,快去上学吧!”爸爸毫不在乎地对非凡说。后来,非凡把书桌上的抽屉都上了锁,就连日记本都换成了带锁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都希望有自己的秘密和个人空间,这也就是所谓的“隐私”,这是人类的心理需求。人的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也是有轨可循的。婴幼儿时期,孩子一切依赖父母;少年时期,孩子也许仍把父母当做学习、模仿的第一榜样,但是,进入青春期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成人意识的出现,他们要在更广的范围内接触社会和人生,此时,人的隐私内容发生了变化而且范围逐渐扩大。

作为父亲,想了解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很正常,但试想,谁愿意和别人一起分享自己的秘密呢?当然是他信任的人。如果父亲想了解儿子的内心,让儿子愿意对自己说出他的小秘密,建立信任关系才是一个最好的办法。可是偷看日记却是在打破信任,信任的打破很容易,但要重新建立却很难。有的男孩说,他们为了防备父亲偷看自己的日记,就准备了两个笔记本,一本是写给父亲看的,上面写的都是努力学习之类的假话;另一本则是自己真正的心里话,当然也有对异性同学思念、爱慕的话。

另外,有的父亲翻看男孩的书信和日记,然后把其中一些内容当做男孩“错误行为”的证据,拿去指责孩子,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这样的做法进一步关闭了亲子之间沟通的渠道,最终会伤害男孩脆弱的心灵,让男孩的心理畸形发展。男孩在学习的同时,还得思考一些防备父亲的方法,无异于让男孩把父亲当成敌人来对待,长期下去,这个假想敌很可能就变成离了真正的敌人。

有一幅四格漫画,配有这样四句话:“你翻看了孩子的书包”,“你偷看了孩子的日记”,“你拉开了孩子的抽屉”,“你也锁住了孩子的心,请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如果父亲有想“了解了解”的欲望,大可不必通过偷看孩子的日记这一途径,完全可以采用别的方式,比如,跟孩子谈心,借某个话题巧妙地、不动声色地“旁敲侧击”等。总之,作为父亲,必须尊重男孩的隐私,就如同在工作中尊重自己的老板一样。

一位父亲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的儿子读初中,有一天早晨,儿子上学后,他替儿子打扫房间,看到他的写字台上赫然放着一本打开的日记。日记本是带锁的,但这次却不知为何忘了锁。他当时确实有一种家长对儿女成长的担心和渴望了解儿女内心奥秘的冲动。

“我忍不住伸手要去翻阅儿子的日记本了,而且给自己已准备了充足的理由:我是家长,看看孩子的日记有何不可?可是,当手就要摸到日记本时,我又犹豫了。日记毕竟是儿子的隐私,如果儿子知道我翻了他的日记本,会不会伤心难过?他会不会从此恨上我?”想到这里,他缩回了伸出的手。

下午,儿子放学,一进屋就几乎是冲锋一般跑进了房间。接着,就听到儿子洋洋得意地说:“嘿,老爸表现得不错,没有动我的日记本。”他假装没听懂。儿子解释说:“同学们都说,家长们最爱偷看他们的日记,我特意试试,考验考验你。我在本上做了记号,只要被人动过,我就会知道。老爸不错,经受住了考验。”从那以后,儿子倒比以前愿意和他讲心里话了,用儿子的话说,就是“我的老爸值得信赖”。他很庆幸自己没有偷看女儿的日记。

在生活中,父亲要密切注意男孩在态度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当男孩希望自己的房间没有人打扰时,父亲就不要随便进入;当男孩希望拥有记录自己秘密的日记本时,父亲就不要偷看,更不能采取打骂体罚的方式。

当父亲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去赏识和尊重男孩,男孩也同样会尊重你,从而把你当成他的好朋友,愿意与你合作。当他们遇到什么事情或者心中有秘密的时候,也有可能主动向你谈起。记住,你越尊重孩子的隐私,你与孩子的距离也就越近。

但是,尊重男孩的隐私与以保护个人隐私为借口拒绝父亲管教、帮助的行为是两回事。亲子间的关系是与生俱来的,父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有教育男孩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尊重男孩的隐私,在家庭教育中应当表现为更多的契约精神和民主、协商的方式。

“调教”不合作的男孩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男孩知道的和能干的事越来越多,他们开始感觉自己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人,觉得自己很有能力,已能够慢慢脱离父亲的管束。所以,当父亲要求男孩合作时,他们总会尝试举起自己手上的表决牌,试探一下自己的权力。

有的家长为了得到男孩的合作就使用哄、劝、诱导,甚至命令、威胁、贿赂、惩罚等手段,而这些方法往往是适得其反,造成男孩不合作或被动合作的情况。长期下去,男孩就会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社会性发展。

其实,男孩之所以不愿意与父亲合作,是因为人的两种特殊生理周期发生了碰撞——父亲进入了更年期,男孩进入了青春期。在这两个特殊的生理周期内,使父子关系正常化的最好办法就是,父子双方都多理解一下对方。

但是,要想让正处在青春期的男孩去接受和理解父亲的感受和情绪,似乎不太可能。青春期男孩的情绪、心理等都处在一个突变期,在这一阶段,他很难静下心来去体会他人的感受。所以,为了使家庭中这种“战争的硝烟”不再弥漫下去,父亲必须试着去克服自己烦躁、易怒的情绪,在方法上做了一些调整,从而让男孩爱上合作。具体来说,父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良好家庭氛围的创造是在父亲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下才能形成。一个民主宽松平等的家庭环境,有利于造就活泼开朗的孩子,而在这种氛围中成长的男孩愿意、也乐于合作。

2.顾及男孩的“面子”

如果父亲在男孩认为重要的场合,不顾及他的“面子”,甚至伤到了他的“面子”,不仅会加重男孩的挫败感,而且会加强他对父亲的逆反心理。这样一来,男孩也就很难会在重要的场合给父亲“面子”了。

另外,有“第三者”在场时,父亲要避免以命令的口气要求男孩按自己的方式行事。其实,父亲可以事先提醒男孩,自己希望他在某个场合能有什么样的表现、什么样的表现是自己欣赏的、什么样的表现是让自己感到难堪的。这样,男孩自然乐于合作。

3.清晰地表达要求

父亲在向男孩提出要求时,一定要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如果父亲的要求很模糊或是很含蓄,就可能造成误解,甚至还会遭到男孩的反抗。

不要对你希望孩子做的事情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比如,“如果有人帮我打扫一下,我会很高兴的”。不要采用询问的语气,这样,男孩就会觉得是可以跟父亲讨价还价的。不要用“可以吗”“好吗”“你愿意吗”或是“嗯”结束你的话。要简洁明了地提出你的要求:“请把盘子放到水槽里,并把桌子擦干净。”或者“现在六点了,该吃饭了,把作业收起来。”

4.不要总是改变对男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