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秒杀攻心术:精准快速揣摩洞察人心的技巧
2390500000020

第20章 化解矛盾攻心术(1)

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隔阂、抱怨、嫉妒、敌对……种种恶劣的情绪伴随着矛盾蜂拥而至。有了矛盾就需要化解。巧妙运用攻心术,可以让你化解矛盾于无形,助你游刃有余地处理好人际关系问题。

以心换心,用理解来避开矛盾

人际关系中有许多发生误解的情况,其发生原因有社会的、心理的,但主要的一个方面是由语言误解造成的。要知道,语言与理解是紧密联系的。生活中有很多矛盾,正视和克服这些矛盾,需要积极的交谈,通过谈话达到理解。

然而,人与人要互相理解是不容易的。有人说,人过一百,千奇百怪。每个人的思想方法、观点立场不同,生活经历、性格、品质、习惯、风俗各异,有无数种因素使人不能很容易就互相理解。

理解是由相关的两方面决定的,互相之间不理解,自己对自己也常常不了解。有人讲自己是急性子,而实际办事很慢,面面俱到,有这种特点的人,实际上应该归于慢性子一类。有些人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可是对别人的评价很敏感;有人觉得自己性格开朗,但处事时常表现出嫉妒,这些自我认识与客观评价的不统一,不排除有些人是出于生活的策略,但多数是人们没有自觉意识到。

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人的性格的多样化,思想上的种种差异,给人们的相互理解带来许多的困难,靠回避是不可能的,只能积极地疏导、沟通、解决,以达到相互间理解与和谐,这就需要交谈。

以心换心的交谈有利于深入了解自己,进一步了解别人,促进人际关系发展。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一种模模糊糊的想法,在别人的激发下讲出来时,往往比自己想象的要好得多,似乎更有条理,其原因就是在交谈过程中精力更集中,大脑在短时内高速运转,会产生更完整的思想轮廓。另外在谈话中,要把复杂的思想变成简明的语言,这也会促使人们更清楚。

她考虑自己的论点、论据和推导过程。还有一点,就是交谈过程中,别人对你的想法会加以补充,常因立场、观点、方法、角度的不同,看到其中新的东西,启发出更完整的想法来。这时候,就是站在他人的立场,理解他人的最好时机。

如果你想化解矛盾,想得到别人的理解,你就必须先学会理解别人。人的心灵里有一个共同的原则――平等,这个平等的概念是一个广义的,比如付出要得到回报、不用金钱衡量人、同情弱者、受害者、反对种族歧视等等。出于这种心理,很多人都不愿意主动做某些事,因此如果你想让别人理解你,你必须先付出诚意。如果你不会身处其境地为别人考虑,不会用别人的眼光看待事物,不会用别人的思想理解事情,别人也就不会这样做。很多事情是相互的,只不过主动的一方有种先付出的感觉,想不付出就得到回报的情况也有,但不是经常发生。所以想得到回报必须得先付出,得到别人的理解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还要明白,理解并不等同于同情。有些人的理解更多的是同情,这种理解不是可取得的,即便他是出于好心,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一个人需要理解的时候,一般都是需要帮助、认可、鼓励的时候,此时同情也就是一个安慰剂,不能得到实质的帮助,因此同情不可选。别有用心的人的理解不可取,这些人的理解都是有目的,当目的达到或没有得逞,丑恶嘴脸就暴露无遗,理解变成了伤害。自己对自己的不客观的理解不可取,这个通常是自欺欺人的表现,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也是伤害别人的借口。

我们还要学会用理智、正确的观点来看待别人的理解。不是对你好,做一些对你有利的事,你就觉得得到了别人的理解并且意义非凡,这样很容易就让别有用心的人给钻空子了。所以当很多人都给你理解时,你得会判断别人的理解、分析别人的理解,这才是对待别人理解的最大尊重。当然,人在需要别人的理解时,脑子已经很乱了,也想不到这么多了,但是我还是提醒一下:有意义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

理解是不求回报的。当你估计能得到别人的理解而没有得到理解时,不要觉得你付出得太多了,因为,即使付出也不一定必须得到回报。即使没有得到他人的理解,我们的理解也算是成功的,因为至少我们不会因为缺乏理解而误会他人了。

说者无心,小心听者有意

西班牙有句谚语说"失足尚可挽回,失言无法补救",如果你不想因为失言给自己带来麻烦,那就不要信口开河,以避免"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粗心的人说话常常不经仔细思考,只顾自己把话说完,而忽略了"听者"闻后所想,结果无意中得罪了别人,却还不自知。有道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而对说者本意的曲解是最常见的,甚至会造成不良反应。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说会有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听到了也会有不同的反应。

有个人请客,看看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主人心里很焦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啰?"于是悄悄地走了。主人一看又走掉好几位客人,越发着急了,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又都走了。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较亲近的朋友,看了这种尴尬的场面,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否则说错了,就不容易收回来了。"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释说:"我并不是叫他们走哇!"朋友听了大为光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被别人的"无心之言"刺伤的经历,在别人看来是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却在我们心里激起了千层浪,让我们不痛快。这种旁人一句"无心之言"却弄得我们如此"不得意"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瀑布效应",即发出信息的人心理比较平静,但收到信息的人却被弄得心理失衡,进而导致态度行为的变化,就如同大自然中的瀑布一样,上面平平静静,下面却浪花飞溅。

说话有说话的技巧,假如出口不够谨慎,没有顾虑到听者的立场,就很容易在无意中伤害别人,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如果我们想在社交场合中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就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犯无心伤人的错误,避免自己的一句闲话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做到说话要有所避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禁忌,这些禁忌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雷区",一旦踩上去就会爆炸。因此,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所避讳,这是对他人的尊重,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一般来说,以下这些内容是不能碰的。

1.隐私

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隐私都是不宜多说的。固然,适当地说自己的隐私,可以拉近彼此距离,但过了头就会引起对方反感,认为你是个没有分寸的人;而别人的隐私更是碰不得,既然是隐私当然要隐秘。

2.痛处和短处

一般来说,他人的痛处和短处包括丑陋之点、失意之处、痛悔之事三方面。对于对方来说,这些都是讳莫如深的,一旦听到有人提及相似的情况,就会有如芒刺在背般的痛苦。这样,对方就会对让他感到不快的你产生反感。

3.说人坏话

对人的负面评价似乎很容易传到被评价者的耳朵里,没有人会喜欢一个背后说自己坏话的人;即使评价是正面的,也很可能会在传播过程中走了样,给被评价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也为彼此的人际交往留下阴影。

此外,在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要拿捏好分寸。要想说话不失分寸,除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思想修养外,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事实

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要夸大或忽视客观事实,这样才能赢得人心,给人以可以信任的印象。

2.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社交场合,温文尔雅的待人接物方式是普遍被认可的。情绪失控、过于兴奋或过于愤怒都是不好的。过于兴奋会口出妄言,过于愤怒会口不择言、伤害他人。

3.注意语言的差异

由于不同民族和地域存在不同的文化差异,某些民族和地区的人有其特有的禁忌,因此,要注意这种差异,千万不要因一时不察而得罪了对方。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人际交往中,因为一句话而伤了彼此的和气得不偿失。因此,一定要"慎言"、"善言",这样才能避误解和矛盾,让交往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进而使彼此感情升温。

把嫉妒之火扼杀在摇篮中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与人之间相处时间长了,还是会因为升迁、业绩、沟通等互动,产生一些矛盾,而嫉妒是组成这些矛盾的必不可少的心理状态。一不小心招惹上了他人的妒忌,被人脚下使绊子、下黑手,遭人排挤,不仅会给你的成功造成巨大阻力,而且也会让你内心非常痛苦。

嫉妒是最可怕的一种情感,由嫉妒之心引起的矛盾是非常尖锐的,甚至会带有不同程度上的伤害性。要找到解决嫉妒的方法,你不妨先利用逆向思维来分析一下对方的心理。

一般来说,自我评价较低的人容易产生嫉妒心理。确切地说,"自我评价"的一个方面,即自我价值,才是让对方"妒"火中烧的主要原因。你要清楚,对方的妒火是因为你的存在让他对自己的价值产生了怀疑才烧起来的,如果不能让对方对自己的价值进行自我肯定,那么妒火或许越烧越烈。因此,如果你能让对方肯定自己的价值,就能釜底抽薪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让对方肯定自己的价值。

1.向嫉妒者示弱

当一个人获得成功的时候,有人却可能因此感到自己是失败者,是不幸的。这构成了嫉妒心理产生的基本条件。此时,你若向嫉妒者吐露自己往昔的不幸或目前的窘境,就会缩小双方的差距,并且让对方的注意力从嫉妒中转移出来。同时,会使对方感受到你的谦虚,减弱了对方因你的成功而产生的恐惧,从而使其心理渐趋平衡。

2.求助于嫉妒者

一方面,在那些和自己并无重大利害关系的事情上故意退让或认输,以此显示自己也有无能之处;另一方面,在对方擅长的事情上求助于他,以此提高对方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让对方感到你的成功对他并不是一种威胁。

3.赞扬嫉妒者

你的成功使嫉妒者身上的优点和长处黯然失色。于是,一种自卑感在其内心油然而生,以至于自惭形秽。这是嫉妒心理产生并且恶性发展的又一条件。因此,你适时适度地赞扬嫉妒者身上的优点,就容易使他产生心理上的平衡,感受到"人各有其能,我又何必嫉妒他人呢?"当然,你对嫉妒者的赞扬必须实事求是,态度要真诚。否则,他会觉得你在幸灾乐祸地挖苦他,结果不但达不到消除其对自己嫉妒的目的,还有可能挑起新的战火。

4.让嫉妒者与你分享快乐

在取得成功和获得荣誉的时候,你不要冷落了大家,更不要居功自傲、自以为是。你可以真诚地邀请大家(其中包括嫉妒你的人)一起来分享你的欢乐和荣誉,这样有助于消除危害彼此关系的紧张空气。当然,如果嫉妒者拒绝你的善意,则不必勉强于他,顺其自然。在与人交往时,不要经常去谈自己得意的事情,也不要过分夸大自己的成绩,尤其是在不如意者和不如自己的人面前,应采取谦虚谨慎的态度。有时也应有意识地暴露自己的一些不足和苦恼,避免激起他人心理失衡,以赢得更多的朋友。如若能真诚地帮助别人,与他人共享荣誉和快乐,则能达到更高的理想境界。

化解嫉妒要及时,最好在事态恶化之前就予以化解,否则等到嫉妒之火越燃越烈时,就很难加以控制了。老话说:"恨是离心药,爱是胶合剂",消除他人的嫉妒,需要用真诚攻其心理,用爱心感化嫉妒者,从而消除和化解嫉妒。已有原则的忍让来抑制无原则的斗争,这是根治嫉妒的关键之举。如果嫉妒者向你发出挑战,你不但不应战,反而退避三舍,以不失原则的适度忍让来求同存异,都不失为化解嫉妒,消除矛盾的好方法。

巧用"南风法则",化解对立情绪

有一个城市垃圾污染问题严重,为此,市政部门购置了许多垃圾桶摆放在各个路口,然而效果并不理想。接着,城管机构又出台了几个解决办法,比如,对乱扔垃圾者处以25-50元的罚款,增加卫生管理员的巡逻等,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后来有人设计了一个特别的电动垃圾桶,桶上装有一个感应器,当感应器感应到垃圾进桶,就会启动扬声装置,播出"谢谢你保护环境"之类的话。

结果,新型垃圾桶一经投入使用,这个城市的垃圾污染问题显著改善。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其根本就在于,这种做法使市民们意识到,市政当局和市民们是同一阵线的,都在为了城市的良好环境而努力,因此双方没有什么隔阂,没有隔阂自然就容易合作愉快。相反,增加罚款和巡逻人员的方法,从一开始就形成了对立的关系:一个罚款,一个不要被罚款;一个要抓,一个被抓。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有些市民即使以前不会乱丢垃圾的,也变成乱丢的了。

以上这个化解对立的方法,就是利用了著名的"南风法则"。"南风法则"出自于一个寓言。法国著名作家让·德·拉封丹写过一个"北风和南风"的寓言:北风和南风都觉得自己比对方更有用,于是就相约了一场比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让街上刮起了冰冷刺骨的寒风,而且越刮越大,结果行人为了抵御严寒,把大衣越裹越紧。而南风则徐徐吹起了暖洋洋的风,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暖和了,大衣有些穿不住了,就开始解开纽扣、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南风法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我们在转化对立矛盾的过程中,运用"南风法则",对他们采取"暖风长吹"、"细雨润物"的教育方法,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个初中女学生深深地爱上了她的男教师。面对这个已婚的男人,女学生陷入了深深的痛苦而不能自拔,于是写了一封热烈的情书投入了邮箱,过后他又自怨自恨,恐惧万分,怕家长知道责骂,怕同学知道讥讽,怕这位老师从此鄙视她,她因此而感到无地自容,甚至想到死。他想将信从邮箱取出,但已不可能。第二天只好硬着头皮上学。但看看老师的眼光,正常;同学的目光正常;家长的目光和举动也没有什么异样。她的恐惧感渐渐地减弱了。但依然未免还有些紧张。过了几天,这位男教师借故在班上发了一通牢骚,说现在的邮局真不负责任,常常将我的信件给弄丢了。这位女生听了,一块巨石终于落地了。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

这位男教师在处理这件事上,巧妙的运用了南风效应。其实,对这件事,他大可以将信交给校长,以表明自己的清白;也大可以交给家长,以显示自己的高尚。但他没有这样做,与其与这个学生对立起来,大张旗鼓的吹一吹"北风",还不如选择化作一团暖洋洋的"南风",将其巧妙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