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239300000030

第30章 三方加力铸就海上闽商1

第六章三方加力铸就海上闽商

1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海上霸主

两大洲经济的繁荣似乎都和环绕它们的那片蓝色海洋有关,于是美洲人一向以祖先跨洋越海、开疆拓土的“牛仔精神”为奋斗号角为荣,欧洲人从来都不掩饰自己是依靠“海盗文化”实现的欧洲工商业繁荣。

与此相仿,在长三角和珠三角挤压下的福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贫瘠的土地使古代的福建人吃尽了苦头,于是背井离乡谋求发展成为福建人赖以为生的传统与习惯,这正与一生流浪,四处迁徙的吉普赛人类似,他们一直在漂泊,但却富有极强的生存能力。这些群不安分的人从巨浪滚滚的大海中孕育出了闽人的蓝色文明。而闽商也作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与晋商、徽商、粤商齐名。

环山临海的地理环境赋予福建商人山的坚韧与海的奔放,相对于民风较为保守的北方和内地,闽商更具开放和向外开拓意识,闽商们更相信“商中自有黄金屋,商中自有颜如玉”。传统文化在此地几乎没什么任何影响力。闽商闯荡全球的历史显现出典型的海洋文化特征,所以有人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闽商”。

让我们追寻闽商的足迹,一同翻阅历史。福建的经商传统可以追溯到4千多年以前,当时的昙石山文化已显现出海洋文明的典型特征。至宋元时期,泉州则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源地。

闽商真正的崛起要从19世纪后期说起,在明代社会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依托本地发达的手工业,闽商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海内外贸易活动。闽北延、邵两府纸商在万历时期销纸于北京,并捐资兴建延、邵会馆。闽西连城在明代印刷业就很兴盛,“以书版为业,刷就发贩,几半天下,而关征从及之,其获利亦不少矣。”

清康熙年间,北洋航海开通,将闽商的步伐更大幅度地打开了。《厦门志》称“海商以贩海为利蔽,视汪洋巨浸如衽席,北至宁波、上海、天津、锦州,南至粤东,对渡台湾,一岁往来数次。”闽商不但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的经济交流,而且通过海外贸易为福建注入大量资金,并且还带来许多海外洋货。从商为闽商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地位,明清时期,闽商中的许多商帮由于得到地方势力和乡族势力的有力支持,成为左右地方的不可忽视的力量。使中国古代重农抑商在福建得到冲击。

有说法称福建人之所以被称为闽人,是因为“闽为山地,多出蛇虫之类,故门下增虫字,以示其特性。”这也许说明了古代闽人被生存环境所迫,出海从商成了闽人生存的必要手段。那么现代的闽商则是为了发展而向外扩张,“开放、拓展”等意识早已融入他们的血液,成为闽商文化特有的禀赋。如今,在遍布全球的50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中,闽籍人士占1/5,达11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闽商成为国际商界的劲旅,有海外第一大商帮之称。

“闽”字也正代表了福建商人的成功之道:走出家门,向外寻找财富,才能化身为龙。

郑芝龙就是其中一名,作为威震四方的海上霸主虽然没有他的儿子郑成功一样声名显赫。郑芝龙是福建南安石井人,少年时期便随舅父黄程一起常年往来于海上从事海外贸易。

凭借自己的天分和勤奋,郑芝龙很快在商场上崭露头角。不久之后他投身于海商李旦门下,带领李旦的船队漂洋过海,扩展贸易地盘。李旦十分欣赏郑芝龙的能力,便提供给他一部分资金和船只让他到越南去做生意。从此,郑芝龙逐渐成为了海上巨贾。

最终,郑芝龙成功打破了官方的海禁,也拥有了一支集战斗力与商业活动能力于一身的庞大船队。郑芝龙的船队航行于东南亚各地之间,几乎垄断了中国与海外诸国的贸易。

从郑芝龙时代开始,有人便称闽商是中国商帮中的典型“海盗帮”,漂洋过海从事商业的闽商也有了“闽在海中”的说法,也奠定了闽商“海上霸主”的地位。

广袤的海洋中孕育出无限的商机,也潜藏着难以预料的危险,长期在海上摸爬滚打的闽商们也深得“锋芒毕露,动即有伤;深藏若拙,是为利器”的为商、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