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239300000053

第53章 农耕与工业结合,传统与现代交汇的河北商人1

第十章农耕与工业结合,传统与现代交汇的河北商人

1奉行实用主义方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要说,全国各省自然条件,河北是少有的好。说得天独厚一点也不过分。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被河北包围着,自古即是京畿要地。还有很长的海岸线。就像广东之于港澳一样。可以说是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要都市有都市,要港口有港口。作为清代皇室的“郊游”场所,河北省东北部的承德是我国最早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河北位于北京、天津两市的外围,这里有清代最大的皇家古典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中国最大的皇家寺庙群——外八庙,清代皇家游猎的场所——木兰围场。河北是中国的文物大省,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8处,名列全国首位,著名的还有邯郸赵王城遗址、涉县娲皇宫、响堂山石窟、保定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清西陵,唐山清东陵、沧州铁狮子、定州塔、赵州桥、正定隆兴寺等。在悠悠历史古迹的背后,河北省也不乏拥有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北戴河、秦皇岛南戴河和唐山沿海的天然海滨风光,辽阔壮美的坝上草原,野趣天成的涞水野三坡,险峻又不失秀美的嶂石岩……山、水、草原各种景致相映相成,为“燕赵大地”增添了不少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冀”这个河北省的简称,蕴含和寄托着美好的愿望。河北人的根在燕赵文化。燕国和赵国就是后来燕赵文化的因子。它们烙下了胎儿的胎记,影响了燕赵文化的性格。燕赵文化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形成的一种混血文化。胡服、朝服、洋服,燕赵文化经历了无数次的历史变奏,无数次的沧海桑田。从草原的牧歌到宫廷的歌舞,从胡人的短衣小褐、皇亲国戚的宽衣大袖再到现代文明的西装革履,是历史对燕赵文化的惠赠。展开地图,燕赵大地的地理特征十分的明显,由北向南,由“关外”延伸“关内”,先后梯级地显示草原、山区、平原和海洋。尤其是燕山山脉,横贯燕赵全境,仿佛一道人工的天然屏障,特别是试图隔断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的长城。

燕赵文化的这种地形特征,决定了它文化融合的区域特征,决定了燕赵文化注定是一个“混血”的文化。

在中国走向世界以前,祖国大陆的主要文化,有两种文化类型,一个是农耕文化,一个是游牧文化。而这两种文化又此消彼长,相生相克。燕赵之地就是这两种文化之间的缓冲地带,燕赵文化从而就形成了这两种文化交融的“杂种”。

在中国,农耕文化以中原文化和黄河文化为代表,发育得相当的完善,并以儒家文化为中心,成为中国文化的主体。以农耕文化为中心建立的封建王朝,都极力防止以草原部落和东北关外文化为代表的游牧文化的南移,、而游牧文化又有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极力南移,并在全国建立了两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元朝和清朝。这两种文化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温文尔雅。燕赵文化正好夹在这两种文化中间。

其中道理,比如两个孩子,他们顺手抓住了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礼物。一个孩子抓住了牛,另一个孩子抓住了马。这两个孩子在燕赵大地上玩耍,在这块土地上厮打。所以燕赵文化曾经是中国文化中冲突最为激烈、震荡最为频繁的区域文化。好比一个猎场,群雄逐鹿之野,风雨狂作,血流成河,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在燕赵之地,你来我往,战事频仍。西汉时期,燕赵北部为匈奴人所占领;东汉时期,这里又成了鲜卑人的故土家园;南北朝时期,这里成了各民族粉墨登场的角斗场,建立了众多的少数民族政权。末代,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南移,燕赵成了边塞之地,先后被辽和金所管辖。“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燕赵成了南下汉民们魂牵梦绕的故土。到了元明清时期,中国的首都越过了黄河,进入了燕赵的腹地,定都北京。燕赵一下子成了“直隶”,成了北京的后院。

燕赵文化还是一个个性不很明朗的文化。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它没有留下中原文化和黄河文化那样多的文化遗迹,也没有齐鲁文化和湘楚文化那样多的文化大师。

作为一种现实的文化,燕赵人的脾气和燕赵的经济一样,给人的感觉是“一般”、“还行”。尽管燕赵文化的区域可以更广一些,但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所见到最直观的就是现在的河北人和他的文化。它似乎是太平淡了,平淡得没有一点特色,既然谈不上褒,也谈不上贬,非常的漠然,使人怀疑是否还存在着一个燕赵文化。

现在的燕赵文化,文不及湘楚,武不及鲁豫,经商不如粤浙,从政不如京沪。就是它的资源也不如三晋,种田种地也没有种出特色。甚至连现在的民工潮,河北人也没有占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