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母亲
240000000044

第44章

第二章8

娜塔莎到县里的一家纺织厂去当教师,母亲经常给她送去一些禁书、传单和报纸。

这件事成了母亲的工作。每月她都要去好几次,有时化装成修女、卖花的小贩,有时化装成富裕的小市民或朝圣的女人。她有时背着布袋,有时手提皮箱,有时乘车乘船,有时徒步跋涉,在省里奔波着。不论在火车上、轮船上、在旅馆还是在简陋的大车站里,她处处平易近人,沉着冷静,主动和陌生人攀谈。她同那种阅历丰富、见多识广的人一样,待人和蔼,谈吐举止从容不迫,落落大方。这一切都很引人注目,她却满不在乎。

她喜欢跟人聊天,喜欢听他们谈生活、发牢骚,讲他们不明白的事。每当她发现有人满腹牢骚,她就打心眼儿里高兴,因为心怀不满的人为了反抗命运的打击,正在紧张寻求答案。这样一来,人类生活的画卷就在她眼前展开了,并且展现得越来越广。人们为了饱腹而奔波着,过着惶恐不安的生活。欺骗、掠夺,为谋求私利而压榨人、吸干人血的行为随处可见。她看到,大地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可是老百姓却很穷,尽管周围有取之不尽的财富,他们的生活却很悲惨。每个城市里都有不少教堂,那里有无数上帝用不着的金银财宝,可是在教堂前的台阶上,乞丐们冻得发抖,苦苦等待人们往他们手里塞一枚小小的铜板。富丽堂皇的教堂,神父的绣金法衣,穷苦人家的茅屋和破衣烂衫,这些东西她过去也曾看见过,但那时她觉得这是很自然的事,不足为奇,可现在她却认为这是对穷人的侮辱,是不可容忍的事,她知道,穷人比富人更亲近教堂,也更需要教堂。

她看过一些描绘耶稣的图画,也听到有关耶稣的故事,由此得知耶稣是穷人的朋友,穿着很朴素。可是在教堂里,当穷人来向他祈求安慰时,他却被令人感到耻辱的黄金禁锢了,披挂着作响的绸缎,好像对穷人不屑一顾似的。这时她不由得想起雷宾的话:“他们用上帝来欺骗我们!”

连她自己也没有觉察到,现在她祈祷少了,但她更多地想到耶稣,想那些从来不提耶稣名字的人。这些人好像连耶稣都不知道,但她认为,他们是按照耶稣的训诫生活的,和耶稣一样,他们也认为世界是穷人的天下,希望把世上的财富分给所有人。这个问题她想得很多,逐渐形成了她自己的看法。这种看法不断加深,涉及到她的各种见闻,渐渐地在她心中化作一篇光辉的祷文,以其永恒的光芒照亮黑暗的世界,照亮全部人生和所有的人。她一向爱耶稣,但这种爱是一种模糊的复杂的情感,它包含着恐惧、希望,夹杂着感动和悲伤。现在她觉得耶稣对她更亲近了,和过去的耶稣不一样了。现在的耶稣更清晰、更高大了。他的脸变得更和悦、更明亮了。人们为他洒尽热血,坚贞不屈,不说出这个不幸的朋友的名字。他好像受到人们热血的洗礼,真的复活了。母亲每次出远门回来,总是高兴地回到尼古拉那里,一路上的见闻使她激动不已,兴冲冲的,为完成了任务而感到满足。

“这样四处旅行好极了,可以增长见识!”晚上,她常对尼古拉说,“可以了解生活的各个方面,老百姓无路可走,受尽欺凌,在那里苦苦挣扎,但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思考:这到底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压榨我们?世上的财富这么多,为何我们在挨饿?知识和智慧到处都有,为什么我们愚昧无知?上帝很仁慈,不论穷人还是富人,在上帝面前没有区别,都是上帝的宠儿。可是上帝在何方?老百姓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渐渐发怒了,因为他们察觉到,要是他们不为自己找出路,就会被不合理的制度吃掉!”

母亲常感到自己有一种热切的愿望,想亲口告诉人们,生活中有种种不平。有时她觉得这种愿望难以克制……

尼古拉每次见到她在看书中的插图,就微笑着给她讲些神奇的故事。母亲惊异于人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半信半疑地问道:“这可能吗?”

尼古拉对自己的预言十分自信,他透过眼镜用和善的目光望着她的脸,坚定地讲述着童话般的未来:“人的愿望是无止境的,人的力量是无穷尽的。可是世界上的精神财富发展还是很缓慢的,因为现在每个人都想独立自主,不依赖于他人,于是就拼命攒钱,而不是积累知识。不过,当人们克服了贪欲,当他们摆托了奴役性的劳动……”

母亲不大理解尼古拉的话,但对他那种自信和活泼的语气倍感亲切。

“世界上自由的人太少,它的不幸在于此!”尼古拉说。

这句话她听懂了。她认识一些完全摆脱了仇恶和贪婪的人,她心想,要是这种人多了,阴暗可怕的生活就会改观,就会变得更和蔼可亲而充满善良和光明。

“人变残忍往往也是迫不得已!”尼古拉忧伤地说。

母亲联想到霍霍尔对她讲的话,就赞同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