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243800000011

第11章 他是一个忠于梦想的人,所以他成功了3

第二章他是一个忠于梦想的人,所以他成功了3

很少有人能像乔布斯那样一生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很多人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仅仅会让你感到快乐,对于很多人来说,兴趣还可能是一直指引他事业成功的指南针。乔布斯就是一个一直追随自己的兴趣而成为巨人的人。很多杰出的成功者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兴趣。

有人说上帝在每个人出生后的幼年、少年经历中都给他埋下一颗兴趣的种子。有的人,在合适的时候,让这颗种子开始发芽,获得了最强大、最原始、源源不断的成长动力,但有的人并且是很多人,都没有能够让这颗种子发芽,于是他们没有兴趣目标,没有成长动力。

乔布斯是那个从小就让兴趣发芽的人。10岁时,乔布斯对电子学方面的兴趣就明显表现出来了。在加利福尼亚州,新兴的电子公司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每逢周末,一些惠普和其他电子公司的工程师就会在自家的车库做维修。一次,一个工程师送了他一个碳晶麦克风。搬到洛斯阿尔托斯市后,乔布斯觉得自己进了天堂:他随时都能在各处的箱子翻到一两只废弃不用的电子元件,拆开来看个究竟,玩上好几个小时。

乔布斯曾在回忆他到惠普公司的生产线上打工时的情况时说:“我还记得第一天在惠普公司的生产线上打工的情景,我对一位叫做克瑞斯的领班说,暑假能在惠普公司打工实在是让我欣喜万分,还告诉他在这个世界上令我最感兴趣的东西,就是电脑。”

后来乔布斯创造了苹果公司,创造了一系列卓越的电子产品,改变了世界,实现了野心都是得益于他从小就发芽的兴趣。当然,我们说起乔布斯的成功,把部分功劳归功于他的兴趣,但这并不是说光有兴趣就能成功,而是有了兴趣就有了成功的动力。乔布斯,或者其他很多世界级的大师们,他们的成功,都是得益于真正找到了激发自己生命潜能的兴趣和爱好,并且能够在自己想做的事情和最适合自己做的事情上,投入全部精力和热情,这才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曾经有个轰动一时的报道:38岁的蔡伟正式被复旦大学列入博士生拟录取名单。他并非出自名门,没有所谓“家学”的影响,只是因为他自幼热爱书法,学生时代迷上了唐诗宋词,高二时在《文史》上偶然看到裘锡圭先生的一篇论文,从此被传统“小学”吸引。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20年研习古文献的经历“没有人指导,是憋出来的”,“初中成绩还不错,到了高中,理科就学不进去了,就只对古典诗词感兴趣”。他高考落榜后曾进厂当了3年工人,下岗后,他干过食堂的“刷碗杂工”,入复旦前都还在当着“神牛”三轮车夫。但他无论做什么,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有空,他就读着这些“稀奇古怪”的文字,对古文献的研究兴趣依然不减,以至于“他对古人的行为和想法感同身受”。所以他即使没有考上大学,没有上过大学的课程,但是他对古文献的研究已经能够达到博士的水平。可以想见,他以后走的路就成为自然而然的常理了。

从蔡伟走过的路看,爱好和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阶梯。每个人都想成功,经历对每个人来说也许不一样。但是有一点,他们和乔布斯、蔡伟是一样的,那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减对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的探求。

现实中有太多人,一旦工作或环境有了变化,就常常不再坚持自己原来的爱好和兴趣,以至于在自己原有的兴趣和爱好中,本有望像蔡伟一样成功的路变成了泡影。

一个人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幸运,但是如果能够选择而没有选择,将会是人生的遗憾。

乔布斯的老朋友,比尔?盖茨上也是因为在中学时就特喜欢电脑和软件设计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学习和研究。在哈佛法学院读书时,他还是念念不忘软件,常在计算机房里泡到深夜,还创办了自己的软件公司。他明白一个人如果想要成功,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业时,他毅然决定放弃人们羡慕的律师前程,全力以赴投身于自己喜爱的软件事业。乔布斯说:“我认为我们两个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在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时间,发现了我们真正爱做的事。”

可见,只有从爱好和兴趣出发,才能像乔布斯他们一样,一直保持对工作的兴奋感和成就感。当今社会,有些人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要在这种普遍性的情况下,寻找兴趣这个原动力,就显得格外重要。

总之,那些有成就的人,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无论才智高低,无论从事哪个行业,他们必然是在做自己最热爱的事情,并且为此勤奋工作。所以,如果一个人始终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使一开始还做得不太好,但只要他愿意花时间去学习,愿意象乔布斯那样完全的投入其中,不断地努力,自然会把事情越做越好。当他把事情做到最好时,荣誉和财富也就随之而来,这样的成功,才会带给他更多的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