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南洲翁遗训
249200000028

第28章 静心——以从容淡定沉淀人生 (2)

第十卷 静心——以从容淡定沉淀人生 (2)

著名学者季羡林在随笔中曾提起一段趣事:那个时候正是知识分子下乡的时代,有一天,他们正在麦田里背麦捆,突然一只野兔从麦堆间蹿了出来,大家先是一愣,随即便放下手中的活,纷纷追赶兔子。一群人前挤后拥地追一只兔子,场面“蔚为壮观”。最后,这只兔子终于“落网”。那天,所有参与“追捕”的人的心情都格外明朗。这不过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却给枯燥乏味的生活平添了很多色彩。

在这样细小琐碎的事情中都能感受到快乐,那就没有什么苦痛是不能承受的。真正的强者和成功者都是懂得苦中作乐的人,季羡林如此,西乡亦是如此。若一味地沉溺于痛苦之中,只会把心灵禁锢其中。身处困境仍不忘微笑,懂得苦不入心,才是智者所为。而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会承受苦难,甚至享受苦难。

苦难并非生命中的敌人,它也拥有其自身的价值,蚌在痛苦中孕育美丽的珍珠,蛹在痛苦中蜕变为绚烂的蝴蝶。人生虽然充满挫折与苦难,若能以一颗豁达乐观的心灵则能凌驾于逆境之上,最终达到“行道乐道”的境界。

西方有位哲人在总结自己一生时说:“在我整整75年的生命中,我没有过过四个星期真正的安宁。这一生只是一块要时常推上去又不断滚下来的崖石。”任凭窗外风雨大作,也要能于平淡苦厄之中孜孜不倦,苦中作乐。

俗话说人有百日好,花无千日红。没有风雨波折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从容面对;无论获得还是失去,都平静地接受。不管过去多么惨淡,不管未来多么辉煌,一切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一切的未来都以现在为起点。西乡隆盛都把苦难当成收获,只要苦不入心,生命就会因它的锤炼而更加坚韧。经历重重痛苦,跨越千山万水,生活才会更完美、更充实,也更有意义。

用骆驼精神坚守梦想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说要有一颗甘于寂寞的心,甘于为事业献身的人;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不断的追求中费心费力,倾注自己的心血。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不断地追求和付出中最终能够看到成果而成大业。

骆驼象征着吃苦耐劳和勤恳努力,更体现着执著、敬业、拼搏、进取的品质。坚守寂寞,坚持理想,以骆驼的精神矢志不渝地追求理想,是所有成就事业者遵循的一种原则。他们以踏实、厚重、沉思的姿态作为特征,以一种严谨、严肃、严峻的态度,追求着一种人生的目标。西乡一生几番大起大落,但是在颠簸磨难中却从未放弃雄心壮志。他的身上除了强悍勇猛,还有一股骆驼般的坚忍精神。“若逢艰难,凌之”,寥寥几字,西乡的从容坚定便跃然眼前。坚守寂寞,坚持理想,正因为西乡拥有这样一股骆驼般的精神,他才能“行道乐道”。

有位哲人说过,对未来进行抗争的人,才有面对寂寞的勇气;在昔日拥有辉煌的人,才有不甘寂寞的感受。为了收获而不惜辛勤耕耘、流血流汗的人,才有资格和能力享受寂寞。轻易被生活压弯了腰的人,只能迎接落寞的结局。将目光放在远方,路才在脚下。

奥斯·帕立舒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但他从没有认为自己完成了一切。他永远向着下一个目标前进,一生都走在不断自我挑战的道路上。尽管他有口吃的毛病,但他每年都会在纽约大都会饭店举办一年一度的演讲。到那时,偌大的会场总是挤满了全国各大公司的经理,屏息敛气地听他分析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

他从不为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直到晚年,他仍能不断想到人意料的新构思。每当别人为他取得的某个成就向他祝贺时,他都只会说:“不谈那个,你听听我刚刚想到的一个构想。”在他94岁的时候,医生告诉他的朋友,他将不久于人世,朋友赶紧给他打去电话。“嗨!”他的精神状态非常好,“我又有了新的构想,是一个伟大的构想。”他简要地说明了他那令人兴奋的新目标,根本没有提到死亡,只是尽情诉说他将如何实现这个新目标。两天后,他因病情恶化去世。

奥斯?帕立舒孜孜不倦地坚守并积极地实现自己的梦想,一刻也不停息,这是骆驼精神的体现。

法国学者拉布吕耶尔曾这样说过:“几乎所有的不幸,都起因于我们无法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的房间里。”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奋斗,这个过程漫长而枯燥。坚守寂寞,坚持理想,是所有成就事业者共同遵循的一个原则。它要求我们以一种严肃深刻又恬静惬意的姿态,行走于艰难的路途之上。

西乡也拥有从容坚定、乐观豁达的心态,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而需要长期的磨炼与自我修养、完善。

第三十六则

人生是一种经历,享受过程,回味快乐,就是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快乐并不存在于结果中,我们在为结果奔忙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用心体验过程的美好。

【遗训】

从翁驱犬逐兔,跋涉山谷,终日狩猎。暮,投宿田家。浴毕,心旷神怡,悠然曰:“君子之心常如斯也。”

【释义】

我曾经跟随老翁驱犬逐兔,跋涉于山谷之间,终日狩猎。傍晚的时候,投宿于农家。沐浴完毕,顿觉心情舒畅,心旷神怡,便悠然自得地说:“君子之心常如此惬意吧。”

忙中抽身,静滤思绪

生命最宝贵的意义在于“过程”,只有好好把握住现在,才能认真地过好每分钟。鲜花明知会有凋谢的一天,但依然在开花的季节热情奔放地绽开;碧玉般的溪水,明知泥沙俱下,却依然映照蔚蓝如洗的天空。世界是美丽的,但似乎所有的美丽都会转瞬而逝,所以,有人哀伤,有人忧愁,有人叹息……他们停留在岁月的洪流中,不愿离去,但其实生命的真谛不是伤春悲秋,而是用心体验每个过程。

西乡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也是个智者。几乎所有的资料记载都显示,在西乡退居鹿儿岛后很快就投入到鹿儿岛宁静的生活中。据他的亲人弟子回忆,这段期间,西乡对于前来拜访他的人一概采取淡漠的态度。他更喜欢和他的猎狗一同出门游猎,接触一些新鲜好玩的事物。当然,表面上的不问政事并不说明他此时已经完全成为一个乡村猎手,但不容置疑的是他更愿意把精力放在享受鹿儿岛的宁静生活上。

在他弟子记录的这段文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潇洒的游人:跟随老翁驱犬逐兔,跋涉于山谷之间,终日狩猎。傍晚的时候,投宿于农家。沐浴完毕,顿觉心情舒畅,心旷神怡。

西乡隆盛忠实于儒家思想,他的处世态度也从儒学中来。论语中记载过一段公西华描述自己内心憧憬的人生时说:“童子二三人,冠者五六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赞叹道:“吾与点也!”身长一米九、文武双全、奔走列国、汲汲以天下为己任的孔子,也对弟子描述的情景满心向往。西乡所遵循的正是中国传统儒家精神所倡导的精神追求,君子之乐即在平淡之中。

在现代社会,我们拼命地给自己的生活与工作提速,却忽略了速度终究会达到极限,即便我们省出口渴的时间,堆积如山的工作也永远处理不完。在这个飞速运转的社会,重要的不是我们如何快速运转,而是协调好工作的时间限度和生命的时间节奏,谁能忙中抽身,不时地静滤自己的思绪,谁就能在“慢”与“快”之间找到平衡。

人生就像登山,应着重于攀登中的观赏、感受与互动,如果忽略了沿途风光,就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了。人们最美的理想便是过上幸福生活,而幸福生活是一个过程,不是忙碌一生后才能到达的一个终点。

人们行色匆匆地奔走于人潮汹涌的街头,浮躁之心顿生,这也是我们不去倾听内心声音的一个缘由。现代社会在追求效率和速度的同时,使我们逐渐丧失了作为一个人的优雅。恬静如诗般的岁月对于现代人来说,已成为最大的奢侈,内心的声音,便在这些繁忙与喧嚣中被淹没。

一个能够安静下来聆听自己的人,知道如何配合别人,而别人相对地也会敬重他的风范,从中学习仰赖他。一个人的心愈是静,他的成就、影响力愈大,力量愈持久。

在忙碌的生活中,抽一点时间让自己忙碌的心安静下来,目光时常能观照内心的人,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让思考更深入。

独处时,泡一壶茶,静心聆听飘然若絮的古筝乐曲,那清淡古朴,典雅悠扬,至简至洁的音乐,能让你的内心如沐月光般变得明丽开朗起来。此刻,沉郁的心情会得到放松,浮躁的心情会渐渐平静,干涸的心情也会变得湿润。试着闭上眼睛,享受属于你的自由恬静的时光……

用知足的尺丈量生活

戊辰战后,西乡隆盛被任命为陆军大将参议,成为明治政府的高层官员,但是满腔热血的西乡和他的一些战友很快意识到,他们浴血奋战而建立起来的新政府已经渐渐背离了他们最初的政治理想。面对与大久保利通等人的政见不合,西乡选择了辞职隐退。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候,西乡回到了鹿儿岛,并且很快地融入到家乡无拘无束的恬静生活中。尽管西乡的退隐与他的抱负受挫有很大关系,但这并不妨碍他从退居生活中找到真实的快乐。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纵使世事艰辛,具有仁心智慧的君子也能在平凡生活中安享自在。西乡的生平颠簸,却可立即放下仕途的失意,过云水生活,足见其内在修养。

求利之心对于人类生活和事业不可或缺,但这种欲望应适可而止。如果放纵欲望,就是过分自私,到了一定阶段,必将失败。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知道满足的人,永远觉得快乐。但现实中的人又有多少人能够抓住自己所拥有的,从而不被利欲熏心,去追求一些明知不可得的东西?

西乡隆盛教导他的弟子,人生需要一个引导自己走向正途的人生指南针,这个指南针就是自己的人生哲学,一个人本着什么样的人生哲学度过人生,有多大的欲望,将决定他的人格。如果人生哲学扎根不深,这棵人格之树的枝干不够粗壮,也无法长成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

然而,任何人生准则都会受到焦虑与怀疑的影响,都会遭遇难以控制的激情,难以抑制的悲伤。对此,我们要有自我约束,要告诉自己:知足常乐。名利非我愿,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欲望,才不至于迷失,不至于好高骛远而心力交瘁,才能从纷纭世事中解放出来,享受一份恬静的快乐。

中国明朝有一个叫胡九韶的人,他家境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也仅仅可以温饱。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说:“我首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什么?”

懂得知足常乐,是抓住现有之物而不去追求得不到的东西,并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西乡能放下一切,但他的内心始终都在孜孜不倦地追寻理想与志向,他所不赞成的是骄傲自满的态度。他认为,人应该懂得如何努力达到最理想的境地,懂得自己该处于什么位置,人应该学会透析自我,定位自我和放松自我。

我们之所以觉得心灵承受着无尽的累,是因为我们放大了自身的欲望,追逐着过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用知足的眼光看人生,就会少了许多莫名的烦忧;用幸福的尺丈量生活,才会步履轻盈而洒脱。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可以像西乡那样,秉持一颗知足常乐的心,才不至于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来。现代人匆匆的脚步已定格为一种时代的风景,竞争与挑战接踵而至,在前进的道路上,当我们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候,如果我们能乐由心生,那么对待困难时,就会如阳光般明朗。

退隐后的西乡隆盛徜徉在恬静安宁的朴素生活中,昔日的功名都被他遗忘,从他的话中,我们感受到了智者的生活态度。

当我们对某物求而不得时,何不转过头来,欣赏一下自己拥有的东西,这样就会感到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在烦躁与喧嚣中,过滤掉压抑与深沉,沉淀出默契与亲善,澄清本真与回归,久而久之,自然会步伐轻盈,精力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