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博弈与生活全集
249300000020

第20章 找对众人心——多人博弈规则 (2)

第九章找对众人心——多人博弈规则 (2)

房地产商的大部分资金是由银行提供的,银行也是企业,都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因而这些金融机构监督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并且拥有大量信息,以增强其监控能力,提高房地产开发过程的合理、规范操作可能性,预期获得高额回报。

又由于房地产的开发上投入的自有资金也占相当大比重,也不想将项目“烂”在自己手中,但由于其信息优势,且规模较大,易于操纵市场,并变相哄抬物价,从而形成卖方市场,损害消费者利益,占有超额利润。

事实上,最近几年时间一些城市房地产价格的扶摇直上,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房地产商与地方政府结盟与合作的结果。

甚至在国内外一些研究机构纷纷对中国房地产泡沫化提出警告的时候,这些地方政府的领导人仍然坚信本地的房地产发育健康,房价是正常的。而且,在游资形成的炒房团已经在一些地方兴风作浪的时候,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人甚至公开向游资发出这样的召唤:欢迎炒房团来本地加入房地产的发展。这几乎与直接呼吁炒房没有什么差别了。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面临两种选择:其一是有所作为,下大力度规范市场,其二是不作为,任由市场随意变化。同时,购房者也面临两个选择:其一是正常地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合理购房,特别是在房价居高不下时持币待购,其二是毫无理性可言,盲目购房。

房地产开发商合理合法地开发新项目,或者投机取巧,开发不能保质保量的劣质品。银行也根据房地产商和政府的操作选择增加贷款以支持房地产投资或者减少贷款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可见,对于政府来说,当市场混乱,价格失调时,有所作为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对于购房者则根据自身条件购房,不为购置房产来透支自己的消费能力方为上策。博弈的双方都确定了自己的最佳策略,如果在各自的最佳策略上能达到一个均衡那么多人博弈的纳什均衡就形成了。

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而言合法合理开发新项目,定价适中,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是收益最大的选择。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根据国家宏观政策的变更而改变贷款策略是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方法。

所以在房地产业各方博弈的均衡应该是这样一种情况:

在中央政府的有序管理与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开发商能够充分洞察购房者的消费需求与消费能力,科学规划、设计、建设并以合理的价位销售楼盘,那消费者自然趋之若鹜,于是,开发商安心赚取利润,赢得越来越好的市场信誉;消费者购得满意的房屋,心身俱爽,安居乐业;市场秩序井然,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良好。这不就是房地产市场皆大欢喜的多赢之局吗?

少数人的协调博弈

除了大规模的协调博弈外,多人博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少数人的协调博弈,全民学习英语呀,全民互动呀都是多人协调博弈,但在人数有限的情况下,比如100人,我们就称之为少数人的协调博弈,在少数人的协调博弈里有一个著名的酒吧问题是专门用来解释此种博弈的。它是由美国人阿瑟教授1994年在《美国经济评论》发表的《归纳论证的有界理性》一文中首次提出来的。

我们先看著名的酒吧问题:

话说有100个人很喜欢泡酒吧。这些人在每个周末,都要决定是去酒吧活动还是待在家里休息。酒吧的容量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座位是有限的。如果去的人多了,去酒吧的人会感到不舒服。此时,他们留在家中比去酒吧更舒服

酒吧的容量如果只能存下是60人,某人预测去酒吧的数量如果超过60人,他的决定是不去,反之则去。这100人如何作出去还是不去的决定呢?

这个博弈的前提条件做了如下限制:每一个参与者面临的信息只是以前去酒吧的人数,因此,他们只能根据以前的历史数据,归纳出此次行动的策略,没有其它的信息可以参考,他们之间更没有信息交流。

酒吧问题所模拟的情况,非常接近于一个赌博者下注时面临的情景,比如股票选择、足球博彩。这个博弈的每个参与者,都面临着这样一个困惑:如果许多人预测去的人数超过60,而决定不去,那么酒吧的人数会很少,这时候作出的这些预测就错了。

反过来,如果有很大一部分人预测去的人数少于60,他们因而去了酒吧,则去的人会很多,超过了60,此时他们的预测也错了。

因而一个作出正确预测的人应该是,他能知道其他人如何作出预测。但是在这个问题中每个人预测时面临的信息来源都是一样的,即过去的历史,同时每个人无法知道别人如何作出预测,因此所谓正确的预测几乎不可能存在。

阿瑟教授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实验,得出了一个结果:起初,去酒吧的人数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律,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个系统去与不去的人数之比接近于60:40,尽管每个人不会固定地属于去或不去的人群,但这个系统的这个比例是不变的。如果把计算机模拟实验当做是更为全面的、客观的情形来看,计算机模拟的结果说明的是更为一般的规律。

生活中有很多例子与这个模型的道理是相通的。“股票买卖”、“交通拥挤”以及“足球博彩”等等问题都是这个模型的延伸。对这一类问题一般称之为“少数人博弈”。“少数人博弈”是改变了形式的酒吧问题,是由一位定居瑞士的中国人张翼成在1997年提出的。

在股票市场上,每个股民都在猜测其他股民的行为而努力与大多数股民不同。如果多数股民处于卖股票的位置,而你处于买的位置,股票价格低,你就是赢家;而当你处于少数的卖股票的位置,多数人想买股票,那么你持有的股票价格将上涨,你将获利。

在实际生活中,股民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完全根据以往的经验归纳得出自己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股市博弈也可以用少数者博弈来解释。

“少数人博弈”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结论,即:记忆长度长的人未必一定具有优势。因为,如果确实有这样的方法的话,在股票市场上,人们利用计算机存储的大量的股票的历史数据就肯定能够赚到钱了。但是,这样一来,人们将争抢着去购买存储量大、速度快的计算机了,在实际中人们还没有发现这是一个炒股必赢的方法。

“少数人博弈”还可以应用于城市交通。现代城市越来越大,道路越来越多、越来越宽,但交通却越来越拥挤。在这种情况下,司机选择行车路线就变成了一个复杂的少数人博弈问题。

实际的城市道路往往是复杂的网络。我们简化问题,假设在交通高峰期间,司机只面临两条路的选择。这个时候,往往要选择没有太多车的路线行走,此时他宁愿多开一段路程,而不愿意在塞车的地段焦急地等待。司机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判断哪条路更好走。当然,所有司机都不愿意在塞车的道路上行走。因此每一个司机的选择,必须考虑其他司机的选择。

在司机行车的“少数者博弈”问题中,司机经过多次的选择和学习,许多司机往往能找到规则性,这是以往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给他的指引,但这不是必然有效的规则性。

在这个过程中,司机的经验和司机个人的性格起作用。有的司机因有更多的经验而更能躲开塞车的路段;有的司机经验不足,往往不能有效避开高峰路段;有的司机喜欢冒险,宁愿选择短距离的路线;而有的司机因为保守而宁愿选择有较少堵车的较远的路线等等。最终,不同特点、不同经验司机的路线选择,决定了路线的拥挤程度。

多人博弈里的借力技巧

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中,把精明挂在脸上,不一定是好事。做人朴拙一点,“傻”一点,会使人感到踏实,反倒受人欢迎。当然,这种“傻”不是真傻,而是一种低姿态,一种掩饰。

心照不宣的驭人术。也就是在处理多人博弈关系时,一定要学会借力技巧。

在多人博弈中,用人、驭人的问题是必不可少的。有的时候只需要驾驭一个人,有的时候则需要驾驭一大批人,而搞政治的人则要驾驭举国的人。对有的人,花点银子就能搞定;可有的人不吃这一套,你就要另想办法。袁世凯想拿小恩小惠收买宋教仁等革命党,可这些人是有政治抱负的,对袁世凯的这一套格外厌恶,他的驭人术就不灵了。蒋介石在和冯玉祥、阎锡山等人争地盘的时候,就是一手拿枪,一手拿钞票,收买冯、阎的将领倒戈。果然,冯玉祥手下的军长石友三、韩复榘被蒋收买,在蒋冯打得昏天黑地时突然撤出阵地,宣布拥蒋,这无异于从背后捅了冯玉祥一刀。冯战败,只好通电下野。

想驾驭别人,就要给人好处,因为一切关系归根到底还是利益关系,施恩术是人情关系学中最基本的策略和手段,是开发利用人际关系资源最为稳妥的灵验功夫。但是帮助别人时,要掌握以下基本要领:

首先,施恩时不要说得过于直露,挑得太明,以免令对方感到丢了面子,脸上无光;给别人已经帮过的忙,更不要四处张扬。

其次,施恩不可一次过多,以免给对方造成还债负担,甚至因为受之有耻,与你断交。

再者,作为领导要培养下属对你的感情依赖,让他们心甘情愿为自己效力。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给人好处,要选准时机和方式,力争用最小的代价换得最大的人情,避免花了钱却不讨好。

在《水浒》中,有精彩的一幕,就是宋江杀了阎婆惜后,逃到柴进庄上避难,碰上了武松。当时武松因在故乡清河县误以为自己伤人致死已躲在柴进庄上。但因为武松脾气不太好,得罪了柴进的庄客,所以柴进也不是十分喜欢他。《水浒》上说:“柴进因何不喜武松?原来武松初来投奔柴进时,也一般接纳管待;次后在庄上,但吃醉了酒,性气刚烈,庄客有些顾管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告诉他许多不是处。柴进虽然不赶他,只是相待得他慢了。”显然,武松对柴进也是有很大的怨气的,尽管柴进在武松身上花了不少钱。

但是,宋江的做法就高明多了,他见到武松马上拉着武松就去喝酒,似乎亲人相逢,看武松的衣服旧了,马上就拿钱出来给武松做衣服(后来钱还是柴进出的,但好人却是宋江做的)。而后“却得宋江每日带挈他一处,饮酒相陪”。这饮酒的花费自然还是柴进开销的。临分别时,宋江一直送了六七里路,并摆酒送行,还拿出10两银子给武松做路费,而后一直目送武松远离到看不见的地方。

宋江所费之钱可以说是小成本、大收益。他从头到尾不过花了10两银子和饯行的一顿饭,却把英雄盖世的武松感动得五体投地。而柴大官人庇护了武松整整一年,就算后面有所怠慢,也不会少他吃喝用度的,在武松身上的花费岂止区区10两银子,相对于宋江而言,柴大官人真是得不偿失啊。但在武松心目中的分量恐怕这位宋大哥要远远超过柴大官人,这也就是为什么柴进名满江湖,出生高贵,却成不了老大,而宋江却可以的原因,因为宋江更懂得四两博千斤,如何在两人博弈中收买人心,懂得如何借力使力。相比之下,因为柴进花的冤枉钱太多,不善于用钱,所以往往事倍功半,而宋江常常把钱用在刀刃上,以很少钱就能达到柴进花无数钱都达不到的功效。由此可见,有的人钱花得不少,却没有赚下人情,而另一种人,则花钱不多,却收买了对象,使之入了自己的局。其原因就在于给人好处的时机和方式的区别。

对于一个身陷困境的穷人,一枚铜板的帮助可能会使他握着这枚铜板忍一下极度的饥饿和困苦,为你赴汤蹈火而在所不辞。对于一个执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帮助可能会使他建立做人的尊严和自信,从此对你忠心不贰。

就是对一个陌生人很随意的一次帮助,可能也会使那个陌生人突然悟到善良的难得和真情的可贵,从此多了一个合作者。

其实,人要做一番事业,既需要别人的帮助,又需要帮助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帮人就是帮自己。但是,一定要选好时机和方式,争取最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