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博弈与生活全集
249300000022

第22章 优汰劣胜的机制——逆向选择 (2)

第十章优汰劣胜的机制——逆向选择 (2)

俗话说:从西京到东京,买家不如卖家精。但在爱情婚姻市场上,当你是卖家的时候,你一定会刻意隐瞒一些有关自己的不良信息,而只把那些最出采的精华部分提供给对方。因为在爱情的市场经济也是契约经济,契约经济讲究合同关系,所谓合同就是那张结婚证,以领取结婚证的时间为界限,在这之前,所有的爱情都会存在“逆向选择”的问题,也就是在契约达成之前,买卖双方总是想绞尽脑汁骗对方一把。

不过,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有好也有坏,有利也有弊,它既保护你也伤害你。我们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在寻觅爱情的时候,是你自己主动出击,你是卖方市场,这样的话你就会隐瞒自己的某些真实信息。但一旦你寻觅到爱情,两个人真正进入恋爱期的时候,双方的位置就进化成互为卖方市场,刨除他是不是在做为卖方市场的时候也刻意隐瞒了某些不良信息,但就他爱上的,并不是100%真实的你,在这个基础之上,他也不可能是100%真实的他。

但爱情里有时候需要故意的“逆向选择”,不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而是故意的“反其道而行之”,这和穿衣服是一个道理,虽然今年流行长裙,我却选择一条超短裙。这时候的“逆向选择”可以避免潮流引领下的撞衫尴尬,可以突显自己的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吸引公众眼球。爱情还是需要更多的诚实,哪怕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诚实会比不诚实的收益显著。

招聘里的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在招聘里是经常的现象,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单位又慨叹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我们看到招聘会里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我们又看到企业里求贤若渴,迫不及待。两相对比的反差,正是招聘里逆向选择的规律在起作用,很多企业总是发愁,一个个求职者的简历五花八门,漂亮非常,好不容易筛选出一分简历来,面试过关了,一工作,却没有实际能力,给企业造成浪费和损失。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看着讲起来滔滔不绝,听着见多识广,经验也觉得非常丰富,怎么一工作,就总是漏洞百出呢?到底是谁忽悠了谁呢?

这不,最近A集团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但是最近老总却陷入烦恼中。公司准备投资一项新的业务,已经通过论证准备上马了,但是几位高层在事业部总经理的人选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一派认为应该选择公司内部的得力干将小王,而另一派主张选用从外部招聘的熟悉该业务的小李,大家各执己见,谁也不能说服对方,最后还是需要老总来拍板。那么,究竟哪一种选择更好呢?

就经验而言,外聘的小李显然经验要丰富的多,因为小李到此工作属于空降,但本公司的小王更具有本土优势,小王对业务也十分熟悉,但人事这一块,应该还是外聘较好吧,因为老总觉得自己公司活力不足,应该填充些新鲜血液。最终老总拍板,决定用外聘的小李。小李开始正式走马上任,小李的优势很明显,美国著名高校的MBA,完全的洋式经营理念。而小王不过是个中专毕业,从底层一步步熬上来的。老总对小李寄与厚望,小李也很努力,开始认真的对公司的人力资源进行诊断,并煞有介事的挑出了一堆毛病。老总一看,哎呀,这些毛病要整改完成,自己公司还不垮掉呀!时间日久,小李只知道挑毛病,却没有对公司进行任何实际操作,弄的公司人人自危,怨声哉道。

老总一看,这样不行呀,于是迫不得已又得把小李辞退了,而此时的小王却因为没有得到老板的重视,已经跳槽去别的单位了,A集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最终不但没有给公司带来效益,反而使公司有了危机。A集团所碰到的就是典型的逆向选择。正是因为彼此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老板不知道小李的实际操作能力,却只看到了小李的海外镀金背景。结果弄的自己很狼狈。如果要解决这种招聘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其实老板应该给小王和小李每人有段试用期,试用期内的工资就算是了解信息的成本。如果这个成本也不愿花,那就应该选择小王,因为小王毕竟是本公司的,老本可能更加熟悉,对小王的信息掌握的更加充分。小王虽然可能达不倒老板的预期,但至少也不会带来什么损失。但外聘的人,老总知道的信息就比较少了,需要花费成本来了解,所以为了避免逆向选择,信息是必要的判断依据。

小人得志与怀才不遇

在社会上小人得志与怀才不遇的现象就是人生里的逆向选择的表现,有的人努力一生,却一无所获,有的人几乎不用任何努力,便有机遇垂青。在学习上努力可以让你的成绩倍增,但在社会上,努力几乎与结果并没有很大的正相关关系,只要努力了,不一定会有结果。

中国怀才不遇的鼻祖可以说是屈原了。屈原是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史记》有传,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后被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于沅湘流域。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汩罗江自尽。

“怀才不遇”是有真才而没有施展才华的平台,有真才而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有真才而没有施展才华的空间,是千里马找不到伯乐的一种情况。

由此,我想到了一位营销总监的亲身经历。王先生,原先是一个跨国公司的营销副总监,有丰富的营销和管理经验,能力非常强,业绩也很突出。某企业,花了半年时间把王先生挖了过来,并任命为营销总监。这位王总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颇有成绩。然而,就在大家都普遍看好这位年轻的营销总监时,他却毅然决然地辞职而去。

主要原因有四点:

1、企业不信任,不放权,有总监之名,无总监之实,基本上相当于一般的区域经理,总监职务无法正常有效开展实施;

2、在讨论企业重大决策时,视石总监的建议为抵触和不服从的表现;

3、在王总监推行公司已经认可的改革而危及到部分人的利益时,公司领导不支持,甚至是充耳不闻不问。

4、在王总监出现小的工作失误时,公司领导对其全盘否定;

在这种情况下,石总监毅然离去,就是基于“怀才而不遇伯乐”的原因,有力无处使,有力无法使。出于良心和职业道德,石先生三个月来努力把工作开展的“颇有成绩”;但出于长远的考虑,所有“怀才”之人都不会继续呆下去的。

三国之诸葛孔明、商周之姜子牙,出山前不都是“怀才不遇”之人吗?

即使千里马背上驮的是一个奴才,跑的也比普通马快;即使千里马被当作驴来拉磨的话,也比驴拉的好。只是没有放在合适的位置,没有充分发挥其能量,没有充分体现出其真正的有效价值罢了!这种“怀才不遇”之人,能说是其“自身致命的职业缺陷”以及“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吗?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曾开”。古往今来,多少人才感叹“怀才不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确实,由于种种原因,“怀才不遇”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千里马”一辈子都遇不到“伯乐”的情况也不胜枚举。三国之诸葛孔明、商周之姜子牙,出山前都是“怀才不遇”之人。当然,“不遇”自有不遇的缘由,不能一概而论。

怀才者有两种:真才与自以为有才。不遇者也有两种:不遇机会和不遇伯乐。其实天下伯乐极少,千里马也极少。千里马难遇伯乐,只好负重拉货;伯乐找不到千里马,也只得徒呼奈何。当“怀才”者自认为“不遇”时,首先要认真分析一下你的才是“真才”还是“虚才”?是专业还是全面?是“才虚而不遇”?还是“才实而不遇”?如果是前者的话,你要做的就是赶快充实自己的才学,而无资格悲叹“怀才不遇”;如果是后者,那你就要分析为什么不遇,是不遇人?还是不遇时?是被动等待机遇的来临?还是主动出击创造和寻找机遇?是自身素质不硬,还是用人单位的问题?哪怕你是人才,哪怕你“怀才不遇”,始终要记住,我们每个人都只不过是社会中的一个小小分子,世界离开了某某人照样向前发展。

今天,我们身处这个人才全球自由流动的时代,面对“怀才不遇”的古老话题,情况也今已非昔了。许多单位在选人、用人方面的观念、制度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才流动的渠道从所未有的宽畅、自由、公证、透明。可以说在这种新的环境下,人们面对“怀才不遇”时,不应该再抱怨“明珠埋没”,而是要做出新的思考定义。比尔?盖茨说:“生命是不公平的,但你要去适应它。”是的,“怀才”者也要适应环境,否则只能“不遇”了。如果某一环境确实让自己感到“怀才不遇”,就快速的离开那里,外面的天地无限广阔。所谓“才”,当然也包括了适应环境、克服困难、脱颖而出的能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核心优势和竞争力,也有自己固有的缺点和劣势。才非天生,绝大多数的才能为后天所学,由于天赋等各方面的条件,人各怀有其才,只不过“大才”还是“小才”而已。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才”无非是人们为了谋求生存的一个技能。一般的人,只要不自我夸大所怀之才,又能满足自己的生存状态,就不会常常有“怀才不遇”的感叹。怀才之人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其实就是“供”与“求”的关系。聪明的人,面对多变的市场需求,不去感叹“怀才不遇”浪费时间,而是多学几种技能,身揣四、五种技能证书求职,哪个需要就掏哪个。我认为这些人才是真正的“怀才”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