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塔木德:犹太人经商和处世圣经
249500000019

第19章 箴言十四变则通,通则赢

第一篇第十四章 箴言十四变则通,通则赢

活用一切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塔木德》

以色列的住房很紧张,几个德裔犹太商人只好将一个报废的火车车厢用作临时住所。有一天晚上,那几个犹太商人穿着睡衣,在寒风中颤抖不已地来回推动车厢。一个本地犹太人不解地问:“你们到底在干什么?”“因为有人要上厕所,”推车人耐心地说明,“车厢里写着:停车时禁止使用厕所。所以,我们才不停地推动车厢。”

这个笑语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出犹太商人的变通能力:从形式上遵守规定,同时又不真正改变自己原有的活动方式。这几个寄居在火车车厢之中的犹太人,就像犹太人长期寄居在其他民族的社会中一样。这条规定是铁路部门制定的,这几个犹太人没有立法的权利,自然也没有废除某项法律的权利。说实在的,犹太人在各自的所在国中,经常也要面临这类原该自然废弃但偏偏还实际起着“作用”的法律或约定俗成的规矩,因此规定不能废除,用厕所又在情理之中,聪明的犹太商人就想出了让列车“动起来”的点子。

犹太人就是善于活用一切。他们由于历史的原因,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千差万别,但不管在欧洲、美洲或者在亚洲乃至非洲,不管从事商业、科学技术事业或是文化艺术乃至农业,都涌现出大批事业有成的佼佼者。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能适应环境,活用一切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犹太人认为,人生的过程中离不开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也离不开自身的主观条件。改变整个客观环境,是整个社会的事,作为个人或企业只能适应客观环境。至于主观条件,有些是可以改变,有些则不能改变的,这得靠自身的努力和善于活用主观条件了。

每个人都有一些无法改变的条件,比如眼睛的颜色、身材的高低、出身背景,等等。每个人也有一些可改变的条件,如文化水平、工作能力、身体的强弱,等等,只要自己奋发学习,注意方法,适当地锻炼保养,是可以提高文化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强健身体的。有些人的通病在于漠视本身的条件,没有灵活运用和充分发挥自有的潜能,却祈求或奢望自己所没有的东西,那是难以事业有成的。

看看犹太人是如何身体力行的:

19世纪中期,英国一个詹姆士?高史密斯的犹太人从哥哥那里借来一点钱开办一间小药厂。他亲自在厂里组织生产和销售,从早到晚每天工作18个小时。几年后,他的药厂办得有点规模了,每年有几十万美元盈利。但灵敏的詹姆士经过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后,觉得当时药物发展前景不大,而食品市场前途光明。

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毅然出让了自己的药厂,又向银行贷款,买下“加云食品公司”的控股权。

这家公司是专门制造糖果、饼干及各种零食的。它的规模不大,但经营类别不少。詹姆士掌控该公司后,在经营管理和行销策略上进行了一番改革。

他首先将产品的规格和式样进行了扩展延伸,如把糖果延伸到巧克力、香口胶等多个品种;饼干除了增加品种,细分儿童、成人、老人饼干外,还向蛋糕、蛋卷等方面发展。这样就使公司的销售额迅速增长。接着,詹姆士在市场领域上下工夫,他除了在法国巴黎经营外,还在其他城市设立分店,后来还在欧洲众多国家开设分店,形成了广阔的连锁销售网。随着业务的增多,资金变得雄厚起来,詹姆士又随机应变,把英国、荷兰的一些食品公司收购下来,使其形成大集团,声名鹊起。20年后,他的食品连锁店已达2 500家,成为英国最大的食品公司,而詹姆士本人也成为了世界20位超级富豪之一。

詹姆士的成功,正是得益于他当初对小药厂经营前途不佳的理智分析,及时舍弃,从而转向食品行业。可见,懂得变通时放弃也是商业经营中的一种高级智慧。

设想,如果当初詹姆士抱着自己的小药厂迟迟不肯放手,又怎么会有今日跨国连锁店的辉煌呢?

好莱坞世界最大制片中心老板高德温是位在波兰出生的犹太人,他传奇的一生是充分活用一切有利条件的一生。他1882年出生于华沙,11岁丧父,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为了生活,流浪到英国伦敦,曾在铁匠店当童工,他不怕苦和累,练就了一个强健的体魄。他没有进学校的机会,就利用业余自学文化。他到美国生活后,从打工到自己经营手套工厂,最后发展成为好莱坞制片中心的老板,富甲一方。高德温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众多犹太人的生活缩影。

犹太人坚信,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有意搜索,可以活用的条件到处潜在。他们还认为,人生的机会,大量存在于自己的周围和本身所潜在的条件中,关键在于你是否练就出了开发这些条件的意志和眼光。

十九世纪中叶,发现金矿的消息从美国加州传来。17岁的犹太人亚默尔也成为庞大的淘金队伍中的一员,他历尽千辛万苦,赶到加州。

淘金梦的确很美,做这种梦的人比比皆是,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人纷至沓来,一时间加州遍地都是淘金者,而金子变得越来越难淘。

不但金子难淘,生活也越来越艰苦。当地气候干燥,水源奇缺,许多不幸的淘金者丧身此处。小亚默尔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大多数人一样,不但没有发现黄金,反而被饥渴折磨得半死。

一天,望着水袋中一点点舍不得喝的水,听着周围人对缺水的抱怨,亚默尔忽发奇想:淘金的希望太渺茫了,还不如卖水呢。于是亚默尔毅然放弃金矿的努力,将手中挖金矿的工具变成挖水渠的工具,从远方将河水引入水池,用细沙过滤,成为清凉可口的饮用水。然后将水装进桶里,挑到山谷一壶一壶地卖给找金矿的人。当时有人嘲笑亚默尔,说他胸无大志:“千辛万苦地到加州来,不挖金子发大财,却干起这种蝇头小利的小买卖,这种生意哪儿不能干,何必跑到这里来?”

亚默尔毫不在意,不为所动,继续卖他的水。结果,淘金者都空手而归,而亚默却在很短的时间靠卖水赚到几千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非常可观的财富了。

列瓦伊?施特劳斯也有类似经历:

在19世纪50年代,加利福尼亚一带曾出现过一次淘金热。年轻的犹太人列瓦伊?施特劳斯听说这件事赶去的时候,但为时已晚,淘金已到了尾声。他随身带了一大卷斜纹布,本想卖给制作帐篷的商人,谁知到了那里才发现,人们不需要帐篷,却需要结实耐穿的裤子,因为人们整天同泥和水打交道,裤子坏得特别快。施特劳斯干脆用斜纹布做成裤子,于是,世界上第一条牛仔裤诞生了。人们争相抢购。

后来,列瓦伊?施特劳斯又在裤子的口袋旁装上铜纽扣,以增强裤子口袋的强度。此后,列瓦伊?施特劳斯开始大批量生产这种新颖的裤子,销路极好,引得其他服装商竞相模仿,但是列瓦伊?施特劳斯的企业一直独占鳌头,每年大约能售出100万条这样的裤子,营业额达5 000万美元。

自从传言有人在萨文河畔散步时无意发现金子后,这里便常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淘金者。

的确,有一些人找到了,但另外一些人因为一无所得而只好扫兴归去。

也有不甘心落空的,便驻扎在这里,继续寻找。彼得?弗雷特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河床附近买了一块没人要的土地,一个人默默地工作。他把所有的钱都押在这块土地上。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他翻遍了整块土地,但连一丁点金子都没看见。

六个月以后,他连买面包的钱都快没有了。于是他准备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

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雨终于停了,彼得走出小木屋,发现眼前的土地看上去好像和以前不一样:坑坑洼洼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一层绿茸茸的小草。

“这里没找到金子,”彼得忽有所悟地说,“但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并且拿到镇上去卖给那些富人。装扮他们华丽的客堂。那么有朝一日我也会成为富人……”

彼得仿佛看到了将来:“对,不走了,我就种花!”

于是,他留了下来。彼得花了不少精力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各色鲜花。

他拿到镇上去卖,那些富人很乐意付少量的钱来买彼得的花,以便使他们的家庭变得更加富丽堂皇。

五年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了一个富翁。

还有这样一个成功案例:美国有家名叫“富顿兴产公司”,是专门生产经营机械设备的,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其生意日见惨淡。董事长乔治富顿是出生和成长在美国的,他长期受到美国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当公司经营上出现困难时,他开始思考和观察怎么使企业走出困境。

一天,乔治富顿发现纽约市街道旁有一堆堆的垃圾。他想,垃圾是城市必有的产物,天天不断产生,它作为废物给城市管理带来环境污染和清除的经济负担,等等。他想,可不可以在垃圾上做些文章呢?如果我能够利用垃圾来制造一些有用的东西,它既不用原料成本,取之不尽,又可为城市解决污染的公害问题,我自己也可使企业振兴发财……

乔治富顿马上组织人员一起致力研究垃圾的开发。经过一番试验和市场调查研究后,觉得把垃圾碾碎,压成建筑材料最有可行性。因为当时是20世纪初期,美国正是经济大发展时期,建筑业兴旺发达。同时,自己的公司是生产机械设备的,研制一种压缩机是轻而易举之事。据此研究和分析,乔治富顿立即让自己公司转产压碎机和垃圾建筑材料。果然不出所料,生意十分火旺。加上成本低,公司利润就十分可观,这不但使富顿兴产公司起死回生,而且乔治富顿本人也发了大财。

以上这些成功人士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深谙变通之道。此路不通时,转向其他方向寻求机会,充分活用一切有利条件,最终使自己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抵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