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塔木德:犹太人经商和处世圣经
249500000049

第49章 箴言四十三惟我可信

第二篇第四十三章 箴言四十三惟我可信

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在镜子里,那就是你自己。

——《塔木德》

犹太民族在长时间的流浪生涯中,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惟我可信”。他们不相信任何人。他们坚信自己的生活只能靠自己来创造。

在孩提时代犹太人就被灌输独立自救的意识,以期待在将来未知的坎坷人生路上应付自如。父母们对他们的孩子这样教育着,“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任何人都不可靠”。

从下面的这则小故事中,你可以看到他们是怎样对孩子灌输这一观点的:

3岁的迈克有一天在客厅里和姐姐玩游戏。当他们玩得正高兴的时候,父亲抱住小迈克,把他放在壁橱的上面,并伸出双手做出接住他的样子。迈克为父亲参加他们的游戏而感到十分高兴。他望着父亲,毫不犹豫就往下跳。在跳下来的瞬间,父亲却缩回了双手,迈克重重地摔在地板上,号啕大哭。

如此这般接二连三地诱哄孩子从壁橱上往下跳,而父亲却始终是做出同一种动作,在孩子跳下来的瞬间收回双手。就这样,孩子坐在地上大哭,任凭父亲再怎么哄骗也不再“上当”了。

犹太人说:“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让他们知道,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可以相信的,连亲生的父母也不例外,惟一可以信任的就是自己。”

这种只相信自己的思想,是孩子们独立意识形成的基础,它使犹太小孩从小便有独立生计的意识存在。他们相信,只有自己才能养活自己,靠别人来过活绝对是天真的幻想。因此,他们在任何条件下,都能顽强地生存下去。他们凭靠的是自己的能力。

这种“惟我可信”的做法,也使他们在处理所有事务时,小心谨慎,认真思考后再做出抉择,所以他们很少上当受骗。

这种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的做法,在我们看来虽有些残酷,但绝对理智!它正是犹太民族长期流而不散不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长期的流浪生涯和被人排挤中顽强生存下来的犹太民族自然会对他人疑窦丛生。而商业经营者作为独立掌握自己命运的市场经济一分子,首先应具备的便是这种理智的独立意识与生存意识。这种意识还构成了犹太商人自我保护的防护膜,使他们从不陷于别人的商业陷阱。

反之,轻信别人,就很容易落入别人设的商业陷阱。

在19世纪初,德国人梅里特兄弟移居美国定居密沙比。他们无意中发现密沙比是一片含铁丰富的矿区。于是,他们秘密地大量购进土地,并成立了铁矿公司。洛克菲勒后来也知道了,但由于晚到了一步,只好等待时机。

1837年,机会终于来了。由于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市面银根告紧,梅特里兄弟陷入了窘境。

一天,矿上来了一位令人尊敬的本地牧师,梅特里兄弟赶紧把他迎进家中,待作上宾。

聊天中,梅特里兄弟的话题不免谈到了自己的困境,牧师连忙接过话题,热情地说:

“你们怎么不早告诉我呢?我可以助你们一臂之力啊!”

梅特里兄弟大喜过望,忙问:“你有什么办法?”

牧师说:“我的一位朋友是个大财主。看在我的情面上,他肯定会答应借给你们一笔款子。你们需要多少?”

“有42万就行。你真的有把握吗?”

“放心吧,一切由我来办。”

梅特里兄弟问:“利息多少?”

梅特里兄弟原本认为肯定是高息,但他们也准备认了。

谁知牧师道:“我怎么能要你们的利息呢?”

“不,利息还是要的,你能帮我们借到钱,我们已经非常感谢了,哪能不付利息呢?”

“那好吧,就算低息,比银行的利率低2厘,怎么样?”

两兄弟以为是在梦中,一时呆住了。

于是,牧师让他们拿出笔墨,立了一个借据:

“今有梅特里兄弟借到考尔贷款42万元整,利息3厘,空口无凭,特立此据为证。”

梅特里兄弟又把字据念了一遍,觉得一切无误,就在字据上签了名。

事过半年,牧师再次来到了梅特里兄弟的家里。他就对梅特里兄弟说:“我的那个朋友是洛克菲勒,今天早上他来了一封电报,要求马上索回那笔借款。”

梅特里兄弟一时间毫无还债的能力,于是被洛克菲勒无可奈何地送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洛克菲勒的律师说:“借据上写得非常清楚,被告借的是考尔贷款。

考尔贷款是一种贷款人随时可以索回的贷款,所以它的利息低于一般贷款利息。按照美国的法律,一旦贷款人要求还款,借款人要么立即还款,要么宣布破产。”

于是,梅特里兄弟只好选择宣布破产,将矿产卖给洛克菲勒,作价52万元。

几年之后,美国经济复苏。洛克菲勒以1941万元的价格把密沙比矿卖给了摩根。而摩根还觉得做了一笔便宜生意。

“切忌轻信”实是犹太商人从活生生的商业活动中得出的高级生意经,而其适用范围竟然已经到达潜意识层次。只有一个发明了精神分析学的民族的商人,才会在这种极其细微、极不容易觉察的地方,有如此清晰的认识,并且驾轻就熟、游刃有余。这真是一条保持内心平衡,不被他人策动的生意经。

塔木德上说:朋友就像燃烧的煤炭。如果距离不够接近,很难感觉温暖;然而如果过分接近,就要烫坏身子。

犹太人中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谚:“与其是个暧昧的朋友,毋宁是个明确的敌人。”人最难应付的,就是态度暧昧的朋友。他究竟是不是真的朋友?抑或根本是个敌人?因此,与人交往之时态度暧昧强作友善,毋宁做个明确的敌人。

犹太人虽相信“血浓于水”的教条,但遇到金钱问题永远小心而猜疑,甚至连太太也不相信。有些犹太人为了省去这些麻烦,干脆不结婚。这种情况在犹太高商中很常见。有位当律师的犹太人,特别富有,已到中年,仍旧孑然一身。当有人问他为何不找对象结婚时,他表情严肃地说:“我一旦结婚,妻子一定会觊觎我的财产。她还可能会等不及我咽气,便把我给谋杀了,好接收我的全部遗产。你说何必冒生命和财产的危险而去结婚呢?”不相信太太,惧怕太太到这种程度,真是有点难以让人置信。

这个犹太律师月收入50万美元,生活十分舒适,一般是休息两个月,工作一个月,别人忙得不可开交时,他总在开着车到处兜风。他宁愿把钱花在酒吧女郎及豪华奢侈的生活上,也不愿娶个太太来约束他,使他整日活得不轻松。

人们常说,亲密的朋友,有时候是最可怕的敌人。犹太人大概是相信了这句话而一同生出惧妻症来了。

经商需要诚信,但拒绝轻信。轻信只会使我们失去判断力,被他人牵着鼻子走,甚至被引入歧途甚至深渊。对于早已把商业作为一种职业的犹太人来说,经过千百次失败的考验,他们早已把“不轻易相信对方”列为经商秘传。

哪怕同再熟的人做生意,犹太商人也不会因为上次的成功合作,而放松对这次生意的各项条件。他们习惯于把每次生意都看作一次独立的生意,把每次接触的商务伙伴都看作第一次合作的伙伴。犹太人和外国人签约时,总是用不信任的态度来对待别人。这是由于他们多年流浪后,为保护自己而形成的一层小心谨慎的屏障。

洛克菲勒的父亲叫威廉,他曾经说过:“我希望我的儿子们成为精明的人,所以,一有机会我就欺骗他们。我和儿子们做生意,而且每次只要能诈骗和打败他们,我就绝不留情。”

威廉无疑是想通过这件事告诉儿子:世界是复杂的,不要轻信任何人,每个人,哪怕是最亲近的人,都可能成为你的敌人。

犹太人在经商时,视商场为战场,视他人为假想敌,心理高度警惕,永不放弃戒备心。纵然是自己的妻子或者丈夫,也把他当外人看待,从不轻易信任,这也是犹太人防范交易风险的智慧之举。